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2 声音的特性【素养目标】1.物理观念:了解音调、响度、音色以及影响因素2.科学思维:通过实验,认识声音调与频率、响度和振幅的关系。能对音调、响度、音色作出正确判断3.科学探究:通过钢尺的振动实验得出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通过乒乓球被音叉弹起知道决定响度的因素。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分析和推理能力、表达和交流的能力。知识点一、音调1.音调生活中的声音 声音的特点口哨声 尖脆、刺耳 音调高军号声 尖脆、响亮小鸟的叫声 尖细、婉转牛的叫声 低沉粗壮 音调低跑车发动机的声音 低沉、震耳海浪的声音 低沉、震撼声音的高低叫音调。日常生活中的声音高低有高有低,有的听起来尖脆,音调高;有的听起来低沉,音调低。2.实验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实验过程】将一把钢尺压紧在桌面上,分别将钢尺的长伸出桌面边缘,用力波动钢尺伸出桌面的部分,使其振动发声,听声音高低的变化,观察钢尺振动快慢情况。将实验结果记录在下表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振动的快慢 声音音调的高低快 高较慢 较低慢 低【归纳总结】比较三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发现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钢尺振动得越慢,发声的音调越低。因而可知,物体振动得快,发声的音调就高;振动得慢,发声的音调就低。3.频率(1)定义: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用字母f表示。(2)物理意义: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3)单位:赫兹,简称赫,用符号Hz表示。如果一个物体在1s时间内振动100次,它的频率就是100Hz,表示f=100Hz。(4)音调与声源振动频率的关系: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的高低。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声音听起来越清脆;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声音听起来越低沉。(5)音调高低不同的声波波形图特别提醒1.振动发声的频率跟发声体的形状、尺寸、材料和松紧程度等有关。(1)弦乐器的音调高低取决于弦的粗细、长短和松紧程度。一般来说,弦乐的弦越细、越短、越紧,其发声时的音调越高。(2)管乐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发声的空气柱长短。一般来说,长空气柱振动发声的音调低,短空气柱振动发声的音调高。(3)打击乐以鼓为例,鼓皮绷得越紧,振动得越快,音调越高。2.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说的“女高音”“男高音”中的“高”“低”指的是音调,一般来说,儿童发声的音调比成年人高,女声比男声音调高。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4.超声波与次声波根据声音振动频率,可将声分为如表所示的三类:分类 定义 人类能否听到 共性次声波 把低于20Hz的声叫次声波 否 声音、超声波、超声波统称为声声音 人能感知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在20Hz—20000Hz之间。物理学中把人类能听到的声叫声音 能超声波 把高于20000Hz的声叫超声波 否1.超声波和次声波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传播也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不能传播;3.在相同条件下,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传播速度与声音的传播速度相同。5.人和动物的发声和听觉频率范围(1)人和动物听觉频率范围各不相同。另外,不同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也略有不同,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年龄段听觉频率范围也不同,所以听觉频率范围20Hz—20000Hz仅仅是理论上的。(2)地震、海啸、台风、火山喷发等一般会伴有次声波产生,很多动物都能听到,如狗、大象等。(3)海豚、蝙蝠等能发出超声波,而大象能发出次声波,它们可以用人类听不到的声音完成交流和捕食。知识点二、响度1.响度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度叫响度。平常我们说的“高声喧哗”、“低声细语”指的都是响度。特别提醒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声音的“高”、“低”,有时候指的是音调,有时候指的是响度。例如,“高音我唱不上去”、“低音我唱不来”,这里“高”、“低”指的是音调;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低”指的是响度。(2)管乐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发声的空气柱长短。一般来说,长空气柱振动发声的音调低,短空气柱振动发声的音调高。2.实验探究—响度与说明因素有关实验 如图所示,把系好的乒乓球细线拴在铁架台上,用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乒乓球;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使音叉发出响度不同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观察不同情况下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现象 用加大的力敲击音叉时,音叉发出的声音的响度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大;用较小的力敲击音叉时,音叉发出的声音的响度小,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小结论 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发声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大;发声体振动的幅度越小,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小放大法在上述实验中,音叉振动幅度的大小难以直观的看到,我们通过音叉弹开乒乓球的距离来间接反映音叉振动幅度的大小,这种方法叫放大法。放大法是转换法的一种。3.振幅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则上述实验结论可表述为: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小。4.振幅与波形示意图甲图振幅大,响度大;乙图振幅小,响度小。5.影响人听到声音是否响亮的因素人听到的声音是否响亮,除了跟发声体发声时的振幅有关外,还跟人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6.减少声音分散的方法(1)将手做成喇叭状或用喇叭形的传声筒喊话,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使处于喇叭前方的的听到的声音更响亮,也可以使声音传播得更远;(2)利用管状物(例如听诊器),也能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强传声效果。特别提醒用喇叭状或管状物传递声音,没有增大发声体发出声音的响度,只是减少了声音的散失,从而增强了传声效果。知识点三、音色1.音色音色又叫音品,反映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我们能区分不同人、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主要就是根据音色不同。2.影响音色的因素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因素有关,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相同。3.不同音色的声音的波形图甲图是音叉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乙图是钢琴发出声音的音色。4.音色的利用(1)根据音色可以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声体)和不同人的声音。在欣赏交响乐时,人们能根据音色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闻其声而知其人”也是因为不同人发出的声音的因素不同。(2)同一发声体,如果其结构发生变化,音色也将发生变化。因此,可以根据音色来辨别瓷器内部是否产生了裂痕、机器运转是否正常等。5.声音的三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是声音的三个特性,它们之间的区别如下表所示:音调 响度 音色定义 声音的高低 声音的强弱 声音的品质影响因素 声源的振动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声源的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声源的结构、材料听觉表现 音调高:声音清脆、尖细,如女声的尖叫声;音调低:声音低沉,如牛的叫声 响度大:“震耳欲聋”;响度小:“轻声细语” 不同声源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响度相同,听起来也有差异科学世界——乐音和乐器1. 