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24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学案(含解析)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课时精讲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课时24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学案(含解析)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课时精讲

资源简介

课时24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考点定位】
中外历史纲要 选择性必修
1.北洋军阀的政治统治及特点。 2.民国初期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变化。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1.民国初期共和制的曲折与政党政治尝试。 2.民国初期文官制度的确立。
知识点一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
1.复辟帝制
(1)准备
(2)称帝:1915年12月,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了皇帝,从1916年为洪宪元年。
2.政党政治【链接·选择性必修1·P14—15】
(1)尝试:1912年8月国民党成立,宋教仁等人想通过议会斗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
(2)结果:1913年春,宋教仁被刺杀,二次革命被镇压;袁世凯先后下令解散了国民党和国会;政党政治名存实亡。
3.文官制度【链接·选择性必修1·P41】
(1)考试:1913年初,北洋政府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等法案,这是文官考试制度建立的标志。
(2)甄别:对在职文官文凭、经历、工作成绩、学识、经验等检验与考查,决定去留。
(3)意义:是旧人事制度向现代文官制度转变的一个重要措施,用意在于保持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4.护国战争
(1)背景:袁世凯称帝,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2)概况:1915年底,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并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
(3)结果: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纪年。
5.军阀割据: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主要有直系、奉系和皖系等派别,很快发展为军阀混战与割据的局面。
6.“府院之争”
(1)1917年5月,黎元洪免去段祺瑞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府院之争”。
(2)1917年,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了国会,拥清废帝溥仪复辟。
7.护法运动
(1)原因:段祺瑞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
(2)过程:1917年8月,南下的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决定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推举孙中山为大元帅。由于受军阀排挤,孙中山辞去大元帅之职。
8.参加一战
目的 为争取国际地位,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
概况 1917年8月14日,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协约国方面
影响 ①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 ②中国劳工前往欧洲前线,为协约国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
助学助考
1.学习聚焦——辨正误
①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正式大总统,标志着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②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纪年,表明护国战争反对袁世凯称帝的目的达到。(√)
③袁世凯独裁专制、复辟帝制不得人心,最终失败,说明了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④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派系纷争,割据混战,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北京政权不复存在。(×)
⑤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等与辛亥革命一脉相承,都是建立或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2.挖掘教材——学思用
①“中日民四条约”是由《关于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之条约》及其附件与《关于山东省之条约》及其附件组成的。(摘自必修教材P122)袁世凯签订这一条约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危害?
提示 目的:为换取日本对其称帝的支持。
危害:使日本侵略势力在满蒙、山东得到巩固和扩展,在华中、华南也有所增进,导致民族危机加深。
②民国初期的政党、社团有300多个,如统一党、共和党、统一共和党、中国社会党等。(摘自选择性必修1教材P14)这说明民国初期出现了什么进步现象?
提示 众多政党建立,进行政党政治的尝试。
③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发展为军阀混战局面的社会根源是什么?(摘自必修教材P122)
提示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必考概念——拓视野
①北洋军阀:民国军阀势力之一,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袁世凯死后,各领导人以省割据导致分裂,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在名义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但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
②护法运动:指1917年7月到1918年5月,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维护《临时约法》,联合西南军阀共同进行的一次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斗争。后因广州军政府内部军阀势力反对,排挤孙中山,与北方政府进行和谈而宣告失败。
知识点二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经济与文化
1.经济的发展
(1)原因
(2)表现:以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开办的面粉厂、纱厂等为代表。
(3)影响:随着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产业工人的人数急剧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2.社会生活
(1)原因:共和政体的建立和南京临时政府的努力。
(2)表现:改用阳历;颁布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
3.新文化运动
(1)根本原因: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束缚着。
(2)兴起
①开始: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②主要阵地: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杂志。
③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
(3)主张
