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部编版语文五上第五单元复习
【知识梳理】
第五单元基础知识梳理
一、易读错的字音
摄氏度(shè) 粮食(liáng) 苔藓(xiǎn) 狭窄(xiá)
二、易写错的字
杀菌 下部的里面是“禾”,不是“木”。
松鼠 上部是“臼”,不是“白”。
玲珑 右边是“令”,不是“今”
三、词语盘点
摄氏度 繁殖 粮食 煤炭 地区 杀菌
治疗 寸草不生 漂浮 松鼠 清秀 玲珑
歇凉 鸟窝 光滑 拾取 狭窄 勉强
梳理 乖巧 追逐 警觉 触动 脱落
四、近义词
密切→紧密 生存→存活 警觉→警惕
强烈→猛烈(剧烈) 舒适→安适(安逸) 清秀→秀气(清丽)
反义词
敏捷→迟钝(笨拙) 宽敞→狭窄(狭小) 温暖→寒冷 密切→疏远
词语搭配
(清秀)的面容 (矫健)的身体 (强烈)的日光 (玲珑)的小面孔
七、句子乐园
1. 运用说明方法
(1)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松东西吃。(打比方)
(2)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多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举例子)
课文知识梳理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
第16课:《太阳》
《太阳》采用列数字、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介绍了太阳距离地球远、体积大、温度高的特点以及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让我们了解了太阳的重要性,激发了我们探索大自然的热情。
2.问题探究
①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太阳?
【参考答案】(1)距离远;(2)体积大;(3)温度高
②太阳对人类有哪些作用?
【参考答案】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1)太阳给地球带来光明和温暖,没有太阳就没有动植物。
(2)没有太阳,我们就没有吃的穿的,也没有煤炭。
(3)云、雨、雪、风的形成离不开太阳。
(4)太阳光有杀菌的能力,我们可以利用它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③课文主要采用什么说明方法?
【参考答案】主要采用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列数字: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
【作用】列数字: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使说明更具说服力,让人信服。
作比较、列数字: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作用】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打比方: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作用】打比方:使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或把事物的特征解说得确切具体、浅显易懂。)
举例子、列数字“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作用】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更容易理解,从而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
4.一课一得
①写作妙招——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介绍一种事物
其实,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作者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时,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的运用,使抽象、复杂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突出了太阳的特点。在介绍一种事物时,我们可以根据事物的特征,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来介绍。
②小练笔
请搜集资料,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来介绍下面的建筑。(任选一种来介绍,至少用到两种说明方法。)
北京天坛 亚洲第一高架桥 上海金茂大厦
示例:位于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杜步镇附近的阳山高架桥,全长1128米,最高的桥墩距离地面126米,号称亚洲最高的高架桥。远远望去,这座大桥如同一条巨龙,横卧在崇山峻岭之间。
第17课:《松鼠》
《松鼠》抓住松鼠乖巧、驯良的性格特点,机警、敏捷的行为特征,高超的搭窝技巧等进行细致而生动的介绍,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2.重点句子
①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这是文章的总起句,统领全文,总写松鼠的特点: 漂亮、乖巧、驯良。
②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这段话简直类似于文学作品中的肖像描写。一般“清秀”极少用来形容动物,就是形容人,多半也只形容少男少女,现在拿来形容松鼠的面容,加上“闪闪有光”的眼睛,写得非常惹人喜爱。特别是在写尾巴时,更加细致生动:先写其形状,把它比作“帽缨”,给人以联想和美感,表现出松鼠尾巴的美丽;再写具体功能,能“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表现出了松鼠形体的奇特之处。
③有人说,“松鼠横渡溪流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
“横渡”是指从江河等的这一边过到那一边。这句话介绍了松鼠横渡溪流的方法,两个“当作”写出松鼠不仅知道以树皮为船,而且还会用尾巴“扬帆”“使舵”,乖巧不言而喻。
④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这句话用“只要……就……”这一句式来表现松鼠灵敏的反应与动作。作者用了三个动词“跑”“躲”“逃”来表示松鼠对于微小危险的快速应变能力,从而更显出它“十分警觉”的灵性,由此表现出它的“乖巧”。
⑤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
写松鼠搭窝的全过程。用“搬、编扎、挤、踏”等一系列动词,从选址、建造等方面表现了松鼠做事有条理、聪明、勤快。
⑥它们用爪子和牙齿梳理全身的毛,身上总是光光溜溜、干干净净的。
“光光溜溜”形容毛光滑不杂乱,“干干净净”形容毛洁净无杂物。叠词连用,形象地表现了松鼠爱干净的特点。
3.问题探究
①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参考答案】《松鼠》是法国作家、博物学家布封写的一篇科学小品文。作者从外形、活动、吃食、搭窝这四个方面介绍了松鼠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的特点,采用拟人手法把松鼠写得活灵活现。
②读课文,画出全文的中心句,并分析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作用:下文所介绍的松鼠的外形突出了它的漂亮;松鼠的活动突出了它的驯良;吃食、搭窝突出了它的乖巧,所以,这句话总领全文。
③你认为描写松鼠外形的这几句话好在哪儿?
【参考答案】作者抓住了松鼠的外形特点,运用了恰当的形容词和修辞手法,把松鼠刻画得活灵活现,让我们感受到它的美丽可爱。
④课文说明了松鼠的些特点 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这些特点的
课文说明了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
【参考答案】①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进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写松鼠漂亮的外形。
②从松鼠的活动范围一一树上(不侵犯人类)、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其性格特征一驯良。
③乖巧是从有人触动大树时反应的警觉,从蹦跳的动作表现出的轻快,从储备食物过冬表现出的聪明以及搭窝时有条不紊、精心考究表现出的聪明等方面来说明的。
4、一课一得
①议写法——如何做到有序表达
示例: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
写作妙招:巧用表示顺序的词,做到有序表达。课文用词准确,表达有序。如,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条理清楚地介绍了松鼠搭窝的过程;用“搬、放、编扎、挤紧、踏平”写松鼠搭窝时的动作,其聪明、勤快、灵巧的形象跃然眼前。我们在写动物吃食、搬家、筑巢等活动时,也可以采用这样的写法。
②小练笔
从下面的三个场景中选择一个,用上“先……再……然后”有序地描写动物的活动。
蚂蚁搬家 喜鹊筑巢 小鸡啄米
示例:喜鹊筑巢的时候,先找一些大树枝,交叉地放在一起,形成骨架,再用细长而柔软的枝条错综地放在一起,然后在内壁填上厚厚的泥土,再垫上草叶、棉絮、羽毛等。
5、课后积累
什么是科学小品文及特点
科学小品文也称知识小品文或文艺性说明文。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经常运用一些说明方法,比如列数字,下定义,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等方法。
特点:
①科学性
科学小品文的科学性非常重要,内容必须合乎科学,引用的资料必须可靠,数据必须准确。写科学小品的目的就是为了向人们普及科学知识,如果介绍的知识不合乎科学,不仅达不到写作目的,还会造成很坏的影响。
②生动性
文笔的生动性是科学小品文区别一般说明文的主要标志。例如:因为有些科学知识不太好懂,所以科学小品善于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可以使科学原理通俗易懂,便于介绍、普及科学知识。
③通俗性
科学小品文不是为专业科研服务的,它以普及科学知识为己任,所以它的语言必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