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八下《人文地理》第五单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二)第三课 西 北 地 区【思路明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自然环境(1)位置:位于我国西北部,深处内陆,远离海洋。(2)地形: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可用“三山夹两盆”来概括。(3)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蒸发强烈。(4)资源:地下蕴藏着宝贵的油气资源和地下水。(5)绿洲:这里沙漠连绵,只在山前平原和部分沿河地区,分布着星星点点的绿洲。绿洲为丝绸之路上往来的商旅提供了宝贵的水和食物。2.生产特色(1)生产特色:绿洲农业。人们以种植庄稼和栽培果木为生。盛产葡萄、哈密瓜、小麦、棉花(棉花的产量和品质稳居全国首位,长绒棉更是享誉全国)等。绿洲地区不仅粮食可以自给自足,而且还有多种农产品大量外销。(2)发展绿洲农业的有利条件:自然条件 ①这里夏季气温高, 晴天多, 光照强, 有利于棉花的生长和采摘;②夏季昼夜温差大, 有利于瓜果中糖分的积累, 因此这里的瓜果特别甜。(▲①、②也是农产品品质好的自然原因。)③塔里木河的灌溉等人文条件 ①创造了灌溉设施坎儿井。A.优点:将高山雪水经过暗渠引到农田里,既免 去了运水之劳,又减少了水的蒸发,让有限的 水灌溉了更多的土地,对新疆的绿洲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B.创造者:2000多年前,由吐鲁番和哈密等地的人们创造,被被誉为“地下运河”。②农业科技的进步与创新。今天的新疆,一些农场安装了太阳能电子自动化节水灌溉设备,无论在哪里,人们都可以通过手机来监控田间地头的浇水情况【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乌鲁木齐】1.自然环境(1)位置:乌鲁木齐位于新疆中部,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自古就有“开天辟地之门户”的称谓,是连接天山南北、沟通新疆与祖国各地的交通枢纽。(▲注:亚洲大陆地理中心点在乌鲁木齐郊区 )(2)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较少。2.城市地位:乌鲁木齐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新疆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3.发展优势(1)位置优势:乌鲁木齐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对外经贸往来以及文化交流的窗口。(2)交通优势:交通便捷,具有完备的公路、铁路和航空立体交通网,形成了连接内外、横贯南北的交通网络。现代化的立体“丝绸之路”为乌鲁木齐走向世界架起了桥梁。▲注:①新亚欧大陆桥东起中国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它的开通使乌鲁木齐在中国西部乃至亚洲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②中欧班列依托新亚欧大陆桥和西伯利亚大陆桥,已形成西、中、东三条运输通道。(3)政策优势:改革开放政策;西部大开发战略;“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等。4.生产特色:对外贸易、商业、运输业发达。(1)是新疆最大的商品集散地。(2)是亚洲中部地区重要的进出口贸易集散地。(3)是中国西部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城市。(▲从“乌洽会”到中国——亚欧博览会的演变,见证了乌鲁木齐近30年间经济增长、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历程。)5.生活特色(1)乌鲁木齐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城市,主要有汉族、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等。(2)国际大巴扎:是乌鲁木齐团结、开放与繁荣的象征,它重现了古丝绸之路的繁华,堪称是一座集色彩、声音、气味于一体的博物馆。【草原风情——-内蒙古自治区】1.自然环境(1)位置:地处西北地区。(2)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平坦,草原辽阔。(3)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内蒙古降水分布特征:年降水量全区几乎都在400 毫米以下,降水自东向西减少。原因:自东向西,距离海洋越来越远,受海洋影响逐渐减少。)(4)植被: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受降水影响,植被景观自东向西发生变化,由东部较湿润的森林草原,向西过渡到半干旱的草原和干旱的荒漠。2.生产特色畜牧业发达 如今,牧民们引进了先进的生产线, 采用科学的管理办法, 对畜产品进行深加工,建立了以牛羊肉和奶制品为基础的畜牧业基地(是牧民的“天堂”)毛纺织业发达 打造了以羊绒、羊毛为基础的毛纺工业基地3.生活特色(1)曾经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充满着鲜明、生动的草原文化特征。衣 蒙古袍。袍身肥大,适合牧民在马背上活动。天冷时,在蒙古袍里加里衬或棉里,抵御寒冷食 牛羊的奶制品(白食) 、牛羊的肉制品(红食)、奶茶(茶仁)住 蒙古包。搭建和拆卸极为省力简便,有利于草原植被的保护。适干逐水草而居行 骑马便于在草原上出行、放牧娱乐 ①每年七八月的那达慕大会是一年中最盛大的娱乐活动,有赛马、摔跤 射箭等比赛项目。②蒙古族长调, 大多描写草原、骏马、牛羊等, 具有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③蒙古族舞蹈的抖肩、揉臂和各种马步, 表现了骏马飞奔辽阔草原的舒展奔放(2)如今,草原上的人们逐渐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青 藏 地 区【海拔最高的牧区——青藏地区】1.自然环境(1)位置:青藏地区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主要包括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2)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高峻。(3)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冬冷夏凉,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分旱雨两季,太阳光强烈,昼夜温差大。(4)植被:耕地很少 (种植青稞为主) ,但草场广布,牧草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且牧草的营养成分含量高。