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63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学案(含解析)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课时精讲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课时63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学案(含解析)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课时精讲

资源简介

课时63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考点定位】
中外历史纲要 选择性必修
1.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及应对。 2.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的表现及存在的问题。 3.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发展特点及挑战。 1.二战后世界贸易体系的形成与变化。 2.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贸易的发展。
知识点一 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趋势 国家或 地区 表现
单极世 界尝试 美国 冷战后,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希望建立由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
世界 多极化 趋势 欧盟 继续向政治和经济一体化迈进;是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俄罗斯 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推行多极化外交,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仍然举足轻重
日本 保持经济大国的同时,追求政治乃至军事大国
中国 坚持和平发展,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倡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发展 中国家 总体实力增强,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知识点二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1.经济全球化
(1)发展历程
时间 表现
起源 新航路开辟和资本主义在西欧的兴起
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扩大,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迅速发展
二战后 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20世纪70 年代以来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
20世纪90年代 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国际投资迅速增加,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
21世纪 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学技术的发展
(2)存在问题及应对
问题 在加快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加,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失控的风险
应对 坚持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方向,以诚相待,普惠共享,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2.区域经济集团化
欧洲联盟 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组织
北美自由 贸易区 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性经济集团
东南亚 国家联盟 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安全一体化合作组织
亚太经济 合作组织 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
知识点三 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性
1.社会信息化
(1)涵义:指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建立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向高效、优质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2)影响: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正在使人类社会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但如何保卫自己的信息安全,也成为各国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2.文化多样性
(1)表现: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
(2)挑战: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过程中,文化多样性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3)应对:各国都在努力维护自己的文化特性,维系自己的文化根脉;中国在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助学助考
1.学习聚焦——辨正误
①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②苏联解体后,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单独主宰世界,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③经济全球化缩小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
④科技和经济是影响世界格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⑤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唯一推动力量。(×)
⑥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是广大发展中国家。(×)
⑦社会信息化使世界各国更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
⑧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本民族文化优先的原则。(×)
2.挖掘教材——学思用
①1999年,美国、英国、俄罗斯、中国等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组成了二十国集团,其成员涵盖面广,代表性强。(摘自必修教材P135)二十国集团的性质是什么?
提示 是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和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机制。
②2001年9月11日,4架美国客机被劫持,其中的两架先后撞击纽约世贸中心双塔大楼,造成大楼爆炸并最终坍塌。(摘自必修教材P136)据此指出经济全球化面临的威胁因素。
提示 恐怖主义。
③邓小平说:美苏垄断一切的情况正在变化。世界格局将来是三极也好,四极也好,五极也好,苏联总还是多极中的一个。(摘自必修教材P136)据此指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
提示 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
④阅读图片“一部手机走天下”(见必修教材P138):这体现了怎样的历史现象?
提示 体现了社会信息化发展的便捷和迅速,是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
3.必考概念——拓视野
“逆全球化”:也称“去全球化”,是指把全世界各国及地区因为全球化而导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整合拉向后退的一个过程,一般发生在经济危机和经济不景气的时候。
主题一 现代世界多极化与全球化的趋势[4年4考]
1.二战后世界贸易体系的特点(2021·北京高考,15)
2.当今世界的国际局势特点(2021·江苏高考,16)
3.墨西哥制定负面清单的目的(2020·全国Ⅰ卷,35)
4.世界贸易与全球化的趋势(2020·天津高考,13)
