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5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 文八年级上册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本课是 一篇抒情散文,通过对白杨树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精神的 赞美。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对学生有很好的熏陶作用。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抒情散文的基本特点 和鉴赏方法,对散文的语言、情感表达有一定的了解。本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白杨树象征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文 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审美鉴赏、文化理解、思维创新和品 德修养。 1.审美鉴赏:通过学习《白杨礼赞》,让学生感受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提高对散文作品的理解和鉴赏水平。 2.文化理解: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景物的寓意 和象征,理解白杨树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 3.思维创新: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对 比、分析等方法,探索作者写作的意图和表达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 新能力。 4.品德修养:通过学习白杨树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引导学生树立 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 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对于抒情散文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在学习《白杨礼赞》这篇课文之前,学生们 已经学习了抒情散文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对散文的语言、情感表达有一定的 理解。这为本次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知识方面,学生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自然景物的寓意和象征有一定的了 解,能够理解白杨树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和理解能 力,能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同时,学生们在思维创新方面也有一 定的能力,他们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能够进行对比、分析等方法的学习。 然而,学生们在品德修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们的物质生 活越来越丰富,但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有些学生表现出缺乏坚韧不拔、无私奉 献的精神品质。这使得他们在面对压力和困难时,容易放弃,缺乏坚持到底的勇 气和决心。这对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针对以上分析,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通过学习 白杨树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同时,应该鼓励学生们多进行思考和创新,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 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 (1)互动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 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的意境,提高 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例子,让学生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丰 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网络教学:利用教学软件和网络资源,开展在线学习、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信息素养。 (3)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互动中取长 补短,共同提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 学方法和手段,力求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同时,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 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语文素养。教学实施过程师:同学们,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白杨礼赞》。 师:首先,大家来默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赞美白杨树的 (学生默读课文) 师:好了,读完的同学请举手。谁来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赞美了白杨树 生1:作者从白杨树的外形来赞美它。 师:很好,还有吗 生2:还从白杨树的生长环境来写的。 师:不错,那还有吗 生3:从白杨树的内在精神来赞美。师:太棒了!那我们先来看看白杨树的外形。大家找找文中描写白杨树外形的句子。 (学生寻找) 师:谁找到了 来读一读。 生4:“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 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 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 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师:读得很好!那从这些描写中,我们能看出白杨树外形有什么特点 生5:笔直、向上、挺拔。 师:对,非常准确。那作者为什么要写白杨树的外形呢 (学生思考) 师:我们接着看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谁来说说文中描写白杨树生长环境的段落 生6:“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 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 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 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 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 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 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 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 单调,有一点儿吧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 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 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师:找得很准确!那从这段描写中,我们能感受到白杨树生长环境怎样 生7:广阔、雄壮但单调。 师:那这样的生长环境对白杨树有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 师:接下来我们看看白杨树的内在精神。大家再仔细读课文,找找体现白杨树内在精神的语句。 (学生阅读) 师:谁来说说 生8:“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 力求上进的精神。” 师:很好。那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的这种精神 (学生思考、讨论) 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从外形、生长环境和内在精神来赞美白杨树,那作者仅仅是在赞美白杨 树吗 我们下节课继续探讨。 师:好,下课!生:老师再见!拓展与延伸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白杨礼赞》原文:让学生进一步阅读全文,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 的情感。 -《白杨礼赞》相关评论文章:提供一些关于《白杨礼赞》的评论文章,让学生 了解不同人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和评价。 其他抒情散文作品:推荐一些其他著名的抒情散文作品,如朱自清的《荷塘月 色》、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等,让学生进行阅读和欣赏。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作者背景了解:鼓励学生课后查阅有关作者的背景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 作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 -文学流派探究:让学生了解抒情散文所属的文学流派,进一步了解抒情散文的 特点和鉴赏方法。 -主题思考:鼓励学生对课文的主题进行深入思考,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的意义 和价值,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或作文进行表达。 创作尝试: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篇抒情散文,可以是对自己的亲人、朋友 或自然景物的赞美,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教学反思首先,在课前自主探索环节,我通过发布预习资料和设计预习问题,引导学生进 行自主学习。然而,在监控预习进度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预习资料的理解和 掌握程度不够,这说明我在预习资料的选择和问题的设计上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 趣,提供更加个性化的预习资料和问题。 其次,在课中强化技能环节,我通过讲解知识点和设计课堂活动,帮助学生深入 理解和掌握《白杨礼赞》这篇课文的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手法。但在解答学生疑问 时,我发现自己对于一些问题的解答不够准确和深入,这暴露出我在备课和专业知识上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备课的深入研究,提高自己的专 业素养,以便更好地解答学生的疑问。 最后,在课后拓展应用环节,我通过布置作业和提供拓展资源,鼓励学生进行课 后自主学习和探究。但在反馈作业情况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作业的完成情况 不够认真,这反映出我在作业布置和评价上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 注重作业的布置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 新思维。课后作业1.阅读《白杨礼赞》全文,结合课堂学习,谈谈你对白杨树象征的精神品质的 理解。 2. 结合《白杨礼赞》的写作手法,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描写白杨树来表达自己 的情感的。 3. 选取一篇你喜欢的抒情散文,分析其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写一篇读后感。 4.以“我心中的白杨树”为题,写一篇抒情散文,表达对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精 神的赞美。 5.结合《白杨礼赞》的课文内容,谈谈你对作者赞美白杨树的用意的理解,并 联系实际生活,谈谈你如何在生活中践行这种精神。 补充说明: 1.要求学生结合课堂学习,深入理解白杨树象征的精神品质,并能够用自己的 语言表达出来。 2.要求学生分析作者如何通过描写白杨树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 鉴赏能力。 3.要求学生选取一篇自己喜欢的抒情散文,分析其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培养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4.要求学生以“我心中的白杨树”为题,写一篇抒情散文,表达对坚韧不拔、无 私奉献精神的赞美,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5.要求学生结合《白杨礼赞》的课文内容,谈谈对作者赞美白杨树的用意的理 解,并联系实际生活,谈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种精神,培养学生的思维能 力和实践能力。板书设计①课文标题:《白杨礼赞》 ②作者:茅盾 ③课文主题:赞美白杨树的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精神 ④课文结构:开篇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引出主题;中间部分详细描写白杨树的 特征,突出其精神品质;结尾部分再次强调主题,抒发情感。 ⑤课文语言特色:优美、生动、富有诗意 ⑥课文情感表达:通过对比、拟人等手法,表达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⑦课文寓意:白杨树象征着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鼓励人们面对困 难时要有勇气和决心。 ⑧课后作业:阅读全文,结合课堂学习,谈谈你对白杨树象征的精神品质的理 解;分析作者如何通过描写白杨树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选取一篇你喜欢的抒情散 文,分析其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写一篇读后感。 在板书设计中,我将重点突出《白杨礼赞》的主题、作者、结构和语言特色,同 时通过艺术性和趣味性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板书,学生 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和记忆课文的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