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同步精品学案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核心素养】历史解释:了解中世纪晚期,农村垦殖运动的发展,分析欧洲庄园制度逐渐衰落和瓦解的原因。了解中世纪晚期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的出现及其意义。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变化。史料实证:通过史料概括租地农场以及新的手工工场经营方式的特点。唯物史观:能够通过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认识中世纪晚期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知识梳理】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农业 垦殖运动 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土地面积逐渐扩大,新开发的地区也仿效自治城市,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庄园制度衰落和瓦解 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也可以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租地农场建立 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租地农场主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出现农副产品市场化 农产品的富余,加上城市需求的增加,使得更多的农产品和畜产品得以进入市场手工业 手工工场 变化 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并且由分散逐渐转向集中,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出现影响 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影响 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1.富裕农民:(1)形成: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富裕农民、骑士等不断集中土地。(2)影响: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2.市民阶层:(1)组成:城市中手工业者、商人。(2)享有权利: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3)政治影响:政治权利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课堂训练】1.“中世纪晚期,西欧少数商人占据着生产资料,他们向乡村手工业者提供原料、甚至生产工具,并预付部分工资,最后收回制成的产品,并投放到市场出售。”材料反映了( )A.西欧城市的兴起B.西欧庄园的出现C.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化D.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2.如图是中世纪晚期欧洲生产领域发生的变化。这种变化表明( )A.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社会大分工逐步完成C.世界市场初步确立 D.生产组织资本主义化3.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支配者,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这主要反映了( )A.封建地主的地位得到强化B.资本主义性质的剥削关系出现C.西欧等级制度的形成D.庄园制度的出现4.从13世纪开始,在意大利许多自治城市里,商人投资开办作坊,控制原料采购和产品销售两个环节,雇用一些行会手工业者和零散工人工作。生产过程分成梳毛、纺线、染色、织布、平整等多道工序,由专门的手工业作坊完成,产品直接面向市场,这种新的生产组织方式是( )A.工厂制度 B.租地农场 C.封建庄园 D.手工工场5.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体现在( )①各地纷纷开展了垦殖运动,垦殖者成为新开发地区的主人②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③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出现租地农场④形成集中的手工工场,雇工分工合作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6.制作历史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有效方法。下边卡片中横线处应填写( )名称:___出现时间:13世纪特点:雇工分工合作影响:出现了资本与劳动力的分离,进一步提高了生产A.垦殖运动 B.手工工场C.庄园制度 D.城市的兴起7.有人认为中世纪曾是“黑暗时代”,但在15世纪的某一时期,黑暗终于消失了,欧洲苏醒了,涤除了污垢,又开始了思考和创造,……欧洲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的结构,已在世界上所有其他文明当中占有决定性的优势。其中,经济结构占有决定性优势指的是( )A.封建经济开始衰落 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C.大机器生产的推广 D.“蒸汽时代”的到来8.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14世纪中叶以后,出租领主直营地达到一个高潮,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材料主要表明( )A.农业生产飞速发展 B.领主脱离了农业生产C.城市经济发展迅速 D.农业生产资本主义化9.欧洲中世纪后期,欧洲社会逐渐走向近代,随着庄园主的奢侈品消费增加,他们便开始把 劳役地租转化为货币地租,以增加自己的货币收入,不少庄园主开始将庄园的农产品大量投入市场销售,以提高经济收益。这一现象( )A.提高了农奴的工资水平B.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有利于欧洲农奴的解放D.为加强王权奠定经济基础10.“地主把土地租给农场主,收取地租;农场主雇佣工人,赚取利润;农业工人出卖劳动力处在工资雇佣关系中,既无土地,也无财产。”这一社会结构反映了( )A.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强化B.农村生产力的大幅衰退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D.经济结构的根本性变化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如图材料二 随着土地的集中,租地农场逐渐形成,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支配者,一些富裕农民采用新的生产方式经营土地,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由于农产品的富余和城市需求的增加,农产品逐渐市场化。这一时期,手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一些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手工工场形成。——摘编自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1)观察材料一中西欧庄园图示,请说出庄园的耕地类型、庄园特点及其维护公共秩序的机构。(2)根据材料二,指出在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领域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分析“农场主”与“农业工人”的关系。(3)分析材料二中新生产经营方式的出现与材料一中庄园经济组织的发展趋势之间的内在联系。参考答案1-10 CDBDD BBDBC11.(1)庄园耕地类型:分为自营地和份地;庄园特点: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机构:庄园法庭。(2)变化:出现租地农场、资本主义萌芽、农副产品商品化、手工工场等。关系: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3)内在联系: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自营地,促使租地农场出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