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2024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 六年级 上册花之歌*4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一朵朵娇艳美丽、清香四溢的鲜花装点着我们的生活,传递着我们的祝福。我们今天一起学习用诗的语言赞美花吧!任务:用诗意的语言赞美花准备活动苍穹 孕育 冠冕 摇曳 旖旎 琼浆 鸣啭 婆娑 芬芳馥郁 硕大无朋心驰神往 顾影自怜 孤芳自赏词语我会认qióngyùnmiǎnyèyǐ nǐqióngzhuànpó suōfù准备 字词大通关1纪伯伦(1883—1931) 黎巴嫩作家、诗人、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与印度的泰戈尔齐名,被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其作品主要以“爱”和“美”为主题。本文选自《泪与笑·组歌》。准备 作者名片2猜猜“我”是谁朗读课文,想一想:“我”是谁?“我”是什么“我”每天都在做什么课文的题目是“花之歌”,全文却没有一个“花”字,读课文第1—4自然段,想一想:从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我”是花?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花开花落花再次开放花是大自然季节更替的代言人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比喻突出了花的高洁夺目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拟人排比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花对人类无私的奉献排比“我”的日常生活默读课文第5—7自然段,从“我”每天做了什么,你想到了哪些画面?从中体会到“我”怎样的精神追求?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拟人花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创意表达发挥自己的想象,仿写句子例: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春天,我同小草一起将太阳拥抱;夏天,我和大树一道为火热作证。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星星太阳花是如何与周围的世界和谐相处的。拟人比喻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花在享受世界无私给予的同时,坚持光明的决心和行动。思考:既然“我”指花,那么将“我”改为“花”行不行?为什么?作者其实是在借花表达自己积极向往和追求光明的人生态度,用“我”来描述更能使文章显得含蓄而有趣。1883年1月6日,纪伯伦出生在黎巴嫩北部山区的一个农家,故乡的奇兀群山与秀美风光赋予他艺术的灵感。12岁时,因不堪忍受奧斯曼帝国的残暴统治,他随母亲到美国,在波士顿唐人街过着清贫的生活。1898年,15岁的纪伯伦只身返回祖国,进入首都贝鲁特的希克玛学校学习阿拉伯文、法文和绘画。其间,曾创办《真理》杂志。1908年,他因发表态度激进的小说《叛逆的灵魂》激怒当局而遭到驱逐。与故土的被迫别离,生活的困顿潦倒,并没有冷却他对祖国的赤子之情,淡化他对理想的追求。他常常在自己的诗作里,对祖国、对理想寄寓深切的依恋之情。《组歌》便是这类诗歌的代表作之一。资料链接默读“阅读链接”中的《杨柳与水莲》,画出文中想象奇特的地方,并与同学交流。作者由夜想开去,想到了花园、月神、牛郎织女、夜莺、花香等,想象奇特而美好。思考:面对同样的夜,杨柳和水莲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作者想借此表达什么?杨柳的感受是 。水莲的感受是 。恐惧、悲哀夜很美杨柳和水莲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同,所以感受不同。作者借此表达:用充满爱和希望的态度对待生活,生活才会美好。用诗意的语言赞美花结合生活实际和阅读经验想开去:如果请你来想象花的形象,你会想到“我”是什么?“我”在做什么?让我们用诗意的语言表达吧!我在 ,使 。我在 ,使 。我 ,我 。草原上飞奔草原景色更加秀丽黑夜盛开黑夜有了明亮的眼睛挥挥手招来蝴蝶为我伴舞盛出琼浆邀请小蜜蜂品尝我是 ,我是 ,我是 。大地的诗句黑夜的低诉阳光的舞蹈雨之歌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神把我从天穹撒向人间,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万壑装点。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从阿施塔特女神的皇冠上散落下来,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纪伯伦课外书屋云彩和田野是一对情侣,我是他们之间传情的信使:这位干渴难耐,我去解除,那位相思成病,我去医治。雷声隆隆闪似剑,为我鸣锣开道;一道彩虹挂青天,宣告我行程终了。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翱翔。一旦我见到美丽的园林,便落下来,吻着花儿的芳唇,拥抱着青枝绿叶,使得草木更加清润迷人。在寂静中,我用纤细的手指轻轻地敲击着窗户上的玻璃,于是那敲击声构成一种乐曲,启迪那些敏感的心扉。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这同爱情何其酷肖:它是感情大海的叹息,是思想天空的泪水,是心灵田野的微笑。练一练1.请说一说与“花”有关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唐·杜甫《春望》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唐·孟浩然《春晓》2.想象花的形象还有可能是什么,并以“我是……”的句式说一说。示例:我是造物主遗落在自然界的调色盘。我是天空之境中点点繁星在土地上的倒影。(共17张PPT)2024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4语文 六年级 上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读课文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我会读旖旎婆娑冠冕苍穹自读提示: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我”是花?