①拥护“德先生”,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②拥护“赛先生”,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③既拥护“德先生”又拥护“赛先生”,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胡适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4)影响
①各地拥护新文化运动的刊物纷纷出版,使全国报刊面貌为之一新。
②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提出,使其涉及的内容更为广泛和深刻。
③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
助学助考
1.学习聚焦——辨正误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日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以重工业为主。(×)
③中华民国共和政体的建立,促使社会生活习俗和观念出现了新气象。(√)
④新旧并立、土洋并存成为民国初年社会习俗的主要特色,体现了近代化缓慢发展的社会面貌。(√)
⑤新文化运动前期,资产阶级激进派以民权、平等为指导思想,以民主、科学为旗号,开展思想启蒙运动。(√)
⑥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⑦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仍属于资产阶级旧文化运动。(×)
2.挖掘教材——学思用
①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 434 500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摘自必修教材P124)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中华民国的成立;政府颁布兴办实业的措施;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一战时,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侵略。
②陈独秀说:“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自经此次之实验,国中贤者,宝爱共和之心,因以勃发,厌弃专制之心,因以明确。”(摘自必修教材P125)材料中“此次之实验”指什么?材料表明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指袁世凯复辟帝制。原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主题一 曲折探索——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构建[3年3考]
1.民国初年民主与专制的冲突(2023·辽宁高考,7)
2.民国初期政治构建历程特点(2021·海南高考,8)
3.民主共和制历程的特点(2021·河北高考,8)
视角1 史料证史——民国初期政党政治的尝试
史料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民社、统一党、国民协进会、民国公会等党派合并成立共和党,试图与同盟会相抗衡。政治形势的如此演变,同盟会进行改组的必要性加强。经过密集商讨,1912年8月13日,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等各党派联合发表《国民党宣言》,正式宣布合并为国民党。最终,参与合并组建国民党的除同盟会外,还有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与共和实进会、蒙藏联合会5个党派。
——段金生《政党演进与边疆政治》
思考 根据史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归纳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政党政治的特点。
提示 各类政党、社团纷纷建立,政党政治活跃;各派政治力量迅速分化和重组,以谋求议会席位为目标;各党派展开激烈竞争,开始了政党政治的尝试;政党数量众多,但没能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视角2 学者观点——民国初期的文官考试制度
史料一 德才兼备、以德为首是孙中山选拔文官的标准。他说:“当议员或官吏的人,必定是要有才、有德,或者有甚么能干,才能胜任愉快的。”又说:“有才有德的人才能当我们的公仆。”
——房列曙《论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
史料二 孙中山多次谈到科举选拔人才的积极作用,认为“此制最为公允,为泰西各国所无”。1918年孙中山称科举考试为“中国良好之旧法”,期望在共和政治中复活这些优良的制度。1924年8月26日,孙中山以中华民国陆军大元帅名义正式公布了《考试院组织条例》及《考试条例》《考试条例实行细则》等。
——摘编自刘海峰《为科举制平反
不等于否定废科举》
解读
史料一 主要阐述了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
史料二 表明孙中山肯定古代科举制,同时借鉴西方文化提出了考试制度
思考 (1)根据史料一,概括归纳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
提示 以德才兼备为官员选拔标准;在“五权宪法”框架中,建立考试院主管人才选拔和任用;建立文官培养、任用、监察等方面的运行机制。
(2)根据史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实行考试制度的主要原因。
提示 科举制举选拔人才具有公平性的影响;借鉴西方文官制度;当时孙中山反对北洋军阀专制统治、追求民主的强烈愿望等。
历史解释——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文官制度
(1)特点:选拔方式多样;以立法形式确立,法制化、制度化;有性别限制,女子不得参加文官考试;选官方式现代化。
(2)评价: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人才选拔;推动旧人事制度向现代文官制度转变,有利于中国官吏选拔的近代化;有利于保持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受北洋政府性质的制约和影响,北洋政府剥夺女子参加国家行政管理的权利以及甄别制度的实行都违背了文官制度公平竞争的基本原则。
主题二 革新与转型——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经济生活与文化转型[3年9考]
1.晚清至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2023·新课标卷,30)
2.影响民国初民族经济发展的因素(2023·湖北高考,8)
3.晚清民初进口贸易的特点(2023·山东高考,5)
4.晚清民初中国进口与列强经济侵略的特点(2023·江苏高考,6)
5.新文化运动的文化现象(2022·广东高考,8)
6.晚清民初农村手工业发展的特点(2021·河北高考,6)
7.晚清民初进出口博览会与生活变迁(2021·湖北高考,7)
8.民国初期教育折射的思想特点(2021·天津高考,6)
9.民国初期海关税与经济发展特点(2021·山东高考,7)
视角1 图文证史——近代民族经济的发展
史料
图一 民国初年工业分布图
图二 资本投资比例图
思考 根据图一、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民族工业在地域分布和产业布局上的特点及原因。
提示 ①地域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沿江地区。
原因:较早遭受外国列强侵略,自然经济解体较早;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便于引进外来技术、设备;明清以来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经济基础较好。
②产业布局特点:多集中于轻工业领域。
原因: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无法支撑重工业的发展;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
视角2 学者观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意义
史料 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从思想领域而言,可以称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其对民主与科学的张扬,对封建礼教的批判,通过新的表达方式普及到社会和民间,使国人又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启蒙了他们的民主精神,增进了他们的科学意识,推动了他们的思想解放。
——摘自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
思考 根据史料及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新文化运动被称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启蒙运动”?
