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37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学案(含解析)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课时精讲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课时37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学案(含解析)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课时精讲

资源简介

【构建·时空坐标】
【归纳·线索特征】
古代世界先后经历了早期多元文明诞生与发展和中古时期(5—15世纪)的世界各区域文明发展两个历史阶段。世界各区域文明诞生、发展并呈现多元发展格局及扩展交流是这一历史时期的突出特征。
(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随着阶级、国家和文字的出现,人类社会开始迈入文明时代。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等古代文明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各国都通过国家制度来实行社会治理,其政体形式、官吏任用、法律与教化等方面,深受各国历史传承、文化传承、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具有不同的特色。世界古代文明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具有多元化的特征。
(2)经济和社会生活:农牧业的产生,使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生产者。大河流域的古代人类以农耕生活为主,而古希腊和古罗马则是海外贸易相对发达。西欧封建庄园盛行,城市工商业经济繁荣,基督教会是最大的封建主。亚欧帝国的工商业经济发达,城市繁荣,商贸往来频繁。古代非洲和美洲均培育了一些重要的农作物,但经济总体落后。世界古代各地的食物生产、劳作方式、商业与商路贸易、民居生活、城市与水陆交通等诸方面各具特色。
(3)文化交流与传播:上古时期,随着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各文明区域在文字、文学、科技等方面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不同地区的文化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加强交流,并相互影响。中古时期,西欧城市大学得以发展,基督教会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亚非欧帝国文化各有特色,都城往往成为文化交流中心。东亚的日本和朝鲜逐渐形成东亚地域文化。非洲、美洲相对孤立,非洲受阿拉伯文化影响较深,美洲独立发展起了自己的文化。因经济发展、人类的迁移、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古代战争等推动着区域文化的形成和演变。
课时37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考点定位】
中外历史纲要 选择性必修
1.世界早期人类文明产生的条件、标志。 2.古代西亚、埃及、印度文明的成就及特点。 古代西亚、埃及的食物生产和文化的成就。
知识点一 人类文明的产生
1.前提: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1)成就:西亚地区最早培植出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南亚的芋头,中国的水稻和粟,中南美洲的玉米和南瓜等。
(2)影响
①出现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促进了交换和贸易。
②部分人脱离社会生产活动,一部分人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
③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渐发展为早期城市。
2.标志
维度 阐释
阶级 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出现,私有制产生;战俘沦为奴隶
国家 为解决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出现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
文字 记事和管理的需要
城市 农耕生产,需要人们定居生活
助学助考
1.学习聚焦——辨正误
①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文明产生的根本原因。(√)
②农业出现以后,人类逐渐从食物生产者转变为食物采集者,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
③农耕和畜牧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的前提。(√)
④私有制的产生是历史的倒退。(×)
2.挖掘教材——学思用
除了自由民和奴隶的差别以外,又出现了富人和穷人的差别——随着新的分工,社会又有了新的阶级划分。(摘自选择性必修2教材P6“学思之窗”):材料说明人类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提示 出现了贫富分化和阶级划分。
知识点二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1.古代西亚文明
(1)兴起:公元前3500年左右,两河流域产生了最初的文明。
(2)发展:约公元前2900年,两河下游的苏美尔地区出现了一系列城市国家。
(3)成就
政治 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
