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4 乡 愁 《乡愁》不仅写出了诗人余光中个人的故乡之思,而且上升到了家国之思,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感。作者 余光中 生卒年 1928—2017 出生地 江苏南京评价 诗人、散文家,被尊为“台湾诗坛祭酒”作品风格 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抒情含蓄隽永,语言优美,节奏感强代表作品 诗集《敲打乐》《五陵少年》《白玉苦瓜》,散文集《听听那冷雨》《逍遥游》等 《乡愁》写于1972年。当时身处台湾的余光中,内心深处时时涌动着浓浓的思乡之情。这种思乡情怀在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都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用诗人的话说,他的乡愁应该是对包括地理、历史和文化在内的整个祖国大陆的眷恋。1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①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第一部分:写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小时候思念母亲2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②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第二部分:写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离乡背井,天各一方。长大后思念妻子3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③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第三部分:写与母亲死别,母子再不得相见。中年时悼念母亲4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1972年1月21日第四部分:写与祖国大陆分离。现在思念祖国大陆要点品析①【比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作用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乡愁”比作“邮票”,将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母亲、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下文的“船票”“坟墓”“海峡”是同样的用法。②【意象】长大后,诗人为生活奔波,内心又增加了对妻子的思念。缕缕乡愁,只能寄托在那一张张船票上。“一张”“窄窄的”,暗含离愁别绪。③【借物抒情】到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把“我”与母亲永远地隔开。至此,诗歌的感情加重。“坟墓”代表着死别,坟墓里埋葬的是养育自己的母亲,所以思母之情绵绵,乡愁亦绵绵。【语段的作用】诗歌的最后一节有什么作用 画龙点睛,升华了主题,拓展了诗的内涵,使诗人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家国之思,留下悠长的余韵。【阅读点睛】结尾段的作用: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使结构严谨;卒章显志,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乡愁思故乡亲人 盼祖国统一 这首诗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表达了诗人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强烈愿望。4 乡 愁教学目标1.[重点] 诵读这首诗,体会其回环往复的节奏。2.[难点] 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乡愁,是中国诗歌中一个历久弥新的普遍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海里会涌现出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维《杂诗》)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声,每声西风里孤雁的鸣叫,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游子的思乡之情。诗人们往往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到诗人对故乡那绵绵的思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余光中的《乡愁》,体会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教材新知 1.作家作品。(PPT展示)2.背景资料。(PPT展示)3.速读课文(或听读),字词检测。【读读写写】乡愁(chóu) 窄窄(zhǎi) 浅浅(qiǎn) 一枚(méi)时hou(候) yóu(邮)票 坟mù(墓) 海xiá(峡)【据意猜词】1.乡愁:深切思念家乡的忧伤的心情。2.海峡:两块陆地之间连接两个海或两个洋的狭窄水道。【语境辨析】1.【形近字】放映电影用“银幕”,表示敬仰称“仰慕”,公共坟地叫“公墓”,太阳落山是“日暮”。(幕 暮 墓 慕)2.【形近字】土渊海峡是世界上最狭窄的海峡,最宽处约400米,最窄处只有9.93米。(峡 狭)·教材写法 【探究一】 诵读诗歌,感悟情感1.朗读指导。诗歌的节奏在于停顿,这首诗抒发的是诗人思乡怀亲、盼望祖国统一的热烈而深沉的情感,感情基调是深沉忧伤的,所以朗读时语调要舒缓悠长。短语后 的停顿 “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后面要稍微停顿一下,既表示时间的变化,也有感情的蓄积。长句中间的 停顿 词语尾音要拉长,语调抑扬顿挫,感情绵长回旋。不同意象中间 的停顿 不同主体对象之间稍作停顿,以抒发诗人内心的思念、忧伤和悲痛之情。节与节之间 的停顿 诗的每一小节,实际上都对应着人生的某个阶段,里面包含了岁月的流转、人生的变化,有阅历,有感慨,恰当停顿,方能突出这四节诗中不同人生阶段的变化和诗人的复杂情感。2.齐读指导。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探究二】 聚焦意象,把握内容1.诗中撷取了哪些意象 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明确: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意象都是诗人的乡愁的物化,它们是单纯的,所谓单纯,绝不是简单,而是明朗、集中、强烈,没有旁逸斜出、意多文乱的芜蔓之感;它们又是丰富的,所谓丰富,也绝不是堆砌,而是含蓄,有张力,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2.这些意象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明确:邮票——母子分离之愁;船票——夫妻分离之愁;坟墓——母子死别之愁;海峡——游子与祖国大陆的分离之愁。3.对比这些意象,你还有什么发现 明确:从邮票到船票,到坟墓,再到海峡,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家国之思,感情越来越强烈。【探究三】 品析语言,理解情感1.这首诗歌的语言很有特色,阅读诗歌,完成下面的表格。明确:方位词 “这头”“那头”“外头”“里头”,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推进了诗情的层层深化。时间词 “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四个标示时间的短语,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大陆的绵绵思念。时间上纵向贯穿一生,乡愁就在时光流逝中绵延。数量词 “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上,看似轻描淡写,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绪。叠词 “小小”“窄窄”“矮矮”“浅浅”,四个叠词形成一种类似音乐的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2.结合以上分析,概括诗歌的主题。明确:诗歌巧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具体可感的意象,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抒发了诗人无尽的思乡之情,表达了渴望与亲人团聚、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探究四】 分析结构,理解匠心1.《乡愁》只有88个字,却妇孺皆知,余光中先生也因此被称为“乡愁诗人”。这和诗歌的结构有一定关联,试简要分析。明确:(1)诗歌共四小节,每一小节都是22个字,结构匀称,有对称之美、整齐之美。(2)四节诗,每节都有四行,同一行的字数都相同,节与节之间相当均衡对称。如果把四节诗看成一个整体,那就是一组气势宏大的排比句,读起来朗朗上口。2.联系以前所学,想一想,这种结构形式叫什么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这种结构形式叫重章叠句,我们在八年级下册《<诗经>二首》一课中学习过。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叹,能够形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音韵和谐,一唱三叹,具有音乐美。具体到本诗,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形成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强化了乡愁,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基调。3.“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四个标示时间的短语顺序能颠倒吗 为什么 明确:不能颠倒。一方面,“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四个标示时间的短语,代表了四个人生阶段,这四个阶段在时间上是前后顺承的。另一方面,诗歌前三节直抒思乡之情,第四节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家国之思,在情感上有了升华。因此不能颠倒。4.如果有一天,你离开了温馨的家园,离开了慈祥的双亲,成为漂泊的游子,这时你会说乡愁是什么呢 请调动自己的积累,借助一定的意象来抒写你的乡愁。明确:懵懂时/乡愁是一件温暖的毛衣/穿的人在这头/织的人在那头上学后/乡愁是一湾浅浅的小溪/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支细长的竹笛/吹的人在这头/听的人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明月/看的人在这头/望的人在那头教材溯源:明考点 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内涵丰富的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方法指导:巧总结 思路总结:作品通过写……(内容),抒发(寄寓、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案:诗人将乡愁物化,为每个阶段的乡愁找到了一个具体的对应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诗人运用这四个意象,表达了浓浓的故乡之思、家国之思。乡愁思故乡亲人 盼祖国统一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2.课外阅读余光中的其他诗歌,理解“乡愁诗人”的内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