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地表形态的塑造—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单元检测卷(B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地表形态的塑造—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单元检测卷(B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2)地表形态的塑造—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单元检测卷(B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其中③为变质岩,④⑤为岩浆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 )
A.断层①形成时间早于地层②
B.形成③④的内力作用相同,都是岩浆活动
C.⑤受到挤压后隆起形成山地
D.岩层⑥断裂之后相对下降,为正断层
2.图中( )
A.甲处地质构造具有良好的储水条件 B.乙处的花岗岩可用作优质石材
C.丙处有河流流经,适宜建坝蓄水 D.丁区的岩石最可能为石灰岩
1987年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该遗址原是一个天然石灰岩溶洞,俗称“猿人洞”,位于龙骨山的东北坡,是北京人头盖骨的出土点。完成下面小题。
3.北京猿人选择溶洞作为居住场所,主要是因为溶洞( )
A.取水方便 B.便于食物获取 C.冬暖夏凉 D.景色宜人
4.下列与该溶洞成因相同的地貌为( )
A.石钟乳 B.石笋 C.石柱 D.石林
5.与云贵高原地区比,北京周口店附近的喀斯特地貌发育较弱,主要是因为( )
A.岩性差异 B.水热差异 C.光照差异 D.地形差异
台山列岛(位置见左图)位于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东南部,是福建省距离大陆最远且有人居住的唯一列岛。它西北距福鼎市沙埕港约18海里。由西台、东台、南船屿、南屿等15个岛屿及22个礁石组成。雨伞礁景观见右图为台山列岛著名景点。完成下面小题。
6.形成雨伞礁的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 C.冰川侵蚀 D.海浪侵蚀
7.我国对台山列岛与福瑶列岛间海域( )
A.只享有资源开发权 B.拥有一切主权
C.只享有自由通行权 D.只享有海洋环境保护管理权
8.有人建议,在台山列岛通过吹沙造陆扩大岛屿面积,其主要理由是( )
A.改善海洋生态环境
B.增强旅游接待能力
C.提高海洋管控能力
D.扩大海岛种植面积
浮山被称为青岛市的“城市之肺”,是青岛市区内海拔最高的山,风景秀丽,地势陡峭,岩石裸露高耸,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巨大花岗岩体就取自浮山。下图示意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中①来自地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浮山的岩石属于图中的( )
A.② B.③ C.⑤ D.⑥
10.浮山形成过程中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可能是( )
A.岩浆喷出——地壳抬升——搬运、沉积
B.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C.岩浆喷出——变质作用——地壳运动
D.岩浆侵入——固结成岩——风化、侵蚀
读地质地貌剖面图。
11.甲处的地质地貌类型是( )
A.背斜山 B.向斜山 C.断块山 D.火山
12.图中岩层或地质构造形成由先到后顺序正确的是( )
A.石灰岩、砂岩、断层、岩浆岩 B.岩浆岩、断层、砂岩、石灰岩
C.石灰岩、断层、岩浆岩、砂岩 D.变质岩、岩浆岩、石灰岩、断层
13.关于图中地质地貌特点和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A.乙岛为火山岛 B.丁处坡缓水浅,渔业资源丰富
C.岩石①和岩石②成因成分相同 D.丙处板块张裂形成深海沟
绥阳盆地位于乌江支流洛安江上游洋川河段,盆地及周边地形总体北高南低。绥阳盆地内可见清晰的三级河流阶地,T1阶地沉积物以漫滩相砂泥质为主,未见砾石层;T2阶地沉积物明显分3层,中层为砾层,以砾径2.5cm的棱角状碳酸盐岩为主,具有明显的洪积特征;T3阶地剥蚀强烈,阶地面形成盆地中的残留孤丘,残留的部分沉积物以漫滩相砂泥质为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洋川河在图示河段的流向为( )
A.东南流向西北 B.西北流向东南 C.东北流向西南 D.西南流向东北
15.T2阶地砾石层的形成过程( )
A.沉积速度缓慢 B.岩石分选性较好 C.最可能在夏季 D.河流流量较小
16.T3阶地残留孤丘的形成过程是( )
