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6课 三国鼎立【学习重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学习难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环节一:自主预习战役名称 发生时间 交战双方 影响 特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 政权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经济发展 意义重视农业,兴修水利 北方生产基本恢复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 加速西南地区开发发展海外贸易,船队到达____ 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环节二:精讲点拨材料一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蒿里行》1. 材料一的诗中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2. 针对这样的状况,曹操采取了什么措施?材料二 曹操将汉献帝迎到许,控制了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同时强调“唯才是举”,他先后下了三次“求贤令”选拔和任用有才能的人;曹操起兵后,为解决军粮不足问题,决定推行屯田制;在战争中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略战术。3. 根据材料二,归纳曹操为何能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材料三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步出夏门行》4. 材料三中的“壮心”指的是什么?他实现了吗?原因又是什么?环节三:合作探究材料一 魏、蜀、吴三国的鼎立,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的统一。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糸,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区域的开发尤其是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有着显著的进步,这些都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立了基础。5.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三国鼎立这一政治格局?请从材料中勾画出来即可。6. 如何理解材料四中,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环节四:测试评价1. 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2. 说曹操是三国鼎立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是不确切的,其理由是( )A.曹操在赤壁之战中遭到失败 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时,曹操已经去世C.曹操的军事谋略不敌诸葛亮 D.曹操未能实现统一全国的愿望3.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 )A.赤壁之战 B.涿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4. 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战役。这场战役( )A.是秦国统一全国的关键一战 B.是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C.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D.导致北方重新陷入割据状态5. 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下列关于三国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①魏国—220年—曹操—洛阳 ②魏国—220年—曹丕—洛阳 ③蜀国—221年—刘备—成都④蜀国—221年—诸葛亮—成都 ⑤吴国—222年—孙策—南京 ⑥吴国—229年—孙权—建业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⑤6.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一幅图反映了222年三国鼎立的形势( )7. 右面的示意图反映出( )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C.统一趋势不断加强D.魏晋时期政权并立8.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填空。东汉末年,政局混乱,一些地方官吏和豪强势力趁机扩充实力,形成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集团。在军阀混战中,曹操脱颖而出,政治上,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经济上,实行屯田,增强了经济实力。200年,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打败了袁术,最终统一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接着,曹操挥师南下,企图一统全国。208年,曹军与孙刘联军决战于官渡,曹操败走华容道,再也无力南下,三国鼎立局面形成。220年,曹操病死,他的儿子曹植废汉献帝,自称皇帝,改国号“魏”。有古人评价,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而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评价,曹操则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1)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 当前文档不提供在线查看服务,请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