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讲 分散系 胶体-2024年初升高化学衔接讲义(人教版2019)(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05讲 分散系 胶体-2024年初升高化学衔接讲义(人教版2019)(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 05 讲 分散系 胶体
01 自学导引 02 知识精讲 03 对点精练 04 易错辨析
05 基础测评 06 能力提升
自学导引
1.分散系的概念与组成
(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以 形式分散到 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形成的 。
(2)组成:分散系中 成粒子的物质叫做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做分散剂。
(3)举例:溶液中, 是分散质, 是分散剂。
2.完成下表,写出常见分散系的分散质和分散剂。
分散系 分散质 分散剂


食盐水
有色玻璃
3.常见分散系的树状分类法
指出图中序号所示的分类依据:① ;②分 ;③ 。
正误判断 (对的打“ ”,错的打
1 “溶x液、”胶)体 都 属 于 混合物,溶液具有均一性、透明和稳定性,则胶体也具有均一性、透明和稳定性。(____)
2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区分蛋白质溶液和食盐水。(_______)
3 FeCl3 溶液滴入热的浓NaOH 溶液中可得到Fe(OH)3 胶体。(_______)
4 胶体不带电荷,胶体粒子因吸附离子往往带有电荷。(_______)
5 纳米材料不是胶体,其粒子分散到分散剂中,才能形成胶体。(_______)
6 因为胶体带有电荷,所以在电场的作用下,胶粒可以定向移动。(_______)
7 “墨滴无声入水惊,如烟袅袅幻形生”中的“墨滴”具有胶体的性质。(_______)
8 PM2.5 分散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_______)
9 “纳米级”氯化钠颗粒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______)
知识精讲
一、分散系的分类:
1.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的聚集状态(气、液、固)分,有 9 种类型:
分散质 分散剂 实 例
气 气 空气
液 气 云、雾
固 气 烟灰尘
气 液 泡沫
液 液 牛奶、酒精的水溶液
固 液 糖水、油漆
气 固 泡沫塑料
液 固 珍珠(包藏着水的碳酸钙)
固 固 有色玻璃、合金
2.按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大小又可以分为三种:溶液、胶体和浊液:
对点精练
1..胶体最本质的特征是
A.具有丁达尔效应 B.可以通过滤纸
C.一定条件下会聚沉 D.分散质颗粒的直径在 1nm~100nm 之间
2.胶体和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
A.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B.是一种稳定的体系
C.一定条件下会产生沉淀 D.粒子带电荷
3.按溶液、浊液、胶体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食盐水、淀粉溶液、豆浆
B.食醋、泥水、血液
C.白糖水、食盐水、茶叶水
D.豆浆、硫酸铜溶液、淀粉溶液
4.化学概念间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反应和复分解反应不属于并列关系 B.化合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
C.化合物与电解质不属于包含关系 D.分散系和胶体属于重叠关系
二、胶体的性质
1.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1)实验操作
在小烧杯中加入 40 mL 蒸馏水,加热至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 5~6 滴 溶液,继
续煮沸至液体呈 色,停止加热,即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
(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Cl3+3H2O ===== Fe(OH)3(胶体)+3HCl。
(3)注意:①不能用玻璃棒搅拌。②不能过度加热,加热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2.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
(1)实验探究
操作
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观察
无明显现象
现象
胶体中粒子的直径为 溶液中粒子的直径 ,散
原因分析
nm,能对光线散射 射极其微弱
(2)应用:丁达尔效应常用来区分胶体和溶液。
对点精练
1.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制备时将含等量FeSO4 和
Fe2 SO4 3的溶液混合,再滴入稍过量的 NaOH 溶液,再加入油酸钠溶液,可生成黑色的、分散质粒子的直
径在 5.5~36nm 之间的磁流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得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 B.该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所得的分散系中分散质为Fe OH 2 D.所得分散系的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滤纸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渗析法可以分离 Fe(OH)3胶体和 FeCl3溶液
