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3)《孟子》三章—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课前导学【基础知识】一、作者简介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山东邹城人,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 孟母三迁”“ 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子典范。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师承孔伋( 孔子之孙,一般来说是师承自孔伋的学生),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 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 孔孟”。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有《孟子》七篇传世。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 王道”,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 论语》、《 大学》、《 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二、写作背景孟子生活的社会动荡不安,是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代。当时,诸侯各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统治者是“庖有肥肉,厩有肥马”,人民是“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孟子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呼吁各国诸侯重视人民的作用;提出残暴之君是“独夫”,人民可以推翻他的观点;强烈反对不义战争,认为只有“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孟子向往着历史上尧舜的功绩,他到处游说,宣扬他的“仁政”“王道”,并把这个希望寄托在统治者发“仁心”上,力图维护西周的井田制度,从而使天下归顺,达到成就王业,“黎民不饥不寒”的目的。三、字词释义(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重点词语天时:指有利于作战的时令,气候。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形。人和:指得人心,上下团结。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城:内城。郭:外城。环(huán):包围。城非不高也:城墙并不是不高啊。非:不是。池:护城河。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武器;革,甲胄,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坚利:坚固精良。利:精良。米粟(sù):粮食。委:抛弃。去:离开。故: 所以。域:这里用作动词,是限制的意思。以: 凭借。封疆之界:划定的边疆界线。封,划定。封疆:疆界、边境。固:使......巩固。国:国防。山溪:山河。险:险要的地理环境。威:威服,威慑。以:凭借,依靠之意。兵革:本意是“兵器和铠甲”,比喻“武力、军事”。得道者:实施“仁政”的君主。失道者:不实施“仁政”的君主。寡:少。之至:到达极点。畔:通“叛”,背叛。顺: 归顺,服从。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有:要么,或者。胜:取得胜利。2.通假字“畔”通“叛”,背叛。3.词类活用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名词用作动词,限制)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形容词用作动词,巩固)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形容词用作动词,威慑)4.古今异义城 古义:城墙 今义:城市池 古义:护城河 今义:水池委 古义:放弃 今义:委屈、不甘心国 古义:国防 今义:国家亲戚 古义: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其他成员去 古义:离开 今义:往、到域 古义:界限,限制 今义:地域是 古义:这 今义:判断动词兵 古义:兵器 今义:士兵然而 古义:这样却 今义:表转折的连词5.一词多义①利天时不如地利:有利条件兵革非不坚利:锐利②之三里之城:的,助词多助之至:到天下顺之:代词,指得道者。环而攻之而不胜:代词,代指这座城③时天时不如地利 : 气候,时令长风破浪会有时: 时机,机会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代,朝四时之景不同 : 季度,季节④和地利不如人和: 人心所向,上下团结春和景明: 和煦⑤去委而去之: 离开,逃离,逃亡公然抱茅入竹去: 前往,到别处⑥胜环而攻之而不胜: 取胜予观夫巴陵胜状: 美好,美妙日出江花胜红火: 胜过,超过⑦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巩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固执,顽固固以怪之矣: 原来,本来⑧亡亡羊补牢: 丢失国恒亡: 灭亡⑨城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内城城非不高也: 城墙⑩而环而攻之而不胜: 连词,表转折委而去之: 连词,表顺承环而攻之而不胜: 连词,表修饰(二)富贵不能淫1.重点词语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真正,确实)一怒而诸侯惧 (惧:害怕)安居而天下熄 (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父命之 (命:教导、训诲)往之女家 (往:去,到)必敬必戒 (敬:恭敬)无违夫子 (违:违背)以顺为正者 (顺:顺从;正:准则、标准)与民由之 (由:遵循)独行其道 (行:这里是固守,坚持的意思。道:道路,文中喻指原则、准则)2.通假字往之女家 “女”通“汝”,你。3.古今异义丈夫之冠也丈夫:古义:成年男子。今义:女子的配偶。4.词类活用①动词用作名词居天下之广居原意为居住。文中意思为居所、住宅,喻指“仁”。②动词的使动用法A.富贵不能淫本意:惑乱,迷惑。