视角1 学者观点——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史料 今天的全球政治是和多文明化一样的多极化。欧盟、俄罗斯、中国在挑战美国霸权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但是文化的差异使他们难以组织一个有效的联盟去反对美国的霸权。“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将会保持一个不太短的历史时期。等到世界几大力量中心的实力对比大体均衡,也就是各大极中,没有一个极能对其他极占压倒优势时,多极化就形成了比较均衡、稳定的国际格局。要达到这一步,可能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摘编自单秀芝《发展中的世界多极化趋势》等
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今国际格局的主要特点。
提示 多极化趋势加强,目前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仍然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俄国、中国等成为挑战美国霸权的强大力量。
视角2 学者研究——经济全球化的加速
史料一 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期,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摘编自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史料二 发达国家将医疗废物和电子垃圾等有毒废弃物出口发展中国家早已不是新鲜事。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已经成为西方国家的垃圾倾倒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相反被日益边缘化。最终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摘编自刘金源等《全球化进程中的
反全球化运动》
思考(1)根据史料一,分析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因素。
提示 高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技术基础;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行对外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政策,是经济全球化的政策保障。
(2)依据史料二分析经济全球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全球化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 问题:发达国家借着经济全球化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重污染企业;全球化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穷,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来越大;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原因: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存在。
实质:是发达国家新一轮资本的全球扩张。
1.历史解释——“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演变的特点
(1)长期性:这次世界格局的变化是在和平条件下进行的,决定了新旧格局的交替必然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2)动态过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尚未形成,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与“单极世界”之间存在着斗争,但多极化趋势不可避免。
(3)力量多元化:日本、俄罗斯、中国、欧盟、广大发展中国家等是多极国际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体现了国际中心舞台多元化的特点。多元的力量结构有着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
(4)总的趋势是走向缓和,但是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以及两极格局解体致使局部战争、武装冲突、恐怖主义活动增多,成为影响国际安全的主要因素。
2.历史解释——认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表现:国际贸易增加,世界市场扩大,贸易全球化;国际分工日趋成熟,生产全球化;大型跨国公司数量增加,资本全球化。
(2)实质: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3)问题:发达国家凭借自己的技术优势,占据主导地位,拉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距离,贫富分化严重;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粮食短缺、毒品泛滥、传染病横行、恐怖组织活动猖獗等问题日益突出。
(4)对策:倡导平等互惠、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世界经济新秩序;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加强国际的交流与合作。
主题二 当今社会的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5年4考]
1.拉美文化的特点(2023·江苏高考,16)
2.经济全球化下文化的特点(2023·浙江6月选考,20)
3.尼日利亚文化的特点(2021·湖北高考,16)
4.全球化下文化的特点(2019·江苏高考,20)                
视角1 学者观点——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性
史料 全球化使得文化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全球化加剧了不同文化系统之间的紧张,在世界舞台上,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期望展示自己的文化个性魅力。但是,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形却是:处于强势文化一方对于弱势文化采取“文化霸权”或“文化殖民”,试图将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强加于对方,结果文化的冲突就在所难免。
——摘编自邹广文等《中国当代语境下
的文化矛盾与文化走向》
思考 根据史料,指出当今世界文化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和原因。
提示 威胁:“文化霸权”或“文化殖民”。
原因:经济全球化,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视角2 观点讨论——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
史料 自从有了人类文明,文化就应运而生。当前学者围绕世界文化发展的概况和基本趋势提出了以下观点。
观点一:文化孤立主义,反对文化交往和沟通,要求返回并发掘“未受任何外来影响的”“以本土话语阐述的”“原汁原味”的本土文化。
——乐黛云《文化冲突与文化自觉》
观点二:文化霸权主义,“西方,特别是一贯富有使命感的美国,认为非西方国家的人民应当认同西方的民主、自由市场、权力有限的政府、个人主义和法制的价值观念,并将这些价值观念纳入他们的体制”。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观点三:文化同质化,“文化全球化”这一客观过程,并不是谁“化”谁的问题,而是大家“化”至一个共同的规则。
——姜文振《关于“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
问题的思考》
思考 根据史料归纳三种观点的内容,指出我们该如何应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挑战。
提示 内容:文化孤立主义反对文化交往和沟通,要求回归本土文化;文化霸权主义是西方人将他们认同的民主、自由市场、权力有限的政府、人权、个人主义和法制的价值观念,强行纳入非西方人的体制;文化同质化认为文化全球化是大家“化”至一个共同的规则。
应对:面对世界文化多样性,我们应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1.唯物史观——经济全球化对文化多元化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对文化多元化是一把双刃剑。经济全球化加强了世界各国的联系,也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传播,使任何国家不得不受到异域文化的影响。
(2)一方面外来文化冲击了本国的固有文化,加速了本国固有文化的改造和衰亡。另一方面,加速了本土文化对异域文化的吸收与交融,促进了本土文化从单一文化向多元文化的发展。
(3)全球化下的异域文化影响,并非文化的同化,而是本土文化在与异域文化空间互动上的多元化发展;外来文化因本地固有文化的“过滤”作用,日益本土化。
2.历史解释——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具体实践
