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标要求1.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2.通过了解秦朝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定位学习任务一 秦的统一【活动1】 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一至三自然段,了解秦朝实现统一的条件和过程。1.条件(1)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2)各地域经济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带来的阻碍。(3)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4)商鞅变法后,秦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2.过程(1)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策略,先后灭掉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2)征服南方越族地区,加强了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3)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活动2】 阅读教材第一目第四、五自然段,掌握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1.巩固统一的措施(1)建立中央集权皇帝制度 将君主定名为皇帝,嬴政自称“始皇帝”;突出皇帝的独尊地位;皇帝对国家事务拥有至高无上的决定权中央官制 设三公九卿。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主要辅佐大臣;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地方制度 在全国推广郡县制,其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县以下设乡、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2)其他措施①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②修驰道、直道,颁行法律。③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整顿社会风俗等。2.秦朝统一的意义(1)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2)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3)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1.《汉书·主父偃传》记载:“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摘自教材P16“史料阅读”)据此指出秦嬴政的历史贡献。提示 攻灭六国,实现国家统一。2.读教材P16“里耶秦简户籍簿”:结合“释文”,概括秦朝户籍制度的特点。它的出土有何史料价值?提示 特点:有户主、居住地、人名、家庭成员及性别和课役身份等的登记,较为完备。价值:为进一步了解与研究秦朝的户籍制度和历史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史料。 助学助考1.图解历史——从诸侯争霸到秦的统一2.图解历史——秦朝的中央官制3.图解历史——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4.图解历史——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5.特别说明——郡县制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郡县制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而不是秦朝,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由皇帝任免,各级官吏不再拥有封地。从此,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学习任务二 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活动1】 阅读教材第二目,说出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1.表现秦始皇 (1)穷奢极欲,大兴土木,求仙访药,巡游、封禅,征发繁重;刑法严苛 (2)“焚书坑儒”,钳制思想秦二世 严刑峻法,加重人民负担2.结果:阶级矛盾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尖锐化,最终爆发了农民起义。阅读教材P18“历史纵横”:据此我们能得出什么历史认识?提示 外表强盛的秦朝,存在着严重的统治危机。 【活动2】 阅读教材第三目第一、二自然段,知道秦朝是怎样灭亡的。1.秦末农民起义(1)爆发: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陈胜自立为王,号为“张楚”,不久兵败。(2)发展:项羽、刘邦等领导的反秦势力日益壮大。2.秦的灭亡:公元前207年,刘邦的军队进占咸阳,秦朝灭亡。1.阅读教材P19“学思之窗”:为什么陈胜建立的政权号称“张楚”?提示 秦王朝东部地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六国反秦势力比较强,楚人反秦意识最为强烈,以“张楚”为国号,意为“张大楚国”,期望得到楚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2.阅读教材P18“史料阅读”:贾谊认为秦朝迅速灭亡的教训是什么?提示 没有在统一之后尽快调整策略,以适应统一之后国家治理的需要,导致丧失民心。 【活动3】 阅读教材第三目第二自然段,了解楚汉战争的主要史实。1.时间:公元前206—前202年。2.概况(1)刘邦:“约法三章”,废秦苛法,善于用人,听取谏言,指挥得当。(2)项羽:刚愎自用,不善用人,赏罚不明,烧杀掳掠,分封政策失当,缺乏稳固的根据地。3.结果:刘邦击败项羽,建立西汉。助学助考1.特别提醒——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是因为秦的暴政,偶然性是因为被派往北部边境的戍卒遇雨受阻,不能如期到达戍地就要被处死。必然性是导致起义发生的根本因素,即使没有这个偶然因素,秦末农民起义也会发生,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2.知识拓展——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地位及影响(1)地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2)影响: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推动了历史的进程;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口号的提出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3.辨析比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领导起义的性质的变化(1)在秦朝灭亡之前,项羽、刘邦领导军队分别与秦军作战,目的是推翻秦朝的残暴统治,这时的战争性质属于农民战争的范畴。(2)在秦朝灭亡之后,项羽、刘邦的身份地位发生了变化,一个称“西楚霸王”,一个称“汉王”,二人不再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战争的目的是争夺统治权,此时战争的性质已经变为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战争。重点难点1.重点: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2.难点:秦王朝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原因和内容。