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同步精品学案第11课 古代日本【核心素养】历史解释:了解武士和武士集团的形成原因及大化改新对日本社会的影响,了解幕府统治的发展。时空观念: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以及统一的大和政权。家国情怀:通过对大化改新的学习知道大化改新的影响,认识学习与模仿他人是提高自身的一种重要途径。【知识梳理】一、6世纪前的日本1.兴起:公元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2.统一: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3.统治: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部民地位近似于奴隶。二、大化改新1.背景:(1)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推动日本进行改革。(2)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即位,年号大化。2.改革: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3.内容:政治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 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4.影响: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三、幕府统治1.基础:武士。(1)形成背景: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建立庄园;社会局势动荡。(2)形成:地方豪强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2.建立: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获得 “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日本由此进入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3.特点:(1)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2)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3)天皇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幕府将军实际上把持着国家大权。4.影响:逐渐形成武士道,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课堂训练】1.大和的世袭贵族占有大量的土地,奴隶及地位近似奴隶的部民,他们之间不断争战,使矛盾日益尖锐,而部民也不断反抗。此时中国唐朝的统治兴盛极大刺激了大和统治者,于是天皇决心改革。材料反映了( )A.大化改新的背景 B.大化改新的内容C.大化改新的性质 D.大化改新的影响2.如图的年代尺反映了某一国家的发展状况,这个国家是( )A.罗马 B.希腊C.日本 D.阿拉伯帝国3.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诏书,借助中国隋唐制度文化开始推行大化改新,推动日本社会飞速发展。下列改革内容最有利于当时日本经济发展的是( )A.每隔六年授田一次 B.设国、郡、里三级C.推行幕府统治 D.建立庄园,不输不入4.古代日本的中央官制、地方制度、法律制度、土地制度等都深受唐代的影响。能说明以上观点的史实是(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C.日本大化改新 D.遣唐使来华5.日本学者木宫泰彦在《中日交通史》写道:“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为多系日本自创,然一检唐史,则知多模仿唐制。”下列体现“模仿唐制”的是( )A.阿拉伯国家的雏形诞生B.日本开始进入幕府统治时期C.形成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D.日本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6.7世纪中期,日本成为了一个在法律、军事制度、土地所有形态和课税制度上都和唐朝相似的中央集权国家。以上表述的是日本大化改新的( )A.背景 B.过程 C.内容 D.结果7.日本奈良时代的都城平城京,建筑格局模仿了我国唐朝长安城的格局,整个构架犹如棋盘一样中规中矩,道路分布均匀且笔直。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日本平成京示意图 唐朝长安城示意图A.大和统一的实现 B.大化改新的推行C.武士力量的增强 D.幕府统治的出现8.“通过改革,日本进入了大一统集权时代。一个崭新的日本出现在列岛之上。”材料反映了大化改新的( )A.背景 B.过程 C.内容 D.影响9.《全球通史》中写道:“按照中国模式,全国划分成若干国和郡,……新的自耕农有义务向中央政府纳田赋和为国家服徭役。”该材料所描述措施的影响是( )A.法兰克王国确立起封建等级制度B.日本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C.形成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D.日本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10.日本学者上山春平说:“今天的日本文化表面上有浓厚的‘欧洲色彩’,剥取这一层,下一层是中国文化色彩很强的‘农业社会’文化……这层中国文化色彩从制度上主要来源于一次模仿。”这次“模仿”( )A.确立土地私有制B.使日本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C.提倡“文明开化”D.是日本进入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书 地理志》是我国最早对日本有确切记载的历史书籍。《隋书 倭国传》记载,公元607年,倭国派小野妹子使隋,国书上写着“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新唐书 日本传》也记载,咸亨元年(670年),倭国遗使入唐,此时倭国已“稍习夏言(汉语),恶倭名,更号日本”。【材料二】陈冰在《作坊里的日本》一书中写道:“中古时期,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后来,日本就向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侵略战争,同老师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材料三】班田(授田)六年一班,即政府每隔6年,班给6岁以上的男子口分田2段,女子为男子的2/3,私奴婢为公民的1/3,公奴婢同公民数。受田人死后,口分田归公。——黄遵宪《日本国志》,有改动(1)中国史书中多次出现与古代日本有关的记录说明了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在中古时期拜认老师后所进行的改革并说明其影响。(3)材料三反映的是日本历史上的哪一次改革?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三反映了这次改革的哪一项?参考答案1-10 ACACD DBDDB11.(1)古代日本与中国交往频繁,关系友好。(2)改革:大化改新;影响: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3)改革:大化政新;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