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地表形态的塑造—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单元检测卷(A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地表形态的塑造—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单元检测卷(A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2)地表形态的塑造—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单元检测卷(A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碧石风景区位于广东省汕头市内。碧石风景区拥有大量的石蛋山体,研究表明该地岩石多为花岗岩。景区形成初期为大量石蛋山体,经过长期环境变迁逐渐风化演变为当前地表多沙质地层,在景区开发过程中发现大量恐龙蛋化石,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恐龙化石距今约1.45亿年形成,下左图为碧石风景区岩层剖面图,右图为恐龙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碧石风景区石蛋山体的形成过程为( )
A.岩浆喷出→地壳下沉→剥蚀出露→水平挤压
B.岩浆喷出→地壳抬升→球状风化→剥蚀出露
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剥蚀出露→球状风化
D.岩浆侵入→地壳下沉→剥蚀出露→水平拉张
2.关于该地区历史事件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区历史主要环境为冷干,蕨类植物繁盛
B.历史同期环太平洋地区发生燕山造山运动
C.组成石蛋的主要物质来源于地壳上部
D.该地区景观形成过程中主要以流水侵蚀为主
巴里坤鸣沙山位于新疆巴里坤盆地东缘。研究表明,末次冰期后的全新世初期,全球增温,很多松散碎屑物被带入巴里坤盆地中西部,为巴里坤鸣沙山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物源。下图示意目前巴里坤鸣沙山西北坡不同位置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级组成。沙山表层沉积物总体以中沙为主,分选性较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全新世增温为巴里坤鸣沙山大量物源形成提供的动力是( )
A.冰川搬运 B.风力搬运 C.流水搬运 D.海浪搬运
4.巴里坤鸣沙山表层沉积物分选性较好的原因是( )
A.风力相对稳定 B.距沙源地较近 C.风沙作用时间短 D.风向复杂多变
5.图中①②③所对应的位置分别是( )
A.山脚、山坡、山脊 B.山坡、山脚、山脊
C.山脚、山脊、山坡 D.山脊、山坡、山脚
海岸沙丘指在开阔、有大量松散沉积物源的海岸地带上,向岸风将未固定的沙粒吹到离岸不远处堆积而形成的沙丘。海岸沙丘在我国辽东湾沿岸广泛发育。下图示意盘锦市海岸沙丘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该区域海岸沙丘形成过程中,多吹( )
A.偏南风 B.偏北风 C.偏东风 D.偏西风
7.推测盘锦市海岸沙丘发育最强烈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8.组成该区域海岸沙丘沙粒的迁移过程是( )
A.流水搬运、堆积—风力搬运、堆积—海水搬运、堆积
B.流水搬运、堆积—海水搬运、堆积—风力搬运、堆积
C.风力搬运、堆积—流水搬运、堆积—海水搬运、堆积
D.海水搬运、堆积—流水搬运、堆积—风力搬运、堆积
苏特西岛位于冰岛以南32千米处,是1963年火山喷发时形成的,最高海拔155米;岛屿四周由火山灰组成,中部是较坚硬的熔岩,总面积为2.7平方千米,当前岛屿面积仅剩1.4平方千米。下面左图为岛屿位置,右图为岛屿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该岛中部熔岩最可能是( )
A.花岗岩 B.石灰岩 C.玄武岩 D.大理岩
10.推测苏特西岛及其附近海域火山活动频繁的原因( )
