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3.2 遵守规则 教学设计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3.2 遵守规则 教学设计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3.2遵守规则》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道德修养:
懂得遵守规则,积极维护规则,参与改进规则。这要求学生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并将其 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不仅自己遵守,还积极参与到规则的维护和改进中。
法治观念:
了解规则与自由的关系,明白每个人都应自觉遵守规则。学生需要认识到自由是有限度 的,需要规则的约束,才能保障每个人的自由和社会秩序。
健全人格:
提高自律能力,敬畏规则,学会维护规则的技巧,锻炼参与改进规则的能力。这要求 学生培养自我约束的能力,尊重规则,并学习如何有效地维护和改进规则。
责任意识:
树立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培养自律意识和敬畏规则的意识。学生需要认识到遵守规 则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并自觉培养自律和敬畏规则的意识。
2.【教材分析】: 主要内容:
自由与规则不可分:通过“电动车主话自由”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自由并非随心所 欲,而是需要规则的约束。规则既限制自由,也保护自由,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自觉遵守规则: 以“电车骑行乱象多”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遵守规则需要他律和 自律,并学会将规则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
维护与改进规则: 通过“广州电动车治理方案”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规则并非一 成不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和完善。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为社会 发展贡献力量。
教学意义: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规则意识: 使学生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行
为准则,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
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引导学生理解自由与规则的辩证关系,以及每个人都应自觉遵
守规则。
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责任感和参与意识,使其成为具有
健全人格的公民。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鼓励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
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教学方法:
本框内容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
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与规则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加深对规则的
理解。
案例分析法: 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规则的重要性,并学习如何 遵守和维护规则。
合作探究法: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如何改进和完善规则。
启发法: 引导学生思考规则与自由的关系,以及如何更好地遵守和维护规则。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学情分析】: 学生特点:
1
规则意识尚未完全形成: 学生对规则的认知和理解还不够深入,容易出现言行不一致的
现象。
自我意识增强,但自律能力不足:学生渴望独立自主,但缺乏自我约束的能力,容易受 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度提高,但缺乏理性分析能力: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度提高,但缺 乏理性分析的能力,容易受到舆论的影响。
学习方式多样,但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学习方式多样,但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需 要教师进行引导和帮助。
针对学生特点的教学建议: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情境创设、案例分析、角色扮演 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深入思考问题。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通过设置明确的规则和要求,引导学生自觉遵守规则,并培 养自我约束的能力。
引导学生理性分析社会现象:教师应引导学生理性分析社会现象,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 讨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并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 对性的教学。
4.【教学重难点】:
具体来说,教学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自由与规则的关系:
理解自由是有限度的,需要规则的约束才能保障每个人的自由和社会秩序。 认识到规则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为了更好的保障自由,是自由的保障。
自觉遵守规则:
了解遵守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并将规则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 培养敬畏规则的意识,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
维护规则:
认识到维护规则的重要性,不仅自己遵守规则,还要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学习维护规则的技巧,例如劝阻、举报等。
教学重点的达成途径:
通过案例分析: 引导学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案例,例如电动车乱象、交通违法等,加 深对规则的理解。
通过角色扮演: 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电动车主、行人等,体验遵守和维护规
则的感受。
通过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就规则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5.【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新闻展示: 展示“电动车驾驶员被跑车撞飞,还要赔偿跑车几十万 ”的新闻,引导 学生思考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并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自由与规则的关系
议题1:电动车主话自由,你如何看待所谓自由
材料展示: 展示电动车主话自由的案例,例如停放、改装、充电的自由,以及相关法
2
律法规的规定。
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电动车主为何会被罚,以及规则是否限制了自由。
总结: 强调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同时也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目标导学二:遵守规则、维护规则、改进规则的做法 议题2:电车骑行乱象多,“我”应如何对待规则
一 、遵守规则
情境展示: 展示电动车骑行乱象的案例,例如闯红灯、逆行等。
角色扮演 假设学生是电动车主,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应该遵守红灯,并说明理由。 观点评析: 分析不同电动车主的观点,引导学生认识到遵守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二、维护规则
情境探究: 假设学生的叔叔喝醉了,执意要骑电动车回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
总结: 强调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不仅自己遵守,还要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 则。
三、改进规则
材料展示: 展示广州电动车治理方案的案例,以及相关争议。
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规则的合理性,以及如何改进和完善规则。
总结: 强调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和完善,并鼓励学生积 极参与规则的改进。
三、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总结自由与规则的关系,以及如何遵守、维护和改 进规则。
四、板书设计
可以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例如自由与规则的关系、遵守规则、维护规则、改进规则等, 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在黑板上。
五 、课后作业
可以布置一些与规则相关的作业,例如:
调查身边存在的规则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收集一些遵守规则的案例,并分享给同学。 写一篇关于自由与规则的作文。
六 、教学反思 优点:
教学设计合理: 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以“电动车乱象”为主线,能够引起学生的 兴趣和思考。
教学方法多样: 采用情境创设、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并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参与度高: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角色扮演,并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教学目标达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自由与规则的关系,以及如何自觉
遵守和维护规则。 不足:
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没有充分 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和需求。
对规则的讲解不够深入: 对规则的讲解还不够深入,例如,没有详细解释不同规则的
制定背景和目的。
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单一: 评价方式主要依靠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可以增加一些多元
3
化的评价方式,例如,学生自评、互评等。 改进措施: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根据学生的不同特
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深入讲解规则: 要深入讲解不同规则的制定背景和目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规则的
意义和价值。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除了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还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互评等多 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加强课后延伸: 可以布置一些与规则相关的课后作业,例如,调查身边存在的规则问 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