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1.2 科学测量(第3课时)学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1.2 科学测量(第3课时)学案(含解析)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科学观念:知道液体温度计的构造原理;知道摄氏度和100摄氏度的规定,掌握摄氏度的读、写方法;了解并记住一些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科学思维:知道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和体温计的构造和使用区别,能对物体的温度进行估测。
探究实践: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通过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态度责任: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一、温度的定义及单位
1.温度用来表示物体的 。
2.凭感觉来判断温度的高低是 ;要准确测量温度,需要使用 。
3.常用的温度单位是 ,用“ ”表示。
4.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 ,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 。0℃到100℃之间分为 等份,每1等份就表示 。
5. 0℃以下,应读作 多少摄氏度或 多少摄氏度。
二、温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1.认识温度计:实验室中常用的温度计有 温度计和 温度计等(如图)。
2.原理:利用 的性质制成的。
3.结构
(1)液玻璃泡:装有酒精、水银、煤油等液体;液泡越大,精确度 。
(2)玻璃管:内部为毛细管,内径越细,精确度 。
4.使用
(1)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合适 和 的温度计。
(2)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若是测液体,使玻璃泡 在液体中,但不要接触 。
(3)等温度计液柱稳定后,且 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度数。
(4)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面 。
(5)记录时数字和单位要写完整,若低于0℃,不要漏写 。
三、其他温度计
1.体温计:测量人体温度
(1)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
(2)构造特点:
①大的玻璃泡,使温度的微小变化就能导致 长度的显著变化;
②玻璃管横剖面为三角圆锥形,从不同角度观察都可以做 ,使度数更准确。
③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有一段 ,当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温度忽然下降,水银快速 ,水银柱在这里断开,上面的玻璃管内的水银就退不回来了,所以体温计 离开人体读数。
(3)优点:①可准确到 ℃;②可 人体读数。
(4)测量范围:35℃~ ;分度值: ℃。
(5)注意点:使用前,必须先用力 ,使玻璃柱中的水银回到玻璃泡中。
2.气体温度计【原理: ;温度升高时,玻璃管内水柱向 移动。】
3.伽利略温度计【原理: ;温度升高时,液柱h 。】
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量温度的方法越来越多,技术也越来越先进。电子温度计、双金属温度计、色带温度计、光测高温计、辐射温度计,卫星的遥感测温、光谱分析。
四、不准确温度计的计算(预习时可以不做)
1.可计算前提:温度计刻度 但示数不准确。
2.计算步骤:
(1)计算刻度中一格所对应 :分度值
(2)数准实际零度到现下温度刻度 。
(3)实际温度= 。
3.带入数据检验。
◆任务点一:温度的测量
1.探索实践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2.温度计的构造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观察图1.2-17总结使用方法
①会选: ;
②会放: ;
注意: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烧杯的内壁和底部。
③会看: ;
注意:视线与液面相平,不能拿出来读数。
④会记: 。
◆任务点二:体温计的使用
1. 探索实践:观察体温计,与普通水银温度计相比,在构造和功能上有什么区别?
(1)体温计量程为 ,分度值为 。
(2)体温计离开被测人体后水银柱不会回落,原因是什么?