乐音: 悠扬、悦耳,听起来很舒服的声音叫乐音。从钢琴和长笛的波形图中可以看出,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则的。2. 乐器: 乐器可以分为打击乐器、弦乐器和管乐器等不同类型。(1)打击乐器编钟、鼓、锣等乐器受到敲击时发生振动,产生声音。演奏编钟时,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击鼓时的力度越大,鼓面的振动幅度就越大,声音就越响亮。(2) 弦乐器占琴、琵琶、二胡、小提琴和钢琴等乐器通过弦的振动发声。长而粗的弦发声的音调低,短而细的弦发声的音调高。细紧的弦发声的音调高,不紧的弦发声的音调低。弦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响。弦乐器通常有一个共鸣箱来使声音更洪亮。(3) 管乐器箭和笛等乐器,包含一段空气柱,吹奏时空气柱振动发声。手指在不同的音孔上,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音调。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题型一、声音的三个特性的辨析1.学校举行红歌比赛,合唱《歌唱祖国》时,老师能从大合唱中分辨出小蔡跑调了,老师依据的是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频率2.歌曲《东方红》简谱中有如下片段:,其中的数字符号表示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3.爸爸对小明说:“请把电视声音调小点,不要影响邻居休息。”这里“调小”的是声音的 A.频率 B.音调 C.响度 D.速度4.公共场所张贴“静止喧哗”标志,是提醒人们要控制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5.如题图所示,下列有关声音的特性,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改变吉他弦的松紧程度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色B.图乙中,敲击鼓面所用的力不同,发出的声音的响度不同C.图丙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拨动它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D.图丁中,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不同水量的杯子,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题型二、实验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6.如图是某实验探究的情形。把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当尺子振动得越快,尺子发出声音的 A.音调越高 B.响度越大 C.音色越好 D.速度越大7.探究声音的产生和特性,图甲和图乙是探究实验装置图:(1)如图甲,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会看到“水花四溅”,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2)如图乙,用硬纸片在梳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得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说明音调是由 决定的。8.小美买了一个金属管风铃,微风吹过,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于是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不同的三根直管,先用同一刻度尺测出直管的长度和直径,然后将它们悬挂起来敲击发出声音,利用仪器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记录数据如表所示:编号 长度 直径 频率 声强级1 20.50 1.50 2131 802 31.00 2.00 1284 1003 48.50 2.50 656 90(1)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小美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2)三根管子中音调最低的是 号。(3)小美发现根据表中的数据无法总结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因为 。(4)要想完成实验需要再增加一根材料与管壁厚度相同的 (选填“”或“” 直管来做实验。.长度为,直径为.长度为,直径为9.下面是探究声现象的四个实验情景,请回答相关问题:(1)如图甲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大小的力再次拨动钢尺。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 (选填“频率”或“振幅” 和发声的 (选填“音调”或“响度” 。若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2)如图乙所示,在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用相同大小的力向瓶内吹气,就可以发出声音,音调最高的是 瓶(选填瓶子序号);若是敲击瓶子,发声体为 (选填“空气柱”、“瓶和瓶内的水” 。10.某研究小组利用一些长短、粗细和材料不同的琴弦,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关系:,并且每根琴弦固定的松紧程度一致。(1)若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该控制琴弦的粗细、和松紧程度相同,改变 ;应选择琴弦 (选填“”、“ ”、“ ”或“” 。(2)若选择琴弦和,则是为了研究琴弦音调的高低与琴弦 的关系。(3)若有同学选择和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4)该探究小组探究过程中主要用到的实验方法是: 。题型三、探究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11.为了探究响度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哪一个是正确的 A.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波折线B.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C.用不同的力敲打音叉,与音叉接触悬挂的乒乓球振幅明显不同D.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12.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观察到响度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说明响度与声源的 有关;实验中,教室后排的同学听到音叉的声音比较小,这说明响度还与 有关。13.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1)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现象,说明 。(2)用更大的力敲击音叉,使其发出更大的声音,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出现的变化是 。(3)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的结论是:响度与发声体 有关。14.下列是小雨用一把钢尺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1)把钢尺伸出桌外,注意两次伸出桌外的长度 (选填“相同”或“不同” ,第一次轻按第二次重按钢尺,注意听振动发出声音有何不同。(2)实验表明第二次钢尺振幅比第一次的大, 大。本实验利用的研究方法是 。(3)小红想用本实验用到的实验器材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把钢尺伸出桌外,注意两次伸出桌外的长度 (选填“相同”或“不同” ,用大小相同的力度拨动钢尺,注意听振动发出声音有何不同。15.2024年3月10日,全国政协委员、兰陵县代村党委书记王传喜接受媒体采访(如图)。王传喜委员的声音 A.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B.在真空中不能传播C.浑厚嗓音的音调很高 D.经扩音系统后变成超声波一.选择题(共9小题)1.古筝是我国传统民族乐器之一,深受人们的喜爱。如图所示是音乐爱好者弹奏古筝的身影。下列有关古筝弹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琴声通过空气传入周围观众耳中B.琴弦振动停止,琴弦继续发声C.拨动粗细不同的琴弦,声音的音色不同D.用较大的力拨动琴弦会改变声音的音调2.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由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合唱的《看动画片的我们长大了》从开飞机坦克的舒克贝塔到探索自然之谜的海尔兄弟,这些经典国产动画片中的主角伴随着几代人度过了美好的童年,也为许多孩子埋下了职业梦想的种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唱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B.