(1)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3)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4)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练·教材改编题//固基础】
1.(据中外历史纲要下P135“教材导语”改编)G7即七国集团,由20世纪70年代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组成,被喻为“富人俱乐部”,控制着世界经济和政治走向。1998年俄罗斯加入成为G8。1999年二十国集团(G20)应运而生,除原有的八国,还有欧盟以及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从G7至G20的变化反映了(  )
A.单边主义外交的彻底失败
B.全球经济治理的改革
C.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和变化
D.发达国家仍主导世界
答案 B
解析 20世纪70年代,由主要发达国家组成的七国集团控制着世界经济和政治走向,此后随着多极化的发展,俄罗斯、欧盟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日益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力量,全球问题的解决需要多极力量的共同参与和合作,于是G7发展为G20,将新兴国家包含在内,体现了全球经济治理的改革,有利于构建多极合作的新治理体系,B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单边主义,排除A项;G20国家遍布世界各洲,与区域集团化无关,排除C项;二十国集团中也有发展中国家,无法体现发达国家仍主导世界,排除D项。故选B项。
2.(据中外历史纲要下P136“史料阅读”改编)1990年,邓小平指出:“美苏垄断一切的情况正在变化。世界格局将来是三极也好,四极也好,五极也好,苏联总还是多极中的一个,不管它怎么削弱,甚至有几个加盟共和国退出去。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邓小平意在强调(  )
A.美苏两极格局正走向解体
B.中国将成为新超级大国
C.苏联成为多极格局中一极
D.多极化趋势在不断加强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邓小平强调,世界格局“美苏垄断一切的情况正在变化”“将来是三极也好,四极也好,五极也好”,苏联和中国都是世界重要一极,可见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D项正确。
3.(据中外历史纲要下P138“教材图片”改编)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1年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中国手机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8.53亿,占手机网民的86.5%。观察图片,下列选项说法正确的是(  )
①社会信息化成为时代潮流 ②社会信息化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的转型 ③“电气时代”的到来是迄今社会信息化的背景 ④如何保卫信息安全成为各国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 A
解析 进入21世纪,社会信息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①正确。社会信息化推动经济社会向高效、优质发展转型,②正确。二战后,世界范围内兴起新技术革命,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这是社会信息化的发生背景,③错误。人们在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便利之时,如何保卫自己的信息安全,也成为各国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④正确。综上,①②④符合题意,A项正确;③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练·高考真题//明考向】
命题点1 美欧关系的调整
1.(2021·江苏高考,16)2003年1月,欧洲议会就是否支持美国对伊拉克动武进行辩论、投票,法、德两国要求一切可能和平解决危机,其主张获281票支持,209票反对。会后,英、意、葡等欧盟5个和东欧3个入盟候选国领导人联名发表公开信,表示坚决支持美国对伊战争。由此可知(  )
A.欧美联盟关系裂痕凸显
B.英国脱欧倾向初露端倪
C.美国极力操控欧洲议会
D.法德两国主宰欧盟事务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法、德两国要求一切可能和平解决危机”“英、意、葡等欧盟5个和东欧3个入盟候选国领导人联名发表公开信,表示坚决支持美国对伊战争”可知法德主张和平解决伊拉克问题,但英、意、葡等国主张武力解决,说明欧盟内部矛盾以及欧盟与美国的矛盾凸显,故选A项;材料强调欧盟成员国对伊拉克动武的态度,并未体现出英国脱欧问题,排除B项;欧洲议会通过投票进行决议,材料不能体现出美国对欧洲议会的操纵,排除C项;“主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命题点2 拉丁美洲文化的特点
2.(2023·江苏高考,6)下表列举了现代拉丁美洲部分国家名称的起源及含义。综合表中信息可知,现代拉丁美洲(  )
国名 秘鲁 墨西哥 阿根廷 哥伦比亚 玻利维亚
起源 印第 安语 印第 安语 西班 牙语 西班 牙语 西班 牙语
含义 玉米 之仓 太阳神 白银 哥伦布 之国 玻利瓦 尔之国
A.民族意识不断觉醒 B.多种文化同时并存
C.农业经济较为发达 D.殖民色彩日益浓厚
答案 B
解析 据表格信息可知,现代拉美国家名称有的源于印第安语,有的源于西班牙语,其含义或是传统印第安人盛行的物产、神灵,或是殖民国家追求的价值、英雄人物,或是拉美国家的民族英雄等,可见这些现象表明多种文化同时并存,故选B项。拉美独立战争前,各国的民族意识不断觉醒从而引发了拉美独立运动,而不是出现在独立后的现代拉美国家,排除A项;表中的“白银”体现的是商品经济的观念,与农业经济发达不符,排除C项;独立后的现代拉美国家应是去殖民化,而不是殖民色彩的日益浓厚,排除D项。故选B项。命题点3 世界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的特点
3.(2023·浙江6月选考,20)进入20世纪下半叶,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全球化。但是,我们必须同时看到,世界文化的全球化是在各种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状态下进行的,这使得各民族国家和地区文化的特殊性与独立性也得到了空前的关注。如果说世界文化的全球化源于自身质的规定性的话,那么民族或地区文化也有自己内在的运行逻辑。这一材料旨在说明(  )
A.世界文化的全球化是一种不可改变的发展趋势
B.各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应按照固有轨迹各自演进
C.世界各民族需要积极吸纳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D.尊重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全球化的应有之意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信息可知,世界文化的全球化是在各种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状态下进行的,这使得各民族国家和地区文化的特殊性与独立性也得到了空前的关注,在世界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应当去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不同民族或地区文化的发展,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特点,并不是世界文化的全球化是一种不可改变的发展趋势,排除A项;各民族和各地区的文化在保持自身文化特性的前提下,也应当去吸收融合其他地区的优秀文化,并不是“各自演进”,排除B项;积极吸纳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表述片面,应当结合自身特点去吸收,排除C项。
命题点4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特点
4.(2020·天津高考,13)下图是不同类型国家的进出口依存度变化示意图。该图适合用来说明(  )
A.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增长
B.世界经济区域化的发展
C.发达国家经济陷入了“滞胀”
D.世界贸易全球化的加强
答案 D
解析 从柱状图中的数据来看,每一类国家的进出口依存度都有所上升,即国家之间贸易依赖性加强,也就是世界贸易全球化趋势加强,故D项正确。从材料只能看出中低收入、低收入国家进出口的依存度较高,无法得出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结论,故A项排除;世界经济区域化指的是某一地区经济集团合作的加强,而材料中无从体现,故B项排除;“滞胀”指的是经济增长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的状态,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与材料中时间不符,并且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故C项排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