(3)如图,体温计的读数为 。
2. 用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
(1)先用手指捏紧体温计上部,用力甩几下,使体温计的水银柱回落到35℃刻度线以下。
(2)把体温计夹在自己的腋下,过3—5分钟后取出。
(3)读出自己腋下的温度为 ℃。
3. 知识拓展
(1)体温计横截面为三棱柱形,起到 作用
(2)使用时应从 视角去读数。
4. 归纳总结:对比体温计和普通水银温度计
对比 体温计 普通水银温度计
量程
分度值
构造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拓展提高:不准确温度计测量
有一支水银温度计,刻度均匀,但上面没有标出示数,把它放在0℃的冰水混合物中测得水银柱长4cm,把它放在100℃的沸水中时,水银柱长24cm,当把它放入一杯热水中时,水银柱长12cm,则这杯热水的温度是 ℃。
1.下图所示的四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2.小刚在室温为 20℃的实验室内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当他将水银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热水中时,发现温度计内的水银柱很快上升。当某时刻水银面经过 35℃这一刻度时,这示数表示(  )
A.此时刻热水的温度 B.此时刻房间内气温
C.此时刻玻璃泡内水银温度 D.不能表示任何物体的温度
3.常见普通温度计的横截面是圆形,而体温计的横截面近似于一个三角形,如图所示.体温计做成这种形状的主要作用是(  )
A.使表面粗糙,便于握紧向下甩
B.把示数刻在较平的面上,刻度更精确
C.节约材料,美观好看
D.对液柱有放大作用,便于读数
4.体温计水银面指在37.5℃上,某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分别量出生病同学的体温,测得的结果第一次为37.5℃,第二次为38.5℃,第三次为38.5℃则(  )
A.只有第一、二次正确 B.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一定错误
C.只有第一、三次正确 D.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也可能正确
5.有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在冰水混合物中的读数为4℃,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读数为96℃。用此温度计测某杯液体的温度是22.4℃,则这杯液体的实际温度是(  )
A.16℃ B.18℃ C.20℃ D.24℃
6.体温计是利用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小科用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如图甲,此时小科的体温为    ℃。由于一时疏忽,忘记甩一下就直接测量小军的体温,结果如图乙所示   (填“准确”或“不准确”)。
7.伽利略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温度计——伽利略温度计。小海查找了有关伽利略温度计的资料后,自制了如图的测温装置。小塑料瓶内充满了空气,水槽中的液体为红墨水,吸管通过一个橡胶塞与小塑料瓶连通,吸管的下端竖直插在红墨水中,吸管中液柱的高度记为h。小海分别测出了不同温度下的高度h。
(1)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   (填“液体”或”气体”)的热胀冷缩。
(2)若该测温装置上A点所对应的温度为15℃,则B点对应的温度应   (填“大于”或”小于”)15℃。
(3)若想提高该测温装置的精确度,可采用的改进措施有   。
1.小雅用温度计测水温,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2.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发布公告:自2026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禁止生产水银体温计。届时,电子体温计将成为主要体温计。下列不支持用电子体温计替代水银体温计的理由是(  )
A.水银体温计易破碎,存在安全隐患
B.水银的生产和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
C.电子体温计测量体温存在一定误差
D.电子体温计能快速测量,使用方便
3.两支温度计分别插在温水和冰块中,示数如图。则甲、乙显示的温度是(  )
A.37.0℃;17℃ B.36.7℃;17℃
C.36.7℃;﹣3℃ D.37.3℃;﹣3℃
4.秋冬是流感的高发季节,为防治流感,学校要求学生每天晨检。在测量体温后,小明仔细观察该体温计,他的想法正确的是(  )
A.该体温计能准确到0.01℃ B.该体温计可测量沸水温度
C.该体温计可离开人体读数 D.体温计示数表明他未发烧
5.关于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说法错误的是(  )
A.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均相同
B.体温计内有一特细的弯曲处,而实验室用温度计没有
C.使用体温计前需用力甩几下,而实验室用温度计不用
D.体温计可离开被测人体读数,而实验室用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6.下面是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步骤,按正确的顺序排列应为(  )
①让温度计液泡浸没在被测液体中;
②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及最小刻度,选择适当的温度计;
