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任务二《新闻采访》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任务二《新闻采访》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任务二:新闻采访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采访的概念以及新闻采访的意义,掌握新闻采访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2.学习如何做好采访规划,拟写采访提纲,进行模拟采访。
3.通过新闻采访活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感受新闻魅力。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合理的采访方式、访前准备、谈话技巧,拟写一份采访提纲。 2.训练与被采访人(AI) 的沟通、交流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为指导课,教导如何进行新闻采访,布置采访任务;第二课时为展示 课,学生现场进行对人物AI 进行模拟采访)
【教学资源】
电脑:多媒体、手机投屏软件(如EV 投屏)
手机:豆包(抖音旗下的AI软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本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6篇不同文体、不同主题的新闻作品,但不少同学 对如何进行新闻写作还是心生疑惑的。接下来,让我们正式化身“小记者”,开 始我们的新闻记者培训班!
二 、了解概念及意义
在一篇新闻作品正式出炉前,我们首先要进行新闻采访。没有这个环节,新 闻写作无从谈起。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新闻采访”,它有什么意义。
新闻采访的概念:
新闻采访是新闻材料的采集和对采访对象访问的合称,是记者为获取适于传 播的新闻事实而进行的观察、询问、思索、倾听、查阅、记录等工作。
新闻采访的意义:
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是获取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手段,也是记者的基 本功。
在此要纠正大家一个错误认知:“新闻采访”不就是拿话筒、相机去和对方 “谈话”吗 不是的,“新闻采访”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不仅仅包括面对面 采访这一项。换句话说,只要是围绕传播的新闻事实展开的一切工作,都属于新 闻采访。
三 、活动培训
培训一:采访方式
请同学们回顾所学的课文,思考:记者可以采用哪些采访手段来获取新闻事 实 (出示课文节选片段)
节选一:
2012年11月23日上午8时,顶着凛冽的寒风,身着不同颜色马甲的甲板 工作人员在战位就位。阻拦索安全观察员手持专业工具,一丝不苟地对阻拦索做 最后一次检查。备受外界关注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进入最关键时刻。
——《一着惊海天》
采访方式:观察
节选二:
(记者:吕伟姑娘是中国跳水队中最年轻的新秀。你认为她表现的怎么样 ) 印度观众:“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飞天”凌空》
节选三:
(记者:舰载机成功着舰了!你们的心情如何 ) “辽宁号”工作人员:“太让人激动了!”
——《一着惊海天》
采访方式:询问、聆听(采访的主体)
节选四:
飞行员:“请示下降高度!”
着舰指挥员:“可以下降高度至×××!” 着舰指挥员:“航向××,航速××…… ” 飞行员:“明白!”
——《一着惊海天》
采访方式:记录
节选五:
据统计,航母大国舰载机80%的事故发生在着舰过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 束到现在,某大国海军已经坠毁了1000多架飞机,700多名飞行员丧生,其中 绝大部分事故是发生在着舰的时候。
——《一着惊海天》
采访方式:资料搜集(需要自己准备的) 节选六:
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紧接着,是向 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地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 如……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 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
