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延边自治州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思想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吉林省延边自治州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思想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延边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20世纪2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曾经历了一战后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随着各国进行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更新以及开展“产业合理化”运动,生产迅速扩大,从1929年开始,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历史上最深刻、最持久的一次经济大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 )
A.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B.固定资本的社会规模无限扩大而社会消费日益萎缩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两大阶级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 不过几千寒热。……”毛泽东在《贺新郎·读史》中用115字提纲挈领,俯察审视,勾画出了人类社会从蛮荒的原始社会到青铜文明,再到封建时代近5 000年的历史进程。运用所学知识,下列解读正确的有 ( )
①“小儿时节”,喻指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
②“人猿相揖别”,标志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
③“铜铁炉中翻火焰”,体现社会生产力在不断发展
④“不过几千寒热”,说明社会形态自发地由低级向高级更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一重大论断,并且强调要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下列理论中我们能够在马克思的著作中读到的是( )
①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起到巨大作用
②仅从理性、正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社会
③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周恩来暮年之时,仍在寻找《共产党宣言》首印本。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撰写《共产党宣言》时,绝对想不到、一位大国总理在垂暮之年依然对这部作品牵肠挂肚。当然,他们也绝对想不到,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里有数量如此庞大的忠实追随者。《共产党宣言》有数量如此庞大的忠实追随者,是因为它 ( )
①正确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②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原理,为中国的革命建设提供了科学世界观的指导
③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④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具体方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近代中国,成为世界工业文明的失败者,在西方列强的侵袭之下,中华民族跌入了有史以来最黑暗的谷底。无数仁人志士,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经历无数次失败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主要原因是 ( )
①闭关锁国政策断绝了中国与世界经济体系的联系
②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
③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中国无产阶级未能登上历史舞台
④中国的封建势力强大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结底是马克思主义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①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为各国人民探求解放的道路提供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
②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为中国式现代化强国的建设提供了具体的指导
③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
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当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入低谷时,不少人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必然走向苏东国家的结局,唱衰中国的声音不绝于耳。进入新时代,中国成功地在世界上举稳了社会主义旗帜,写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版本”。这告诉我们 ( )
①科学社会主义是在曲折中发展的
②中国为解决社会发展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
③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飞跃
④马克思主义能够回应人类社会发展的各种挑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造,也是人类自我解放的伟大觉醒。从俄国十月革命到 二战后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再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 严重曲折,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进行了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成功开辟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这表明 ( )
①回看走过的路,科学社会主义的探索是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
②比较别人的路,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③远眺前行的路,科学社会主义的探索可以超越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
④坚定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人民意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论述无产阶级彻底解放的规律时,既批判了那种企图凭借法律来创立新的社会制度的所谓“法学家社会主义”,又充分估量了摧毁剥削阶级法制、建立无产阶级法制对实现无产阶级解放的伟大作用,从而把法律问题同无产阶级彻底解放的条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由此可见,科学社会主义 ( )
①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基础上
②为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提供了充足历史前提和理论基础
③反对阶级调和,提倡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依靠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变革
④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设计未来理想社会主义社会的美好蓝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着人 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造,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表明 ( )
①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过程
②社会主义社会在力量上已超过资本主义社会
③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
④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具有历史必然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2022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l00周年大会上回顾了百年来中国共青团与党同心、跟党奋斗,始终听党话、坚定跟党走的无悔历程,广大中国青年从这一活动中应该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诞生对中国的巨大影响。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
①使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有了主心骨 ②为中国革命和独立送来了马列主义
③让中华民族在危难之中看到了希望 ④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浙江嘉兴南湖,一艘普通的画舫船,因其承载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通过 中国共产党纲领的光荣使命,成为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地方。某校在这里为学生举办 18岁成人礼,其特殊意义是 ( )
①回顾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
②感悟中国共产党诞生是中国社会的大事件
③了解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社会矛盾
④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 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极大推进了人 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深远影响,来自于它 ( )
①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与设计
③提供了解决社会问题的现成答案
④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客观真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毛泽东同志终身酷爱读书且最爱《共产党宣言》。在他的一生中,读的遍数最多、读的最熟、 读的时间最长的一本书就是《共产党宣言》。从青年到晚年,一直到生命的最后岁月,他对《共产党宣言》始终爱不释手,且多种版本长期放在他的床上、书架上,以便他随时翻阅。毛泽东同志之所以钟爱《共产党宣言》,是因为它 ( )
①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能够激励共产党人砥砺奋斗
②正确阐释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③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任务和策略,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提供了指引
④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l2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理解正确的是 ( )
①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必须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合适道路
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严重的曲折,是因为没有吸收借鉴苏联经验
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有利于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没有任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抗性冲突和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从中感悟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意味着 ( )
①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②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发生了深刻改变
③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的斗争从此有了主心骨
④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和世界发展的趋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需要中国共产党人 ( )
①不忘党的初心使命,与人民共命运 ②立足实际,顺应当今时代主题变化
③坚定信仰信念,始终把握历史主动 ④更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斗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历经百年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感悟这个伟大的新时代,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
①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改变了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