③取出温度计;
④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⑤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并记录;
⑥让温度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一段时间
A.③④⑥①②⑤ B.⑤③⑥④②① C.④②①⑥⑤③ D.④②①⑥③⑤
7.某同学出于好奇,将示数为38℃的体温计的玻璃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测量其温度,待其示数稳定后(  )
A.体温计示数仍为38℃ B.体温计示数为0℃
C.体温计示数降到19℃ D.体温计示数降到刻度线以下,无法读数
8.小溪利用自制的4支温度计(瓶子、细管材质、瓶内液体均相同)分别测量4只烧杯内水的温度。测量前细管内液面均在a水平面,测量后细管内液面均在b水平面,则烧杯内水的温度最高的是(  )
A.A B.B C.C D.D
9.用体温计测得某病人的体温为37.3℃后,忘记把水银甩回玻璃泡又依次测量了其他四位病人甲、乙、丙、丁的体温,测量结果分别为37.3℃、37.3℃、38.4℃、38.4℃,其中一定发烧的病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0.有一支温度计,其外面的刻度已模糊不清,现把此温度计的玻璃泡插入2℃水中,用刻度尺测得温度计内红色液体柱长为3cm;若把玻璃管插入100℃的沸水中,测得红色液柱长为31cm,用刻度尺测得红色液柱长为15cm,那么此液体的温度为(  )
A.28℃ B.35℃ C.44℃ D.60℃
11.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它的分度值。小科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分别进行了三次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操作是 。图乙中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 ℃,水的温度是 ℃。
12.小林同学在甩体温计时甩错了方向,将水银柱甩到了右边,如图所示。好奇的小青想,此时将体温计放入温度为多高的水中,左侧水银柱会伸长,为此小青进行了相关实验。
(1)由于体温计构造特殊,测量时示数 。(选填“只升不降”或“能升能降”);
(2)小青猜想,若将右侧水银柱向左移至与左侧水银柱相连,此时示数为t,则当温度高于t时,左侧水银柱就会伸长。于是小青通过测量,发现右侧水银柱比中间空白处长0.8℃的刻度长度。则t= ℃;
(3)若要检验小青猜想,应将体温计放入哪个温度范围内的水中实验最合适 。
A.35℃~37.8℃ B.37.8℃~42℃ C.42℃~100℃
13.如图是小科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 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A、B两处刻度对应的温度的关系是:A处 B处(填“<”、“=”或“>”)。
(3)使用中发现玻璃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提高测量精确度的建议 。
14.小科同学想测量一杯水的温度,但他得到的却是一支没有刻度的温度计,于是他决定自己来粗略的标定刻度,他想了一个办法:
(1)他先把温度计玻璃泡浸在 中一段时间,待液面稳定后,在液柱上端对应处,标记为A点;
(2)然后在1标准大气压下,把温度计玻璃泡浸在 中一段时间,待液面稳定后,在液柱上端对应处,标记为B点,用刻度尺测得两标记间的距离为20厘米;
(3)小科将AB间的距离分成20等份来标记刻度,则他标定的温度计的最小刻度是 ;
(4)最后他用这只温度计来待测一杯水的温度,发现液柱所处位置距A点12厘米,则这杯水的温度是多少 。
15.温度计的发明及温标(温度的标准)的确定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1)当外界温度升高时,伽利略发明的温度计玻璃管中液面将会 (选填“升高”、“不变”或“下降”);
(2)1656年,佛罗伦萨的院士做了改造,用酒精作为测温物质,并用蜡封住了管口。用蜡封住管口的目的是什么 ;
(3)对于温标的确定过程认识正确的有 。(可多选)
A.测量是一个把待测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所以温标必须具有稳定性
B.西门特学院的学者选择的温标具有一定缺陷,所以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C.施特默尔将这两点的数值对调,可能是因为更符合人们的习惯
D.温标的确定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16.新疆长绒棉具有纤维柔长、整齐度佳、强度高等优良性状。为比较新疆棉和普通棉的保温效果,某实验探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小组分别取相同质量的新疆棉和普通棉两种保温材料用作填充物,并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倒入等量热水,放入两个相同的硬纸外壳,放置在相同的恒温环境中,如图甲乙所示。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0 20 40 60 … 120 140
甲组水温(℃) 95 74 56 41 … 27 25
乙组水温(℃) 95 65 ? 35 … 25 25
(1)本实验的环境温度(即室温)为 ℃。
(2)利用表格数据,本实验可以通过观察 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
(3)小科同学通过实验得出:新疆棉的保温效果更好,则他的实验过程中 (选填“甲”或“乙”)装置中的保温材料为新疆棉。
