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丶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一单元检测卷(B卷)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唐代诗人李绅这几句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田地中硕果累累的景象,反映了农民辛勤劳动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集中刻画了当时社会主要矛盾。下列对诗句中所呈现的社会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①地主阶级占有绝大多数土地并压迫农民阶级②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依附于地主,因而失去人身自由③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④地主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他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提出的三阶段表述:“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这一观点( )A.具体描述了不同社会形态中生产关系的变化B.指出了人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中最活跃的因素C.揭示了划分人类社会发展三个阶段的生产力标准D.表明人获得解放和自由的程度受制于人改造自然的能力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事实一再告诉我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没有过时,关于资本主义必然消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没有过时。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最终消亡、社会主义最终胜利,必然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这说明( )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③马克思主义在时代进步中得以不断发展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2023年5月30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聚焦商代考古最新发现,通报了河南安阳洹北商城遗址等4项重要考古成果。这些新的发现生动还原了商代城市营建、社会制度、丧葬礼仪、手工业生产等各方面历史图景,描绘出更加立体鲜活的商代社会。下列描述符合这一社会形态的是( )①开始出现原始畜牧业和农业②广泛地使用金属工具和用品③存在着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④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尧、舜、禹时期,部落联盟实行民主选举首领的制度。传说中尧传位给舜,舜传位给禹,不是父死子继,都是通过部落联盟会议推选的,这种民主选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历史上称为“禅让制”。禹因治水有功,受到世人的称赞,人们尊称他为“大禹”。禹是我国原始社会最后一位民主选举的部落联盟首领。材料说明( )①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的事务②氏族长和军事首领由氏族议事会选举产生③氏族长靠氏族议事会赋予的权力解决问题④氏族长负责对外作战,保护氏族成员的安危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6.《共产党宣言》指出:“在过去的各个历史时代,我们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社会完全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等级,看到社会地位分成多种多样的层次。在古罗马,有贵族、骑士、平民、奴隶;在中世纪,有封建主、臣仆、行会师傅、帮工、农奴,而且几乎在每一个阶级内部又有一些特殊的阶层。”下列选项中最符合这段话中心意思的是( )A.阶级是始终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存在的B.人类社会各个历史时代都存在着不同的阶级和阶层C.阶级的本质是代表拥有共同经济利益的社会集团D.从无阶级社会进入阶级社会才是历史的进步7.正如恩格斯所说:“由于国家是从控制阶级对立的需要中产生的,由于它同时又是在这些阶级的冲突中产生的,所以,它照例是最强大的、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这个阶级借助于国家而在政治上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因而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国家的产生为奴隶主镇压奴隶的反抗提供了工具②国家的出现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③国家的出现加重了对奴隶的剥削,是历史的退步④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和奴隶共同利益的维护者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8.罗马人对于俘虏的处理有着不同的方式,最为常见的一种方式就是将其卖作奴隶。这些奴隶虽然也在罗马境内生活,但是他们没有任何公民的权利,他们唯一的作用就是给自己的主人干活;而主人家则随时都能对自己的奴隶进行打骂,只要奴隶胆敢反抗,便会遭到法律的制裁,生活十分悲惨。以下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奴隶社会的法律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②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③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倒退④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中指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阶级不可避免地要消失,正如它们从前不可避免地产生一样。随着阶级的消失,国家也不可避免地要消失。在生产者自由平等的联合体的基础上按新方式来组织生产的社会,将把全部国家机器放到它应该去的地方,即放到古物陈列馆去,同纺车和青铜斧陈列在一起”。对此相关理解正确的有( )①生产力的发展是阶级、国家产生的根源②阶级的出现是国家产生的前提③阶级和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④阶级和国家不会永远存在下去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10.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里有一段很有名的话:“有些人不了解共产党人为什么不但不怕资本主义,反而在一定的条件下提倡它的发展,我们的回答是这样简单,拿资本主义的某种发展去代替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不但是一个进步,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它不但有利于资产阶级,同时也有利于无产阶级。”下列对这个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官僚资本主义当时不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对象②承认在新民主主义政权下还需要资本主义的发展③一定要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才能到达社会主义④这种情形是由当时中国落后的生产力和革命性质所决定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1.列宁曾如此评价《共产党宣言》:“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即把社会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作为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的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这是因为,《共产党宣言》( )①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是无产阶级政党行动的纲领②对未来共产主义的全面描述激励一代代共产党人不断砥砺奋进③在理性和正义原则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进行了批判④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如同达尔文发现有机世界的发展规律,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马克思基于对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从根本上动摇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制度,开辟了一条人类获得彻底解放的道路,为整个社会主义大厦奠定了坚如磐石的科学基础。这两大发现( )①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②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③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④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3.