A.流水沉积、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B.地壳抬升、流水沉积、流水侵蚀
C.流水侵蚀、地壳抬升、流水沉积 D.流水沉积、地壳抬升、风力搬运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比尔河是金沙江二级支流,地处横断山脉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带,发育了众多河流阶地,构造运动是该河流阶地形成的主导因素。对于河流阶地来说,暖湿条件下河流的下切速率要远大于干冷条件研究发现,T,阶地形成于气候暖湿时期,但沉积物相对较薄。图示意比尔河某河段阶地分布。
(1)分析进入比尔河后的砂砾石由棱角分明变得磨圆度高的原因。(6分)
(2)说明气候因素对T阶地形成的促进作用。(6分)
(3)相较于T、T,阶地,指出T,阶地的形成时间和厚度差异,并解释原因。(8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下图为沿回归线所作的某区域地质剖面图,图中石灰岩层形成年代早于砾岩,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图中信息,分析甲地的地表海拔低于乙地的原因。(6分)
(2)结合图文材料,说明丁山的形成过程。(4分)
(3)该地区要开一条南北向的地下隧道,选址分别有甲、乙、丙三个规划方案,最终选择甲方案。请从工程的安全性和地下水运动等方面说明没有选择乙、丙方案的理由。(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中美地峡(下图)是指连接北美和南美大陆的狭窄陆地,形成时间晚于南、北美大陆,地形以山地为主,从成因看山岳地貌类型多样。中美地峡就像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的一道闸门:闸门关闭前,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水可以通过该海域自由交换;闸门关闭后,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海水的交换受到限制。专家通过获取中美地峡两侧附近海域沉积地层的年龄、各地层形成时的海水性质和生物种群特征等信息,并进行比对,最终确定了中美地峡闸门关闭的时间。
(1)从板块运动的角度说明中美地峡形成的原因。(4分)
(2)列举中美地峡主要的山岳地貌类型并指出其成因。(6分)
(3)请你为专家研究中美地峡闸门关闭时间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6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读图可知,断层①导致地层②出现了断裂错动,因此地层②应先于断层①形成,A错误;材料信息表明,③为变质岩,④⑤为岩浆岩,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岩浆岩由岩浆冷凝作用形成,因此形成③④的内力作用不相同,B错误;材料信息表明,⑤是岩浆岩,位于地表之上,是岩浆喷出形成的火山,不是受到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山地,C错误;图中显示,与断层①左侧相同岩层相比,岩层⑥位置偏低,应是断裂之后相对下降所致,为正断层,D正确。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而图中甲处岩层向上拱起,应为背斜,A错误;乙处为喷出型岩浆岩,而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B错误;读图可知,丙处岩层下有断层,地质构造不稳定,不适宜建坝蓄水,C错误;读图可知,丁区地表有峰林,地下有溶洞,洞中有钟乳石,因此当地应为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多发育在石灰岩分布区,因此丁区的岩石最可能为石灰岩,D正确。
3.答案:C
解析:溶洞内部冬暖夏凉,可以遮挡风雨,在当时生产力落后条件下适宜居住,C正确;北京是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不算丰富,溶洞内部不一定取水方便,A错误;溶洞内部不便于食物获取,B错误;北京猿人生活时代较久远,早期选址主要考虑实用性景色不是影响其选址的主要因素,D错误。所以选C。
4.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溶洞是溶蚀地貌,石钟乳、石笋、石柱是淀积地貌,ABC错误;石林是溶蚀地貌,D正确。所以选D。
5.答案:B
解析:喀斯特地貌是流水对石灰岩的溶蚀作用和沉积作用形成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云南相比,北京降水更少,纬度位置更高,水热条件较差,导致溶蚀作用较弱,喀斯特地貌发育较弱,B正确;两地喀斯特地貌都是在石灰岩基础上发育起来的,岩性没有差异,A错误;光照和地形不是影响喀斯特地貌发育的主要因素,CD错误。所以选B。
6.答案:D