经济 ①种植大麦和小麦,饲养山羊、绵羊、牛等家畜 ②王室、神庙、政府官员、贵族、商人拥有土地,合伙经营或出租给佃户【链接·选择性必修2·P4】
法律 《汉谟拉比法典》【链接·选择性必修3·P16—17】 ①地位: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 ②评价: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情况,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资料
文化 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诞生了洪水与方舟传说;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制
建筑 ①苏美尔人的泥偶雕像生动有趣,壁画主题多样,别出心裁 ②亚述帝国修建了规模宏大的王宫,标志性雕刻是人首飞牛 ③波斯王宫体现了专制帝国统治者的威严【链接·选择性必修3·P16】
2.古代埃及文明
(1)兴起: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兴起。
(2)成就
政治 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法老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
文化 文字 象形文字,约形成于公元前4千纪末,一直使用到4世纪
文学 ①神话包括世界诞生和人类起源等内容 ②诗歌大多是宗教诗,也有爱情诗 ③哲理故事传达着埃及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④散文故事包含寓言和传记等【链接·选择性必修3·P17】
建筑 建造金字塔,法老们修建众多神庙
科学 ①发明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凯撒制定儒略历时,吸收了埃及历法的成就 ②在数学、医学等方面颇有建树,波斯帝国宫廷中,就有许多埃及医生【链接·选择性必修3·P18】
书写 莎草纸
经济 土地由王室和神庙占有【链接·选择性必修2·P4】
3.古代印度文明
(1)演进
①公元前3千纪,诞生于印度河流域的大平原上。
②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
(2)成就
政治 形成种姓制度,由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组成
文化 ①宗教:佛教是印度重要的思想流派,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②文学:《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世界上著名的史诗 ③数学: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
助学助考
1.学习聚焦——辨正误
①最初的世界文明,多与江河有关,基本独立发展,呈现多元特征。(√)
②文字的出现是人类的重要成就,典型代表是古代埃及的楔形文字和古代西亚的象形文字。(×)
③《汉谟拉比法典》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④《汉谟拉比法典》和《吉尔伽美什》均记载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的传说。(×)
⑤人首飞牛是古代波斯王宫大门的标志性雕刻。(×)
⑥楔形文字由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人发明,在古代西亚地区广泛使用,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⑦古埃及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源头。(×)
⑧古代埃及使用莎草制成纸张用于书写。(√)
2.挖掘教材——学思用
①在古代世界的大河流域诞生了许多古代文明,如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代中国文明。(摘自必修教材P3)古代文明为什么大都分布在大河流域?
提示 大河流域的水源充足,土地肥沃便于发展农业生产。
②从苏美尔文明起,西亚地区历代统治者都重视编撰法典,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摘自选择性必修3教材P16)《汉谟拉比法典》有什么史学价值?
提示 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情况,是研究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史料。
③阅读选择性必修3教材P16“学思之窗”:为什么汉谟拉比要宣称自己是根据神意立法?
提示 强化王权地位,加强对民众的统治。
④在古巴比伦,国家、神庙、私人都积极参与商业活动。《汉谟拉比法典》中,有许多与商务有关的条文。亚述崛起后,商人们还开辟了海外贸易。(摘自选择性必修2教材P37)据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提示 古代两河流域的商业发展繁荣。
⑤埃及历史铭文记载:“法老被视为神,是法律的来源。”(摘自必修教材P5)这段话体现了法老怎样的地位?
提示 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
⑥当他们分割普鲁沙时……其口为婆罗门,由其双臂造成罗惹尼耶(刹帝利),其双腿变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摘自必修教材P6)材料主要体现了古代印度哪一政治制度的形成?
提示 种姓制度。
主题一 多元并存——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3年0考]
(无)                
视角1 图文证史——人类文明的诞生
史料 文明的产生示意图
思考 根据图文史料,分析说明“农业诞生是人类文明产生的重要前提条件”。文明产生的主要标志有哪些?