B.将饱和 FeCl3溶液直接加热至沸腾可制得 Fe(OH)3胶体
C.用Fe OH 3胶体作电泳实验,阴极附近颜色变深,说明Fe OH 3胶体带正电荷
D.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为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
3.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胶体一定是混合物
B.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是有丁达尔效应
C.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稀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可得氢氧化铁胶体
D.胶体中的胶粒能透过半透膜
三、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浊液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悬浊液 乳浊液
分散质粒
<1 nm 1~100 nm >100 nm
子的直径
许多分子的
大量分子聚成 大量分子聚成
分散质粒子 分子或离子 集合体或单
的固体颗粒 的液滴
个高分子
不均一、不透 不均一、不透
外部特点 均一、透明 均一、透明
明,久置沉淀 明,久置分层
稳定性 稳定 介稳定 不稳定
能否透过滤
能 能 不能


能否透过半
质 能 不能 不能
透膜
是否具有丁
无 有 无
达尔效应
泥浆水、石灰
实例 食盐水、蔗糖溶液 豆浆、牛奶 油水混合物

对点精练
1.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丁达尔现象
B.用渗析法可以除去 Al(OH)3胶体中的 NaCl
C.往 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时,开始时会出现沉淀,再继续滴加时,沉淀又会溶解直至消失
D.用盐卤点豆腐、河海交汇处可沉积成沙洲、血液透析等都与胶体性质有关
2.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有关的是
①水泥厂和冶金厂常用高压直流电除去大量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②黄河入海口处三角洲的形成
③通过溶解、过滤,可以除去食盐中的少量泥沙
④明矾[KAl(SO4)2·12H2O]净水
⑤向 FeCl3溶液中加入 NaOH 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⑥同一支钢笔先后吸入不同牌子的墨水易造成钢笔堵塞
A.②⑤⑥ B.①②④⑥ C.②④⑤⑥ D.①④⑤
四、【拓展延伸】
1.胶体的电泳
胶体的分散质微粒细小,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单位质量具有的表面积),能吸附某种电荷的离子,从而形成
带电微粒(胶粒)。这些微粒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会发生定向移动,如氢氧化铁胶体的分散质微粒带正电荷,在
通电的情况下胶体的分散质微粒向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的一极移动,这种现象称为电泳。
注意:胶体不带电,胶体中的胶体粒子能够吸附体系中的带电粒子而使胶体粒子带电荷,但整个分散系仍
是电中性的。淀粉胶体的胶体粒子不带电荷。
2.胶体的聚沉
胶体粒子聚集成为较大的颗粒而形成沉淀,从分散剂中析出的过程叫聚沉。可使胶体聚沉的方法有:①加
酸、碱、盐的溶液;②加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③加热或搅拌。
3.胶体的分离方法
渗析法——将含有胶体的混合液放入半透膜袋内,然后浸入蒸馏水中,半透膜袋内的离子进入蒸馏水中,
而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对点精练
1.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既能透过半透膜又能透过滤纸的是
A.Cu(OH)2悬浊液 B.油醋乳浊液 C.氯化铁溶液 D.氢氧化铁胶体
五、胶体的应用
1 农业生产 土壤胶体中离子的吸附和交换过程,保肥作用。土壤里许多物质如粘土、腐殖质等常以胶体
形式存在。
2 医疗卫生 血液透析、血清纸上电泳、FeCl3溶液用于伤口止血、利用电泳分离各种氨基酸和蛋白质。
3 日常生活 制豆腐原理和豆浆、牛奶、粥、明矾净水等。
夏天到来的时候,河水夹杂着大量的泥沙下流,大部分泥沙流入大海。但是,这些泥沙并非
4 入海口沙 都能汇入海洋,有些在河水与海水汇合处就会马上发生聚结作用,聚沉在河口海边,于是,
洲 便形成了辽阔而肥沃的冲积土。江河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其形成原理是海水中的电解质使
江河泥沙所形成的胶体发生聚沉。
5 有色玻璃的制备,冶金工业利用电泳原理选矿、冶金厂大量烟尘用高压电除去,原油脱水;工业生产
有些火药、炸药的制备等都用到胶体的知识。
对点精练
6.在实验中因装配仪器不慎划破手指,可立即在出血处滴加三氯化铁溶液应急止血,其原因是
A.三氯化铁溶液具有杀菌消毒作用
B.三氯化铁溶液能使血液凝聚
C.三氯化铁溶液能产生氢氧化铁沉淀堵住伤口
D.三氯化铁溶液能使血液产生化学变化
易错辨析
1.有关丁达尔效应的易错点:
①丁达尔效应是物理变化;
②液溶胶和气溶胶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③丁达尔效应能说明胶粒的大小范围;
④不是只有胶体才发生丁达尔效应,除胶体以外,其他分散体系也会产生这种现象,但是远不如胶体明显,
因此丁达尔效应实际上就成为判别胶体与溶液的最简便的方法.