互动课堂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第1自然段花的生命周期第2自然段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生长在绿地中第3自然段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花的生长过程第4自然段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花的贡献第5、6、7自然段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花的生活与追求花的生命周期生长在绿地中花的贡献花的生活与追求花的生长过程花之歌你发现了什么?由花的特点想开去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想象的奇特?默读相关段落,勾画相关信息。花的“别名”花的“行为”1—4自然段5—7自然段大自然的话语、星星、诸元素之女、礼品、冠冕、献祭……欢迎、送别、摇曳、呼吸、微睡、醒来……由花的各个方面想开去由花的动作想开去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的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更加芬芳馥郁。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些句子给你带来什么感受?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思考:课文没有一个“花”字,把所有的“我”换成“花”试一试,你更喜欢哪一个?朗读“阅读链接”中的《杨柳与水莲》,在你认为想象奇特的地方打上五角星,读一读。作者由夜想开去,都想到了什么?1.小练笔:模仿本课,以《××之歌》为题,展开想象,写一首散文诗。要求:运用第一人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2.复习本单元已学习的课文。课后作业课 题 4* 花之歌 主备教师【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了解散文诗,从诗歌中感悟诗歌语言的魅力。语言应用:学会诗歌中的写作手法,学会在写作中运用。思维能力:理解作者用第一人称的表达。审美创造:学会借物表达自己的思考,从花中探讨人生。【课前解析】关注体裁:《花之歌》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写的一首充满哲理的散文诗,诗人以花自喻,运用第一人称,从花的视角描绘了四季更迭花开花落的现象,表现了花的日常生活和品质追求,塑造了花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的鲜明形象,抒发了其对人生态度的独特感悟:人生要像花一样,失意时不顾影自怜,得意时不孤芳自赏。无论处于哪种境遇,总是积极地向往和追求光明。关注写作手法:本文语言清新,哲理隽永、全文无一“花”字,却句句在写花,作者以第一人称自述的方式,运用奇特的想象,为花描绘出一个个积极向上的形象,如“大自然的话语”“从苍穹坠落的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交往的礼品”“婚礼上的冠冤”“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与晨风群鸟一道迎送光明”,营造出丰富雅致的诗文意境。关注语言特点:作者连续使用大量结构整齐的句式,很有特色。如,第1—4自然段均以“我是……”开头,第3自然段中“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去”,第5自然段“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第6自然段“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这些整齐的句式使本文语言富于节奏感和音韵美,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层次清晰地将作者的想象一一铺陈开来,画面丰富而有气势。【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节奏感和音韵美。2.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说出对花的各种形象的理解。3.感受并交流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理解花的各种形象,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理解花的各种形象,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电子版教案 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课件3)1.教师出示鲜花图片,学生欣赏。2.揭示课题: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事物,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花的散文诗——《花之歌》。3.板书课题:花之歌,学生齐读课题。(设计意图:本环节可以创设一个氛围,使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能够集中精力到新的学习任务中来。)二、了解作者(出示课件4)纪伯伦(1883—1931) 黎巴嫩作家、诗人、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 黎巴嫩文坛骄子”,与印度的泰戈尔齐名,被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其作品主要以“爱”和“美”为主题。本文选自《泪与笑·组歌》。三、初读课文,学习词语1.初读课文(出示课件5)教师提出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课件6)教师指名读课文。2.学习词语(出示课件7)出示词语:旖旎、冠冕、婆娑、苍穹、摇曳、琼浆、鸣啭、芬芳馥郁、硕大无朋、顾影自怜、心驰神往、孤芳自赏指名读词语,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四、读懂文意,把握文章内容1.(出示课件8)教师出示自读提示:课文题目为“花之歌”,而全文没有一个“花”字,那么“花”是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的呢?