文中意思:使……迷惑。B.贫贱不能移本意:改变、动摇。文中意思:使……改变(动摇) 。③威武不能屈本意:屈服。文中意思:为使……屈服。5.一词多义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得:能,能够。得志 得:实现。②戒之曰 戒:告诫。必敬必戒 戒:谨慎。③居天下之广居 居:居住。居天下之广居 居:“居所,住宅”,这里喻指“仁”。(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重点词语舜发于畎亩之中: 起,指被任用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管夷吾举于士: 狱官。百里奚举于市: 集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降:下达。 任:责任,使命。人恒过 常常。行拂乱其所为: 违背所以动心忍性: 用这些来困于心: 内心困苦。衡于虑: 思虑阻塞。衡,通“横”,梗塞,指不顺。而后作: 然后才能奋起。作:奋起,指有所作为。征于色: 表现于脸色。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征,征验,此处有表现的意思,表现。色,脸色。发于声: 意思是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而后喻: (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喻,明白,了解。2.通假字①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②衡于虑 衡:通“横”,梗塞,不顺畅。③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弼,辅佐。3.词类活用①使动用法:必先苦其心志 苦:使……痛苦劳其筋骨 劳:使……劳累饿其体肤 饿:使……饥饿空乏其身 空乏:使……经受贫困之苦动心忍性 忍:使……坚韧行拂乱其所为 乱:使……受到阻扰2.动作状: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在国内出则无股国外患者 出:在国外②名作动:人恒过 过:犯错误4.一词多义①发 舜发于畎亩之中 (起,指被任用)发于声 (发出)②拂 行拂乱其所为 (违反,阻挠)入则无法家拂士 (辅佐)③于 舜发于畎亩之中 (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给)征于色 (在)困于心,衡于虑: (在)生于忧患: (在)5.古今异义①然后知生于忧患 古义:这以后 今义:连词,表承接②所以动心忍性 古义:用这些来 今义:表结果关系的关联词③发于声 古义:表现 今义:送出,发生等④管夷吾举于士 古义:狱官 今义:军人⑤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古义:这 今义:判断动词⑥征于色,发于声,面后喻 古义:了解,明白 今义:比方【知识小练】1.孟子,名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时期邹人,我国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有影响力的大师,有“_______________”之称,与孔子并称“孔孟”。2.《孟子》是记录______________言行的著作,共_____________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宋代朱熹把它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编在一起,称为“四书”。3.课下未注释的重点词。(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____________ 任:____________ 是:____________(2)必先苦其心志 苦:____________(3)劳其筋骨 劳:____________(4)所以动心忍性 动:_______________ 忍:____________(5)入则无法家拂士 则:____________(6)国恒亡 恒:____________(7)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岂:_______________(8)一怒而诸侯惧 惧:_______________(9)是焉得为大丈大乎 是:_____________(10)子未学礼乎 子:_____________(11)往之女家 往:_____________(12)必敬必戒 必:______________ 敬:_____________(13)无违夫子 违:_______________(14)以顺为正者 顺:_______________(15)此之谓大丈夫 谓:_______________4.默写。(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_________。(2)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国恒亡。(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之间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立天下之正位,_________。”孟子义正词严地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实质。(5)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的时代使命,此处用典出自《孟子》,原文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_________,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_________,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答案以及解析答案:轲 子舆 战国 思想家 教育家 亚圣答案:孟子及其弟子 七 《大学》 《中庸》 《论语》3.答案:(1)所以,因此 责任,职责 指示代词,此(2)使……痛苦(3)使……劳累(4)使……受到震撼 使……坚忍(5)假如(6)常(7)副词。表示反问,怎么,难道(8)害怕,恐惧(9)这,这个(10)你(11)去,到(某地)(12)一定恭敬(13)违背(14)顺从(15)叫作,称作4.答案:(1)威武不能屈(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4)居天下之广居;行天下之大道(5)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