③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形成并不断发展
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科学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2022年10月1日第l9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文章强调: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必须 ( )
①进行伟大斗争,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
②建设伟大工程,增强四个自信,保持政治定力
③推进伟大事业,增强政治领导力,社会号召力
④实现伟大梦想,牢记初心使命,凝聚磅礴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其生动实践和伟大成就、以其独特魅力和巨大优越性,生动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个重大问题。这个“好”体现在 ( )
①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②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焕发了科学社会主义生机与活力
③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④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深刻领会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蕴含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意义十分重大。新时代 ( )
①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已经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②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以及所处历史阶段发生相应变化的时代
③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非凡十年,辉煌十年,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迈上更高质量的发展之路。非凡十年得益于 ( )
①积极主动地应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②突破了当前我国所处社会历史阶段的制约,大幅推进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③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改革开放这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2022年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的回信中表示,弘扬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以报效国家、服务人民为自觉追求,在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上争做表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这说明广大青年要 ( )
①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②同舟共济,守望相助
③牢记使命,勇敢斗争 ④不负人民,矢志拼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4.2022年8月19日,81岁的王美英刚把空调开好,暑托的孩子们便陆续到了。这是她作为社区假期辅导站负责人的第13个年头。l996年退休前的她是小学数学教师,教书育人是她一辈子放不下的情结。2009年时,社区要建假期辅导站,王美英应邀当起这里的“大家长”,迄今累计惠及了600多个家庭。王美英的事迹启示青年一代,实现中国梦要 ( )
①抓住新时代历史机遇期,不负历史期待 ②坚定理想信念,重在行动,脚踏实地
③坚定“四个”自信,勇敢面对困难挑战 ④融小我于大我,勤于圆梦,奉献社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构成了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相互贯通的思想理论体系,对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下列属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贡献的是 ( )
①“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②“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④“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6.2012--2022年,行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中国人民书写下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时代篇章。一项项重点工程、一个个国之重器、一次次创新突破……时代的伟大变革记录下中国的非凡十年。这“非凡十年”充分印证 ( )
①中国发展有速度,已经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
②中国发展有广度,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③中国发展有高度,科技实力已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④中国发展有温度,去绝对贫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7.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目标,让一个东方古国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强盛,在几十年时间里走过西方国家几百年的现代化历程,创造了中华民族从沉沦而奋起、由苦难而辉煌的命运转折。这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 ( )
①是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深刻改变着中国面貌和世界面貌
②克服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先天性弊端,确立了当今世界现代化的标准
③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提供了现代化道路的全新选择
④打破了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迷信,宣告了西方现代化的彻底破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奋斗实践中创造的,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来越宽广。这说明 ( )
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坚守的方向
③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进一步显现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第一次飞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9.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三个务必” ( )
①彰显了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管党治党的高度警醒和战略自觉
②标志着我们党对无产阶级政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③是党深刻把握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性变化作出的重大科学论断
④诠释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觉、历史担当和历史主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⑧ D.③④
30.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这是基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
①彰显道路自信,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②体现人民立场,是历史和人民作出的正确选择
③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④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是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结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近百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l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对中华文明5 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
材料二: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的流行词,往往反映着这个国家的脉动。中国梦,这一意涵深刻的词语,叩动中华儿女的心弦,激发无数心灵共鸣。中国梦是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理想,而实现关系最大多数人民群众最大利益的中国梦,必须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最根本的是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努力用党的价值追求和价值理想凝聚全党、引领人民,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着共同的理想目标而努力奋斗。
材料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不同场合都提到“中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创造出来” “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进步的机会”。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梦的内涵及与人民的关系。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自信自立,这是中国从卡塔尔世界杯随处可见的“中国元素”里,牛津学者看到了中国经济的初性;从6名中国航天员的“太空会师”里,路透社评论员看到了中国日益增长的科技实力;在重庆摩托骑士逆行战山火的“中国式教援”里,外国网友看到了一个空前团结的民族……
在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承诺里,世界看到了中国站位“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姿态;在“一带一路”的十年开拓中,世界感受到建设的繁忙、合作的热忱和友谊的激荡;在第五届进博会的丰富多彩中,世界看到了中国“新时代共享未来”的开放身姿;在首届中国——中亚峰会的对话中,世界感受到合作新动力、共赢新模式。在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笃定自信中,世界看到了“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文明探索新路……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以“这就是中国”为主题,撰写一篇时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00字左右。高一政治期中试题参考答案
1.D
2.A
3.B
4.A
5.D
6.D
7.A
8.C
9.B
10.D
11.B
12.C
13.B
14.A
15.B
16.C
17.A
18.B
19.B
20.C
21.D
22.B
23.B
24.D
25.D
26.C
27.A
28.B
29.B
30.C
31.
①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 (2分)
②改革开放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分)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分)
③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2分)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2分)
32.
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分)
②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4分)
③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4分)
④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只要每个人都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把小我融人大我,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就会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4分)
33.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特殊规律,而且揭示了人类社会追求现代化的一般规律,从解决温饱问题到整体小康、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等方面,为其他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这就是中国,为开创面向未来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继续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继续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继续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在迎接各种风险挑战中创新发展,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