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学习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学习难点】北方民族大交融的意义环节一:自主预习淝水之战 背景 时间历史典故 特点影响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建立时间 民族 统一北方时间改革背景改革目的改革措施改革作用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表现 经济 少数民族 政治汉族人民文化 少数民族 民族心理汉族人民原因 (见合作探究) 影响 (见合作探究)环节二:精讲点拨材料一 孝文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钱穆 《国史大纲》材料二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定居的生活,他们向汉族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的畜牧业生产的习惯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而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学习畜牧经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逐渐地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我国北方出现各民族大交融。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教材1. 通过材料一,说说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历史和文化的原因。2. 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民族大交融的高潮?环节三:合作探究材料三: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精血,注入中华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3.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大交融有何历史意义?环节四:测试评价1. 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维护了人民的利益 B.最高统治者的支持C.顺应了历史潮流 D.促进北方各族的封建化2.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社会大背景是( )A.北方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B.黄河流域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C.接受了汉族的先进文化 D.巩固了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3.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突出特征是( )4. A.澄清吏治 B.提倡汉化 C.发展经济 D.中央集权5. 以下选项中,最能反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基本特点的是( )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统一国家的建立C.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D.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6. 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对这一现象解读最准确的是( )A.内迁各族的文化习俗影响了汉族 B.洛阳贵族官僚生活简朴C.汉族的习俗影响了内迁各族 D.洛阳贵族官僚盲目攀比7. 北魏孝文帝改革带头纳汉女为妃,让弟弟娶汉女为妻;改姓为元;对30 岁以下仍讲胡语者“降爵黜官”。孝文帝的这些措施是( )A.得到了全体贵族的支持 B.利于北魏统一全国C.阻碍了汉族文化发展 D.促进了民族融合8. 史载,孝文帝雅好读书,遍览经史,经受儒学影响。这种影响表现为( )A.独尊儒术 B.实行汉化 C.开发江南 D.科举取士9. 当你重回498年的北魏的时候,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A.在洛阳的街头,人们都穿着汉族的服装B.在朝廷中大臣都在用鲜卑语向皇帝汇报C.一家人正在举办婚礼,新郎是鲜卑人,新娘是汉族人D.老师正在提问一个叫元拓的学生10.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曾统一过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有( )①氐族 ②羌族 ③鲜卑族 ④匈奴族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11. 下列政权中,曾统一黄河流域的有( )①曹魏 ②东晋 ③西晋 ④北魏 ⑤前秦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⑤12. 下列古代战役中,属于以少胜多的战役有( )①牧野之战 ②长平之战 ③巨鹿之战④官渡之战 ⑤赤壁之战 ⑥淝水之战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⑥13. 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北魏政权②学习汉族先进的经济文化政策是改革的核心内容③改革加速了黄河流域的民族大融合的过程④为北魏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⑤494年,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至咸阳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 当前文档不提供在线查看服务,请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