解析:读图联系材料雨伞礁为台山列岛著名景点可知,雨伞礁位于我国东部海域,故雨伞礁以受海浪侵蚀作用为主,D正确,排除ABC。故选D。
7.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台山列岛位于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东南部,是福建省距离大陆最远且有人居住的唯一列岛。它西北距福鼎市沙埕港约18海里。领海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不得超过12海里,即理论上从福鼎市沙埕港向东12海里至台山列岛向西12海里(最大宽度24海里)均属于我国的领海范围,故台山列岛与福瑶列岛间海域属于中国领海范围,我国对其拥有一切主权,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台山列岛海域较浅,由于“是福建省距离大陆最远且有人居住的唯一列岛”,通过适宜吹沙造陆扩大岛屿面积,可以提高我国对海洋的管控能力,C正确;距离大陆较远,海洋生态环境优良,A错误;增强旅游接待能力和扩大海岛种植面积都不是主要原因,BD错误。故选C。
9.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浮山的山体岩石为花岗岩,其属于侵入型岩浆岩。图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①来自地幔,应当为岩浆;②③为岩浆形成的岩浆岩;②⑤直接形成⑥,⑥又可以直接重熔再生为岩浆①,则可推知⑥为变质岩,变质岩形成于地下,则岩浆岩②为侵入型岩浆岩,如花岗岩,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浮山的山体岩石为花岗岩,其属于侵入型岩浆岩。则其最开始的地质作用应是岩浆侵入,AC错误;浮山是青岛市区内海拔最高的山,则该侵入型岩浆岩由地下出露地表,经历的地质作用应是地壳抬升,D错误;浮山地势陡峭,岩石裸露高耸,则经历了风化和侵蚀,B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答案: B
解析:根据岩层形态和地表起伏状况可以推断为向斜山。
12.答案: A
解析:断层是发生在沉积之后,变质作用是在岩浆活动之后。
13.答案: B
解析:乙处岩石为沉积岩,非火山岛;岩石1为沉积岩,2为变质岩;丙处受挤压;丁处位于大陆架上。
14.答案:C
解析:根据图中剖面走向及材料中提到盆地及周边地形总体北高南低,可以推测河流自东北流向西南,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答案:C
解析:据材料“T2阶地沉积物明显分3层,中层为砾层,以砾径2.5cm的棱角状碳酸盐岩为主,具有明显的洪积特征”可知,T2阶地中层为棱角状碳酸盐岩为主,具明显的洪积特征的砾石层,岩石磨圆度差、分选性差,最可能在夏季洪水期形成,形成过程中河流水量较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6.答案:A
解析:T3阶地形成盆地中残留孤丘,残留的部分沉积物,以漫滩相砂泥质为主,说明首先是流水沉积,后来地壳抬升形成河流阶地,在流水侵蚀作用下,被保留下的部分形成残留孤丘,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7.答案:(1)由于比尔河处于横断山脉和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流速快:进入比尔河的石块相互冲击,棱角逐渐缺失,水对石块继续撞击而变圆。
(2)(形成期气候暖湿、)山地植被多,人河泥沙少(,河流下蚀强):(形成期气候暖湿)河流年径流量大。
(3)差异:(与TT阶地相比,)T,阶地发育时间晚,阶地厚度小:缺失砂岩层。原因:T,阶地最靠近河滩和河床(说明T,阶地发育时间晚);地壳抬升幅度小(或流水下蚀时间短),只侵蚀到沉积层,所以阶地进度小且缺失砂岩层。
解析:(1)比尔河中的砂砾石在进入河流后,其形态变化主要是由于河水的搬运和冲刷作用。当砂砾石被河水搬运时,它们会与河床、河岸等障碍物发生碰撞和摩擦,这种长期的物理作用使得砂砾石的棱角逐渐消失,形态变得更为圆滑。此外,河流的流速和流量也会影响砂砾石的磨圆程度,流速越大、流量越大的河流,其搬运和冲刷能力也越强,因此砂砾石的磨圆度也越高。综上所述,这些因素共同导致比尔河中的砂砾石由棱角分明变得磨圆度高。
(2)气候因素对T2阶地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首先,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植被的生长,植被的茂盛能够减缓地表侵蚀,为河流阶地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其次,湿润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化学风化作用的发生,化学风化可以使岩层破碎,为河流提供了更多的搬运物质。最后,在湿润的气候条件下,河流的流量和流速都会增加,这增强了河流的搬运能力,使得河流更容易形成阶地。因此,气候因素对T2阶地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T1阶地与T2、T3阶地在形成时间和厚度上存在差异。首先,T1阶地的形成时间晚于T2和T3阶地,这是因为地壳运动具有间歇性,在不同的时段地壳升降的速度和方向可能不同,从而导致河流阶地的形成时间有所差异。其次,T1阶地的厚度相对较薄,这可能是由于在T1阶地形成时期,地壳上升的速度相对较慢,河流下切侵蚀的作用相对较弱,因此形成的阶地厚度较薄。而T2和T3阶地形成时,地壳上升的速度可能较快,河流下切侵蚀的作用较强,因此形成的阶地厚度较大。