带着这个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文字描绘的画面,并作简单批注。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相关内容,并作简单批注,教师巡视指导。3.汇报交流教师过渡:读完后,大家都发现文中的“我”指的就是花。作者描绘了花的哪些形象呢?让我们一起来交流。(1)交流第1自然段(出示课件9)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预设1:“大自然说出来”指的是花开,“收回去”指的是花落,“又说一遍”指的是来年花又开。预设2:“我是大自然的话语”指的是“我”是大自然季节更替的代言人。教师板书:大自然季节更替的代言人(2)交流第2自然段(出示课件10)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预设:这句话将草丛中的小花比作星星,突出了花的高洁夺目。教师板书:星星(3)交流第3自然段(出示课件11)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预设1:“诸元素”指的是春夏秋冬四季。预设2:“孕育、开放、成长、昏昏睡去”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我们可以从中看出花的生长过程——芬芳而短暂的一生。教师板书:诸元素之女(4)交流第4自然段(出示课件12)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预设:这个自然段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了花有“礼品、冠冕、祭献”的作用。教师板书:礼品、冠冕、祭献教师提出问题:你还知道花的其他用途吗?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体会花对人类无私的奉献。(5)交流第5自然段(出示课件13)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预设:这句话运用了“欢迎”“送行”这些词语,运用拟人的手法,描写了花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教师板书:如何度过一天(6)交流第6自然段(出示课件14)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预设:“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这句话中“眼睛”指星星,“独眼”指太阳,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察看”和“凝视”这两个词则把星星和太阳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我们从这个自然段可以看出花是如何与周围的世界和谐相处的。教师板书:与周围和谐相处(7)交流第7自然段(出示课件15)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教师提出问题:你是如何理解“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这句话的?预设:花在享受世界无私给予的同时,坚持光明的决心和行动。教师板书:享受给予,追求光明(出示课件16)教师提出问题:从主要内容和表达方式的角度出发,你认为可以把课文分成哪几部分?预设: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了“我”是什么。教师板书:“我”是什么第二部分(第5—7自然段)写了“我”每天都在做什么。教师板书:“我”每天都在做什么五、由花的形象想开去,感受课文中奇特的想象1.(出示课件17)教师提出要求,结合生活实际和阅读经验想开去:如果请你也来想象花的形象,你会想到“我”是什么?“我”在做什么?预设1:我是大地的诗句,我是黑夜的低诉,我是阳光的舞蹈。预设2:我在草原上飞奔,使草原景色更加秀丽。我在黑夜盛开,使黑夜有了明亮的眼睛。我挥挥手招来蝴蝶为我伴舞,我盛出琼浆邀请小蜜蜂品尝。(设计意图:让学生以仿写的形式感受本文的语言美,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2.(1)(出示课件18)教师提出问题:既然“我”指花,那么将“我”改为“花”行不行?为什么?预设:不行。因为作者其实是在借花表达自己积极向往和追求光明的人生态度,用“我”来描述更能使文章显得含蓄而有趣。教师板书:积极向往和追求光明的人生态度(2)(出示课件19)教师展示纪伯伦生平资料:1883年1月6日,纪伯伦出生在黎巴嫩北部山区的一个农家,故乡的奇兀群山与秀美风光赋予他艺术的灵感。12岁时,因不堪忍受奧斯曼帝国的残暴统治,他随母亲到美国,在波士顿唐人街过着清贫的生活。1898年,15岁的纪伯伦只身返回祖国,进入首都贝鲁特的希克玛学校学习阿拉伯文、法文和绘画。其间,曾创办《真理》杂志。1908年,他因发表态度激进的小说《叛逆的灵魂》激怒当局而遭到驱逐。与故土的被迫别离,生活的困顿潦倒,并没有冷却他对祖国的赤子之情,淡化他对理想的追求。他常常在自己的诗作里,对祖国对理想寄寓深切的依恋之情。《组歌》便是这类诗歌的代表作之一。(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纪伯伦一生的颠沛流离,可他却像花一样向着光明,依然不停地创作,顽强地生活,终于成为闻名世界的诗人。)六、对比阅读1.(出示课件20)教师提出要求: 学习完课文后,请同学们默读“阅读链接”中的《杨柳与水莲》,画出文中想象奇特的地方,并与同学交流。2.学生自读“阅读链接”,圈画相关内容,并作简单批注,小组内进行交流。3.汇报交流(出示课件21)预设:在“夜的幕上有繁星织就了的花园,园中有月神在徘徊着,有牛童织女在恋爱着,有夜莺啼着,有花香绕着,你何不从那绿叶的帘里,来到碧夜的幕中”这句话中,作者由夜想开去,想到了花园、月神、牛郎织女、夜莺、花香等,想象奇特而美好。4.(出示课件22)教师提出问题:面对同样的夜,杨柳和水莲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作者想借此表达什么?预设1:面对同样的夜,杨柳的感受是夜很美,水莲的感受是恐惧、悲哀。预设2:杨柳和水莲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同,所以感受不同。作者借此表达:用充满爱和希望的态度对待生活,生活才会美好。(设计意图: 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认识奇特想象的好处,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合理运用。) 七、主题概括,拓展延伸1.