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同步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同步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

资源简介

2.1 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一、单选题
1.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绝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绝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这一论断体现了( )
①国家主权是一种自主自决的最高权威
②主权作为国家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具有至高无上性和排他性
③主权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具有管辖的权利
④国家主权就是国家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承认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4年5月16日,菲律宾民间组织多艘船只在我黄岩岛以东海域60海里左右处非法聚集,通过下网捕鱼作业、展示旗帜等方式作秀,菲公务船为其伴航并充当“保镖”。面对菲方的非法侵闯行动,我国海警布设了多条防线,依法对菲方非法聚集船只进行现场管制。我国海警采取的措施是基于( )
①我国对黄岩岛拥有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权力
②主权国家依国际法享有独立权、平等权的基本权利
③国家主权对外表现为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的权利
④国家主权、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是我国的核心利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23年4月6日,外交部发言人就蔡英文“过境”窜美发表谈话,强烈谴责美方不顾中方严正交涉和反复警示,执意允许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过境”窜美,会见美国高层领导人,其实质是美台相互勾连,以“过境”为幌子纵容“台独”分裂分子在美从事政治活动。此举严重违反了一个中国原则,严重损害了中方主权和领土完整。这表明( )
①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
②国家主权是一国自主自决的最高权威
③主权国家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一律平等
④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中中方强调,中国不会将自己的民主制度和价值观强加给其他国家,同时坚定维护自身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反对动辄拿人权问题作幌子对中方指责抹黑,干涉中方内政。这表明( )
①坚定不移地维护我国国家利益是完全正当和正义的
②主权是国际法赋予世界各国神圣不可侵犯的最高权力
③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充分尊重少数民族权利为基础
④中国反对任何国家干涉内政是行使国家独立权的表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2022年10月27日,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美方近期不断炮制损害中国主权的涉台政策法案,变本加厉搞“以台制华”,特别是有的条款意在强化美台军事联系,支持所谓台湾“自我防卫”。这些行径严重干涉中国内政,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严重违背美方在台湾问题上对中方的严肃政治承诺,我们对此坚决反对,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由此可推出( )
①主权是构成国家的基本要素具有至高无上性
②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国家统一不容挑衅
③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是主权国家的义务
④台湾作为中国地方行政区域已成为世界共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我国在外交实践中长期坚持绝对豁免原则,即不管辖以外国国家为被告的民事案件。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国家豁免法》参照了国际通行做法,实现由绝对豁免向限制豁免的转变,即国家从事商事交易或一般民事活动,不享有豁免,只有从事主权权力活动才享有豁免。该法实施的意义在于( )
①维护国家主权平等,促进对外友好交往
②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的方向发展
③填补我国法律制度的空白,加快完善国际法体系
④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的固有领土。2023年3月15日,日本游艇和右翼渔船非法侵入钓鱼岛领海,我国海警船依法开展现场执法进行驱离。我国的上述做法( )
①彰显了领土是国家存在依据
②体现了主权国家享有平等权
③表明了主权国家享有管辖权
④捍卫了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22年5月23日,中国外交部就拜登涉台言论做出回应: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在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等核心利益问题上,中方没有任何妥协退让余地。由此可见( )
①在对外交往中,主权是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
②维护国家安全成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共识
③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
④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自主自决的最高权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9.中国一贯主张,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都是国际社会平等一员,主权国家一律平等。以下关于国家主权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国家主权是构成国家的唯一因素
②主权就是一个国家的独立权
③国家主权是现代国家得以存在的法理依据
④没有任何其他权力主体可以对其加以否决或驳回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0.中国民航局致函美国航空、美联航等多家外国航空公司,要求他们遵守中国的法律,不得将港澳台地区列为“国家”。美国白宫竟然对此横加指责,扬言“反对中国胁迫美国航空公司。”我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方将会继续按照一个中国的原则处理与外国的关系。中国的做法是基于主权国家拥有( )
A.独立权和平等权 B.平等权和管辖权 C.独立权和管辖权 D.自卫权和平等权
11.2023年4月,苏丹爆发内乱。为保障在苏丹的中国民众人身安全,中国海军南宁舰、微山湖舰、054A护卫舰紧急驶赴苏丹执行撤侨任务。这体现了主权国家在行使( )
A.独立权 B.管辖权 C.平等权 D.自卫权
12.国家的基本要素包括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它们是国家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缺一不可。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主权。关于国家主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是一个国家对其管辖区域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权力