2.有关电泳现象的易错点:
①电泳现象是物理变化;
②形成原因:是由胶体中分散质粒子吸附离子而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等原因引起的;带电荷情况(一般规
律):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如 Al(OH)3、Fe(OH)3胶体;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
化物、硅酸、土壤的胶体粒子带负电荷,如 H2SiO3、As2S3胶体;淀粉胶粒不带电。另外,带电荷也要看具
体情况,如用硝酸银和碘化钾制备的碘化银胶体,硝酸银过量,胶体带正电;碘化钾过量,胶粒带负电.又
如介质的 pH 较低时,蛋白质胶体带正电;pH 较高时,则带负电;当蛋白质分子所带的净电荷为零时,则
不带电。淀粉大分子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带电荷。所以,不是所有胶体都能发生电泳现象。
③利用电泳可以分离带不同电荷的溶胶。
④影响电泳的因素有:主要有带电粒子的大小、形状、粒子表面的电荷数目、溶剂中电解质的种类、离子
强度以及 pH、温度和所加的电压等。(此知识点在高中不做要求)
3.有关胶体的介稳性和聚沉的易错点:
(1)胶体比较稳定,主要是由于同一胶体微粒带有同种电荷,同性相斥,不易聚沉,中和胶粒所带的电荷或
者增加胶粒互相碰撞的机会均能使胶体聚沉。该过程是不可逆的。
(2)胶体聚沉的方法有三种:
①加入电解质溶液,加入电解质能中和胶粒所带的电荷而使胶体聚沉。
②加入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另一种胶体;
③加热。
基础测评
1.多糖基复合纳米材料(粒径 10-9-10-7 m)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将多糖基复合纳米颗粒分
散到水中,下列关于该分散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分散系不属于胶体 B.该分散系非常稳定
C.多糖基复合纳米颗粒不能透过滤纸 D.丁达尔效应能区分氯化钡溶液和该分散系
2.当光束通过下列物质时,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是
①水 ②蔗糖溶液 ③云、雾 ④硫酸铜溶液 ⑤氢氧化铁胶体 ⑥有色玻璃
A.③⑤⑥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②③④
3.下列操作或现象与粒子直径大小无关的是
A.熬药后箅渣 B.戴口罩防雾霾 C.NaCl 溶液蒸发结晶 D.森林中的丁达尔效应
A.A B.B C.C D.D
4.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是
A.胶体粒子能通过滤纸空隙
B.胶体粒子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C.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 1 nm~100nm 之间
D.胶体粒子带电荷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
5.下列应用或事实与胶体聚沉无关的是
A.河流入海口处易形成三角洲
B.一支钢笔使用不同品牌的墨水易堵塞
C.化工厂利用静电除尘技术除废气中的固体悬浮物
D.将盐卤或石膏加入豆浆,制成豆腐
6.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制备胶体的一种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制备方法属于物理方法 B.烧杯中液体的颜色逐渐变浅
C.可用丁达尔效应判断是否制得胶体 D.加热能促使该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减小
7.将饱和的氯化铁溶液分成三等份,将第一份溶液滴加到沸水中,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得到分散系Ⅰ;第二份溶液滴加到凉水中,得到分散系Ⅱ;第三份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得到分散系Ⅲ。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散系Ⅰ、Ⅱ和Ⅲ中的分散质相同 B.分散系Ⅰ和Ⅱ均能全部通过半透膜
C.稳定性:分散系Ⅱ>分散系Ⅰ>分散系Ⅲ D.分散系Ⅰ和Ⅱ均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8.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是纯净物,丙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B.甲、乙、丙中液体均为胶体
C.可用过滤的方法将丙中液体进行提纯
