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4.9《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 教学设计(共4课时,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4.9《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 教学设计(共4课时,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 《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
教学目标 了解法律在保护公民权利、惩处违法犯罪行为方面的重要作用。 知道未成年人依法维权的途径和方法,学会收集证据。 掌握避免遭受 “性侵害” 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学会运用合法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做守法公民。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法律对公民权利的保护作用,知道如何依法维权。 掌握应对校园欺凌和 “性侵害” 的方法,学会自我保护。 学会运用合法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做守法公民。 教学难点 理解法律在惩处违法犯罪行为方面的严厉性。 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避免权利受到侵害。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能够在面对危险时果断采取正确的行动。
教学准备 收集相关的案例、图片、视频等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准备教学道具,如法律条文卡片、案例纸条等。 复备课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法律全面保护公民权利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法律保护公民权利的视频,展示法律在维护公民人身安全、财产权益、受教育权等方面的作用。 提问学生:“从视频中,你看到了法律是如何保护公民权利的?” 引导学生思考法律与公民权利的关系,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 (二)感受法律全面保护我们的权利 讲述吕慧娴的故事:吕慧娴是一名小学生,她的父母离异后,父亲拒绝支付她的抚养费,导致她无法继续上学。吕慧娴感到非常无助,不知道该怎么办。 提问学生:“你有哪些办法可以帮助吕慧娴?”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吕慧娴可以采取的措施。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学生可能会提出寻求法律援助、向学校或社区求助、向法院起诉等建议。 继续讲述故事:后来,吕慧娴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找到了法律援助机构。法律援助机构的律师帮助她向法院提起诉讼,最终法院判决吕慧娴的父亲必须支付抚养费,吕慧娴得以重返课堂。 提问学生:“为什么吕慧娴能重返课堂?” 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保护公民权利方面的作用。 提问学生:“吕慧娴的哪项权利受到了侵犯?是哪一部法律维护了她的权利?”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吕慧娴的受教育权受到了侵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维护了她的权利。 提问学生:“你如何看待故事中的人物?”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 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法律可以广泛保护我们的权利。法律不仅规定了权利的具体内容,还通过一系列配套规范和制度确保权利落到实处,任用了专门的工作人员帮助公民维权。我们要知晓法律、学好法律、用好法律,这样才能依法维护权利。 提问学生:“你知道公民还有哪些权利吗?请你结合之前的学习,说出其中一项权利,并举个相应的例子。” 学生介绍公民的权利,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公民享有人身权、财产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受教育权以及参与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项权利。 (三)学会用相应法律进行维权 出示一些图片,展示不同的情境,如购物时遇到质量问题、被用人单位拖欠工资、遭受家庭暴力等。 提问学生:“这些情景分别涉及哪些权利,应当运用哪部法律维权?”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每个情境中涉及的权利和应适用的法律。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强调在公民权利受到侵害时,应当运用相应的法律维护自身权利。宪法及民法、刑法、行政法等各部门法,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对公民的权利进行全方位的保护。 播放一段视频,介绍民法典草案的相关内容。 提问学生:“看完视频你有哪些感受?”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了解法律知识的重要性。 出示一些文字案例和图片,让学生选择正确的法律进行填空。 学生进行填空,教师检查学生的答案,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小结:未成年人除了享有公民的一般权利之外,还享有法律规定的其他特别权利。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是全方位的。 (四)懂得运用合法手段维权 讲述赵新姑姑的故事:赵新的姑姑喜欢跳广场舞,每天晚上都会在小区广场上跳舞,声音很大,影响了周围居民的休息。赵新的姑父多次与广场舞者沟通,但他们态度蛮横,不愿意降低音量。赵新的姑父非常生气,想采取一些极端的措施来解决问题。 提问学生:“面对广场舞者的态度,赵新的姑父他们到底想了哪些办法呢?” 出示赵新姑父的做法,如砸坏广场舞者的音响、与广场舞者发生冲突等。 提问学生:“上面的做法合法吗?如果你是赵新,应该建议家人怎么做?把你想到的合法的做法写出来。”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赵新姑父的做法是否合法,并提出合法的解决办法。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强调法律是保护我们权利的最有效、最有力的手段。权利人应当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和保护权利,而不能超越法律范围滥用权利,也不能用违法手段维权。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收集一个生活中运用法律维权的案例,并准备在下次课堂上分享。 第二课时:法律严厉惩处违法犯罪行为 (一)复习导入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法律是如何保护公民权利的?”“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应该如何维权?” 引导学生思考:“法律除了保护公民权利,还对哪些行为进行了约束和惩处?”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法律严厉惩处违法犯罪行为。 (二)了解法律严厉惩处违法犯罪行为 讲述杜某某的故事:杜某某是一名未成年人,他经常逃学、打架斗殴,还偷窃他人财物。学校和家长多次对他进行教育,但他屡教不改。后来,杜某某的行为越来越恶劣,最终触犯了法律,受到了法律的惩处。 提问学生:“杜某某实施了哪三类不良行为,分别受到了哪些处理?”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杜某某的行为及其后果。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提问学生:“杜某某为什么留下了悔恨的泪水?”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杜某某对自己之前的不良行为感到后悔,他意识到了违法的严重后果。 提问学生:“你身边有没有类似杜某某这样的情况?或者你了解的类似情况?” 