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一单元 第二课 第一框 认识自己 教案 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第一单元 第二课 第一框 认识自己 教案 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二课 正确认识自我
第一框 认识自己
  一、课标引领
2022年版 课标要求 健全人格:正确认识自己,能够自我反思,不断完善自我,保持乐观的态度
目标 导航 通过我给自己画幅像、猜猜我是谁的活动,理解正确认识自我的价值和意义,掌握认识自我的途径和方式,学会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达成不断提高自我认识,完善自我,理性面对他人评价的素养
  二、重点难点
1.重点:人贵自知。
2.难点:认识自我的途径和方式。
【课堂设计】
  一、情境导入
多媒体呈现:《伊索寓言》中有这么一个故事:鹰从悬崖上飞下来,把一只羊羔抓走了。穴鸟见了,非常羡慕,也想学老鹰的样子,便猛扑到公羊的背上,但脚被羊毛缠住,怎么也飞不起来。后来,牧人见了,便跑上去把它捉住,剪去了它的翅膀上的羽毛,送给孩子玩。孩子问那是什么鸟,牧人回答说,“明知道自己是穴鸟,却自以为是鹰”。
学生思考并交流:
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我们怎样才能避免像穴鸟一样的下场
教师归纳: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过高评价自己是有害的。要避免像穴鸟一样的下场,必须正确认识自己。
  二、教学建议
活动一:情境讨论
任务:请同学们告诉我“你是谁 ”请在空白的A4纸上至少用10个词语来做一下自我介绍和描述。
  学生思考并交流。
  教师总结: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认识到自己禀赋的独特性有助于我们增强对自己的信心,更好地发展自己;正确认识自己,有助于我们认识到自己离不开他人与社会,从而更好地与他人积极互动,促进与他人的交往。所以说,人贵自知。
活动二:我给自己画幅像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我给自己画幅像”的活动,采用小记者采访、问卷调查等方式调查自己在“外貌、习惯、学识、性格、能力、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变化。教师指导学生整理调查结果,针对调查结果,思考我们是从哪些方面来认识自己的。
教师总结:认识自我包括认识自我的身体和生理状况、心理特征和个人在群体中的社会关系等方面,正确定位自己,才能更好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活动三:猜猜我是谁
四人为一组合作写出某个同学的突出特征。要具体、清楚地描述这位同学的突出特征,让别的同学一下就能猜出他/她是谁。
教师提问:为什么有的大家一听就能猜出来要找的人是谁,有的大家却不太容易猜出来呢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分析原因。
学生分析原因:(1)同学对自己的观察不够深入。
(2)我们其他同学对这位同学的观察不够仔细。
(3)这位同学对自己的认识和我们对他/她的评价不太一样。
教师点拨: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懂得要获得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和评价,单靠自我评价是不够的,还应借助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对自己更为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
活动四:事例感悟
著名科学家杨振宁赴美留学时,立志要写出一篇实验物理论文。他来到艾里逊实验室。不久,艾里逊实验室里传出笑谈:“凡是有爆炸的地方一定有杨振宁! ” 被誉为“氢弹之父”的泰勒博士一直关注着杨振宁的学术研究,他直率地对杨振宁说:“我认为你不必坚持一定要写一篇实验论文。”杨振宁认真地思考了两天,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动手能力确实不强。杨振宁最终接受了泰勒的建议,放弃写实验论文的打算,毅然把主攻方向转入理论物理研究。从此, 他踏上了成为物理学界一代杰出理论大师之路。
(1)杨振宁是通过什么途径来认识自我的
(2)杨振宁是如何面对他人的评价的 你认为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面对他人的评价
教师归纳:他人的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更为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是走向成熟的表现。我们要客观冷静地对待他人的评价,既不盲从也不轻视。
活动五:真情大告白
多媒体展示以下内容:
我具有的优点:             
我具有的缺点:             
请你告诉我你眼中的我是:        
我希望将来的我是:           
学生自告奋勇表白。
教师总结:正确认识自己是一个过程。我们只有不断地探索自己、发现自己、发展自己,才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三、课堂小结
我们了解了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初步掌握了认识自我的方法和途径,希望大家能够运用到实践中来,真正提高自我认识的能力。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