D.乙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aCO3 + 2Fe
3+ + 3H2O = 2Fe(OH)3(胶体) + 3CO2 +3Ca
2+
9.实验表明,在如图装置中,带负电荷的胶粒向 Pt(铂)极迁移,带正电荷的胶粒向石墨(C)极迁移,这种现
象叫“电泳现象”。某小组制备 AgI 胶体并探究其性质,有关信息如表所示(注明:AgI 胶体呈黄色)
操作 化学反应现象 电泳实验现象
产生黄色液体 石墨极附近颜色变深,铂极附近颜色变浅
产生黄色液体 铂极附近颜色变深,石墨极附近颜色变浅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用丁达尔效应可以确定①、②试管里的液体是否是胶体
B.①和②试管中都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C.①试管制备的碘化银胶体带正电荷
D.碘化银胶粒带电性与加入试剂顺序有关
10.“当丁达尔效应出现时,光就有了形状”,美丽的丁达尔现象是胶体的特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甲实验说明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是丁达尔效应
B.图乙实验结果说明 Fe(OH)3胶体带正电荷
C.图丙实验完成后得到的分散系是 Fe(OH)3胶体
D.图丁实验可以除去 Fe(OH)3胶体中的 FeCl3
能力提升
1.某种二氧化硅微囊是一种空心球壳材料,在科学及工业研究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用电子显微镜观测,
二氧化硅微囊在分散剂中的形貌如图,这种分散系属于
A.溶液 B.胶体 C.悬浊液 D.乳浊液
2.下列关于分散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和胶体都是纯净物,浊液是混合物
B.胶体、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是能否产生丁达尔效应
C.分散系的分类: 分散质粒子的直径
D.溶液中溶质粒子能通过滤纸,胶体和浊液中的分散质粒子不能通过滤纸
3.目前,科学家发现在负压和超低温条件下,可将水形成像棉花糖一样的气溶胶的冰,该冰称为“气态冰”。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常态冰”和“气态冰”结构不同,是同素异形体
B.该冰与普通冰化学性质相同
C.该冰可能具有丁达尔效应
D.“气态冰”的分散剂是空气
4.按溶液、浊液、胶体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苏打水、牛奶、豆浆 B.碘酒、泥水、血液
C.白糖水、食盐水、茶水 D.Ca OH 2 悬浊液、澄清石灰水、石灰浆
5..含有 0.01 mol FeCl3的 FeCl3饱和溶液因久置变得浑浊,将所得分散系从如图所示装置的 A 区流向 B 区,
其中 C 区是不断更换中的蒸馏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备 Fe(OH)3胶体的反应为:FeCl3+3H2O = Fe(OH)3(胶体)+3HCl
D
B.滤纸上残留的红褐色物质为 Fe(OH)3固体颗粒
C.B 区的深红褐色分散系为 Fe(OH)3胶体
D.实验室制备 Fe(OH)3胶体时,为了加快速率,可以用玻璃棒搅拌
6.向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碘化钾后制得的一种碘化银溶胶的微观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正确的是
A.碘化银胶体粒子能吸附阳离子,从而使碘化银胶体带正电荷
B.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碘化银胶体中的硝酸钾溶液
C.向有污染的水中加入胶体,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D.将碘化银胶体放置一段时间后,不会出现浑浊
7.将蛋白质溶液放在半透膜上静置,溶液的成分通过半透膜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用丁达尔效应鉴别Fe OH 3胶体和蛋白质溶液水分子
B.该半透膜的孔径大小可能为 200nm
C.该半透膜可用来分离NaCl溶液和淀粉溶液
D.NaCl溶液和淀粉溶液的本质区别是能否产生丁达尔效应
8.用图 1 所示装置制备 Fe(OH)3胶体,用图 2 所示装置进行提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加快 Fe(OH)3胶体的生成,可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B.用含 1molFeCl3的饱和溶液制得的胶体中,含有的 Fe(OH)3胶粒数为 NA
C.图 1 中用激光笔照射液体,根据有无“光亮的通路”判断 Fe(OH)3胶体是否生成
D.取图 2 中半透膜内的液体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逐滴滴加稀硫酸,可观察到液体由红褐色直接变为黄色