主题一 秦朝的统一与国家治理任务1 唯物史观——秦统一的条件史料 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民族联系的加强,“四海之内若一家”,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秦国变法比较彻底,政权巩固,经济发展,国富兵强,在实力对比上较之山东六国有着明显的优势,已经有了进行统一战争的可能性。——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研讨交流】据史料,概括指出秦国能完成统一大业的历史条件。【成果展示】社会经济发展,各地联系加强;民族交融;大一统观念形成;商鞅变法实现富国强兵。任务2 历史解释——秦朝巩固统一的举措史料 秦人统一,此期间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钱穆《国史大纲》【研讨交流】用史实说明秦朝统一对“中国民族”形成的作用。概述“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的主要内容。【成果展示】作用:秦统一六国,促进多民族共处,有利于民族交融;秦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等措施,促进了统一国家的形成。内容:秦朝在中央实行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其开创的中央集权体制,成为我国历代王朝政治的蓝本。1.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皇权独尊 皇权至高无上,皇位世袭,皇帝独尊官僚政治 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行政管理系统。主要管理官员不再由贵族世袭、垄断,而是由皇帝直接任免,官僚政治代替贵族政治高度集权 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中央官员以皇权为中心,各司其职,相互监督,最终集权于皇帝家国同治 诸卿中奉常、郎中令、宗正、少府等官职为皇帝专设,为皇家服务。国与家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2.秦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的意义主题二 秦朝的暴政与速亡任务1 史料实证——秦朝的暴政史料 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守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秦朝民谣【研讨交流】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的暴政有哪些表现,对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成果展示】表现:繁重的徭役和兵役,沉重的赋税,残酷的刑罚。影响: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痛苦,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任务2 唯物史观——秦朝速亡的原因史料 秦王朝建立之后,统治者没有以发展经济、安定民生为首务,而是为满足自身好大喜功的政治私欲,长期延续军国主义的战争政策,在击胡攻越的扩张战争中耗尽民财国力。——摘编自高旭《记忆 反思 民权——〈淮南子〉视阈中的秦末陈胜起义》【研讨交流】根据史料概括归纳作者关于秦亡观点的认识。你怎样评价秦朝“击胡攻越”的政策?【成果展示】认识:秦亡是由于统治者没有及时调整统治政策,好大喜功,继续施行武力征伐政策。评价: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交融,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但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秦短命而亡。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原因 具体阐释“轻罪重罚”的苛政暴政 商鞅之法的特点就是“轻罪重罚”,但刚从长期的战乱状态中挣脱出来的人们,难以适应严苛的法令沉重的赋税和徭役负担 从北伐匈奴、南征百越,到修筑长城、大兴土木,赋税加徭役,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政治腐败 秦二世的无能和腐化,权臣专擅朝政,致使君臣上下相欺,相互残杀文化的专制与落后 (1)沿用法家思想,实施严酷律法 (2)忽视文化对统一的功用,用相对落后的秦文化来兼并和统一先进的六国文化,终为其所累,导致自身灭亡速检速测1.(2023年7月甘肃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3)秦统一全国后,确立了“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政治制度。该政治制度是( )A.三公九卿制度 B.三省六部制度C.中央集权制度 D.猛安谋克制度答案 C2.(2023年6月广西学业水平,3)秦朝建立时自认为水德,“水气胜,故其色尚黑”,所以秦朝的衣服旗帜皆以黑色为尊,并把百姓命名为“黔首”。这表明秦始皇( )A.用颜色彰显统一格局 B.重视兴修水利工程C.把儒学作为官方学说 D.大力推行郡县制度答案 A解析 结合所学,西汉武帝时期儒学成为官方学说,故C项不选;B、D项与题意无关;衣服旗帜皆以黑色为尊,体现的是用颜色彰显统一格局,故选A项。3.(2023年1月辽宁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3)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确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如图是秦朝的政治建设示意图,图中空白处应填写( )A.士 B.诸侯C.卿大夫 D.丞相答案 D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秦朝设置三公九卿,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故选D项。4.(2022年6月甘肃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2)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纳丞相李斯建议,全面推行郡县制,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郡县制的推行( )A.削弱了皇帝权力 B.巩固了中央集权C.扩大了统治区域 D.加深了社会矛盾答案 B解析 据材料“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官员可将选官权收归中央,郡县制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管理形式,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项正确;郡县制是地方行政制度,不能削弱皇帝权力,也无法做到扩大统治区域,排除A、C项;郡县制没有加深社会矛盾,排除D项。故选B项。5.(2023年2月北京第一次合格考,3)下面是某学生在学习《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一课后摘录的笔记。笔记内容反映的是( )秦的统一,建立起“东至海,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幅员辽阔的国家。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A.秦统一的背景 B.秦统一的过程C.秦统一的方式 D.秦统一的意义答案 D解析 据材料“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发展”可知,秦朝的统一,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即秦统一的意义,故选D项。6.(2021年7月广东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3)秦朝法律规定“步过六尺者,有罚”“诽谤者,族”“有敢偶语者,弃市”等。这说明秦朝( )A.徭役繁重 B.限制特权C.社会动荡 D.法律严苛答案 D解析 材料“步过六尺者,有罚”“诽谤者,族”“有敢偶语者,弃市”体现了秦朝法律的严苛,故选D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