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成长的时空第四课 幸福和睦的家庭第一框 家的意味 一、课标引领2022年版 课标要求 政治认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 道德修养:感念父母养育之恩、长辈关爱之情,能够为父母分忧解难目标 导航 通过回家过年、传承家风等活动,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感受家对我们成长的意义;认同中华文化中“孝”的价值观念,提高传承孝亲敬长传统美德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1.重点:懂得孝亲敬长。2.难点:认识家的作用。【课堂设计】 一、导入新课教师:有人说,家是一生读不完的书,只有动真情才能读懂它。这真情就是家人之间的感情:有温暖的牵挂、真切的关怀和守候,也有甜蜜的碰撞和不愉快的冲突。我们逐渐长大成熟,有了自己的想法,想要更多的空间,渴望更广阔的世界。当羽翼渐渐丰满之时,我们更应该牢记,亲情是我们永远的依恋。让我们带着爱和希望,和家人共筑美德之家,一起来感受家的意味。 二、教学建议活动一:说说“家”的含义阅读以下图片,家庭确立的情形有哪些 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活动二:回家过年多媒体展示春运图片。春节回家,成为中国人心中最热切的盼望,回到父母和亲人的身边,是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惯性,也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召唤,更是身心灵魂的温暖回归。2024年1月26日春运启动,“世界再大,也要回家。”“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背后流淌的是最有中国味的浓浓亲情。思考:(1)你从春运时人们拥挤的身影和期盼、焦灼、喜悦的神情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 教师点拨:对家和亲人的牵挂与思念、归家心切、迫切与家人团聚、想家想亲人等。(2)为什么“世界再大,也要回家” 教师点拨:家是生命的居所、是心灵的港湾。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家不只是一所房子,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家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托。 活动三:传承家风家规是指一个家庭的行为规范,一般是由一个家庭传承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家规、家训是它的承载形式。(1)收集我国传统文化中广为流传的“家规” “家训”。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 ——《朱子家训》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朱子家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诫子书》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颜之推《颜氏家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2)分析这些“家规” “家训”的内容,说说哪些内容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成为新时期的家风。 教师总结:在薪火相传中,我们不仅接续着祖先的生命,而且传承着家风。优良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会融入家庭成员的血脉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念、性格特征、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等。优良家风引导人们向上向善,促进家庭幸福和谐。 三、课堂小结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家庭的民族,“家”的观念根深蒂固。家是我们人生的驿站,是我们生活的乐园,也是我们避风的港湾。在家庭中我们讲究和睦、孝心和亲情。我们既要爱自己的小家,也要爱自己的国家,立志为家作出自己的贡献。【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