9.下列关于Fe(OH)3 胶体的描述错误的是
① Fe(OH)3 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nm ~ 100nm
② Fe(OH)3 胶体带正电
③往Fe(OH)3 胶体中逐滴滴入硫酸溶液,现象是:先有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
④ Fe(OH)3 胶体能够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
⑤制备过程是往沸水中加入 5~6 滴稀FeCl3 溶液,煮沸搅拌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⑥ Fe(OH) 3+ +3 胶体制备原理的离子方程式为:Fe + 3H2O - Fe(OH)3 +3H
A.①②⑤ B.②⑥ C.②⑤⑥ D.⑤⑥
10.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1)静电除尘器除去空气或工厂废气中的飘尘是利用胶体粒子的带电性而加以除去
(2)将 NaOH 浓溶液滴加到饱和 FeCl3溶液中制备 Fe(OH)3胶体
(3)纳米材料粒子直径一般在 1~100nm 之间,因此纳米材料属于胶体
(4)用可见光束照射以区别溶液和胶体
(5)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6)丁达尔效应是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
(7)胶体与溶液都可以通过滤纸、半透膜和分子筛
(8) “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9)向浑浊的水中投入明矾,其净水原理是:Al3++3H2O Al(OH)3(胶体)+3H+
A.3 B.4 C.5 D.6第 05 讲 分散系 胶体
01 自学导引 02 知识精讲 03 对点精练 04 易错辨析
05 基础测评 06 能力提升
自学导引
1.分散系的概念与组成
(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形成的混合物。
(2)组成:分散系中被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做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做分散剂。
(3)举例:溶液中,溶质是分散质,溶剂是分散剂。
2.完成下表,写出常见分散系的分散质和分散剂。
分散系 分散质 分散剂
烟 微小尘埃(固) 空气(气)
雾 微小水滴(液) 空气(气)
食盐水 食盐(固) 水(液)
有色玻璃 金属氧化物(固) 玻璃(固)
3.常见分散系的树状分类法
指出图中序号所示的分类依据:①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②分散剂的状态不同;③分散质的
状态不同。
正误判断 (对的打“ ”,错的打
1 “溶x液、”胶)体 都 属 于 混合物,溶液具有均一性、透明和稳定性,则胶体也具有均一性、透明和稳定性。(____)
2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区分蛋白质溶液和食盐水。(_______)
3 FeCl3 溶液滴入热的浓NaOH 溶液中可得到Fe(OH)3 胶体。(_______)
4 胶体不带电荷,胶体粒子因吸附离子往往带有电荷。(_______)
5 纳米材料不是胶体,其粒子分散到分散剂中,才能形成胶体。(_______)
6 因为胶体带有电荷,所以在电场的作用下,胶粒可以定向移动。(_______)
7 “墨滴无声入水惊,如烟袅袅幻形生”中的“墨滴”具有胶体的性质。(_______)
8 PM2.5 分散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_______)
9 “纳米级”氯化钠颗粒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______)
【答案】1.错误 2.正确 3.错误 4.正确 5.正确 6.错误 7.正确 8.错误 9.错误
知识精讲
一、分散系的分类:
1.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的聚集状态(气、液、固)分,有 9 种类型:
分散质 分散剂 实 例
气 气 空气
液 气 云、雾
固 气 烟灰尘
气 液 泡沫
液 液 牛奶、酒精的水溶液
固 液 糖水、油漆
气 固 泡沫塑料
液 固 珍珠(包藏着水的碳酸钙)
固 固 有色玻璃、合金
2.按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大小又可以分为三种:溶液、胶体和浊液:
对点精练
1..胶体最本质的特征是
A.具有丁达尔效应 B.可以通过滤纸
C.一定条件下会聚沉 D.分散质颗粒的直径在 1nm~100nm 之间
【答案】D
【解析】A.丁达尔效应是区别溶液和胶体的现象区别,不是本质区别,故 A 不符合题意;