现场观众听到的合唱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演唱高音部分时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变高D.调大电视机的音量可以改变合唱声的音色3.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甲图,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乙图,宇航员在太空中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C.丙图,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响度不同D.丁图,“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4.箫是我国的一种传统乐器,如图所示,演奏者吹箫时,演奏者用手指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大小5.为庆祝“壮族三月三”,某中学举办“唱山歌”比赛,同学们满怀深情的歌声响彻整个校园,其中“响”是指声音的 A.响度大 B.音调高 C.音色好 D.频率高6.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聊天机器人成为了一个备受瞩目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场景,成为了最受欢迎的聊天机器人之一。如图是工程师聆听机器人唱歌表演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机器人“高歌一曲”中的“高”是指音调高B.机器人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入工程师耳朵的C.机器人的歌声是由嘴唇振动产生的D.歌声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是7.科技感,未来感是杭州亚运会一大亮点。如图是智能机器人和人的互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机器人是高科技产品,它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D.能区分机器人和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他们的音色不同8.诗人李白曾写有诗句“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分辨出笛子在发声依据的是声音的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频率9.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嘹亮的童声合唱《我和你》,让所有人回忆起2008年北京首次举办奥运会时的情景,关于童声合唱,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B.不同儿童发出的歌声音调不同C.扩音器增大了歌声的响度D.歌声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中二.填空题(共5小题)10.中国作为文明古国,音乐发展历史悠久。中国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类似于现在简谱中的“1、2、3、5、6”,五音反映的声音特性是 ,这与发声体振动的 有关。11.2024年春晚舞台上,一场名为《鼓舞龙腾》的开场歌舞精彩亮相舞台上,一群身着艳丽服装的舞者手持龙腾鼓,随着激扬的音乐节奏,敲击出雄壮有力的鼓点,仿佛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激情与活力的世界。鼓声是由鼓面 产生的,敲击鼓面的力度不同,在距离发声体的远近相同时,同一观众听到声音的 不同。12.当汽车在公路上以较高的速度行驶时,能从玻璃窗开着的狭缝处听到“呜呜”的响声,这种声音是玻璃窗狭缝处的空气振动产生的。调整缝隙的大小,发现发出声音的 不同。(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13.2024年5月26日天气炎热,晚自习期间由于电路超载,合肥新站高新区未来中学教学楼停电,教室一片漆黑,但教师依旧通过声音很快的识别出是哪位同学在讲话,从而维持晚自习秩序,教师是通过 (声音的特性)辨别声音的。14.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自制的二胡,声音是由琴弦 产生的:底部用可乐罐制成的琴筒贴有薄膜并开有3个音窗,琴筒是用来增加发出声音的 ;演奏时琴声是通过 传到人耳的。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15.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如表所列8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编号 材料 长度 横截面积 编号 材料 长度 横截面积铜 60 0.76 铜 80 1.02铜 60 0.89 铜 100 0.76铜 60 1.02 尼龙 80 1.02铜 80 0.76 尼龙 100 1.02(1)小华选用了、、三根琴弦,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 的关系。(2)小明想选用三根琴弦来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横截面积的关系,应选 三根琴弦。(3)小华认为:如果想选用三根琴弦来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还要添加一根钢琴弦,它的长度应该为 、横截面积为 。(4)如图所示,小丽与小刚选用以上琴弦和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①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间的轻声通话,这表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②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说话,如果用细铜金属丝连接,则比尼龙琴弦连接时听到的声音要大些,根据这一实验现象,我们可以提出一个探究问题: 。③如果使用“土电话”时,另一位同学用手捏住琴弦的某一部分,则听的那一位同学 (选填“能”或“不能” 听到对方的说话声。16.某研究小组利用一些长短、粗细、材料不同的琴弦,进行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如图甲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即粗细)关系:,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1)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 (选填“”、“ ”、“ ”或“” ;(2)若选择琴弦和,则是为了研究 ;(3)某同学选择琴弦和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是否可行?同组的另一位同学却说不可行,原因是: ;(4)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实验研究分析归纳提出问题(或猜想)得出结论你认为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用的合理顺序应该是(只填代号) ;(5)如图乙,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振幅与时间关系的波形,其中声音音调相同的图是 ,响度相同的图是 。17.小海想探究二胡演奏时,音调与琴弦松紧、长短、粗细的关系。他找来两根粗细不同的钢丝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拨动控制垫间的琴弦,进行了四次对比探究,实验信息如表所示。实验次数 1 2 3 4琴弦 粗 细 细控制垫距离 60 60 60 40悬挂钩码个数 4 4 8 4(1)实验中,小海要控制每次拨弹琴弦的力度 。在琴弦末端悬挂不同数目的钩码主要是为了调节琴弦的 。(2)第1、2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音调与琴弦 的关系,拨动后发现第1次实验时声音音调低,小海总结出:当其他条件相同时,琴弦越细音调越 。(3)为了完成长度因素探究,第4次实验的琴弦粗细选择为 (填序号)。只能细只能粗粗细均可18.用音叉和乒乓球进行如下实验:(1)甲图:轻敲音叉,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叉股,发现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重敲同一音叉,听到更大的声音,同时发现乒乓球被弹开得更远,说明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 有关(选填“频率”、“振幅”或“材质” ;(2)乙图:敲响右边的音叉时,与左边的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被弹起来,这一现象可以说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3)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图乙的实验, (选填“能”或“不能” 观察到与左边的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弹起来。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2 声音的特性【素养目标】1.物理观念:了解音调、响度、音色以及影响因素2.科学思维:通过实验,认识声音调与频率、响度和振幅的关系。能对音调、响度、音色作出正确判断3.