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8 《世说新语》二则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2.了解《世说新语》的相关知识,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古人家庭文化生活的雅趣和文化修养,学习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教学重点了解《世说新语》的相关知识,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体会古人家庭文化生活的雅趣和文化修养,学习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第1课时 《咏雪》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将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南朝宋时期那个才俊辈出的时代,一起品读 《世说新语》中的两则小故事。在这部被誉为“魏晋风度”的百科全书中,每一则都蕴含着 古人的智慧与风骨。今天的故事,如同两幅生动的画卷,不仅展现了古代士人的机智幽默, 还深刻反映了他们独特的生活哲学与审美情趣。让我们在字里行间,感受那份跨越千年的风 流与雅致吧!二、新课教学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积累文学常识1. 标题含义明确:咏雪——“咏”,歌咏、赞美,“咏雪”,即歌咏白雪。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 容。2. 作者简介明确: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雅好文学,招纳贤士,并组织文人编著我国古代的笔记 小说《世说新语》。全书分德行、言语、文学、方正等共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 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评为“一部名士底教 科书”;“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目标导学二: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听课文朗读,注意把握字音和节奏。(PPT 播放视频) 2.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明确: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 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3.疏通文意(1)理解重点词句 明确:①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②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③文义(文章的义理)④俄而(不久,一会儿)⑤骤 ( 急 )⑥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差,大体。拟,相比)⑦因 ( 趁 、 乘 )(2)译文 明确: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侄儿侄女谈论文章的义理。一会儿雪 下得急,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 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而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 了起来。谢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4.重点词语积累见教学PPT课件。目标导学三:整体感知,理解内容1.通过文章首句,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明确:首句文字简洁却内容丰富,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人物、事件等。“寒雪日”写屋外 冰寒雪骤,“讲论文义”写室内谈笑风生,营造了一种温馨、融洽、欢快且文化气息浓郁的(咏雪)家庭氛围。2.比较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你觉得哪一个更好 说一说你的想法。 明确:①前者更好,因为大雪下得猛烈密集,只见雪粒直落,看不见雪花轻飘曼舞的样子。这 样写更真切地描摹了当时的场景。②后者更好,因为它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柳絮”是轻盈的,形神具备,而“盐” 却是沉重的颗粒,缺乏美感。3.听完兄子与兄女的回答后,“公大笑乐。”随后文末又点明了谢道韫的身份,你认为这样的 安排有何用意 明确:“大笑乐”,表现了家庭聚会时欢快、轻松的氛围。从谢太傅的反应来看,他倾向于“柳 絮因风起”的说法,更欣赏谢道韫的才气。而文末点明谢道韫的身份,是一个强有力的暗示, 也更加印证了这一点。(和睦融洽的家庭氛围)三、板书设计交代咏雪背景:时间、地点、人物 叙述咏雪事件,一问两答补写谢道韫身份,暗示才气四 、课堂小结本文通过叙述谢家子弟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咏雪一事的始末,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 聪明才智,也透露出古人家庭教育和家庭文化生活的雅趣。第2课时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有咏絮之才的谢道韫,今天我们再来认识另一位机敏的小才子——陈元方。二、新课教学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听课文朗读,注意把握字音和节奏。(PPT 播放视频)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明确: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 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 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3.疏通文意(1)理解重点词句 明确:①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②日中(正午时分)③舍去(丢下(他)而离开。舍,舍弃。去,离开)④乃(才)⑤尊君在不(令尊在不在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同“否”)⑥哉(语气词,表示感叹)⑦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舍弃)⑧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⑨引(拉,牵拉)⑩顾(回头看)(2)译文 明确: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正中午时分。过了正午(朋友)仍然没到,陈太丘(便)丢下(他)而离开。(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才七岁,正在大 门外玩耍,朋友便问元方:“令尊在不在 ”元方回答说:“等您很久没有来,已经离开了。” 这位朋友便发火骂道:“真不是人!和朋友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元方说道:“您和 家父约定正午时分,到了正午您却不来,这是不守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这是没有礼貌。”朋友听后感到惭愧,便从车上下来牵拉陈元方(道歉),元方头也不回地进了自家的大 门 。4.重点词语积累见教学PPT 课件。目标导学二:重点解读,分析人物特点1.课文中提到的几个人,各有什么样的特点 明确:太丘是个诚实守信的人。友人是不守信的人,缺乏修养、没有礼貌,但能知错就改。 元方聪明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2.文中讲到元方指出了友人的哪两点不是 他又是如何反驳的 明确:抓住“信”和“礼”进行反驳。首先指出“友人”失约在先,是不守信用,其次指出友 人不知反省,反而出言不逊,恶意攻讦 (jié), 是没有礼貌。针锋相对,言简意赅。3.这则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明确:①从陈太丘和友人的行为,我们知道做人要言而有信。②从元方的言行举止中,我们知道了做人要坚持原则。③从友人的“惭”中,我们知道做人要知错能改。④从友人的无理行为和元方的辩驳中,我们知道了做人要有礼。 4.自由发表看法:“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明确:①观点一:不失礼(友人失信又失礼,行事不端,态度恶劣;元方必须用“入门不顾” 的态度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这是坚持原则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给“友人”一个难忘的 教训。)②观点二:失礼(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该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 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以礼待之。)三 、板书设计陈太丘与友期行 背景:友人无信,太丘舍去 (元方驳反无礼)友人无礼,对子骂父 内容 无信 结果:友人惭愧,元方“不顾” 陈元方 聪慧明理 个性率真四、课堂小结本文讲述了孩童陈元方驳斥父亲的朋友“无信”“无礼”的故事,表现出陈元方小小年 纪便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同时从侧面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教 学 反 思可取之处 尊重文言文学习规律,注重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由浅入深的学习。注 重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法的运用,使学生知识和能力均有提升。不足之处 个别环节有重复,如疏通文意时解释重点词语和梳理重点词语的内容基 本相同,使时间有些前松后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