(4)根据本实验过程中水温下降的特点,请你分析时间为40min时,乙组的水温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 。
A.45℃   B.50℃   C.55℃   D.60℃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科学观念:知道液体温度计的构造原理;知道摄氏度和100摄氏度的规定,掌握摄氏度的读、写方法;了解并记住一些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科学思维:知道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和体温计的构造和使用区别,能对物体的温度进行估测。
探究实践: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通过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态度责任: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一、温度的定义及单位
1.温度用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凭感觉来判断温度的高低是不可靠的;要准确测量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
3.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
4.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0℃到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1等份就表示1℃。
5. 0℃以下,应读作零下多少摄氏度或负多少摄氏度。
二、温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1.认识温度计:实验室中常用的温度计有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等(如图)。
2.原理: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结构
(1)液玻璃泡:装有酒精、水银、煤油等液体;液泡越大,精确度越高。
(2)玻璃管:内部为毛细管,内径越细,精确度越高。
4.使用
(1)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合适量程和分度值的温度计。
(2)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若是测液体,使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要接触杯壁和杯底。
(3)等温度计液柱稳定后,且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度数。
(4)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面相平。
(5)记录时数字和单位要写完整,若低于0℃,不要漏写负号。
三、其他温度计
1.体温计:测量人体温度
(1)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
(2)构造特点:
①大的玻璃泡,使温度的微小变化就能导致水银柱长度的显著变化;
②玻璃管横剖面为三角圆锥形,从不同角度观察都可以做放大镜,使度数更准确。
③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有一段弯曲的玻璃管(缩口),当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温度忽然下降,水银快速收缩,水银柱在这里断开,上面的玻璃管内的水银就退不回来了,所以体温计能离开人体读数。
(3)优点:①可准确到0.1℃;②可离开人体读数。
(4)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0.1℃。
(5)注意点:使用前,必须先用力甩几下,使玻璃柱中的水银回到玻璃泡中。
2.气体温度计【原理:气体的热胀冷缩;温度升高时,玻璃管内水柱向左移动。】
3.伽利略温度计【原理:气体的热胀冷缩;温度升高时,液柱h上升。】
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量温度的方法越来越多,技术也越来越先进。电子温度计、双金属温度计、色带温度计、光测高温计、辐射温度计,卫星的遥感测温、光谱分析。
四、不准确温度计的计算(预习时可以不做)
1.可计算前提: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确。
2.计算步骤:
(1)计算刻度中一格所对应温度值:分度值
(2)数准实际零度到现下温度刻度格子数。
(3)实际温度=分度值*格子数。
3.带入数据检验。
◆任务点一:温度的测量
1.探索实践
实验现象:两根手指对水温的感觉不同——右手感觉冷,左手感觉热。
实验结论:单凭感觉来判断温度的高低是不可靠的。
2.温度计的构造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观察图1.2-17总结使用方法
①会选:估计水的温度,选择量程和分度值合适的温度计;
②会放:让玻璃泡全部浸没在水中;
注意: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烧杯的内壁和底部。
③会看:等液柱稳定后读数;
注意:视线与液面相平,不能拿出来读数。
④会记:不估读,记录数据要带单位。
◆任务点二:体温计的使用
1. 探索实践:观察体温计,与普通水银温度计相比,在构造和功能上有什么区别?
(1)体温计量程为35.0~42.0℃,分度值为0.1℃。
(2)体温计离开被测人体后水银柱不会回落,原因是什么?