科学探究:通过钢尺的振动实验得出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通过乒乓球被音叉弹起知道决定响度的因素。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分析和推理能力、表达和交流的能力。知识点一、音调1.音调生活中的声音 声音的特点口哨声 尖脆、刺耳 音调高军号声 尖脆、响亮小鸟的叫声 尖细、婉转牛的叫声 低沉粗壮 音调低跑车发动机的声音 低沉、震耳海浪的声音 低沉、震撼声音的高低叫音调。日常生活中的声音高低有高有低,有的听起来尖脆,音调高;有的听起来低沉,音调低。2.实验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实验过程】将一把钢尺压紧在桌面上,分别将钢尺的长伸出桌面边缘,用力波动钢尺伸出桌面的部分,使其振动发声,听声音高低的变化,观察钢尺振动快慢情况。将实验结果记录在下表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振动的快慢 声音音调的高低快 高较慢 较低慢 低【归纳总结】比较三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发现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钢尺振动得越慢,发声的音调越低。因而可知,物体振动得快,发声的音调就高;振动得慢,发声的音调就低。3.频率(1)定义: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用字母f表示。(2)物理意义: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3)单位:赫兹,简称赫,用符号Hz表示。如果一个物体在1s时间内振动100次,它的频率就是100Hz,表示f=100Hz。(4)音调与声源振动频率的关系: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的高低。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声音听起来越清脆;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声音听起来越低沉。(5)音调高低不同的声波波形图特别提醒1.振动发声的频率跟发声体的形状、尺寸、材料和松紧程度等有关。(1)弦乐器的音调高低取决于弦的粗细、长短和松紧程度。一般来说,弦乐的弦越细、越短、越紧,其发声时的音调越高。(2)管乐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发声的空气柱长短。一般来说,长空气柱振动发声的音调低,短空气柱振动发声的音调高。(3)打击乐以鼓为例,鼓皮绷得越紧,振动得越快,音调越高。2.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说的“女高音”“男高音”中的“高”“低”指的是音调,一般来说,儿童发声的音调比成年人高,女声比男声音调高。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4.超声波与次声波根据声音振动频率,可将声分为如表所示的三类:分类 定义 人类能否听到 共性次声波 把低于20Hz的声叫次声波 否 声音、超声波、超声波统称为声声音 人能感知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在20Hz—20000Hz之间。物理学中把人类能听到的声叫声音 能超声波 把高于20000Hz的声叫超声波 否1.超声波和次声波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传播也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不能传播;3.在相同条件下,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传播速度与声音的传播速度相同。5.人和动物的发声和听觉频率范围(1)人和动物听觉频率范围各不相同。另外,不同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也略有不同,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年龄段听觉频率范围也不同,所以听觉频率范围20Hz—20000Hz仅仅是理论上的。(2)地震、海啸、台风、火山喷发等一般会伴有次声波产生,很多动物都能听到,如狗、大象等。(3)海豚、蝙蝠等能发出超声波,而大象能发出次声波,它们可以用人类听不到的声音完成交流和捕食。知识点二、响度1.响度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度叫响度。平常我们说的“高声喧哗”、“低声细语”指的都是响度。特别提醒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声音的“高”、“低”,有时候指的是音调,有时候指的是响度。例如,“高音我唱不上去”、“低音我唱不来”,这里“高”、“低”指的是音调;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低”指的是响度。(2)管乐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发声的空气柱长短。一般来说,长空气柱振动发声的音调低,短空气柱振动发声的音调高。2.实验探究—响度与说明因素有关实验 如图所示,把系好的乒乓球细线拴在铁架台上,用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乒乓球;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使音叉发出响度不同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观察不同情况下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现象 用加大的力敲击音叉时,音叉发出的声音的响度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大;用较小的力敲击音叉时,音叉发出的声音的响度小,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小结论 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发声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大;发声体振动的幅度越小,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小放大法在上述实验中,音叉振动幅度的大小难以直观的看到,我们通过音叉弹开乒乓球的距离来间接反映音叉振动幅度的大小,这种方法叫放大法。放大法是转换法的一种。3.振幅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则上述实验结论可表述为: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小。4.振幅与波形示意图甲图振幅大,响度大;乙图振幅小,响度小。5.影响人听到声音是否响亮的因素人听到的声音是否响亮,除了跟发声体发声时的振幅有关外,还跟人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6.减少声音分散的方法(1)将手做成喇叭状或用喇叭形的传声筒喊话,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使处于喇叭前方的的听到的声音更响亮,也可以使声音传播得更远;(2)利用管状物(例如听诊器),也能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强传声效果。特别提醒用喇叭状或管状物传递声音,没有增大发声体发出声音的响度,只是减少了声音的散失,从而增强了传声效果。知识点三、音色1.音色音色又叫音品,反映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我们能区分不同人、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主要就是根据音色不同。2.影响音色的因素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因素有关,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相同。3.不同音色的声音的波形图甲图是音叉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乙图是钢琴发出声音的音色。4.音色的利用(1)根据音色可以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声体)和不同人的声音。在欣赏交响乐时,人们能根据音色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闻其声而知其人”也是因为不同人发出的声音的因素不同。(2)同一发声体,如果其结构发生变化,音色也将发生变化。因此,可以根据音色来辨别瓷器内部是否产生了裂痕、机器运转是否正常等。5.声音的三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是声音的三个特性,它们之间的区别如下表所示:音调 响度 音色定义 声音的高低 声音的强弱 声音的品质影响因素 声源的振动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声源的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声源的结构、材料听觉表现 音调高:声音清脆、尖细,如女声的尖叫声;音调低:声音低沉,如牛的叫声 响度大:“震耳欲聋”;响度小:“轻声细语” 不同声源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响度相同,听起来也有差异科学世界——乐音和乐器1. 乐音: 悠扬、悦耳,听起来很舒服的声音叫乐音。从钢琴和长笛的波形图中可以看出,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则的。2. 乐器: 乐器可以分为打击乐器、弦乐器和管乐器等不同类型。