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三单元 第八课 第一框 认识生命 教案 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第三单元 第八课 第一框 认识生命 教案 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珍爱我们的生命
第八课 生命可贵
第一框 认识生命
  一、课标引领
2022年版 课标要求 健全人格: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热爱生活,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尊重和敬畏生命,热爱生活
目标 导航 通过图片感悟、指纹探索以及“生命可以永恒吗”议学活动,认识生命的特点,增强感恩、热爱、珍惜生命的情感,为敬畏生命做好铺垫 通过解读族谱和榜样感召,理解生命接续包括肉体的接续和精神的传承,为守护生命、充盈生命做好情感铺垫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生命的特点。
2.难点:生命的接续。
【课堂设计】
一、情境导入
播放《新生儿啼哭》的音频并与学生交流:听到这嘹亮的声音,你想到了什么
师生交流。
教师点拨:嘹亮的哭声不仅是对大千世界的问候,也是对父母爱的回馈,一声声啼哭意味着一个新生命的诞生,意味着生命的恒久接续。我们应当如何认识生命 带着这一问题,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堂。
二、教学建议
活动一:图片中的感悟
多媒体展示如下图片:
思考:从生命意义的角度,上述图片带给你哪些感悟
教师点拨:人的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是地球上最为珍贵的财富。有了生命,我们才能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才能体验生活的多姿多彩,才能创造璀璨的人类文明。
活动二:指纹里的秘密
教师提问:盘点一下自己的生活,我们在什么时候会用到自己的指纹
学生汇报,教师呼应并追问:在上述活动情境中,为什么会用到指纹
教师点拨:指纹是独一无二的。
活动体验:以小组为单位,在一张纸上各自按上自己的食指指纹,并观察指纹是否一样。
教师点拨:人们常说,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其实,人的指纹也同样如此,两个拥有完全相同指纹的人出现的概率约为六百四十亿分之一。
教师追问:除了指纹之外,说说自己还在哪些方面与众不同。你如何看待这些不同
师生谈话交流。
活动小结: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外形相貌、天资禀赋、出生环境等各不相同,每个生命都不可替代。
活动三:议学中的感悟
教师谈话并出示议题:生命可以永恒吗
任务一:感悟名言
“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罗曼·罗兰)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想一想:这两则名言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思考并交流分享,教师点拨: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不可逆的,都是有限的。
任务二:生命追问
多媒体展示小明的日记:
2024年3月30日,奶奶因病永远离开了我们,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近地接触死亡,我非常伤心甚至难以接受。奶奶临终前对我们说:“你们要好好活着,人死了就再也感受不到幸福了……”我不明白奶奶的话,她为什么要我们好好活着
师生交流:
(1)人为什么要好好活着
(2)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死亡
教师点拨: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新陈代谢、生老病死是无法抗拒的规律。因此,我们要珍爱生命。
任务三:核算生命
教师过渡: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数据,2022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93岁。请以此为基数,完成以下计算:
如果一年按365天计算,我们的一生共有  天;
每天24个小时,我们的一生共有  小时;
每个小时有60分钟,我们的一生共有  分钟……
师生交流:
  (1)从数字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2)你打算怎样对待生命
教师点拨: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不可逆的。我们应感恩生命的获得,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奋斗和奉献之中,让生命的每一段历程都变得精彩和有意义。
活动四:族谱中的接续
多媒体展示《一分钟了解孔子世系》视频。
思考探究:从孔子的世系族谱中,你对生命有何新的认识
教师点拨:人的生命是代代接续的。在生命的接续中,每个人的生命不仅是“我”的生命,还是“我们”的生命。
教师追问:在家族的接续中,我们仅仅接续的是生命吗 带着疑问进入活动五。
活动五:榜样的感召
多媒体展示“中国好人”商宗年的事迹:
“中国好人”商宗年与爷爷、父亲“祖孙三代”信守承诺,接力守护吴长仪烈士墓80余年。吴长仪烈士牺牲后,商宗年的爷爷商家维作为烈士战友,告诫家人要世代守护好烈士墓。从此,悉心守护烈士忠魂,成为商家的一件大事。在新四军第四支队东进抗日纪念馆建成后,商宗年和他女儿商红霞又主动肩负起守护纪念馆的职责,他们一起既当馆长,又当讲解员、保洁员。商宗年语重心长地说:“守护烈士墓是守护一个英烈,守护纪念馆是守护一群英烈,只有守护好烈士,守住红色历史,才能守住红色基因,让红色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合作探讨:商家“祖孙三代”接力传承烈士精神给我们哪些启示
学生探讨汇报。
教师点拨:生命的接续不仅是指生命、血脉的传承,还包括人的精神生命的不断传承。在生命的传承中,人类的精神在不断积淀和丰富。
三、课堂小结
诗人臧克家曾在《有的人》中写到:“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但我更希望大家做“有的人活着,但他仍然活着的人”。回顾本节课所学,我们知道人的肉体生命有时尽,但精神生命可以永恒。生命来之不易,是独特的、不可逆的、短暂的。我们要感恩生命、珍爱生命,让生命的每一段历程都变得精彩和有意义,为人类生命的接续贡献力量。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