A.位于大洋海沟,属于消亡边界 B.位于大洋中脊,属于生长边界
C.位于大洋中脊,属于消亡边界 D.位于大洋海沟,属于生长边界
某地地壳发生过剧烈的变动,岩层发生弯曲变形、断裂。下图为该地的地质剖面图,图中T 、T 、T 是C地河流凸岸形成的河流阶地(抬升了的河漫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A地的地质构造类型为( )
A.背斜 B.向斜 C.地堑 D.地垒
12.B处地貌的形成过程,最合理的是( )
A.断裂位移一风化侵蚀一水平挤压一固结成岩
B.水平挤压一固结成岩—风化侵蚀—断裂位移
C.风化侵蚀一固结成岩—水平挤压—断裂位移
D.固结成岩—水平挤压—断裂位移—风化侵蚀
13.C地多级河流阶地从早到晚的形成顺序和形成时期的地壳运动分别为( )
A.T 、T 、T 地壳持续性抬升 B.T 、T 、T 地壳持续性抬升
C.T 、T 、T 地壳间歇性抬升 D.T 、T 、T 地壳间歇性抬升
长江中下游荆江段的牛轭湖具有相对独立的沉积结构,是生物栖息的重要场所。下图示意长江中下游荆江段主要牛轭湖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长江中下游荆江段牛轭湖众多,主要是因为( )
A.水量变化小,流速慢 B.植被覆盖率低
C.侧蚀显著,河道弯曲 D.泥沙淤积严重
15.长江中下游荆江段牛轭湖形状差异显著,与其关联性最大的是( )
A.冲淤状况 B.生物多样性状况
C.季风气候 D.位于平原地区
16.长江中下游荆江段牛轭湖能成为生物栖息的重要场所,关键在于( )
A.湖面宽湖水深 B.河相沉积为主 C.不与长江连通 D.水热条件优越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黄河自甘肃进入宁夏,在蜿蜒的峡谷中穿行数十公里,在黑山峡大拐弯处冲刷淤积形成一片狭长的河滩地,南长滩村坐落在此。南长滩村历史悠久,据考证是西夏党项贵族拓跋部为躲避战乱逃难至此,依托黄河的滋养和大山的隔绝生存下来繁衍成村。村中古宅错落,屋舍俨然,宛若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源于历史悠久和特殊的生态禀赋,2008年12月南长滩被国家住建部确立为宁夏首个“全国历史文化名村”。2023年4月,宁夏中卫市成立了南北长滩移民安置、村落规划及产业发展工作专班,拟计划将南长滩村复制搬迁至沙坡头南岸半岛。下图为“南长滩村景观图”。
(1)分析历史上南长滩村形成的自然条件。(6分)
(2)图中村落和农田的布局呈现“宅高田低”的空间格局,解释布局的合理性。(4分)
(3)从政府的角度说明南长滩村搬迁的意义。(6分)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瓦斯作为煤炭伴生的有害气体,是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贵州六盘水格目底向斜构造所含矿井共17个,东北翼和西南翼瓦斯含量分布差异较大。
材料二:下表示意某科研小组在部分矿井测得的瓦斯含量,如图示意格目底向斜矿区的构造与采样点分布。
采样点 东北翼瓦斯含量(m3/t) 采样点 西南翼瓦斯含量(m3/t)
1# 3.9 8# 8.0
2# 9.1 9# 7.5
3# 9.6 10# 5.8
4# 10.1 11# 6.5
5# 11.0 12# 9.0
6# 14.6 13# 10.0
7# 14.0 14# 13.0
(1)请补充向斜两翼瓦斯含量分布折线和图例。(4分)
(2)专家认为6#~9#采样点的矿井开采风险较高,请说明理由。(6分)
(3)地理信息系统在本次调研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请说明其可以应用在哪些具体方面。(8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下图所示的我国祁连山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山坡、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的植被均为草原,其中冲积平原草原茂盛。山坡表面多覆盖有沙和粉沙物质。附近气象站(海拔3367m)监测的年平均气温为-2.6℃,年降水量约291mm,集中在夏季,冬春季多风。
(1)说明冲积扇和山坡堆积物中砾石的差异及其原因。(8分)