(1)打击乐器编钟、鼓、锣等乐器受到敲击时发生振动,产生声音。演奏编钟时,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击鼓时的力度越大,鼓面的振动幅度就越大,声音就越响亮。(2) 弦乐器占琴、琵琶、二胡、小提琴和钢琴等乐器通过弦的振动发声。长而粗的弦发声的音调低,短而细的弦发声的音调高。细紧的弦发声的音调高,不紧的弦发声的音调低。弦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响。弦乐器通常有一个共鸣箱来使声音更洪亮。(3) 管乐器箭和笛等乐器,包含一段空气柱,吹奏时空气柱振动发声。手指在不同的音孔上,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音调。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题型一:声音的三个特性的辨析1.学校举行红歌比赛,合唱《歌唱祖国》时,老师能从大合唱中分辨出小蔡跑调了,老师依据的是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频率【答案】【解答】解: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老师能够分辨出小蔡跑调了,说明小蔡的声音在音调上与其他人不同,因此老师是依据音调来判断的。故选:。2.歌曲《东方红》简谱中有如下片段:,其中的数字符号表示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答案】【解答】解:简谱中数字符号表示声音的音调,故正确,错误。故选:。3.爸爸对小明说:“请把电视声音调小点,不要影响邻居休息。”这里“调小”的是声音的 A.频率 B.音调 C.响度 D.速度【答案】【解答】解:当电视音响振动幅度大时,发出声音的响度也会很大,所以这里“调小”的是声音的响度。故选:。4.公共场所张贴“静止喧哗”标志,是提醒人们要控制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答案】【解答】解:公共场所张贴“静止喧哗”标志,其目的是提醒大家要注意控制好声音的响度。故选:。5.如题图所示,下列有关声音的特性,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改变吉他弦的松紧程度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色B.图乙中,敲击鼓面所用的力不同,发出的声音的响度不同C.图丙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拨动它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D.图丁中,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不同水量的杯子,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答案】【解答】解:.改变吉他弦的松紧程度可以改变吉他弦振动的快慢,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调,故错误;.改变用力的大小敲击鼓面可改变鼓面的振幅,从而改变声音的响度,故正确;.钢尺伸出桌面长度越长,振动时频率越低,拨动它时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故错误;.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不同水量的杯子,由于水量不同,杯子和水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错误;故选:。题型二:实验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6.如图是某实验探究的情形。把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当尺子振动得越快,尺子发出声音的 A.音调越高 B.响度越大 C.音色越好 D.速度越大【答案】【解答】解:把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当尺子振动得越快,频率越大,尺子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故选:。7.探究声音的产生和特性,图甲和图乙是探究实验装置图:(1)如图甲,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会看到“水花四溅”,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 产生的;(2)如图乙,用硬纸片在梳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得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说明音调是由 决定的。【答案】(1)振动;(2)高;频率。【解答】解:(1)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会看到“水花四溅”,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叉的振动不好观察,这里运用了转换法;(2)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梳子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得越快,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说明音调由频率决定的。故答案为:(1)振动;(2)高;频率。8.小美买了一个金属管风铃,微风吹过,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于是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不同的三根直管,先用同一刻度尺测出直管的长度和直径,然后将它们悬挂起来敲击发出声音,利用仪器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记录数据如表所示:编号 长度 直径 频率 声强级1 20.50 1.50 2131 802 31.00 2.00 1284 1003 48.50 2.50 656 90(1)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小美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2)三根管子中音调最低的是 号。(3)小美发现根据表中的数据无法总结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因为 。(4)要想完成实验需要再增加一根材料与管壁厚度相同的 (选填“”或“” 直管来做实验。.长度为,直径为.长度为,直径为【答案】(1);(2)3;(3)没有控制变量;(4)。【解答】解:(1)由图示刻度尺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2)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3号管子的频率最小,所以3号管子的音调最低。(3)探究频率与管子长度、直径的关系应采用控制变量法,由表中数据可知,没有控制管子的长度相同而直径不同、管子的长度不同而直径相同,即没有采用控制变量法,所以不能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4)根据控制变量法,如果想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则需再增加一根长度和直径与表中相同的金属管,表中长度有“”、直径有“”,即要选即管,这样可以控制直径相同或长度相同。故答案为:(1);(2)3;(3)没有控制变量;(4)。9.下面是探究声现象的四个实验情景,请回答相关问题:(1)如图甲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大小的力再次拨动钢尺。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 频率 (选填“频率”或“振幅” 和发声的 (选填“音调”或“响度” 。若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2)如图乙所示,在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用相同大小的力向瓶内吹气,就可以发出声音,音调最高的是 瓶(选填瓶子序号);若是敲击瓶子,发声体为 (选填“空气柱”、“瓶和瓶内的水” 。【答案】(1)频率;音调;此时产生的声音频率低于,为次声波;(2);瓶和瓶内的水。【解答】解:(1)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大小的力再次拨动钢尺,控制响度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的频率和音调的关系;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此时产生的声音频率低于,为次声波,所以人耳听不到;(2)用相同大小的力向瓶内吹气,瓶内的空气柱振动,空气柱最短的是瓶,音调最高。若是敲击瓶子,瓶和瓶内的水振动发声,发声体为瓶和瓶内的水。故答案为:(1)频率;音调;此时产生的声音频率低于,为次声波;(2);瓶和瓶内的水。10.某研究小组利用一些长短、粗细和材料不同的琴弦,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关系:,并且每根琴弦固定的松紧程度一致。(1)若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该控制琴弦的粗细、和松紧程度相同,改变 长度 ;应选择琴弦 (选填“”、“ ”、“ ”或“” 。(2)若选择琴弦和,则是为了研究琴弦音调的高低与琴弦 的关系。(3)若有同学选择和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4)该探究小组探究过程中主要用到的实验方法是: 。