②国家主权是统一的,可分割的
③国家主权是一种自主自决的最高权威,只有部分权力主体可以对其加以否决或驳回
④国家主权是现代国家得以存在的法理依据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3.随着我国出国人员的增加,领事保护和领事协助问题日益增多。国家保护居住国外的侨民,体现了主权国家的
A.独立权 B.管辖权 C.平等权 D.自卫权
14.中央与地方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就国家权力的行使和运用进行配置,合理划分行政区域和权力,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享有不同范围、不同效力的职权。这是因为(  )
A.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都是国家主权的承载主体
B.中央与地方行政区划是为了管理上的便利和有效
C.各国中央与地方采取的结构形式是完全一致的
D.各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各自行使法定权力
15.在当代国际社会,主权国家依据国际法享有多方面的基本权利,下表中基本权利与主权国家行为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基本权利 主权国家行为
A 独立权 中国代表在联合国分享中国脱贫攻坚成就和经验,得到与会各方高度赞赏
B 管辖权 中国渔政执法船对包括钓鱼岛在内的海域执行常态化巡航任务
C 平等权 中国在永暑礁、渚碧礁等岛礁上修建机场,部署防御性武器装备
D 自卫权 中国坚决反对西方反华势力疯狂抹黑新疆人权发展状况
A.A B.B C.C D.D
二、主观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这篇讲话总结了中国的经验,讨论了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其中包括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
该讲话指出: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也是一个矛盾。解决这个矛盾,当前要注意的是,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这对我们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比较有利。我们的国家这样大,人口这样多,情况这样复杂,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
在我国,应如何解决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矛盾?
17.议题 感受: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情境分析
纵观世界各国,一个统一的国家只能有一个中央政府,它是国家主权的唯一承载主体。至于中央与地方、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各国的情况不尽一致。
当今世界,大部分国家地广人多,不可能通过唯一的中央政府进行直接的、简单化的、事无巨细的管理。国家采取某一结构形式,就是为了安排中央与地方之间以及不同层级的区域之间的关系。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各自行使自身在法定范围内的权力。
我国宪法第八十九条规定,国务院“统一领导全国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规定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家行政机关的职权的具体划分”。宪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
宪法第一百一十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都服从国务院”。
思维碰撞
(1)结合所学,谈谈大部分国家行政区域划分的依据和目的是什么。
(2)从宪法的上述规定可以看出,在我国,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之间是什么关系?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互联互通是网络空间的基本属性,共享共治是互联网发展的共同愿景。随着全球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互联网已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互联网领域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问题日益凸显,网络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新的威胁。个别国家将互联网作为维护霸权的工具,滥用信息技术干涉别国内政,从事大规模网络窃密和监控活动,网络空间冲突对抗风险上升。一些国家搞“小圈子”“脱钩断链”,制造网络空间的分裂与对抗,网络空间安全面临的形势日益复杂。
2022年11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白皮书指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信息时代的必然选择,网络空间治理呼唤更加公平、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全球性威胁和挑战需要全球共同携手应对。
结合材料,运用各具特色的国家的相关知识,说明主权国家应该如何维护网络安全。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①②: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体现了国家主权是一种自主自决的最高权威,作为国家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具有至高无上性和排他性,故①②符合题意。
③:选项强调管辖权利,材料未体现,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国家主权对其管辖区域拥有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权力,对外表现为国家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承认,故④错误。
故本题选A。
2.B
【详解】①④:面对菲方的非法侵闯行动,我国海警布设了多条防线,依法对菲方非法聚集船只进行现场管制。我国海警采取的措施是基于国家主权、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是我国的核心利益,我国对黄岩岛拥有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权力,①④符合题意。
②:材料强调国家主权,不强调主权国家的独立权、平等权,②与题意不符。
③:国家主权具有两方面的特性:对内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对外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性(国家之间的相互承认),③错误。
故本题选B。
3.A
【详解】①②: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政治基础中的基础,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跨越的红线,美方不顾中方严正交涉和反复警示,执意允许蔡英文“过境”窜美,严重违反了一个中国原则,严重损害了中方主权和领土完整,表明国家主权是一国自主自决的最高权威,①②符合题意。
③:题干不涉及主权国家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一律平等,③排除。
④:题干不涉及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④排除。
故本题选A。
4.B