(2)分析分布在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的空间迁移过程。(6分)
(3)说明冲积平原水分条件比山坡和冲积扇好的原因。(6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形成的,首先是岩浆侵入,然后地壳抬升,使岩石出露地表,接着受外力剥蚀,最后经过球状风化形成石蛋山体,C正确;岩浆喷出形成的是玄武岩等,且过程也不符合,AB错误;岩浆侵入后一般地壳抬升才能出露地表,D错误。故选C。
2.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在景区开发过程中发现大量恐龙蛋化石,该地区历史主要环境为温暖湿润,裸子植物繁盛,A错误;该恐龙化石距今约1.45亿年形成,属于中生代,历史同期环太平洋地区发生燕山造山运动,B正确;组成石蛋的主要物质来源于上地幔的软流层,C错误;由上题可知,该地区景观形成过程中主要以风化作用为主,D错误。故选B。
3.答案:C
解析:沉积物分选性较好,而冰川搬运过程中的物质分选性差,所以动力不是冰川搬运,A错误;该处沉积物质中有极粗沙和粗沙,而风力搬运物质粒径较小,B错误;冰期时新疆巴里坤盆地周边有大量冰川覆盖,在全新世初期,全球增温,冰川大量融化,河流径流量不断增加,流水搬运能力越来越强,能搬运的物质粒径越来越大,会导致沉积物在不同时期携带的沉积物粒径出现变化,且分选性好,符合图示信息,C正确;当地远离海洋,不受海浪搬运影响,D错误。故选C。
4.答案:A
解析:巴里坤鸣沙山所在的新疆地区气候干旱,风力作用显著,流水堆积物沉积在巴里坤盆地东缘时会受到风力作用影响,风力相对稳定有利于风力搬运作用和风力堆积作用稳定,使得同一时期内的堆积物所受外力作用稳定,从而沉积物粒径大小相对稳定,分选性较好,A正确;与距离沙源地远近、风沙作用时间无关,BC错误;风向复杂多变会导致风力搬运和沉积的方向也不一致,不利于粒径相同的沉积物在同一时间内沉积在某一固定区域,会导致分选性差,D错误。故选A。
5.答案:D
解析:很多松散碎屑物被带入巴里坤盆地中西部,为巴里坤鸣沙山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物源,而巴里坤盆地中西部地区远离巴里坤盆地东缘,这说明有其他的非流水搬运作用把流水堆积物搬运到巴里坤盆地东缘,结合当地气候干旱,风力强劲可推断现在的鸣沙山是由风力搬运沉积形成的,风搬运泥沙遇到山地的阻挡,风速减弱,在山麓地带发生堆积,大的颗粒受重力作用滑落堆积于山脚,较细的颗粒堆积于山脊,图中①颗粒最细,②其次,③颗粒最粗,因此①②③的沉积物所对应的位置分别是山脊、山坡、山脚,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答案:D
解析:岸风将未固定的沙粒吹到离岸不远处堆积面形成的沙丘。图中海岸沙丘分布在辽河入海口的东侧,向岸风应该与其垂直,所以是偏西风,D正确。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沙丘发育的因素。海岸沙丘发育最强烈说明海岸附近未固定的沙粒较多,且多大风,我国北方春季多大风,且降水少,加之河流入海口处沙粒丰富,大风易将沙粒带到东岸沉积形成沙丘,A正确。我国夏秋季以东南风为主,沙丘不会分布在东侧,B。C错误。冬季辽河入海口处结冰,不易起沙,D错误。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沙源的运动过程。辽河从上游挟带泥沙在河口堆积,后经海水搬运,堆积在海岸,最后春季持久干燥的向岸风为沙丘的发育提供动力条件,在辽东湾东侧沉积形成沙丘。所以组成该区域海岸沙丘沙粒的迁移过程是流水搬运、堆积一海水搬运,堆积一风力搬运、堆积,B正确。
9.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该岛屿为火山喷发而形成的,所以该岛屿中部熔岩应为喷出岩(玄武岩),C正确;花岗岩为侵入岩,故A错误;石灰岩为沉积岩,故B错误;大理岩为变质岩,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C。
10.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该岛屿位于冰岛南部,应位于大西洋,板块张裂,岩浆喷出冷却形成该岛,所以该岛应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形成大洋中脊,故B正确,C错误;海沟为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面,为消亡边界,海沟较为深邃,故AD错误,所以该题选B。
