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摸底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贵州省贵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摸底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保密☆开考前
贵阳市2025届高三年级摸底考试试卷
地理
2024年8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易北河(下图)上游位于捷克境内,中下游流经德国东北部平原洼地,流域人口两千多万,是欧洲人均水资源供给量较低的地区之一。堤防是德国境内易北河的一大特点,堤防裁弯取直使河流缩短了60千米。1990年后,因生态环境质量日益下降,促使两国广泛开展流域协作,成为流域国际协作的范例。据此完成1~3题。
1.德国通过修建堤防对河道进行裁弯取直,可能会
A.提高洪水蓄积能力 B.增加河流水量供应
C.减小流域滞洪面积 D.降低旱季灾害威胁
2.为有效提高捷克参与易北河治理的积极性,德国可以
A.加强水源地生态建设 B.对其进行生态补偿
C.开展环境保护的宣传 D.利用法律解决争端
3.在易北河综合整治过程中,捷克可以
①开展河流水库养殖 ②实施水土保持工程
③建设地下引水管网 ④大力发展节水产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匹兹堡曾是美国著名的钢铁工业城市,有“世界钢都”之称,钢铁产量曾占到美国总量的15%。20世纪70年代,匹兹堡因产业衰退等导致人口大量外迁。20世纪80年代后,匹兹堡地区逐渐转型。近年来以绿色、宜居、科技等新的城市形象示人。表1示意2008年匹兹堡地区与美国的服务业内部结构比较。据此完成4~6题。
表1
匹兹堡地区(%) 美国(%)
批发商业 4.86 6.33
零售商业 14.40 16.38
金融保险 7.12 6.35
专业科技服务 9.64 8.37
教育服务 5.25 3.28
卫生保健与社会救助 18.09 16.76
行政与废物服务 6.72 8.53
食宿与食品 8.73 12.16
其它服务 25.18 21.84
4.与全美相比,匹兹堡地区食宿与食品服务业占比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水平提升 B.对外交通改善 C.城市人口收缩 D.逆城镇化出现
5.匹兹堡地区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需要
A.增加科学技术供给 B.减少服务业种类
C.缩减传统工业产值 D.降低劳动力成本
6.20世纪80年代以后,匹兹堡地区重点发展的产业有
①批发零售商业 ②卫生保健产业 ③钢铁技术服务业 ④废弃物回收服务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陆港是指在海港以外地区建设、代表海港行使报关、报检等功能的物流中心,也是接纳沿海港口设立“内陆港区”的平台。我国目前主要陆港有浙江义乌陆港、四川成都陆港、陕西西安陆港等。据此完成7~8题。
7.与义乌陆港相比,成都陆港更能使上海港
A.缓解交通拥堵 B.拓展腹地范围 C.提高通关效率 D.缩短联运距离
8.我国内陆城市建设陆港会
A.扩大行政管辖范围 B.改变城市地域文化
C.增加交通运输方式 D.推动国际贸易发展
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有机物质,起到固碳作用。某科研团队研究贺兰山东坡不同海拔植被的固碳量特点,其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完成9~11题。
9.贺兰山东坡固碳量均值最高的植被类型可能是
A.常绿阔叶林 B.针叶林 C.高山草甸 D.高寒荒漠
10.导致贺兰山东坡植被固碳量均值在不同海拔出现差异的主导因素为
A.植被类型 B.坡面朝向 C.二氧化碳数量 D.光照差异
11.贺兰山东坡海拔3000米以上区域固碳总量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较少 B.植被固碳能力弱 C.土壤贫瘠 D.山体的面积较小
2024年6月9-15日,形成于西北的气团持续向东移动,并受强大稳定的大陆暖高压脊控制,以冀、鲁、豫为中心的高温地区迅速发展并波及京、津等地。下图示意此次高温天气主要影响地区。据此完成12~14题。
12.此时,造成石家庄和太原气温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陆分布 B.人类活动 C.地形地貌 D.纬度位置
13.图示高温地区气团性质及风力
A.暖湿 强 B.暖湿 弱 C.暖干 强 D.暖干 弱
14.该轮高温天气
A.利于华北地区小麦收获 B.延长农作物生长周期
C.导致低洼地区淋盐明显 D.增加沙尘暴发生频率
香榭丽舍大街是法国巴黎市中轴线,该中轴线从巴黎市标志性建筑凯旋门正下方穿过,下图示意某年8月11日凯旋门日落景观。据此完成15~16题。
15.推测香榭丽舍大街走向大致为
A.东北-西南 B.西北-东南 C.东-西 D.南一北
16.下一次能拍摄到该景观的北京时间可能为