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在未来社会“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社会主义制度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社会再生产活动以全体社会成员充分参与的高水平社会化大生产为路径,以不断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对“无产阶级的运动”的描述,阐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应该坚守的立场B.对“目的”的描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奋斗目标和根本原则C.对“基本特征”的描述,说明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离不开经济高质量发展D.对“路径”的描述,体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基本规律14.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一文中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我们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把《共产党宣言》蕴含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运用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中去,不断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个党纲,《共产党宣言》( )①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②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品格、政治立场和崇高理想③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④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2023年10月,《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文章强调: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取得重大成就,能够领导人民完成中国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并不断结合新的实际推进理论创新,使党掌握了强大的真理力量。由此可知,马克思主义( )①是科学的理论,站在人民的立场探究人类解放的道路②是实践的理论,指引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行动③是人民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④是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回应新的课题挑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习近平指出:“《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共产党宣言》仅有3万多字,却是人类思想史上第一部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统一的最伟大的著作,是被压迫阶级和人民造旧制度反的彻底解放的革命的科学的理论。《共产党宣言》发表的伟大意义在于( )①标志着共产主义运动的成熟和社会主义的诞生②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③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④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材料分析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 文瀚阁是中国国家版本馆的标志性建筑和点睛之笔,坐落在台基之上,借鉴敦煌莫高窟九层楼的神韵,让建筑如殿堂般典雅庄重,似礼器般谦逊仁和。2022年8月,主题展览“真理之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经典版本展”在阁内举行。此次展览旨在通过经典著作、手稿手迹等形式,展现百余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历程。这里展示了全球各语种共计300多个版本的《共产党宣言》,它们来自不同的国度,但都标题醒目、色彩热烈,镰刀斧头标志充溢着超越时空的力量。材料二“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雇佣劳动完全是建立在工人的自相竞争之上的。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共产党宣言》(1)小虎同学在参观该主题展览时产生了一个疑问:《共产党宣言》为什么能有超越时空的力量?请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知识为其释疑解惑。(6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的相关知识,说明“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的原因。(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原始社会亦称“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社会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使用石器工具。人们为谋取生活资源必须共同劳动,人们在劳动中只能是平等的互助合作关系,产品归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占有,实行平均分配。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全体成员参加的氏族会议作出决定。随着私有制的产生,社会上出现了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原始社会开始解体,奴隶社会产生。奴隶被视为奴隶主的财产,可以自由买卖;奴隶主可强迫奴隶工作,劳力活动须以奴隶为主,无报酬和人身自由。恩格斯说:“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古希腊城邦,就没有古希腊的艺术和科学,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古罗马帝国。”有人说:原始社会没有剥削、共同劳动、平均分配,是人类的理想社会;奴隶社会却处处有压迫,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倒退。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评析这一观点。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作出的理论贡献是多方面的,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下面是《共产党宣言》的部分论述:◆正像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了它最终必定被更高的社会形态所取代一样,资本主义社会自身发展中也必然产生出能够创造更高社会形态的新的社会力量,那就是无产阶级。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材料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历史地位和意义。(12分)(2)试列举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过程中,具有重大影响的两个事件。(3分)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1 奴隶主占有全部生产资料且占有奴隶 A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2 B 农民有一定人身自由 工人是自由劳动者3 奴隶主占有全部劳动成果,奴隶只获得维持生存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地主通过地租、高利贷等方式对农民进行剥削,少部分劳动成果归农民支配 C4 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统治奴隶阶级的工具 D 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统治工人阶级及广大人民的工具(1)依据表格思路,在空格处填入相应的内容。(8分)(2)分析表格内容,总结三种社会形态的相同点,写出两点结论即可。(2分)2023是纪念十月革命106周年。106年前,阿芙乐尔号一声炮响,俄国的工人阶级在伟大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向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以亚历山大·克伦斯基为首的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918年春,苏维埃政权掌握了全国局势。1918年3月,布尔什维克党正式改名为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同年颁布宪法,把国家名称正式定名为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苏俄。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和革命运动开辟了胜利和前进的道路。(3)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十月革命后苏俄建立了怎样的生产关系以及这种生产关系具有什么特点?(5分)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从诗句内容和诗人所处朝代可以看出,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地主阶级占有绝大多数土地;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但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地主阶级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①④正确,②错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③与材料无关。