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案例或了解的案例,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违法犯罪行为的原因和后果。 播放一段视频,展示法律惩处违法犯罪行为的场景。 提问学生:“法律为什么要惩处违法犯罪行为?”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法律既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也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惩处。一方面,在我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需要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遵守法律,做守法公民,不违法犯罪。 (三)学会保护自己 出示一些图片,展示正常和不正当的身体接触情景。 提问学生:“以下两个情景,哪一幅表现的是正常的身体接触?哪一幅表现的是不当的身体接触?”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判断图片中的身体接触是否恰当。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完成表格:生活中还有哪些是正常的身体接触?还有哪些是不当的身体接触?请尝试完成表格。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强调要注意区分正常和不正当的身体接触,避免遭受 “性侵害”。 出示一些关于 “性侵害” 的资料,让学生了解 “性侵害” 的定义、表现形式和危害。 提问学生:“在这些‘性侵害’的案例中,被害者的年龄分布有哪些特点?通过数据,你有哪些发现?”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 “性侵害” 案例中被害者的年龄特点和原因。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强调要提高警惕,避免遭受 “性侵害”。同时,介绍一些防范 “性侵害” 的方法,如不与陌生人单独相处、不接受陌生人的礼物、遇到危险及时呼救等。 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关于严厉打击 “性侵害” 的相关条文,让学生了解法律对 “性侵害” 行为的惩处。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讨论如何防范 “性侵害”,并制定一份家庭防范计划。 第三课时:应对校园欺凌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校园欺凌的视频,展示校园欺凌的场景和危害。 提问学生:“视频中展示的行为属于什么?你认为校园欺凌会给受害者带来哪些伤害?” 引导学生思考校园欺凌的严重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应对校园欺凌。 (二)身边的校园欺凌 回顾四年级时学到的关于校园里的欺负现象,如讽刺、中伤、损害他人财物、孤立他人、恃强凌弱、强行索要财物等。 提问学生:“你遇到过或者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吗?”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或身边的案例。 提问学生:“你遇到过其他类似的事情吗?” 引导学生思考校园欺凌的其他表现形式,如网上传播谣言等。 总结校园欺凌的类型,如打、毁、吓、传、骂等。 (二)如何应对校园欺凌 播放王然的故事:王然是一名小学生,他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鲁某拦住,鲁某对他进行了殴打和辱骂,并抢走了他的零花钱。王然感到非常害怕,不知道该怎么办。 提问学生:“说一说故事中的王然遇到了什么事情?他的感受如何?” 提问学生:“如果你是王然的同学,你看到鲁某拦住王然,欺负王然,你会怎么做?你认为怎样做才最为合适?”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王然应该如何应对校园欺凌,以及其他同学应该如何帮助他。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提问学生:“爸爸给王然提了什么建议?” 提问学生:“你怎么看待王然的表现?”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强调当遇到校园欺凌时,要保持冷静,及时报告老师或家长,寻求帮助。同时,要勇敢地对欺凌行为说 “不”,保护自己的安全。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模拟校园欺凌场景,让学生练习如何应对校园欺凌。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正确应对校园欺凌的方法。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如何预防校园欺凌的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第四课时:依法维权途径与证据收集 (一)导入新课 出示案例:放学回家时,陈某被几个高年级的男生拦住,不仅被打,身上的零花钱也被抢走。 提问学生:“你认为他应当怎么做?”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依法维权。 (二)学会保护自己 听故事:机智自救的梁小惠。 提问学生:“梁小惠的聪明机智表现在哪些地方?” 学生分享不同观点,教师总结梁小惠在面对危险时的冷静和应对策略。 学习维权途径: 播放视频,展示不同的维权场景,如向家人、老师、学校求助,向律师、居委会、村委会、公安机关、检察院等寻求帮助,到法院起诉、找政府主管部门、法律援助部门、妇女儿童保护组织等。 提问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依法维权有哪些途径?”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未成年人维权的途径。 依法维权故事: 出示依法维权小故事,讲述一名同学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权益的经历。 提问学生:“这名同学是如何得到赔偿的?”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强调依法维权要靠证据。 (三)学会收集证据 出示三幅情景图,展示不同的事件场景。 提问学生:“三幅情景中可收集的证据是什么?”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在不同情景中可以收集的证据类型。 提问学生:“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你是否凭借收集好的证据维护了自己应有的权利,还是因为没有证据不能维权?”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收集证据的重要性。 出示视频,展示一些不合法收集证据的行为。 提问学生:“收集证据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强调收集证据的主体和方法必须合法,不能伪造证据。 出示相关法律条文,介绍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的定义和处罚。 教师总结:证据很重要,但是收集的时候也要合法。课后,我们可以做一些收集证据的拓展活动,模拟开展证据搜集,探索相关方法。 布置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一个可能涉及法律问题的事件,并尝试收集相关证据,分析如何运用法律解决问题。 (四)总结全课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依法维权的途径、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收集证据的重要性。 强调在今后的生活中,要尽量避免权利受侵害,当遇到侵害时,要选择有效、合适的途径维权,遇到紧急情况要学会自我保护,并注意证据的搜集。 鼓励学生积极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做一个知法守法、依法维权的好公民。
教 学 反 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对法律的作用、依法维权的途径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然而,在教学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一些学生在面对校园欺凌等问题时,缺乏足够的勇气和应对策略。在今后的教学中,将进一步加强法律知识的讲解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