A.5月3日3时 B.5月3日19时 C.11月4日3时 D.11月4日19时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资料,按要求作答。(18分)
长江入海口在径流、潮流(潮汐引起的水流运动)与泥沙的共同作用下,长江北岸共经历了六次较大规模的沙岛并岸。例如,启东沙洲群在清朝光绪年间并入长江北岸,这标志着现今长江口北岸面貌的基本形成。下图示意1985年和2016年的长江入海口。
(1)描述长江入海口区域沙洲变化特征。(6分)
(2)指出入海口沙洲物质来源,并分析沙洲形成过程。(6分)
(3)说明崇明岛可能并入长江北岸的理由。(6分)
18.阅读图文资料,按要求作答。(18分)
武汉都市圈,是以武汉为核心,联动8个城市组成的都市圈。制造业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目前已形成“研发在武汉、转化在都市圈”的一体化产业发展模式。武汉都市圈分为3个圈层,以武汉主城区为核心圈层(0-25千米),将武汉外围城区作为内圈层(25-50千米),武汉周围其他县市作为外圈层(50-100千米)。下图示意1990-2022年武汉都市圈制造业空间扩散与集聚示意图。
(1)描述武汉都市圈制造业空间格局演变过程。(6分)
(2)说明“研发在武汉、转化在都市圈”产业发展模式的优势。(6分)
(3)分析武汉市制造业发展对周围其他县市的有利影响。(6分)
19.阅读图文资料,按要求作答。(16分)
我国铁矿储量丰富,但共生、伴生矿多,平均品位较世界平均水平低10多个百分点。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80%以上来源于澳大利亚和巴西。1992年中国S企业获得秘鲁马尔科纳铁矿的永久性开采、经营权。目前该企业年产能超过2000万吨,精矿产品年产能达到1800万吨。图7示意马尔科纳铁矿位置。
(1)简述马尔科纳的气候特征,并说明其对铁矿开采的影响。(6分)
(2)分析中国铁矿储量丰富但仍需大量进口的原因。(6分)
(3)指出保障中国铁矿资源安全的有效途径。(4分)
保密☆开考前
贵阳市2025届高三年级摸底考试试卷
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2024年8月
评分说明:
非选择题部分,若考生答案与本答案不完全相同,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但不得超过该题所分配的分数。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B D C A C B D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A D C D A B 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18分)
(1)沙洲面积随着时间推移明显增大;崇明岛与长江北岸距离缩短;新的河口沙洲正在孕育生长。(6分)
(2)来源:长江中上游地区。(2分)
过程:长江从中上游携带的泥沙到入海口地区,由于地形减缓,流速变慢,加之海水顶托作用,沉积作用增强,泥沙堆积形成沙洲。(4分)
(3)长江中上游来沙量大,随着时间推移,泥沙在入海口持续堆积;受潮流影响,上溯的泥沙回流入海量少;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长江北岸泥沙以沉积作用为主,导致崇明岛面积不断扩大,最终可能与北岸相连。(6分)
18.(18分)
(1)1990—2010(圈层发展阶段),制造业多集中在核心圈层内,在内、外圈层零星发展;2010—2018(点轴发展阶段),内、外圈层中的制造业企业数量增多,企业向交通干线沿线集聚;2018—2022(多极化发展阶段),制造业企业数量进一步增多,企业核心聚集区增多,形成多个增长级。(6分)
(2)核心城市武汉充分发挥技术、资金等优势,负责产品研发设计;都市圈内其他区域利用地价、政策等优势承担制造、组装、配套服务等,形成完整产业链;增强了区域分工合作,实现资源高效配置与优势互补,促进整个区域的经济结构优化与产业升级;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人才、资本、信息等要素的流动,降低生产成本等。(6分)
(3)充分发挥周围其他县市自身优势,承接武汉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升级;促进周围其他县市的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提升,带动新兴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就业机会增加,财政收入提高等。(6分)
19.(16分)
(1)全年炎热干燥。晴天多,可开采时间长;气温高,太阳辐射强,工人易中暑;降水少,铁矿开采需水量大,加剧水资源短缺等。(6分)
(2)中国铁矿共生、伴生矿多,利用难度大,开采成本高;低品位铁矿石开采会产生更多的废物和尾矿,对环境污染严重;国内铁矿石需求量大,尤其是对高品位铁矿石的需求大等。(6分)
(3)推进资源供给国际化战略,加大投资海外铁矿资源项目;加大国内资源的勘探与开采,寻找替代资源;建立健全铁矿资源储备制度;加大对国内低品位铁矿石开采研究,提高国内铁矿石利用效率等。(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