2.答案:D解析:A: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没有具体描述不同社会形态中生产关系的变化,A错误。B:人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中最活跃的因素,但材料中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并没有强调这一点,B错误。C:材料强调的是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没有体现划分人类社会发展三个阶段的生产力标准,C排除。D: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揭示了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表明人获得解放和自由的程度受制于人改造自然的能力,D正确。故本题选D。3.答案:D解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这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的规律,②④符合题意。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①说法错误。材料未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发展,③排除。4.答案:C解析:①④不符合题意,我国商朝处于奴隶社会时期,“开始出现原始畜牧业和农业”“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属于原始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②③符合题意,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和用品广泛应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故选:C。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氏族制度。①:原始人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①正确。②:部落联盟实行民主选举首领的制度,说明氏族长和军事首领由氏族议事会选举产生,②正确且符合题意。③:氏族长处理氏族内部日常事务,没有强制手段,全靠风俗习惯和自己的威望,③错误。④:军事首领负责对外作战,④错误。故本题选A。6.答案:C解析:A:阶级是伴随着私有制的出现而产生的,也将伴随着私有制的消灭而消亡,A错误。B:原始社会是没有阶级的社会,B错误。C:“在古罗马,有贵族、骑士、平民、奴隶;在中世纪,有封建主、臣仆、行会师傅、帮工、农奴,而且几乎在每一个阶级内部又有一些特殊的阶层”,这表明阶级的本质是代表拥有共同经济利益的社会集团,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情况是阶级划分的最基本标志,C正确。D: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全社会消灭了阶级的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也是历史的进步,因此由阶级社会进入无阶级社会也可能是历史的进步,该选项说法过于绝对,D错误。故本题选C。7.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国家是从控制阶级对立的需要和冲突中产生的,是统治阶级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①②合题。③说法错误,国家的出现虽然加重了对奴隶的剥削,但在一定程度上是历史的进步。④说法错误,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维护者,并不是奴隶主和奴隶共同利益的维护者。8.答案:A解析:①②正确,奴隶虽然也在罗马境内生活,但是他们没有任何公民的权利,他们唯一的作用就是给自己的主人干活;而主人家则随时都能对自己的奴隶进行打骂,只要奴隶胆敢反抗,便会遭到法律的制裁,生活十分悲惨,表明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社会的法律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错误,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使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4不符合题意,材料表明奴隶社会奴隶的悲惨生活,并没有涉及国家的产生。故选:A。9.答案:C解析:在原始社会并没有阶级和国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相继产生;在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将不会存在阶级和国家,①②③④均正确。10.答案:D解析:“拿资本主义的某种发展去代答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不但是一个进步,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它不但有利于资产阶级,同时也有利于无产阶级”,承认在新民主主义政权下还需要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是由当时中国落后的生产力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所决定的,②④正确。官僚资本主义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对象,①错误。③说法太绝对。11.答案:B解析:①④是列宁高度评价《共产党宣言》的原因,人选;②中“全面描述”表述错误,排除:③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排除。12.答案:B解析:③④: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③④符合题意。①: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①错误。②:俄国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②错误。故本题选B。13.答案:C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A:“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体现无产阶级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阐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应该坚守的立场,A正确但与题意要求不符。B:在未来社会“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说明社会主义要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奋斗目标和根本原则,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要求。C:对“基本特征”的描述不涉及经济高质量发展,C错误但符合题意要求。D: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社会再生产活动以全体社会成员充分参与的高水平社会化大生产为路径,这体现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基本规律,D正确但与题意要求不符。故本题选C。14.答案:A解析:①②正确,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个党纲,《共产党宣言〉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品格、政治立场和崇高理想;③错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④错误,十月革命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故选A。15.答案:C解析:②④: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取得重大成就,能够领导人民完成中国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并不断结合新的实际推进理论创新,使党掌握了强大的真理力量。由此可知,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行动,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回应新的课题挑战,②④说法正确。①:站在人民的立场探究人类解放的道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①说法错误。③: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16.答案:C解析:①错误,《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②③正确,《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④错误,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故选:C。17.答案:(1)①《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是科学的理论。(2分)②《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为世界各国的工人运动提供了理论指导。(2分)③《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正是这一理想目标所蕴含的强大动力,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2分)(2)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社会基本矛盾。