【答案】(1)长度;、;(2)粗细;(3)没有控制琴弦的材料相同;(4)控制变量法。【解答】解:(1)若探究音调高低和琴弦长度的关系,选择琴弦的粗细、材料和松紧程度相同,改变长度;故应选择琴弦、。(2)琴弦、材料、长度和松紧程度相同,粗细不同,说明音调的高低和琴弦的粗细有关;(3)选择和,不能探究音调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因为没有控制琴弦的材料相同;(4)该实验主要采用的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故答案为:(1)长度;、;(2)粗细;(3)没有控制琴弦的材料相同;(4)控制变量法。题型三:探究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11.为了探究响度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哪一个是正确的 A.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波折线B.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C.用不同的力敲打音叉,与音叉接触悬挂的乒乓球振幅明显不同D.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答案】【解答】解:、笔尖振动才会在接触笔尖的被拖过的纸上画出来回弯曲的细线,这个实验现象表明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故不符合题意;、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此实验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是物体的振动,故不符合题意;、发声的音叉接触悬挂的乒乓球,球被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大,说明音叉的振幅大、声音的响度大,此实验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故符合题意;、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是因为笛子中的空气柱发生振动,而且空气柱的长度在不断变化,振动频率不断变化,造成音调的改变,与响度无关,故不符合题意。故选:。12.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观察到响度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说明响度与声源的 振幅 有关;实验中,教室后排的同学听到音叉的声音比较小,这说明响度还与 有关。【解答】解:使音叉发出不同强弱的声音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是不同的,随着响度的增大,乒乓球被音叉弹开的幅度增大,说明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实验中,教室后排的同学听到音叉的声音比较小,这说明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远近有关。故答案为: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13.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1)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现象,说明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用更大的力敲击音叉,使其发出更大的声音,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出现的变化是 。(3)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的结论是:响度与发声体 有关。【答案】(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幅度增大;(3)振幅。【解答】解:(1)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用更大的力敲击音叉,使其发出更大的声音,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出现的变化是幅度增大。(3)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的结论是:响度与发声体振幅有关。故答案为:(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幅度增大;(3)振幅。14.下列是小雨用一把钢尺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1)把钢尺伸出桌外,注意两次伸出桌外的长度 相同 (选填“相同”或“不同” ,第一次轻按第二次重按钢尺,注意听振动发出声音有何不同。(2)实验表明第二次钢尺振幅比第一次的大, 大。本实验利用的研究方法是 。(3)小红想用本实验用到的实验器材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把钢尺伸出桌外,注意两次伸出桌外的长度 (选填“相同”或“不同” ,用大小相同的力度拨动钢尺,注意听振动发出声音有何不同。【答案】(1)相同;(2)响度;控制变量法;(3)不同。【解答】解:(1)把钢尺伸出桌外,注意两次伸出桌外的长度相同,第一次轻按第二次重按钢尺,重按时振幅大响度大;(2)实验表明第二次钢尺振幅比第一次的大,声音的响度大,本实验利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3)小红想用本实验用到的实验器材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把钢尺伸出桌外,注意两次伸出桌外的长度不同,用大小相同的力度拨动钢尺,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越低。故答案为:(1)相同;(2)响度;控制变量法;(3)不同。15.2024年3月10日,全国政协委员、兰陵县代村党委书记王传喜接受媒体采访(如图)。王传喜委员的声音 A.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B.在真空中不能传播C.浑厚嗓音的音调很高 D.经扩音系统后变成超声波【答案】【解答】解:.王传喜委员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故不正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王传喜委员的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正确;.浑厚嗓音的特点是声带的振动频率较低,这使得声音的音调也相对较低,故不正确;.超声波是指振动频率大于的声波,超声波人耳听不到,王传喜委员的声音经扩音系统后人耳仍可听到,不是超声波,故不正确。故选:。一.选择题(共9小题)1.古筝是我国传统民族乐器之一,深受人们的喜爱。如图所示是音乐爱好者弹奏古筝的身影。下列有关古筝弹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琴声通过空气传入周围观众耳中B.琴弦振动停止,琴弦继续发声C.拨动粗细不同的琴弦,声音的音色不同D.用较大的力拨动琴弦会改变声音的音调【答案】【解答】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人体周围充满空气,琴声通过空气传入观众耳中,故正确;.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琴弦振动停止,琴弦发声停止,故错误;.拨动粗细不同的琴弦,音调不同,而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粗细不同的琴弦材料相同,音色是相同的,故错误;.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大小),其大小与物体的振幅有关,用较大的力拨动琴弦会改变声音的响度,故错误。故选:。2.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由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合唱的《看动画片的我们长大了》从开飞机坦克的舒克贝塔到探索自然之谜的海尔兄弟,这些经典国产动画片中的主角伴随着几代人度过了美好的童年,也为许多孩子埋下了职业梦想的种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唱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B.现场观众听到的合唱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演唱高音部分时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变高D.调大电视机的音量可以改变合唱声的音色【答案】【解答】解:、合唱声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故错误;、现场观众听到的合唱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中的,真空不能传声,故错误;.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变高音调也就越高,故正确;.调大电视机的音量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不能改变音色,故错误。故选:。3.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甲图,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乙图,宇航员在太空中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C.