11.答案:B
解析:A处岩层明显向下弯曲,岩层向下弯曲的为向斜,B正确;背斜岩层向上拱起,A错误;地垒和地堑是断层地质构造,与向斜无关,CD错误。故选B。
12.答案:D
解析:图中的岩层有明显的层理结构,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沉积岩,在强大的水平挤压作用下,B处岩层发生断裂位移,位于断层线附近的岩层易破碎,被风化侵蚀之后形成B处地貌(沟谷或河流)。综上所述,B处地貌的形成过程为固结成岩水平挤压断裂位移风化侵蚀,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3.答案:C
解析:河流阶地是由地壳间歇性抬升形成的,如果是持续性抬升不可能出现多级阶地,AB错误;海拔越高的阶地被抬升的次数越多,说明越早形成,图中三级阶地中海拔由高到低依次为T1、T2、T3,所以形成时间由早到晚是T1、T2、T3,C正确, ABD错误。故选C。
1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流水侵蚀地貌相关知识点,河流上中下游地貌特点。根据题意以及图示分析可知,长江上游水量大,流速快,下蚀作用强烈,到了中下游荆江段河床坡度减小,河流下蚀作用减弱,而侧蚀作用显著,河流不断侵蚀河岸、扩展河床,致使河道发生弯曲,水流不畅,经自然或人工裁弯取直后,形成众多牛轭湖。中下游荆江段水量变化小,流速慢,但不是牛轭湖众多的原因,A选项错误;植被覆盖率低与牛轭湖众多无直接关联,B错误;侧蚀显著,河道弯曲是荆江段牛轭湖众多的原因,C正确;泥沙淤积严重是流水堆积地貌,牛轭湖是流水侵蚀地貌,D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C选项。
15.答案:A
解析: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牛轭湖形成的原因是河道弯曲,河流以侧蚀为主。本题题干关键词是牛轭湖形状差异显著的原因是什么,据图分析可知,长江中下游荆江不同河段,上游来沙量及水流挟沙力均不同,使得凹岸侵蚀状况与凸岸沉积状况差异显著,曲流弯曲系数不同,导致形成的牛轭湖形状差异显著。因此BCD都不是原因,为错误选项。A选项符合题意,为正确选项。故选A。
16.答案:D
解析:根据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牛轭湖河道弯曲,经自然或人工裁弯取直后形成,流速缓慢,湖面宽阔,湖水较浅,水热条件优越,营养盐类丰富,小型鱼类丰富,各种生物的食物来源众多广泛,成为生物栖息的重要场所,D正确。长江中下游荆江段牛轭湖早期以河相沉积为主,后期以湖相沉积为主,兼有河相沉积和湖相沉积,仅在汛期与长江连通,故ABC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D选项。
17.答案:(1)背山面水,地理位置封闭(或隐蔽、隔绝),(可躲避战乱)安全性好;由黄河泥沙淤积而成,地形平坦,土壤疏松肥沃;临近黄河,灌溉水源充足。
(2)高宅可避洪水,低田便于灌溉,形成人地和谐的乡村景观。
(3)便于集中建设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节省政府财政支出;从根本上改善村民生产和生活条件,实现脱贫致富;有利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历史文化的传承;文化旅游融合,促进旅游业发展。
解析:(1)据材料可知,南长滩村历史悠久,据考证是西夏党项贵族拓跋部为躲避战乱逃难至此;据图可知,该村落背山面朝黄河,依托黄河的滋养和大山的隔绝生存下来繁衍成村,地理位置封闭,三面环水,有利于防御,安全性好;位于河流的凸岸,由黄河泥沙淤积而成,地形平坦,土壤疏松肥沃;背山面水,临近黄河,灌溉水源充足。
(2)据图可知,村落和农田的布局呈现宅高田低的空间格局,夏季降水较多,高宅可以避洪水,低田利于引水灌溉,形成人地和谐的乡村景观。