18.答案:(1)甲地位于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容易被侵蚀;乙地位于向斜地区,由于在褶皱作用下被挤压;岩石比较坚硬,抗侵蚀能力较强。因此甲地海拔低于乙地。
(2)丙处位于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挤压,超过岩层本身的强度,导致岩层断裂,丁处上升形成山地。
(3)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向斜处岩层下弯,结构不稳定;且容易积水,不适合开凿隧道。丙处岩层发生断裂位移,为断层;断层处岩层破碎,易坍塌,断裂面易发生渗漏。
解析:(1)读图可知,甲处岩层向上弯曲,乙处岩层向下弯曲,则甲、乙地质构造分布为背斜和向斜,根据所学知识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裂隙发育,容易被侵蚀成为洼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力,岩石紧密,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所以甲地地表海拔低于乙地。
(2)读图丁山位于板块的交界处,海沟为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面,受挤压力,一侧岩层断裂抬升形成山脉。
(3)根据上题甲为背斜构造,背斜构造稳定,不易有积水,适宜开凿隧道;乙为向斜构造岩层向下弯曲,易积水,且结构不稳定:丙为断层构造,地壳活跃,断层处岩层破碎,易发生坍塌,且地下水易沿着断层面渗漏,所以丙不宜开凿隧道。
19.答案:(1)中美地峡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处,南极洲板块俯冲到美洲板块下方,美洲板块隆起形成陆地,连接北美和南美大陆,形成中美地峡。
(2)火山、褶皱山;原因:板块碰撞挤压,岩层弯曲隆起形成褶皱山;同时板块边缘地下岩浆喷发后冷却、凝固形成火山。
(3)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有些生物遗体或遗迹会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形成化石;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因此可以通过研究地层和化石(生物种群特征),从而确定中美地峡闸门关闭时间。
解析:(1)中美地峡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处,南极洲板块为海洋板块,比较薄,而美洲板块比较厚,南极洲板块会俯冲到美洲板块下方,导致美洲板块隆起形成陆地,连接北美和南美大陆,形成中美地峡。
(2)中美地峡主要的山岳地貌类型是褶皱山和火山;根据上题可知,中美地峡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处,板块碰撞挤压,岩层弯曲隆起形成褶皱山,同时板块边缘地下岩浆沿着裂隙或岩石中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岩浆冷却、凝固后形成火山。
(3)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沉积岩的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有些生物的遗体或遗迹会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形成化石,所以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因此,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生物的生长过程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因此,由古生物形成的化石种类及特点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当时地理环境的烙印。通过研究地层和它们包含的化石,科学家可以发现了不同时期主要生命形式的特点及其变化、并以此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因此,可以通过研究地层和化石(生物种群特征),从而确定中美地峡闸门关闭时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