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 题 21 大自然的声音 统编版 三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第1课时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学习目标 1.认识“妙、奏”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呢”,会写“妙、演”等13个生字,会写“美妙、音乐家”等1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 3.能找到第2—4自然段的关键句并填写在图表中,借助图表说出课文写了大自然的那些声音。 4.能联系生活经验,体会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能仿照课文,围绕一种听到过的声音写几句话。学习 重难点 1.能找到第2—4自然段的关键句并填写在图表中,借助图表说出课文写了大自然的那些声音。 2.能联系生活经验,体会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能仿照课文,围绕一种听到过的声音写几句话。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结合三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心强的年龄特点,引导学生入境、想象,引导学生美读,感悟,引领学生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辅助 1.多媒体课件。 2.学习任务单。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风、水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动物是大自然的歌手。 听,“唰唰”是黄叶道别的声音,“哗哗”是小河欢唱的声音,“滴答”是小雨滴洒向人间的声音。今天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大自然,去欣赏一场特殊的音乐会吧!2.资料链接。打击乐器是一种以打、摇动、摩擦、刮等方式产生效果的乐器族群。打击乐器可能是最古老的乐器。有些打击乐器不仅仅能产生节奏,还能做出旋律和和声的效果。学习任务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圈画出本课的生字词。2.学习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并组词。重点提示:“奏”是平舌音,“喳”是翘舌音。3.交流识字技巧。归类识字:“叽叽喳喳”“唧哩哩” “呢喃”都是拟声词,这几个字都有口字旁,都是形声字。加一加:女+少=妙比较识字:击——出 汇——江多音字:呢ní (呢喃细语)(毛呢)呢ne (干嘛呢)(哪儿呢)运用:春天在哪儿呢(ne)?春天在燕子的呢(ní )喃细语里。4.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掌握生字结构。重点提示:“妙、演、激、滴、鸣”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敲”也是左右结构的字,左宽右窄;“击”是独体字,上横短,下横长;“器”是上中下结构,中间撇、捺伸展。“奏”,上下结构,书写时要注意:上边部分三横之间的距离匀称,撇先竖直后略平,捺略平,写得舒展;下半部分最后一点略长一些。“滴”,左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氵”略呈弧形 ;右部笔画较多,布局均匀。“敲”,左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右边不要写成“支”。5.理解词语。【呢喃细语】形容小声说话。【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汹涌澎湃】形容波浪凶猛。【潺潺】形容水流动的样子。6.学词、反义词。学习任务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整体感知。再读课文,思考(1)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2)课文分别从哪三个方面描写了大自然语言的丰富?2.先独立思考,然后跟同桌交流。3.明确:课文是围绕第一段“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这句话来写的。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它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然后分别从“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动物是大自然的歌手”三个方面描写了大自然语言的丰富。4.内容概括。课文先总写了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然后分写了风、水是大自然音乐家,动物是大自然的歌手。类文阅读大自然的声音(节选)去年暑假,我回到故乡。那里山明水秀,到处可以听到大自然的声音。晨曦初露,整个村子被一层轻轻的薄雾笼罩着,犹如羞答答的少女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面纱,给人一种轻柔朦胧的美感。不久,拂面的清风吹走了薄雾,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大大的荷花池。池中荷花千娇百媚,有的亭亭玉立;有的鹤立鸡群;还有的连冒出水面的勇气也没有,只是静静地躲在流淌着淡淡碧光的水池中。我觉得进入了蓬莱仙境,四处鸟语花香。幸福的一天由大自然的美景拉开了序幕。来到村后面的小山,只见青树绿蔓,草盛花繁,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蜜蜂从睡梦中醒来,“嘤嘤嗡嗡”,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蝴蝶展开漂亮的翅膀,在繁花绿草中翩翩起舞。空地上,一群天真无邪的小孩儿在追逐嬉戏,追蜜蜂,捕蝴蝶,采鲜花……你争我抢,玩得不亦乐乎,欢乐的声音在天空中飘荡。再向前走了一会儿,我听到了“叽叽喳喳”的鸟叫声。抬头一望,只见画眉、杜鹃在树上跳来跳去,真快乐啊!这真是一幅充满诗意的图画。还没有欣赏完,一阵“哗哗”的流水声引起了我的注意。哇,大自然真会妙手点睛!我赶快顺着水声向小林走去,原来这里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溪水清澈见底,鹅卵石粒粒可数,小鱼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啊!大自然又为我们演奏了一曲迷人的乐章。课后作业1.复习巩固本课的生字词。2.完成分层作业。板书设计20、大自然的语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