体温计有一段细小弯曲的玻璃管——缩口,它能阻止水银柱遇冷回落。
(3)如图,体温计的读数为36.5℃。
2. 用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
(1)先用手指捏紧体温计上部,用力甩几下,使体温计的水银柱回落到35℃刻度线以下。
(2)把体温计夹在自己的腋下,过3—5分钟后取出。
(3)读出自己腋下的温度为36.5℃。
3. 知识拓展
(1)体温计横截面为三棱柱形,起到放大作用
(2)使用时应从B视角去读数。
4. 归纳总结:对比体温计和普通水银温度计
对比 体温计 普通水银温度计
量程 35℃~42℃ -10℃~110℃
分度值 0.1℃(精确度高) 1℃
构造 ①玻璃泡大,玻璃管细 ②有细长弯曲的缩口 ①管径相对较粗 ②没有缩口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使用前甩一甩可以离开被测物读数 不可以离开被测物读数
◆拓展提高:不准确温度计测量
有一支水银温度计,刻度均匀,但上面没有标出示数,把它放在0℃的冰水混合物中测得水银柱长4cm,把它放在100℃的沸水中时,水银柱长24cm,当把它放入一杯热水中时,水银柱长12cm,则这杯热水的温度是40℃。
1.下图所示的四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体积、温度、长度的测量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时,视线必须与凹形液面的最低处相平,故A错误;
B.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的液泡不能碰烧杯的底部,故B错误;
C.物体的边线没有对准刻度尺的某个刻度,故C错误;
D.测量硬币的直径时,用三角板的直角边夹住硬币,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与下面的刻度尺重合,此时两个三角板直角边之间的距离就是硬币的直径,故D正确。
故选D。
2.小刚在室温为 20℃的实验室内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当他将水银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热水中时,发现温度计内的水银柱很快上升。当某时刻水银面经过 35℃这一刻度时,这示数表示(  )
A.此时刻热水的温度 B.此时刻房间内气温
C.此时刻玻璃泡内水银温度 D.不能表示任何物体的温度
【答案】C
【解析】【分析】水银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物体将热量传递给温度计中的水银,水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膨胀,液柱上升,最终水银温度与物体温度一致,液柱上的刻度反映出当时物体的温度。
【解答】水银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工作时热水热量传递给温度计中的水银,使水银的温度升高膨胀,液柱上升,最终水银温度与物体温度一致,液柱上的刻度反映出当时物体的温度。题中小刚将水银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热水中时,发现温度计内的水银柱很快上升。当某时刻水银面经过 35℃这一刻度时,水银的温度与热水的温度不一致,A错误;此时房间内气温是20℃,所以35℃不表示房间温度,B错误;水银液柱上升时反映的是当时水银的温度,所以35℃反应的是此时刻玻璃泡内水银温度,C正确;由C知D错误。
故答案为:C
3.常见普通温度计的横截面是圆形,而体温计的横截面近似于一个三角形,如图所示.体温计做成这种形状的主要作用是(  )
A.使表面粗糙,便于握紧向下甩
B.把示数刻在较平的面上,刻度更精确
C.节约材料,美观好看
D.对液柱有放大作用,便于读数
【答案】D
【解析】【分析】(1)普通温度计最小刻度是1℃,液柱较粗,体温计的最小刻度是0.1℃,液柱较细。(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知道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解答】从图中体温计的横截面看,从圆弧形表面看去,此温度计相当于放大镜,可以成放大、正立的虚像。将体温计细的液柱进行放大,方便观察读数,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4.体温计水银面指在37.5℃上,某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分别量出生病同学的体温,测得的结果第一次为37.5℃,第二次为38.5℃,第三次为38.5℃则(  )
A.只有第一、二次正确
B.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一定错误
C.只有第一、三次正确
D.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也可能正确
【答案】D
【解析】【分析】体温计的水银柱不能自己流回液泡,因此它只能上升不能下降;如果测量后,体温计的示数没有变化,那么病人的体温可能低于等于原来的示数;如果体温计的示数升高了,那么这个示数就是病人的真实体温,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原来体温计的示数是37.5℃,第一次测得的示数为37.5℃,那么第一次的结果可能正确;
第二次结果为38.5℃,高于37.5℃,那么第二次的结果肯定正确;
第三次的示数与第二次相同,那么第三次的结果可能正确。
故选D。
5.有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在冰水混合物中的读数为4℃,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读数为96℃。用此温度计测某杯液体的温度是22.4℃,则这杯液体的实际温度是(  )
A.16℃ B.18℃ C.20℃ D.24℃
【答案】C
【解析】【分析】温度计上从4℃~96℃之间有92个刻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而从0~100之间的这段刻度正好等于温度计上这92个刻度,因此实际温度和显示温度之间成正比。设实际温度为t,显示温度为t',那么二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为:,据此计算即可。
【解答】根据公式得到:

解得:t=20℃。
故选C。