——《“飞天”凌空》 采访方式:借助音像设备(肉眼难以捕捉的画面镜头)
我们总结一下,新闻采访都有哪些方式
用眼睛观察、用嘴巴问、用耳朵听、用笔记录、借助音像设备、搜集材料、 调查……
培 训二:访前准备
准备工作充分,是成功采访的前提。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在采访前需要准备 些什么。
①确定采访主题,选择合适的采访对象。
一个好的采访主题,应该尽量做到有价值、有深度、有新意。
确定采访主题后,应从专业背景、个人经历、身份性格等方面慎重选择采访 对象。确定采访对象后,应积极与之联络,向对方说明采访的主题、目标等,发 出采访请求。
②搜集资料,熟悉采访对象的基本信息。
采访之前,应广泛搜集采访所需的资料(如事件背景、数据材料);熟悉要 采访的对象,了解被采访者的基本信息(如年龄、身份、爱好、作息时间等), 避免无效提问、低效采访。
③理清采访思路,列好采访提纲。
采访提纲没有固定的形式,一般包括采访的时间、地点、对象、目的、方式 等。采访提纲的主要内容是预先拟好的采访问题,所提问题要具体、客观,有针 对性,问题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联系。
另外,准备好笔记本、录音摄像设备等,确保记录下有效信息,达到预期的 采访效果。
提供采访提纲模板,明确包含内容:采访时间&地点、对象、目的、方式、 器材、问题(★)。
采访问题小练习:
如果你要采访航天英雄杨利伟,你会采用以下哪些采访问题 杨利伟叔叔,您好!请问:
①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②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有做宇航员的梦想的
③你是什么时候成为宇航员的
④哪些选拔和训练令你印象特别深刻
⑤在火箭点火的那一刹那,你想过失败没有
⑥您觉得宇宙美吗
⑦当你在太空中望向地球的时候,你是什么感受
⑧您有一本名为《天地九重》的自传,对吗
⑨您想对现役的年轻宇航员说些什么 错误纠正:
①:没有做任何访前准备,不了解被采访人。这种无意义的提问,只能让采 访陷入监尬。
③:这是通过自己能搜集到的新闻事实,不应在提问中出现,显得非常不专 业,浪费被采访人时间。
⑥:提问不具体、无意义,让被采访人难以回答。应当细化问题,并要有一 定的目的性。(你想让对方如何回答你这个问题,自己要想清楚)
⑧:无意义提问。应直接从书中拎出细节提问,显示提问的专业性。
培训三:访谈技巧
做好充足的访前准备后,掌握提问技巧,更是成功采访的至关要素。提问是 讲究技巧的——提得精巧,“满载而归”;提的笨拙,“失望而返”。因此,提 问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尊重对方用敬词,态度平和利访谈。访谈时,要言行得体,尊重对方, 语气平缓。对方回答时,要耐心倾听,适当回应。与采访对象建立良好的沟通渠 道,创造融洽的采访提问氛围,才能圆满完成采访任务。不强迫采访对象回答不 愿回答的问题;拍摄人物照片时,要事先征得对方的同意。
(2) 问题指向要清晰,顺序安排有条理。要确保你的提问指向清晰,能切中 要害,不要提无关痛痒的和暖昧的问题。问题设置应循序渐进,逐步“升华”, 不要把最难答的问题放在第一个。
(3) 相似问题要整合,采访答案需预设。相似问题或受访者在上一个问题中 已经提到过的,可以减少重复提问。事先思考对方会如何回答自己的问题,准备 好怎样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问题。
提问技巧小锦囊:提问也有多种方式——正面问、侧面问、追问。
正面问就是开门见山,直接提出问题,不绕圈子;侧面问指换一个角度提问, 帮助采访对象回忆联想,问出真实、具体的新闻材料;追问则是根据采访对象刚 刚回答的一个情节、一件事情或其他材料,适时追问,一 层层挖掘出最真实的新 闻材料。
这些都需要我们在采访练习中,在与被采访人的沟通交流中,去慢慢体会。
三、采访案例
我们学习的课文都是成品的新闻作品,没有展示出记者“采访”的过程。来 看两则优秀的采访案例,借鉴学习,如何采访。
(展示两则采访案例,学习两位记者采访问题的设置、访谈技巧。)
四 、模拟采访——时空采访台
经过培训,接下来让我们正式开始采访。请各小组来领取任务,进入我们的 “时空采访台”,选择一位采访对象,完成采访提纲。下一节课,请各小组对课
本上的“风云人物”进行一次模拟采访!
布置任务:分不同小组,每一组选择一位采访对象,先确立采访目的,然后 每人围绕采访目的,完成采访提纲。完成后组内讨论,汇总有价值的采访问题。
(★)要求:
①采访目的要统一,采访的问题必须围绕采访目的去设置,不问游离无关的问题; ②要想象自己和采访对象同处一时,考虑清楚采访对象所在的时代、背景(或者 自己选取一个对应人物的时间节点),再填写采访时间、地点、方式及用具。
③ 结合所学课文,查阅搜集采访对象、事件的资料,设置有质量的采访问题。做 足访前准备,再进行采访。
组新闻采访提纲
时间、地点
采访对象
采访目的
采访方式
采访用具
采访问题 1. 2. 3. 4. 5.