丙图,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响度不同D.丁图,“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答案】【解答】解:、甲图,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正确;、真空不能传声,太空中宇航员对话需借助无线电设备,故错误;、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音色不同,而不是响度不同,故错误;、“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故错误。故选:。4.箫是我国的一种传统乐器,如图所示,演奏者吹箫时,演奏者用手指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大小【答案】【解答】解:演奏者吹箫时,用手指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则发声的空气柱长度不同,振动频率不同,因此主要是改变声音的音调。故选:。5.为庆祝“壮族三月三”,某中学举办“唱山歌”比赛,同学们满怀深情的歌声响彻整个校园,其中“响”是指声音的 A.响度大 B.音调高 C.音色好 D.频率高【答案】【解答】解:同学们满怀深情的歌声响彻整个校园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正确,错误。故选。6.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聊天机器人成为了一个备受瞩目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场景,成为了最受欢迎的聊天机器人之一。如图是工程师聆听机器人唱歌表演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机器人“高歌一曲”中的“高”是指音调高B.机器人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入工程师耳朵的C.机器人的歌声是由嘴唇振动产生的D.歌声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是【答案】【解答】解:、机器人“高歌一曲”中的“高”是指响度大,故错误;、机器人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入工程师耳朵的,故正确;、机器人的歌声是由扬声器振动产生的,故错误;、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故错误。故选:。7.科技感,未来感是杭州亚运会一大亮点。如图是智能机器人和人的互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机器人是高科技产品,它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D.能区分机器人和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他们的音色不同【答案】【解答】解:、机器人是高科技产品,它发出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错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机器人的声音也不例外,故错误;、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故错误;、能区分机器人和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他们的音色不同,故正确。故选:。8.诗人李白曾写有诗句“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分辨出笛子在发声依据的是声音的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频率【答案】【解答】解:不同的发声体由于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李白能分辨出是笛子在发声,依据的就是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独特音色,故正确。故选:。9.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嘹亮的童声合唱《我和你》,让所有人回忆起2008年北京首次举办奥运会时的情景,关于童声合唱,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B.不同儿童发出的歌声音调不同C.扩音器增大了歌声的响度D.歌声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中【答案】【解答】解:.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正确,不符合题意;.不同儿童发出的歌声音色不同,故错误,符合题意;.扩音器的作用是增大声音的响度,因此通过扩音器我们听到的歌声响度变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歌声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中,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二.填空题(共5小题)10.中国作为文明古国,音乐发展历史悠久。中国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类似于现在简谱中的“1、2、3、5、6”,五音反映的声音特性是 音调 ,这与发声体振动的 有关。【答案】音调;频率。【解答】解:中国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类似于现在简谱中的“1、2、3、5、6”,是指声音的高低不同,反映的声音特征是音调;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故答案为:音调;频率。11.2024年春晚舞台上,一场名为《鼓舞龙腾》的开场歌舞精彩亮相舞台上,一群身着艳丽服装的舞者手持龙腾鼓,随着激扬的音乐节奏,敲击出雄壮有力的鼓点,仿佛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激情与活力的世界。鼓声是由鼓面 振动 产生的,敲击鼓面的力度不同,在距离发声体的远近相同时,同一观众听到声音的 不同。【答案】振动;响度【解答】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大小还与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敲击鼓面的力度不同,鼓面振动的幅度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在距离发声体的远近相同时,同一观众听到声音的响度不同。故答案为:振动;响度。12.当汽车在公路上以较高的速度行驶时,能从玻璃窗开着的狭缝处听到“呜呜”的响声,这种声音是玻璃窗狭缝处的空气振动产生的。调整缝隙的大小,发现发出声音的 音调 不同。(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答案】音调。【解答】解:汽车在公路上以较高的速度行驶时,从玻璃窗开着的狭缝处听到“呜呜”的响声,这种声音是玻璃窗狭缝处的空气振动产生的;调整缝隙的大小则空气振动的快慢发生变化,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答案为:音调。13.2024年5月26日天气炎热,晚自习期间由于电路超载,合肥新站高新区未来中学教学楼停电,教室一片漆黑,但教师依旧通过声音很快的识别出是哪位同学在讲话,从而维持晚自习秩序,教师是通过 音色 (声音的特性)辨别声音的。【答案】音色。【解答】解:晚自习期间由于电路超载,合肥新站高新区未来中学教学楼停电,教室一片漆黑,但教师依旧通过声音很快的识别出是哪位同学在讲话,教师是通过音色辨别学生声音的。故答案为:音色。14.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自制的二胡,声音是由琴弦 振动 产生的:底部用可乐罐制成的琴筒贴有薄膜并开有3个音窗,琴筒是用来增加发出声音的 ;演奏时琴声是通过 传到人耳的。【答案】振动;响度;空气。【解答】解:物体振动发声,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琴弦振动产生的。琴筒与二胡的琴弦发生共振,增大声音的大小,使我们听起来声音会更大,所以琴筒是用来增加发出声音的响度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传播的介质有固体、液体和气体,演奏时琴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里的。故答案为:振动;响度;空气。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15.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如表所列8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编号 材料 长度 横截面积 编号 材料 长度 横截面积铜 60 0.76 铜 80 1.02铜 60 0.89 铜 100 0.76铜 60 1.02 尼龙 80 1.02铜 80 0.76 尼龙 100 1.02(1)小华选用了、、三根琴弦,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 琴弦长短 的关系。(2)小明想选用三根琴弦来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横截面积的关系,应选 三根琴弦。(3)小华认为:如果想选用三根琴弦来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还要添加一根钢琴弦,它的长度应该为 、横截面积为 。