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榨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随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基本矛盾尖锐化,必然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2分)②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基本矛盾激化及经济危机的周而复始加剧阶级对立,为埋葬资本主义积累起阶级力量。(2分)③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瘤疾,表明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分)解析:(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题,需调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主题展览“真理之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经典版本展”在阁内举行→可联系《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是科学的理论。关键词②:但都标题醒目、色彩热烈,镰刀斧头标志充溢着超越时空的力量→可联系《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为世界各国的工人运动提供了理论指导。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正是这一理想目标所蕴含的强大动力,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题,需调用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雇佣劳动完全是建立在工人的自相竞争之上的→可联系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社会基本矛盾。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榨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随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基本矛盾尖锐化,必然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关键词②: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可联系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基本矛盾激化及经济危机的周而复始加剧阶级对立,为埋葬资本主义积累起阶级力量。关键词③: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可联系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瘤疾,表明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18.答案: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始社会没有剥削,共同劳动,平均分配,但这是因为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下,这不是我们人类的理想社会。(5分)②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到底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奴隶社会是人类第一个阶级社会,奴隶主压迫和剥削奴隶。但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进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5分)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评析类主观试题,解答此类试题,应肯定题中观点的合理性,并说明依据;同时指出题中观点的不足,并说明理由,最后得出结论。第二步:审材料和设问。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原始社会没有剥削、共同劳动、平均分配,是人类的理想社会→题中观点认为原始社会没有剥削,共同劳动,平均分配,这是合理的;但据此认为“是我们人类的理想社会”则是错误的,并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角度分析理由;关键词②:奴隶社会却处处有压迫→题中观点认为奴隶社会却处处有压迫,这是合理的;关键词③: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倒退→但据此认为“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退步”则是错误的,可从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到底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角度分析说明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具体解答本题可题中观点并调用私有制的确立和原始社会的解体等知识进行评析即可。19.答案:(1)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3分)②《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3分)③《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3分)④《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对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重要意义。(3分)(2)巴黎公社的成立;(1分)十月革命的胜利;(1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1分)解析:(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和教材知识,分析《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历史地位和意义。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共产党宣言》作出的理论贡献是多方面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有效信息②: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了它最终必定被更高的社会形态所取代→《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有效信息③:无产阶级是更高社会形态的新的社会力量,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有效信息④:代替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组织答案时应符合一定的逻辑,层次感、段落化,并且注重使用学科术语。(2)本题要求列举出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过程中,具有重大影响的三件事。可依据历史顺序,从巴黎公社的成立,到十月革命的胜利,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依次列举。20.答案:(1)A、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占有少量土地。(2分)B、奴隶毫无人身自由。(2分)C、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工人仅得到维持最低生活的工资。(2分)D、封建国家是地主阶级统治农民阶级的工具。(2分)(2)①三个社会都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1分)②三个社会都存在剥削,都是剥削社会。(1分)(3)(1)十月革命后,苏俄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1分)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1分)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1分)解析:(1)本题要求依据表格思路,在空格处填入相应的内容,属于简答题。“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可联系奴隶主占有全部生产资料且占有奴隶;“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占有少量土地”,联系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工人是自由劳动者”,联系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工人仅得到维持最低生活的工资;“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联系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2)本题要求分析表格内容,总结三种社会形态的相同点,属于简答题。“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可联系三个社会都存在剥削,都是剥削社会;“奴隶主占有全部生产资料且占有奴隶,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占有少量土地,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联系三个社会都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3)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十月革命后苏俄建立了怎样的生产关系以及这种生产关系具有什么特点,属于简答题。根据教材知识点可直接回答十月革命后,苏俄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然后其特点是回答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