(▲青藏高原牧草的营养成分含量高的原因:①海拔高,太阳光强烈,有利于牧草中蛋白质的合成;②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其他营养物质的积累; ③高寒气候条件下植株矮小,茎秆少而叶量大。 )2.生产特色(1)畜牧业是支柱产业,主要畜种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能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等特殊的高原环境)。国家和地方政府非常重视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通过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草牧业。(2)青藏铁路的开通,牧区的牛羊肉产品走向全国。3.生活特色(1)形成独特的高原生活方式和“雪域文化”。项目 特色 成因(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衣 藏袍 适应当地昼夜温差大的气候,便于脱卸, 也适于在马背上活动食 以牛羊肉为主, 奶制的酥油、酸奶和奶酪是牧民的必备食品 这些食品营养价值高、热量多, 能抵御严寒住 帐篷 便于搭建和拆卸,方便游牧生活,由牛皮制成,可抵御寒冷行 牧民喜欢骑马。牦牛是最具特色的交通工具 牦牛体矮身健,能负重爬山,被称为“高原之舟”(2)如今,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通信设施的建设、清洁能源特别是太阳能的开发,以及“农牧民安居工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工程的开展,牧区与外界联系日益密切,牧民逐渐过上了现代化生活。【日光城——拉萨】1.自然环境(1)位置:位于西藏的东南部,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2)地形:位于青藏高原,海拔3600多米,是世界上海拔较高的城市之一。(3)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冬冷夏凉,多晴朗天气。2.城市特色历史文化名城 布达拉宫:是拉萨的标志性建筑,珍藏大量文物,是西藏最庞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建筑群大昭寺: 位于拉萨老城区的中心, 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日光城 成因(发展太阳能的优势):拉萨海拔高,空气稀薄,透明度好,太阳光通过大气时损失少, 加之纬度低,因此日照时间长。拉萨年平均日照时数超过3000小时,是我国太阳辐射量最丰富的地方,故有“日光城”之称太阳能的用途:广泛应用于照明、取暖、通信、交通等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积极推进清洁能源的使用,大力开发利用以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可以弥补燃料资源不充足的问题,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拉萨的发展(1)城市面貌翻天覆地:新建居民小区,大大改善市民居住条件,同时还保留藏族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2)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3)日常生活:“打林卡”是藏族同胞特有的休闲方式之一。(4)重视环境保护和文化建设:拉萨十分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文化建设。如今,一座座新建的园林公园,将这里装扮得更加美丽和充满活力。(5)投资环境越来越好:交通、通信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来此投资创业,观光旅游。综合探究五 社 会 调 查一、社会调查重要性 社会调查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也是我们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主要渠道步骤 ①确定主题; ②拟订提纲; ③实施调查; ④撰写调查报告基本方法 ①实地调查法 指调查者深入现场或一定情境,直接观察调查对象,并有目的地搜集研究对象相关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②文献调查法 指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获得有用信息的方法,是一种间接调查的方法 (▲具体方式: 图书馆查阅文献、上网查阅、报刊查阅等)③访问调查法 指访问者与被访问者通过面对面的接触,有目的的谈话,以寻求研究问题的方法 (▲具体方式: 座谈会、面对面采访、电话采访等)④问卷调查法 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一般在调查对象较多时使用)二、调查问卷的三个组成部分组成 内容 作用前言 包括问卷标题、调查说明及填表要求 对调查目的、意义及填表要求的说明主体 是社会调查所要搜集的主要信息。一般由一个个问题及选择项目组成(也可以是简答题或其他题型) 对被调查者的个人基本情况和对某一特定事物的态度、意见、倾向以及行为有较充分的了解结束语 一般为感谢语,还可以含调查人员姓名、调查时间、调查地点等 主要表示对被调查者合作的感谢【重要提醒】1.中学生参与社会调查活动的意义:(1)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2)有利于把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帮助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今后走向社会积累经验等。 (具体情况还需要结合具体题目分析。 )2.社会调查的目的(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为了了解×××的状况/现象/现状/问题/历史/知识/……培养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求知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增强人口意识/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生命意识/道德意识/诚信意识/团队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法律意识/民主意识/公平公正意识/平等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自我保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3.社会调查的主题:格式: 《关于×××××××× ×××××××× ××××××××的调查》地区 单位或人物(可省略) 现象或问题如: 《关于本校学生手机消费现状和需求的调查》 《关于××小区垃圾分类落实情况的调查》。!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