(4)如图所示,小丽与小刚选用以上琴弦和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①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间的轻声通话,这表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②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说话,如果用细铜金属丝连接,则比尼龙琴弦连接时听到的声音要大些,根据这一实验现象,我们可以提出一个探究问题: 。③如果使用“土电话”时,另一位同学用手捏住琴弦的某一部分,则听的那一位同学 (选填“能”或“不能” 听到对方的说话声。【答案】(1)琴弦长短;(2)、、;(3)80;1.02;(4)①固体;②固体传声能力与材料有关吗;③不能。【解答】解:(1)小华选用、、三根琴弦,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可知,选择的是横截面积和材料都相同,而长度不同的琴弦,所以能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短的关系;这种探究问题的方法叫作控制变量法;(2)为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横截面积的关系,可选择长度和材料都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的琴弦、、进行研究;(3)因为是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所以要求三根琴弦长度相同、横截面积相同,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可知,符合条件,所以添加这根铜琴弦,它的长度也为和横截面积为;(4)①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间的轻声通话,这表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②声音通过细铜金属丝传播时比通过尼龙绳传播时声音大,也就是说细铜金属丝比尼龙琴弦更容易传声,可以研究的问题:不同的固体材料传递声音的能力不同;③说话声引起琴弦振动,琴弦把这种振动由近及远的传到远方,如果用手捏住琴弦的某一部分,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被阻断,则振动就会停止,也就听不到声音了。故答案为:(1)琴弦长短;(2)、、;(3)80;1.02;(4)①固体;②固体传声能力与材料有关吗;③不能。16.某研究小组利用一些长短、粗细、材料不同的琴弦,进行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如图甲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即粗细)关系:,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1)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 (选填“”、“ ”、“ ”或“” ;(2)若选择琴弦和,则是为了研究 ;(3)某同学选择琴弦和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是否可行?同组的另一位同学却说不可行,原因是: ;(4)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实验研究分析归纳提出问题(或猜想)得出结论你认为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用的合理顺序应该是(只填代号) ;(5)如图乙,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振幅与时间关系的波形,其中声音音调相同的图是 ,响度相同的图是 。【答案】(1);(2)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横截面积的关系;(3)没有控制琴弦横截面积相同;(4);(5);。【解答】解:(1)若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应控制琴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因此应选择琴弦;(2)若选择琴弦和,根据控制变量法,琴弦的材料和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横截面积的关系;(3)选择琴弦和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不可行;因为要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需要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琴弦材料不同,但选择琴弦和没有控制琴弦横截面积相同;这种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4)探究过程通常步骤为:提出问题(或猜想)、实验研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故合理顺序应该是;(5)图乙中,两图波形频率相同,因此声音音调相同;两图振幅相同,因此响度相同。故答案为:(1);(2)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横截面积的关系;(3)没有控制琴弦横截面积相同;(4);(5);。17.小海想探究二胡演奏时,音调与琴弦松紧、长短、粗细的关系。他找来两根粗细不同的钢丝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拨动控制垫间的琴弦,进行了四次对比探究,实验信息如表所示。实验次数 1 2 3 4琴弦 粗 细 细控制垫距离 60 60 60 40悬挂钩码个数 4 4 8 4(1)实验中,小海要控制每次拨弹琴弦的力度 相同 。在琴弦末端悬挂不同数目的钩码主要是为了调节琴弦的 。(2)第1、2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音调与琴弦 的关系,拨动后发现第1次实验时声音音调低,小海总结出:当其他条件相同时,琴弦越细音调越 。(3)为了完成长度因素探究,第4次实验的琴弦粗细选择为 (填序号)。只能细只能粗粗细均可【答案】(1)相同;松紧程度;(2)粗细;高;(3)。【解答】解:(1)探究音调与琴弦松紧、长短、粗细的关系,需控制响度不变,因此要控制每次拨弹琴弦的力度相同;实验中,在琴弦末端悬挂不同数目的钩码是为了改变琴弦的松紧程度;(2)第1、2两次实验中,琴弦的松紧、长短相同,粗细不同,为了探究音调与弦的粗细关系;第1次实验发声音调低,比较第1、2两次的实验数据可知,在弦的松紧、长短相同时,弦越细音调越高,弦越粗,音调越低;(3)为了完成长度因素探究,第4次实验的琴弦粗细选择为粗时,可与第2次的进行比较,选择为细时,可与第1次的进行比较,所以选。故答案为:(1)相同;松紧程度;(2)粗细;高;(3)。18.用音叉和乒乓球进行如下实验:(1)甲图:轻敲音叉,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叉股,发现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重敲同一音叉,听到更大的声音,同时发现乒乓球被弹开得更远,说明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 有关(选填“频率”、“振幅”或“材质” ;(2)乙图:敲响右边的音叉时,与左边的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被弹起来,这一现象可以说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3)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图乙的实验, (选填“能”或“不能” 观察到与左边的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弹起来。【答案】(1)振动;振幅;(2)空气;(3)不能。【解答】解:(1)轻敲音叉,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叉股,发现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重敲同一音叉,听到更大的声音,即此时听到的声音的响度较大,同时发现乒乓球被弹开得更远,说明此时音叉的振动幅度较大,说明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2)敲响右边的音叉时,与左边的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被弹起来,说明右边音叉产生的声波通过空气传播给左边的音叉,这一现象可以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3)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图乙的实验,不能观察到与左边的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弹起来。故答案为:(1)振动;振幅;(2)空气;(3)不能。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课时2.2 声音的特性-【学霸提优】(人教版2024)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编学案(学生版) .doc 课时2.2 声音的特性-【学霸提优】(人教版2024)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编学案(教师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