这里提供8个人物:①鲁迅;②闻一多;③邓稼先;④杨利伟;⑤史铁生;⑥杜 甫;⑦花木兰;⑧“劝学”三人组(孙权、吕蒙、鲁肃)
可供学生参考(主要需要完成采访问题): ①鲁迅
时间、地点:1931年,周家书房 采访对象:鲁迅
采访目的:了解鲁迅的童年生活/日常生活/与鲁迅谈一谈他的文学作品 采访方式:深度访谈,笔录
采访用具:纸、笔
②闻一 多
时间、地点:1946年,云南昆明,李公仆追悼会演讲台下(闻一多演讲前) 采访对象:闻一多
采访目的:询问闻一多此次演讲的目的/了解闻一多的为人品质
采访方式:访谈,照片拍摄
采访用具:纸、笔、相机
③邓稼先
时间、地点:1964年10月(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后),邓稼先工作的办公室内 采访对象:邓稼先
采访目的:了解邓老为中国核武器事业做出的贡献/看法
采访方式:深度访谈,照片拍摄 采访用具:纸、笔、相机
④杨利伟
时间、地点:2003年10月17日(“神州5号”返程第二天),中国国家航天 局
采访对象:杨利伟
采访目的:了解杨利伟刚刚度过的“太空一日” 采访方式:深度访谈,影像拍摄
采访用具:纸、笔、相机
⑤史铁生
时间、地点:2002年,北京,史铁生家中 采访对象:史铁生
采访目的:了解史铁生的事迹,宣传其人格魅力 采访方式:深度访谈,影像拍摄
采访用具:纸、笔、相机
⑥杜甫
时间、地点:唐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江南一带(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 江南一带。这是暮年杜甫人生的最后一年,他写下了《江南逢李龟年》,回忆过 往,物是人非。)
采访对象:杜甫(暮年)
采访目的:回顾“诗圣”杜甫的一生/了解杜甫对国家命运、百姓的看法/与杜甫 谈一谈他的诗歌创作
采访方式:对话
采访用具:宣纸、毛笔
⑦花木兰
时间、地点:木兰征战回乡后,木兰家中 采访对象:花木兰(恢复女儿身)
采访目的:了解巾帼英雄花木兰替父从军的事迹 采访方式:对话
采访用具:羊皮纸、竹笔
⑧鲁肃、孙权、吕蒙
时间、地点:公元210年(赤壁之战后。孙权已劝学,吕蒙已经成为了有学问之 人 ) , 吴 国
采访对象:孙权、吕蒙、鲁肃
采访目的:了解吕蒙读书前后的变化,向吴国将士宣传读书学习的意义 采访方式:对话
采访用具:竹简、毛笔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这节课,请各小组派代表,根据你们写好的采访提纲,对这几位人物进行模 拟采访!我们将采用AI 技术,让同学们能面对面与这些人物进行交谈,感受采 访的魅力。
在采访过程中,请本小组的每位同学适时进行笔录,记录被采访人的回答,
并结合你们准备好的资料,采访结束后,还需请你们要把采访的成果写成新闻哦!
来比一比,哪一组的采访最成功
(各小组依次进行模拟采访,教师点评,可让其他小组互评)
友情提醒:如学生准备充分,问题有一定的深度,AI的回答可能不一定会很完善(达不到 人类采访的回答要求)。应将点评的重心放在学生采访问题的设置上,不必太在意AI的回 答。
课堂小结:新闻采访是将课堂所学有效运用到实践中的一次良好机会。通过新闻 采访,我们不仅能积累珍贵的采访经验,还能提高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多种语 文综合素养。只有做好新闻采访,我们在进行新闻写作时,才会有泉涌的文思和 流畅的文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