提示 说明:原始农业的诞生,促进了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商业的出现,推动了人类开始定居生活,较大的定居点发展为早期城市;农业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
标志:早期城市、阶级、国家和文字的出现。
视角2 学者观点——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
史料 不同的地理特点和资源禀赋产生了不同的农业特点,这是形成文明多元性的一个必要基础。世界上主要的农业发源地有三个,分别是西亚北非、中国和美洲的墨西哥到安第斯山地区。西亚是世界上最早的农业和畜牧业发生地,主要以麦类作物为代表,因此孕育了小麦文明;在中国则孕育了稻米文明,有以水稻为代表的长江中下游和以粟和黍(俗称小米)为代表的黄河沿岸两条农业源流;美洲农业多发于高峡盆谷一带,这里生活的人培育了玉米、马铃薯、可可等多种农作物,创造了独特的玉米文明。
——摘编自张德强《古代文明多元特点初探》
思考 根据史料指出农业起源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古代文明多元性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提示 特点:多元性。
因素:地理环境的差异;生产方式的不同;生产力水平低下,文明交流受到阻碍。
1.唯物史观——国家形成的推动因素
(1)经济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是国家出现的根本原因,农业的发展使产品出现了剩余,可以供养脱离生产的国家管理者和保卫者。
(2)政治原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贫富差距扩大,阶级和阶级对立产生,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协调各阶级、各阶层的利益冲突是国家的重要职能。
(3)兴修水利:在最早的亚非文明古国中,农业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兴修水利特别是兴修大型水利工程,需要调集广大流域内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使建立统一的国家成为历史的必然。
(4)抵御外敌:原始社会后期,部落之间的战争不断,组建强大的部落联盟,在对外战争中获胜就成为国家出现的现实原因。
2.历史解释——世界古代文明多样性的原因
(1)生产方式:是造成世界古代文明多样性的根本原因。亚非文明古国以农业立国,形成了和平自守的大河文明;而古代希腊以工商业见长,形成了开拓进取的特点;以畜牧业见长的游牧民族则形成杀伐奔袭的特点。
(2)地理环境:在世界上古时期,生产力相对落后,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巨大。人类早期文明一般分布在大河旁边,利用冲积平原的有利条件进行农业生产。希腊港湾众多对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及海外贸易有很大的影响。
(3)周边环境:西亚文明是两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希腊文明的交汇处,一方面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交融,另一方面不利于文明的稳定,地区统治者更替频繁。中国、印度文明周边压力较小,外部压力较轻,文明相对稳定。
(4)宗教哲学思想:宗教哲学思想是文明多样性的重要表现,也反过来深化了文明的多样性。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印度的婆罗门教、中国的儒家思想、罗马帝国的基督教都对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主题二 自成体系——古代西亚、埃及和印度的文明特色[3年3考]
1.《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 (2023·新课标卷,31)
2.古代印度文化成就 (2023·浙江6月选考,10)
3.古埃及的文明成就 (2022·辽宁高考,12)                
视角1 问题探史——古代西亚文明与埃及文明
史料一 古巴比伦最突出的成就是它的法律体系。《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最早的有系统的法典,它的全文刻在石头上,石头上部刻着两个人,坐着的是神,站着的是汉谟拉比,这意思是说,神把法典交给人间的统治者,让他去执行。在西方“法”的思想中,“法”是从神那里来的,人只是服从“法”和执行“法”,在《汉谟拉比法典》石刻上,就已经看到了这个苗头。