(3)据材料可知,宁夏中卫市成立了南北长滩移民安置、村落规划及产业发展工作专班,拟计划将南长滩村复制搬迁至沙坡头南岸半岛,便于集中建设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节省政府财政支出;新迁入地基础设施完善,从根本上改善村民生产和生活条件,实现脱贫致富;搬迁后,减少人为破坏,有利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历史文化的传承;宁夏首个“全国历史文化名村”,知名度高,有利于发展旅游业,文化旅游融合,促进旅游业发展。
18.答案:(1)如图所示。
(2)瓦斯含量较高,有害气体聚集;向斜与背斜近似直角相交,地质构造复杂;
多条断层通过,岩层不稳定,易坍塌。
(3)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叠加矿井分布、地质构造等不同类型的图层,便于研究不同矿井(采样点)瓦斯含量的基础地质条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绘制并呈现瓦斯含量的空间分布信息;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给地质构造、瓦斯含量等不同数据赋值,分析各矿井(采样点)的危险程度。
解析:(1)首先根据已经绘出的两条折线,结合表格来对照数值,确定虚线表示西南翼,实线表示东北翼。再根据表格将两翼采样点1#(14#)~4#(11#)瓦斯含量的数值在相应位置点出。最后连线即可,注意东北翼、西南翼要与已给出的部分折线使用相同图例。
(2)根据表格可知,6#~9#采样点瓦斯含量较高;由图可知,此处接近向斜、背斜垂直相交部位,不同地层相交,瓦斯赋存空间复杂,叠加多条断层通过,地质条件复杂,提高了开采风险。
(3)可以从图层叠加、数据呈现、数据分析等不同方面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具体分析如下。
应用方面 具体内容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叠加矿井分布、地质构造等不同类型的图层,便于研究不同矿井(采样点)瓦斯含量的基础地质条件
图层叠加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绘制并呈现瓦斯含量的空间分布信息
数据呈现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给地质构造、瓦斯含量等不同数据赋值,分析各矿井(采样点)的危险程度
数据分析 具体内容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叠加矿井分布、地质构造等不同类型的图层,便于研究不同矿井(采样点)瓦斯含量的基础地质条件
19.答案:(1)冲积扇:以沙砾为主,砾石分选较好,有一定的磨圆度;由流水搬运、沉积而成。山坡:以角砾为主,砾石分选较差(大小混杂),磨圆度较差(棱角分明);主要由重力作用形成(海拔较高处可能有冰川作用)。
(2)沙和粉沙物质主要来源于冲积扇。春季风力强劲,冲积扇地表干燥,地表沙粒易启动,风沙流沿着山坡爬升,到达一定位置后挟沙能力减弱,沙和粉沙沉积在山坡上。
(3)地势较低,山坡和冲积扇流水在此汇集,(冲积扇前沿)地下水出露;地表物质颗粒较细,利于保水;深层土壤冰冻时间较长,利于蓄水。
解析:(1)由图可知,冲积扇以沙砾为主,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沉积作用具有分选性,故在此沉积的砾石分选较好,流水在搬运过程中对水中的砾石有磨蚀作用,故沉积在此的砾石有一定的磨圆度。由图可知,山坡以角砾为主,表层有沙、粉沙,该处位于较陡的山坡,砾石主要由重力作用在此堆积,故砾石分选较差,未经流水的磨蚀,磨圆度较差。
(2)由图可知,除山坡外,粉沙还分布在冲积平原和冲积扇,沙、粉沙粒径小,流速减慢时在冲积扇和冲积平原沉积。冲积平原草原茂盛,故山坡的沙和粉沙物质主要来源于冲积扇。该地区春季多大风,冲积扇地表干燥,地表沙粒被风吹起,风沙流沿山坡爬升,到达一定位置后风速减慢,挟沙能力减弱,沙和粉沙沉积在山坡上。
(3)由图可知,冲积平原地势较低,来自山坡和冲积扇的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均在此汇集,地下水容易出露,为冲积平原提供水源;由图可知,冲积平原地表主要由粉沙、黏土组成,颗粒较细,利于保水;该区域冬季寒冷,深层土壤冰冻时间较长,土壤水分不易被蒸发,利于蓄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