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走进新时代》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走进新时代》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3.走进新时代》教学设计
课题 《新时代新征程》 单元 三单元 课时 第2课时 年级 小学低年级
一、教学背景:
本课《新时代新征程》是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读本第3讲走进新时代的一部分。教材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新时代的含义,认识国家发展的新成就,激发学生对国家未来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新时代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 使学生了解国家在新时代取得的主要成就。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对未来的积极期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新时代的内涵及其对个人和国家的意义。 难点:激发学生对新时代的认同感和参与感。
四、教学准备:
1. 教学PPT,包含新时代的定义、成就和相关图片。 2. 视频材料,展示新时代中国的发展变化。 3. 相关新闻报道或文章,供学生阅读和讨论。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1. 展示一段与新时代话题紧密相关且富有吸引力的视频。 3. 引导学生观看视频,提出引导性问题,以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4. 观察学生的反应,鼓励他们分享自己对视频内容的初步感受和想法。 1. 观看教师播放的视频或图片,对新时代话题产生初步兴趣。 2. 在教师提出问题时,积极思考并尝试回答,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 与同学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共同探讨新时代话题的相关内容。 1. 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新时代话题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新时代话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新知讲解 1. 课件展示中国近年来的发展成就:高铁、航天、互联网等领域的突破,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探索欲。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现在处于哪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吗?新时代有哪些特点和意义呢?” 3. 阐述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4. 强调新时代的时空性和历史脉络,回顾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程。 5. 讲解新时代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新特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政治的全面从严治党、文化的繁荣兴盛。 6. 详细介绍“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7. 强调“两步走”战略安排的具体内容和意义,以及这一战略对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8.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新时代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如何把握这些机遇,应对挑战呢?” 1. 认真观看中国发展成就,感受国家的强大和进步。 2. 专心听教师讲解新时代的内涵、特征和战略安排,积极思考并理解这些内容。 3. 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互动环节,分享自己对新时代的看法和感受。 1. 通过新课讲解,使学生明确新时代的内涵、特征和战略安排,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通过多媒体展示和互动环节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案例分析 出示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案例:我们以“环保生活”为主题,讨论了如何在校园内实施垃圾分类。 组织学生观看相关视频和资料,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具体操作方法。 组织模拟活动,让学生们扮演不同角色,如环保志愿者、校园管理者和普通学生,共同探讨如何在校园内推广垃圾分类,并提出实际可行的方案。 1. 认真聆听并思考案例中的关键信息,尝试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案例的背景和情境。 2. 在小组内,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辩论,共同探讨案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1. 通过选取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2. 通过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深入探讨和辩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四)互动讨论 1. 根据班级人数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4-6人,确保每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讨论。 2. 向学生明确讨论的主题——“新时代的理解和感受”,并给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你认为新时代有哪些显著特征?”、“你如何规划自己在新时代的成长和发展?”以激发学生的思考。 3. 巡回于各小组之间,倾听学生的发言,了解他们的观点和困惑,并适时给予引导和反馈。 4. 讨论结束后,邀请几个小组的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然后对整个讨论过程进行总结归纳,提炼出学生的共识和亮点,同时指出讨论中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应积极参与发言,分享自己对新时代的理解和感受。 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尊重他们的观点,并积极与他们进行交流和讨论。 3. 可以将自己的发言和同学的观点记录下来,以便后续整理和反思。 通过互动讨论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促使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总结归纳 1.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和关键知识点,确保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2. 详细阐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举例、解释或图表等方式,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 3. 针对学生在讨论环节中的表现,会进行点评。 4. 会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1. 认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思考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识点,还有哪些地方存在疑惑。 2. 积极参与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和碰撞。 3. 在听取教师点评和其他同学发言时,学生需要保持专注,认真倾听,从中汲取有益的信息和启示。 4.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需要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学习心得。 1. 通过总结归纳环节,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所学内容。 2. 通过讨论和点评环节,提升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归纳总结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布置作业 1. 写一篇关于“新时代,我的责任”的短文。 2. 收集新时代的典型事例,并简述其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3. 设计一份关于新时代主题的手抄报。
六、板书设计
标题:新时代新征程 1. 新时代的内涵 2. 新时代的特征 3. 新时代的战略安排 4. 学生的责任与使命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结束后,及时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能够充分理解新时代的内涵,是否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以及互动讨论环节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