6.体温计是利用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小科用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如图甲,此时小科的体温为    ℃。由于一时疏忽,忘记甩一下就直接测量小军的体温,结果如图乙所示   (填“准确”或“不准确”)。
【答案】热胀冷缩;37.8;准确
【解析】【分析】(1)根据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解答;
(2)根据图片确定体温计的分度值,再根据液面位置读出小科的体温。
(3)根据体温计的结构特点分析解答。
【解答】(1)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热涨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根据图甲可知,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则小科的体温为37.8℃。
(3)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弯曲,这导致温度降低时,水银柱体积缩小,但是不能通过这个位置流回液泡,即体温计的示数要么不变,要么升高。根据乙图可知,小军的体温为38.2℃。因为38.2℃>37.8℃,水银柱升高,所以小军的体温是准确的。
7.伽利略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温度计——伽利略温度计。小海查找了有关伽利略温度计的资料后,自制了如图的测温装置。小塑料瓶内充满了空气,水槽中的液体为红墨水,吸管通过一个橡胶塞与小塑料瓶连通,吸管的下端竖直插在红墨水中,吸管中液柱的高度记为h。小海分别测出了不同温度下的高度h。
(1)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   (填“液体”或”气体”)的热胀冷缩。
(2)若该测温装置上A点所对应的温度为15℃,则B点对应的温度应   (填“大于”或”小于”)15℃。
(3)若想提高该测温装置的精确度,可采用的改进措施有   。
【答案】(1)气体
(2)大于
(3)塑料瓶体积大一些
【解析】【分析】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时:外界大气压等于容器内气体压强和水柱产生的压强之和,当外界温度升高时,容器内气体体积膨胀,容器内气体压强增大,水柱压强减小,水柱高度降低,所以吸管上温度的数值从上往下看,由小到大。
【解答】(1)该温度计的工作物质是容器中的气体,所以该温度计是气体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
(2)因为该温度计吸管上温度的数值从上往下看,由小到大。B再A的下面,所以B点对应温度高。
(3)要想提高该测温装置的精确度, 可以让塑料瓶的体积大一些或者选用更细的吸管。
1.B
【详解】A.如图所示,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时,温度计的液泡接触到了容器壁,所测量的温度值不准确,故A错误;
B.如图所示,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时,温度计的液泡浸没在水中稳定后读数,视线与温度计内管液面相平,温度计的液泡没有接触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故B正确;
C.如图所示,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内管液面相平,故C错误;
D.如图所示,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时,把温度计从水中取出来读数,会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所测量的温度值不准确,故D错误。
故选B。
2.C
【分析】用电子体温计等替代水银体温计的理由可能是水银中毒对人体的伤害很大、电子体温计使用更便捷。
【详解】ABD.用电子体温计等替代水银体温计的理由可能是水银体温计易破碎,存在安全隐患,水银中毒对人体的伤害很大、电子体温计使用更便捷,故ABD不符合题意。
C.电子体温计和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都存在误差,但电子体温计的误差更小,测量结果更准确,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3.C
【详解】甲图中温度计分度值为0.1℃,示数为36.7℃,乙图中温度计分度值为1℃,示数为-3℃,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C
【详解】A.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因此不可能准确到0.01℃,故A错误;
B.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超过体温计的量程,因此不能用体温低测量沸水温度,故B错误;
C.体温计的玻璃泡和内径管中间有较细的凹槽,使液柱不能自动回到玻璃泡内,因此可以离开人体读数,故C正确;
D.正常人的体积约为37℃,当前体温计的示数是38℃,表明他已经发烧,故D错误。
故选C。
5.A
【详解】A.体温计和实验室的温度计量程不同,最小刻度也不同,故A错误,符合题意;
B.体温计内有一特细的弯曲处,这是缩口,有了它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而实验室用温度计没有,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使用体温计前需用力甩几下,让缩口以上的液柱返回到玻璃泡中,使得测量结果准确,而实验室用温度计不用,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体温计因为有缩口,可离开被测人体读数,而实验室用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C
【详解】根据温度计使用方法及要求,先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及最小刻度,选择适当的温度计;让温度计液泡浸没在被测液体中,让液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让温度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一段时间,等示数稳定后,温度计停留在液体中,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并记录,实验结束后取出温度计。故正确的顺序为④②①⑥⑤③,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7.A