【详解】①:对我国人权问题的指责抹黑是赤裸裸的霸凌行径,中方对此坚决反对,说明坚定不移地维护我国国家利益是完全正当和正义的,①正确。
②:主权不是国际法赋予的,②错误。
③: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国家统一为基础,③错误。
④:独立权是指国家按照自己的意志,在不受任何外来干涉的情况下,依法完全自主地处理其对内和对外事务的权利。中国反对任何国家干涉我国内政是行使国家独立权的表现,④正确。
故本题选B。
5.A
【详解】①:中方就美方近期不断炮制损害中国主权的涉台政策法案表示坚决反对,并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是基于国家主权对内具有至高无上性,①符合题意。
②: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我国是单一制国家,地方服从中央,国家统一不容挑衅,②符合题意。
③:主权国家的义务与中方的态度不构成因果关系,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中国从未承诺放弃武力统一,③不选。
④:台湾是中国的地方行政区域这一事实,还没有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④说法不符合实际,不选。
故本题选A。
6.B
【详解】①④: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国家豁免法》参照了国际通行做法,实现由绝对豁免向限制豁免的转变,即国家从事商事交易或一般民事活动,不享有豁免,只有从事主权权力活动才享有豁免。这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平等,促进对外友好交往,有利于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故①④符合题意。
②:材料强调维护国家主权,推进国家治理,不涉及经济全球化,且应该是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的方向发展,故②排除。
③:应该是该法的制定填补了我国法律制度的空白,而不是该法的实施,故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7.D
【详解】①:国家主权是现代国家得以存在的法理依据,①错误。
②:材料体现了我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享有管辖权,而材料未体现主权国家享有平等权,②不符合题意。
③④:我国海警船对日本游艇和右翼渔船非法侵入钓鱼岛领海,开展现场执法进行驱离,我国的做法表明我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享有管辖权,体现了捍卫了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8.D
【详解】①:主权表现为对内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对外,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性,①错误。
②:材料不涉及维护国家安全是否成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共识,②排除。
③④: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在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等核心利益问题上,中方没有任何妥协退让余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自主自决的最高权威,③④正确切题。
故本题选D。
9.D
【详解】①:国家的基本要素有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①错误。
②:主权是一个国家对其管辖区域所拥有的的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权力,不等同于独立权,②错误。
③④:国家主权是现代国家得以存在的法理依据,它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国家主权是一种自主自决的最高权威,没有任何其他权力主体可以对其加以否决或驳回,③④正确,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0.C
【详解】A:平等权是指国家不论大小、强弱,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以及发展水平如何,均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均有权平等地参加国际关系,享受国际法上的权利和承担国际法上的义务。而材料指的是我国独立自主的处理内政外交,未体现平等权,故A不选。
B:材料指的是我国独立自主的处理内政外交,港澳台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有权进行管辖,体现了管辖权,未体现平等权,故B不选。
C:港澳台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有权进行管辖,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处理内政外交,体现了独立权和管辖权,故C正确。
D:自卫权是指国家在遭到外来侵犯时,单独或者与其他国家共同抵抗侵略的权利,而材料未体现我国遭到外来侵犯,故D不选。
故本题选C。
11.B
【详解】ACD:中国海军派军舰赴苏丹执行撤侨任务,这体现了主权国家在行使管辖权而非独立权、 平等权、 自卫权,A、C、D排除。
B:管辖权是指国家对其领土内的一切人、物和所发生的事件以及对在其领域外的本国人行使管辖的权利,中国海军派军舰赴苏丹执行撤侨任务,这体现了主权国家在行使管辖权,B正确。
故本题选B。
12.B
【详解】①②③④:国家主权是现代国家得以存在的法理依据,它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是一个国家对其管辖区域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权力,是一种自主自决的最高权威,没有任何其他权力主体可以对其加以否决或驳回,①④正确,②③错误。
故本题选B。
13.B
【详解】B:主权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具有管辖的权利,国家保护居住国外的侨民,这是行使管辖权的表现,B符合题意。
A:主权国家拥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这是独立权,但材料体现的是管辖权,A不符合题意。
C:主权国家不论大小、强弱,也不论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有何差异,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一律平等,这是平等权,但材料体现的是管辖权,C不符合题意。
D:主权国家拥有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的权利,这是自卫权,但材料体现的是管辖权,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4.B
【详解】A:中央政府是国家主权的承载主体,A不选。
B: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享有不同范围、不同效力的职权,因为中央与地方行政区划是为了管理上的便利和有效,B入选。
C:各国由于国家性质、政治、经济、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其国家结构形式并不一致,C不选。
D:各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并不完全一致,所以并不是各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各自行使法定权力,D不选。
故本题选B。
15.B
【详解】A:独立权是国家按照自己的意志,在不受任何外来干涉的情况下,依法完全自主地处理其对内对外事务的权利,A说法错误。
B:管辖权是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具有管辖的权利,B符合题意。