提示 新文化运动抨击专制主义,倡导民主政治,铲除维护专制的精神支柱,弘扬资产阶级的新思想和新观念,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愚昧,促进了思想解放,有利于思想近代化进程,被称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启蒙运动”。
1.历史解释——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1)从产生看:先天不足,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缺乏专业人才。
(2)从诞生环境看: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中,深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3)从地域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内地很少。
(4)从经济结构看: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5)从地位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6)从发展历程看: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制,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
2.唯物史观——辩证看待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开启了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斗争的序幕,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②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形成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各种新思想不可遏制地涌流、传播。
③中国的知识分子得到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推动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2)局限性
①由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民主主义者对东西方文化的评价存在着绝对化倾向。
②其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的全盘否定,使儒家思想受到近代以来前所未有的打击,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练·教材改编题//固基础】
1.(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121“教材知识”改编)鲁迅曾说:“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这说明民国建立后(  )
A.重建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B.实行实业救国的迫切性
C.防止复辟帝制的紧要性
D.清算封建思想的滞后性
答案 A
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民国建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社会动荡、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有民国之名无民国之实,这说明重建社会秩序最为重要,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经济发展和民生建设问题,体现不出实业救国的迫切性,排除B项;材料主题为社会政局不稳,称帝复辟是这种不稳定的表现,并不是强调防止复辟帝制的紧要性,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清算封建思想滞后性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2.(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123“教材知识”改编)孙中山晚年指出:“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虽号称护法之省,亦莫肯俯首法律及民意之下……内既不能谋各省之统一,外何以得友邦之承认。”据此他认为(  )
A.外国势力的干涉导致护法失败
B.军阀割据阻碍了政治民主的进程
C.经济发展不平衡阻碍民主进程
D.不平等条约体系影响国家的发展
答案 B
3.(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124“学思之窗”改编)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战前(1914年8月前)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 148 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 434 500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这两个行业发展得最快。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民国成立扫除了发展的障碍
B.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蓬勃兴起
C.临时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
D.帝国主义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学内容可知,一战爆发后欧洲列强忙于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得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所以材料中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D项正确。
4.(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125“史料阅读”改编)1916年2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上发表文章说:“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表明,陈独秀认为新文化运动(  )
A.是对专制政治的全盘清算
B.源于对北洋军阀割据的反思
C.是对旧文化的扬弃和超越
D.意在解放思想拯救政治状况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可知,民国建立后,虽名义上是民主共和国,但袁世凯操纵揽权,意图称帝,陈独秀想要解放思想来开启民智,拯救政治状况,D项正确;新文化运动与清算政治无关,排除A项;北洋军阀割据是在袁世凯死后,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旧文化,排除C项。故选D项。
【练·高考真题//明考向】
命题点1 民主与专制的冲突
1.(2023·辽宁高考,7)1914年9月,北京政府颁布《商会法》,规定商会对各级地方官厅行文一律用“呈”“禀”,地方官厅对商会则用“令”“批”。该法一经颁布就遭到商界人士的强烈反对。这反映了当时(  )
A.文言文与白话文使用的矛盾
B.愚昧观念与科学思想的斗争
C.改良思想与革命理念的碰撞
D.专制思想与民主观念的冲突
答案 D
解析 1914年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北京政府颁布的《商会法》的规定明显带有旧式封建专制的特点,所以“该法一经颁布就遭到商界人士的强烈反对”(是追求民主的表现),体现了专制思想与民主观念的冲突,故选D项。北洋政府并非因为使用了“呈”“禀”“令”“批”这些文言文而遭强烈反对,而是这些文言文是旧式的封建思想的象征,A项错误;北京政府颁布的《商会法》的规定主要是出于强化其权威的考虑,而非“愚昧”,商界人士的强烈反对也不能体现“科学思想”,B项错误;北京政府颁布的《商会法》的规定并非“改良”,商界人士的强烈反对也并非“革命”,C项错误。
命题点2 民国初期社会发展的特征
2.(2023·湖北高考,8)1915年5月22日,《申报》刊登了一则上海中国明明眼镜公司的声明:“近有丧心病狂之徒,以自己之营业失败,侮蔑本公司货物,谓贩自日本,实为本公司意外之奇辱也……不独本公司无丝毫日货,即中国全国眼镜界上,吾亦敢断言绝无丝毫日货混杂其间。”该现象反映(  )
A.外交关系影响社会舆论
B.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
C.民族企业发展形势严峻
D.中外商业竞争愈发激烈
答案 A
解析 材料反映了1915年5月上海中国明明眼镜公司严正视听,强调其公司所卖并非日货,提倡国货的行为,顺应当时反对“二十一条”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社会潮流,故选A项。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上海中国明明眼镜公司这一家公司,无法说明民族企业发展形势严峻,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外商业竞争的信息,排除D项。
命题点3 从文学作品角度考查近代女性的觉醒
3.(2022·广东高考,8)1918年,挪威作家易卜生的名作《娜拉》在中国出版,主人公娜拉不甘心做“丈夫的傀儡”而离家出走的行为被称赞为体现了“女性的自觉”,后来鲁迅发表《娜拉走后怎样》,则作如下比喻:“因为如果是一匹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也诚然是无路可以走。”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A.“小鸟”代表尚未觉醒的女性
B.“笼子”是指落后的经济形态
C.“无路”源于君主专制的压迫
D.“鹰”等是指社会上的旧势力
答案 D
解析 1918年正值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材料中“小鸟”代表反对传统礼制的新女性,跑到外面的世界依然会遭到社会上旧势力的反对,材料中的“鹰”是指社会上的旧势力,这是鲁迅对当时社会旧势力的抨击与鞭挞,故选D项。材料中“小鸟”代表已经觉醒的女性,排除A项;“笼子”是指落后的封建礼制,非落后的经济形态,排除B项;当时已经结束了君主专制,排除C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