——摘编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史料二 法老要向玛阿特(古埃及一位女神)敬献食物,由此获得“神力”,统治埃及。对农民来说,遵守玛阿特意味着诚实劳动;对官员来说,意味着秉公办事;对士兵来说,意味着忠于职守。在埃及这片土地上,尼罗河定期泛滥,人们丰衣足食,社会井然有序。在四千年的埃及文明史上,虽有外族入侵,但它基本上保持了法老文化的内核。
——摘编自赵克仁《两河文明与埃及
文明的差异及原因探析》
思考 (1)根据史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古巴伦王国政治治理的特点。
提示 颁布成文法典,运用法律维护统治;宣扬君权神授,实行君主专制制度,以法律体现国王的公正和权威。
(2)对比两河流域文明,根据史料二概括两种文明在社会整体面貌上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
提示 差异:古埃及是神权社会;两河流域是法制社会。
主要因素:地理环境;政治制度;民族因素;文化继承性的强弱。
视角2 学者观点——古代印度文明的特点
史料 在印度的思想和想象模式中,在喜马拉雅山南面的印度半岛所形成的一个倒三角形……印度的主要河流,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不是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就是流经喜马拉雅山脉。在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有以哈拉帕与摩亨佐·达罗为代表的印度河古老城市文明,在这时,印度文化的第一批元素:圣畜崇拜、圣树崇拜、瑜伽方式等已经出现。
——摘编自张法《对印度文化的
核心象征湿婆之舞的读解》
思考 根据史料说明古代印度文明的特点。
提示 特点:与特殊的地理环境紧密联系;以城市文明为主;具有多神崇拜色彩。
1.历史解释——古代西亚文化的特点
(1)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人创造了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
(2)古代西亚的苏美尔文明是具有广泛传承性的、影响深远的文明。该文明中的经济基础、政治体制、社会管理、宗教思想、文化和科技要素均对后世巴比伦文明和亚述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并流传后世。
(3)古代西亚地区的文明体现出强烈的法治精神,从苏美尔文明起,西亚地区历代统治者都重视编撰法典,其中最著名的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该法典的制定是历史发展的一大进步。
2.历史解释——古代埃及文化的特点
(1)古代埃及人创造了独特的象形文字,使文化得以延续和传承。
(2)文学体裁的多样性和艺术创作的固定模式。古代埃及人创作了几乎包括后来文学的所有体裁,并在艺术创作方面形成了一套基本的模式。
(3)繁琐的丧葬习俗是古代埃及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又一表现。古代埃及人的灵魂不死观念和一系列丧葬习俗,导致了金字塔、木乃伊和宗教文学的产生,影响了建筑、医学和科学的发展。
3.历史解释——古代印度文化的特点
(1)变动性。印度民族众多,各民族间的文化互相交错融合,形成了印度独特的文化气质。印度的文化从来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吸收、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状态中。
(2)宗教色彩浓厚。印度历史上,流行过很多宗教,其中主要的有印度教、佛教、耆那教等,而伊斯兰教、基督教等世界性宗教,也在印度拥有自己的信徒。
(3)多样性。在漫长的历史中,先后有亚洲、非洲、欧洲等多个种族的人来到这里,他们有自己的文化,又与印度河流域当地的文化互相融合。
(4)包容性。印度民族众多,互相促进融合,印度文化又变得具有包容性。
(5)以诗代史。古印度人富于幻想,爱作诗,他们往往把古代历史上的大事记和英雄人物事迹加以改编,并与丰富多彩的神话故事混在一起,写成长诗加以传颂。
【练·教材改编题//固基础】
1.(据中外历史纲要下P4“历史纵横”改编)考古发现苏美尔人的一块石碑上刻有一个统治者,他戴头冠,穿长褶裙,孔武有力。同时期的一枚印章上,有一个人正主持宗教仪式,手刃敌人。在同时期的雕刻中还出现了奉献产品的民众。这表明,当时(  )
A.两河流域进入了文明时代
B.政教合一的国家产生
C.希腊文明缺乏文献的记载
D.民众深受统治者压迫
答案 A
解析 根据“统治者”“宗教仪式”“奉献产品的民众”等信息可知,当时的苏美尔人中出现了等级层次和宗教、赋税等类似内容,说明出现了早期国家形态,进入了文明时代,故选A项;政教合一的国家体现在政权和教权合二为一,有宗教仪式不代表教权强大,排除B项;石碑上的内容属于文献记载,排除C项;民众受统治者压迫要从阶级矛盾方面体现,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2.(据选择性必修3教材P16“学思之窗”改编)汉谟拉比说:“(天神)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汉谟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使我有如沙马什(即太阳、正义之神),昭临黔首,光耀大地。”他还自比为“众神之王”。这说明汉谟拉比的统治(  )