【详解】因为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温度降低液柱会在缩口处断开而不能自行下降,示数不会下降,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B
【详解】自制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温度越高,玻璃管越细,玻璃管内的液面变化越明显。由图可知,四个玻璃瓶,测量前细管内液面均在a水平面,测量后细管内液面均在b水平面,B图中玻璃管最粗,说明B内液体膨胀最明显,即B烧杯内水的温度最高,故ACD不符合题意,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9.C
【详解】体温计因为其结构上原因,不能测量比当前示数低的温度,只能测量比当前示数高的温度,因此在每次测量温度前需要将液柱甩回玻璃泡内,根据题意开始的示数是37.3℃,而后测量甲乙两人的温度为37.3℃,则甲乙两人的温度不准,丙人的温度时38.4℃,该温度是准确的,导致当前的示数变为38.4℃,而丁同学的温度可能是38.4℃或低于38.4℃,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C
【详解】由题意知,温度为2℃时液柱长度为3cm,温 度为100℃时,液柱的长度为31cm, 1cm液柱表示的温度为
用此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液柱的长度为15cm,与2℃相比液柱的高度差为
被测液体的温度为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 C -2 88
【详解】[1]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液泡应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读数时不能离开被测液体,故C的操作符合要求。
[2][3]图乙中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度值为1℃,测量冰的温度时液柱在0℃以下,是-2℃,水的温度是88℃。
12. 只升不降 37.8 B
【详解】(1)[1]根据图片可知,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弯曲,则温度降低时水银柱体积缩小,但是不能通过这个位置流回液泡,那么测量时示数只升不降。
(2)[2]根据题意可知,右侧水银柱将空白部分补齐后还剩余0.8℃的刻度长度,而空白部分对应的刻度长度为37℃,那么
t=37℃+0.8℃=37.8℃
(3)[3]根据图片可知,该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为37.8℃~42℃,在此范围之外的无法测量,因此体温计应该放入37.8℃~42℃的水中最合适,故选B。
13. 热胀冷缩 > 弯管变细或烧瓶变大
【详解】(1)[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2]温度升高时,瓶内气体就要膨胀,所以会把液柱向左推,故A处的温度大于B处的温度。
(3)[3]实际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玻璃管中液柱变化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准确。对此可以换用更细的玻璃管,换用容积更大的瓶子。
14. 冰水混合物 沸水 5℃ 60℃
【详解】(1)[1]由于根据物理常识可知,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所以,他先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在液柱的上端对应处标记温度0摄氏度,标记为A点。
(2)[2]根据常见温度可知,在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所以然后在1标准大气压下,把温度计玻璃泡浸在沸水中一段时间后也在对应的液柱上端处标记温度为100℃,标记为B点,用刻度尺测得两标记间的距离为20厘米。
(3)[3]他标定的温度计的最小刻度为
(4)[4]液柱据A点12厘米处时,这杯水的温度为
15. 下降 见解析 ACD
【详解】(1)[1]玻璃瓶内密封着一定质量的空气,因此它是利用空气的热胀冷缩制成的;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玻璃球内气体膨胀,使玻璃管中水位降低;反之,温度较低时,玻璃球内气体收缩,玻璃管中的水位就会上升。
(2)[2]用酒精作为测温物质,并用蜡封住了管口,防止酒精挥发(蒸发)对温度的测量造成影响。
(3)[3]A.测量是一个把待测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所以温标必须具有稳定性,故A正确;
B.西门特学院的学者选择的温标具有一定缺陷,但为温标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故B错误;
C.施特默尔将这两点的数值对调,形成了现在的摄氏温标,更符合人们的习惯,故C正确;
D.从温标(温度的标准)确定的发展历程看,温标的确定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故D正确。
故选ACD。
16. 25 相同时间内水温下降量(热水温度将至室温所需时间) 甲 A
【详解】(1)由图可知,两个实验装置最后的温度均为25℃,说明本实验的环境温为25℃,故填25。
(2)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水温下降量可以判断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故填相同时间内水温下降量。
(3)新疆棉的保温效果更好,则新疆棉下降相同的温度需要的时间长一些,由图可知,甲组实验由95降至25时用的时间长一点,则实验过程中甲装置中的保温材料为新疆棉,故填甲。
(4)由图可知,温度高时,装置的温度下降的快一些,温度低时温度降低得慢一些,且乙装置降低相同复燃温度量快一些,则时间为40min时,乙组的水温低于甲组得水温,且接近6040min时乙组的水温,为45℃,故填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