主题概括(出示课件24) 《花之歌》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写的一首散文诗。诗人以花自喻,运用第一人称,从花的视角描绘了四季更迭花开花落的现象,表现了花的日常生活和品质追求,塑造了花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的鲜明想象,抒发了其对人生的独特感悟。2.拓展延伸(出示课件25、26)雨之歌纪伯伦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神把我从天穹撒向人间,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万壑装点。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从阿施塔特女神的皇冠上散落下来,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 云彩和田野是一对情侣,我是他们之间传情的信使:这位干渴难耐,我去解除,那位相思成病,我去医治。雷声隆隆闪似剑,为我鸣锣开道;一道彩虹挂青天,宣告我行程终了。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翱翔。一旦我见到美丽的园林,便落下来,吻着花儿的芳唇,拥抱着青枝绿叶,使得草木更加清润迷人。在寂静中,我用纤细的手指轻轻地敲击着窗户上的玻璃,于是那敲击声构成一种乐曲,启迪那些敏感的心扉。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这同爱情何其酷肖:它是感情大海的叹息,是思想天空的泪水,是心灵田野的微笑。八、课堂演练,课后作业1.课堂演练(出示课件27—29)2.课后作业(出示课件30)(1)小练笔:模仿本课,以《××之歌》为题,展开想象,写一首散文诗。要求:运用第一人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2)复习本单元已学习的课文。【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花之歌》通过花语 ( http: / / www. / s q=%E8%8A%B1%E8%AF%AD&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 )的倾心流露,构建了一幅大自然 ( http: / / www. / s q=%E5%A4%A7%E8%87%AA%E7%84%B6&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 )美丽和谐的图画 ( http: / / www. / s q=%E5%9B%BE%E7%94%BB&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 ),图画中有诗意的浪漫,也有现实的真实。既写出了花的成长与芬芳,又袒露出了花的凋谢命运 ( http: / / www. / s q=%E5%91%BD%E8%BF%90&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 ),纪伯伦的诗 ( http: / / www. / s q=%E7%BA%AA%E4%BC%AF%E4%BC%A6%E7%9A%84%E8%AF%97&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 )蕴含哲理 ( http: / / www. / s q=%E5%93%B2%E7%90%86&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 ),寓意深邃,是用诗意 ( http: / / www. / s q=%E8%AF%97%E6%84%8F&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 )的叙述和思考的敏锐来书写人生 ( http: / / www. / s q=%E4%B9%A6%E5%86%99%E4%BA%BA%E7%94%9F&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 )的。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读通文章之后出示一些重点语句。我在教学中能够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在文本中充分品味挖掘语言的魅力内涵。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由理解句子表面的意思过渡到感悟作者蕴藏在句子中的情感。小组讨论阶段,学生在充分讨论的过程中对作者的情感就有了一定的感悟,再通过教师的点拨指导,认识上就更深一层次,对今后阅读纪伯伦的作品帮助很大。 最后通过对比阅读总结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同,所以感受不同。作者借此表达:用充满爱和希望的态度对待生活,生活才会美好。对朗读的指导比较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共30张PPT)2024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4语文 六年级 上册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事物,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花的散文诗——《花之歌》。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作家、诗人、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 黎巴嫩文坛骄子”,与印度的泰戈尔齐名,被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其作品主要以“爱”和“美”为主题。本文选自《泪与笑·组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读课文1234567旖旎yǐ nǐ婆 娑pó suō冠 冕guān miǎn苍 穹cāng qióng摇曳yáo yè鸣 啭míng zhuàn琼 浆qióng jiāng芬芳馥郁 硕大无朋顾影自怜 心驰神往 孤芳自赏fù yùshuò我会读自读提示:课文题目为“花之歌”,而全文没有一个“花”字,那么“花”是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的呢?带着这个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文字描绘的画面,并作简单批注。互动课堂读完后,你发现_____是花。作者描绘了花的哪些形象呢?