A.彻底消除了城邦的社会矛盾
B.建立起了庞大的官僚机构
C.保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占有权
D.具有王权和神权统一特色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汉谟拉比既是专制君主,又提出王权神授,说明汉谟拉比的统治具有王权和神权统一的色彩,D项正确;彻底消除社会矛盾说法绝对,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汉谟拉比建立了庞大的官僚机构,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汉谟拉比统治的特点,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奴隶和奴隶主的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
3.(据中外历史纲要下P6“学思之窗”改编)古埃及的历史铭文记载:法老被视为神,是法律的来源。古埃及人赞扬他说:“威令在你的口中,认知在你的心中,而你的舌头可以产生正义。”这些记载表明,古埃及(  )
A.已经具有完备的法律体系
B.是政教合一的古老帝国
C.王权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D.重视法律的公平与正义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法老作为王权代表,被视为神灵和法律来源,并能代表威令、认知和正义,可见古埃及的王权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故选C项;材料无法体现埃及法律体系的完备,排除A项;政教合一是指政权和教权合二为一的政治制度,材料只说法老被视为神,没有提到宗教在埃及的地位,排除B项;材料铭文无法体现出古埃及重视法律的公平与正义,排除D项。
4.(据中外历史纲要下P6“学思之窗”改编)众神分割了宇宙的原初人普鲁沙的身体之后,才诞生了世界和世界万物。其口为婆罗门,双臂成为刹帝利,双腿变成吠舍,双脚生出首陀罗。此种创世观念(  )
A.体现人祖同源,社会人人平等
B.易导致阶层的分化,造成社会矛盾
C.利于阶层认同,促进和谐交往
D.是等级制度的根源,影响社会稳定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众神分割了宇宙的原初人普鲁沙的身体之后,才诞生了世界和世界万物。其中他的口是婆罗门,双臂成为刹帝利,双腿成为吠舍,两足生出首陀罗”,可知为古印度的种姓制度,故选B项;种姓制度强调等级制度,各等级之间不平等,排除A项;种姓制度造成阶层差异,不能促进和谐交往,排除C项;古印度种姓制度的根源是经济方面,并不是创世观念,排除D项。
【练·高考真题//明考向】
命题点1 《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
1.(2023·新课标卷,31)公元前18世纪,西亚地区的一部法典规定:“此后千秋万世,国中之王必遵从我在我的石柱上所铭刻的正义言词,不得变更我所决定的司法判决,我所确立的司法裁定,不得破坏我的创制。”这一规定(  )
A.强调波斯君主专制的权力来源
B.宣示了古巴比伦国王的至上权威
C.标榜亚述帝国君主的军事成就
D.规范了埃及对尼罗河流域的统治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知,法典出现于公元前18世纪的西亚,结合所学可以判断此时西亚处于古巴比伦王国统治时期,材料中的规定为汉谟拉比即位后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中的内容,“此后千秋万世,国中之王必遵从我在我的石柱上所铭刻的正义言词”“不得破坏我的创制”,体现出古巴比伦国王的至上权威,故选B项。波斯帝国建于公元前6世纪,亚述帝国建立于公元前10世纪,埃及属于北非,均错误,排除A、C、D项。
命题点2 古代埃及文明的特点
2.(2022·辽宁高考,12)古埃及早王朝时期,已经形成了三大“创世论”神学体系,这些体系中的神话传说内容都与太阳和水有关。这体现了古埃及(  )
A.王权的衰落 B.对自然的崇拜
C.文字的发展 D.对科学的探索
答案 B
解析 据题干及所学可知,古代埃及的神学体系都与太阳和水有关,古埃及文明诞生在尼罗河流域,水和太阳象征着尼罗河与阳光,尼罗河与阳光是埃及的生命之源,故选B项。创立神学体系是为加强王权服务的,排除A项;材料没有明确文字与神学体系的关系,排除C项;早期神学体系创立过程中体现的是对自然的崇拜,不是对科学的探索,排除D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