C:平等权指国家不论大小、强弱,也不论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任何差异,在国际法的地位一律平等的权利,C 说法错误。
D:自卫权是指国家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的权利,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16.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构要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划分职权。一方面,地方利益是国家整体利益的一部分,地方必须服从中央;另一方面,在保证中央统一领导的同时,必须考虑地方特殊利益,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
【分析】背景素材: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
考点考查:中央与地方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为措施类试题,要求说明在我国应如何解决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矛盾。依据材料和设问指向,可调用中央与地方相关知识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也是一个矛盾。解决这个矛盾,当前要注意的是,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这对我们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比较有利。我们的国家这样大,人口这样多,情况这样复杂,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可联系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构要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划分职权。一方面,地方利益是国家整体利益的一部分,地方必须服从中央;另一方面,在保证中央统一领导的同时,必须考虑地方特殊利益,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相结合。
17.(1)①行政区划的依据:通常是为了管理上的便利和有效而产生的。行政区划的界线和分层,往往需要考虑民族、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经济、军事等诸多因素。②目的:国家采取某一结构形式,就是为了安排中央与地方之间以及不同层级的区域之间的关系。③行政区划:除了普通行政区域,可能还会有民族自治区域、特区、直辖市等其他行政区域。大的行政区域之内,可能还会有进一步细分的行政区域。④中央与地方、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各自行使自身在法定范围内的权力。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的权力划分,往往通过国家宪法加以规定。一般而言,中央政府主要负责国家秩序与整体发展、军事、外交等国家级事务,地方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各自区域内的经济发展、社会治安等地方性事务。
(2)在我国,中央与地方各级国家机构按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划分职权。一方面,地方利益是国家整体利益的一部分,地方必须服从中央;另一方面,在保证中央统一领导的同时,必须考虑地方特殊利益,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
【分析】背景素材:纵观世界各国,一个统一的国家只能有一个中央政府,它是国家主权的唯一承载主体。至于中央与地方、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各国的情况不尽一致。
考点考查:国家结构形式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1)略。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是从宪法的上述规定可以看出,在我国,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之间是什么关系?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我国宪法第八十九条规定,国务院“统一领导全国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规定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家行政机关的职权的具体划分”→可联系在我国,中央与地方各级国家机构按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划分职权。一方面,地方利益是国家整体利益的一部分,地方必须服从中央。
有效信息②:宪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联系另一方面,在保证中央统一领导的同时,必须考虑地方特殊利益,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民主集中制+分析。
【点睛】非选择题的审题要求:
(1)审设问: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别,即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或“怎样体现”中哪一类。
(2)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这些应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
(3)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这样做,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知识,二是进一步明确答题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三是关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写入答案要点中。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审设问和审主体”的正确与否。
18.①国家主权是现代国家得以存在的法理依据,它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是一个国家对其管辖区域所拥有的的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权力。维护网络安全是一个国家行使主权的体现。
②依法享有独立权。坚决反对个别国家滥用信息技术干涉别国内政,从事大规模网络窃密和监控活动。
③依法享有管辖权。管理本国的网络安全是管辖权的体现。
【分析】背景素材:主权国家维护网络安全
考点考查:国家主权、主权的地位、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等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与阐释事物、论证与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为做法类试题,要求运用各具特色的国家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坚决反对个别国家滥用信息技术干涉别国内政,从事大规模网络窃密和监控活动→可联系国家主权是现代国家得以存在的法理依据,维护网络安全是一个国家行使主权的体现,主权国家依法享有独立权。
关键词②: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白皮书,呼唤更加公平、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可联系主权国家依法享有管辖权。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组织答案时要符合一定的逻辑、层次感、段落化,并且注重使用学科术语。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