让我们一起来交流。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花开花落来年花又开第1自然段花是大自然季节更替的代言人“我”第2自然段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将草丛中的小花比作星星花的高洁夺目比喻第3自然段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春夏秋冬四季花的生长过程——芬芳而短暂的一生拟人第4自然段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花对人类无私的奉献你还知道花的其他用途吗?排比第5自然段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花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拟人第6自然段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花如何与周围的世界和谐相处星星太阳比喻拟人第7自然段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花在享受世界无私给予的同时,坚持光明的决心和行动。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从主要内容和表达方式的角度出发,你认为可以把课文分成哪几部分?“我”是什么“我”每天都在做什么第1部分 1—4自然段第2部分 5—7自然段由花是什么想开去:大自然的话语、星星、诸元素之女……由花的动作想开去:欢迎光明、送别光明、摇曳、呼吸、微睡、醒来……想象奇特结合生活实际和阅读经验想开去:如果请你也来想象花的形象,你会想到“我”是什么?“我”在做什么?我在 ,使 。我在 ,使 。我 ,我 。草原上飞奔草原景色更加秀丽黑夜盛开黑夜有了明亮的眼睛挥挥手招来蝴蝶为我伴舞盛出琼浆邀请小蜜蜂品尝我是 ,我是 ,我是 。大地的诗句黑夜的低诉阳光的舞蹈思考:既然“我”指花,那么将“我”改为“花”行不行?为什么?作者其实是在借花表达自己积极向往和追求光明的人生态度,用“我”来描述更能使文章显得含蓄而有趣。1883年1月6日,纪伯伦出生在黎巴嫩北部山区的一个农家,故乡的奇兀群山与秀美风光赋予他艺术的灵感。12岁时,因不堪忍受奧斯曼帝国的残暴统治,他随母亲到美国,在波士顿唐人街过着清贫的生活。1898年,15岁的纪伯伦只身返回祖国,进入首都贝鲁特的希克玛学校学习阿拉伯文、法文和绘画。其间,曾创办《真理》杂志。1908年,他因发表态度激进的小说《叛逆的灵魂》激怒当局而遭到驱逐。与故土的被迫别离,生活的困顿潦倒,并没有冷却他对祖国的赤子之情,淡化他对理想的追求。他常常在自己的诗作里,对祖国对理想寄寓深切的依恋之情。《组歌》便是这类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学习完课文后,请同学们默读“阅读链接”中的《杨柳与水莲》,画出文中想象奇特的地方,并与同学交流。作者由夜想开去,想到了花园、月神、牛郎织女、夜莺、花香等,想象奇特而美好。思考:面对同样的夜,杨柳和水莲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作者想借此表达什么?面对同样的夜杨柳的感受是( )水莲的感受是( )恐惧、悲哀夜很美杨柳和水莲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同,所以感受不同。作者借此表达:用充满爱和希望的态度对待生活,生活才会美好。花之歌“我”是什么“我”每天都在做什么积极向往和追求光明的人生态度大自然季节更替的代言人星星诸元素之女礼品、冠冕、祭献如何度过一天与周围和谐相处享受给予,追求光明结构梳理《花之歌》是黎巴嫩诗人 写的一首散文诗。诗人以花自喻,运用 ,从花的视角描绘了四季更迭花开花落的现象,表现了花的日常生活和品质追求,塑造了花 、与万物 的鲜明想象,抒发了其对人生的独特感悟。纪伯伦主题概括第一人称向往光明和谐共处雨之歌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神把我从天穹撒向人间,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万壑装点。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从阿施塔特女神的皇冠上散落下来,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云彩和田野是一对情侣,我是他们之间传情的信使:这位干渴难耐,我去解除,那位相思成病,我去医治。纪伯伦拓展延伸雷声隆隆闪似剑,为我鸣锣开道;一道彩虹挂青天,宣告我行程终了。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翱翔。一旦我见到美丽的园林,便落下来,吻着花儿的芳唇,拥抱着青枝绿叶,使得草木更加清润迷人。在寂静中,我用纤细的手指轻轻地敲击着窗户上的玻璃,于是那敲击声构成一种乐曲,启迪那些敏感的心扉。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这同爱情何其酷肖:它是感情大海的叹息,是思想天空的泪水,是心灵田野的微笑。一、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孤( )自赏( )影自怜心驰( )往婆娑( )舞( )芳( )郁硕大无( )芳顾神起芬馥朋课堂演练二、发挥自己的想象,仿写句子。春天,我同小草一起将太阳拥抱;夏天,我和大树一道为火热作证。例: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三、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含“花”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唐·杜甫《春望》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卜算子·咏梅》稻花香里说丰年。—— 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唐·孟浩然《过故人庄》1.小练笔:模仿本课,以《××之歌》为题,展开想象,写一首散文诗。要求:运用第一人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2.复习本单元已学习的课文。课后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4 花之歌【优质版课件】.pptx 4 花之歌【教案】.doc 4 花之歌【新课标版课件】.pptx 4 花之歌【精华版课件】.pptx 课文朗读-六上4花之歌.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