B.胶体分散质颗粒的直径在 1nm~100nm 之间,可以通过滤纸,但不是最本质的特征,故 B 不符合题意;
C.胶体具有介稳性,一定条件下会聚沉,但不是最本质的特征,故 C 不符合题意;
D.胶体分散质颗粒的直径在 1nm~100nm 之间,是胶体最本质的特征,故 D 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 D。
2.胶体和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
A.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B.是一种稳定的体系
C.一定条件下会产生沉淀 D.粒子带电荷
【答案】A
【解析】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直径在 1-100nm 之间,溶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
lnm,浊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 100nm,所以 A 选项符合题意,故选 A。
3.按溶液、浊液、胶体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食盐水、淀粉溶液、豆浆
B.食醋、泥水、血液
C.白糖水、食盐水、茶叶水
D.豆浆、硫酸铜溶液、淀粉溶液
【答案】B
【解析】A.淀粉溶液属于胶体,故 A 错误;
B.碘酒属于溶液,泥水属于浊液,血液属于胶体,故 B 正确;
C.食盐水属于溶液,故 C 错误;
D.豆浆属于胶体、硫酸铜溶液属于溶液,故 D 错误。
故选:B。
4.化学概念间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反应和复分解反应不属于并列关系 B.化合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
C.化合物与电解质不属于包含关系 D.分散系和胶体属于重叠关系
【答案】A
【解析】A.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为离子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为
复分解反应,故复分解反应可能为离子反应,故两者为交叉关系,故 A 正确;
B.碱性氧化物属于化合物,二者是包含关系,故 B 错误;
C.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属于包含关系,故 C 错误;
D.溶液、胶体、悬浊液、空气等混合物属于分散系,二者属于包含关系,故 D 错误;
故选 A。
二、胶体的性质
1.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1)实验操作
在小烧杯中加入 40 mL 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 5~6 滴饱和氯化铁溶液,继
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Cl3+3H2O

===== Fe(OH)3(胶体)+3HCl。
(3)注意:①不能用玻璃棒搅拌。②不能过度加热,加热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2.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
(1)实验探究
操作
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观察
一条光亮的“通路” 无明显现象
现象
胶体中粒子的直径为 1~ 溶液中粒子的直径小于
原因分析
100 nm,能对光线散射 1__nm,散射极其微弱
(2)应用:丁达尔效应常用来区分胶体和溶液。
对点精练
1.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制备时将含等量FeSO4 和
Fe2 SO4 3的溶液混合,再滴入稍过量的 NaOH 溶液,再加入油酸钠溶液,可生成黑色的、分散质粒子的直
径在 5.5~36nm 之间的磁流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得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 B.该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所得的分散系中分散质为Fe OH 2 D.所得分散系的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滤纸
【答案】B
【解析】A.胶体是分散质粒子大小在 1nm~100nm 的分散系;分散质粒子直径在 5.5nm~36nm 之间,所
得分散系为胶体,不是悬浊液,A 错误;
B.该分散系属于胶体,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 正确;
C.磁流体中分散质为黑色的,而Fe OH 2 为白色,C 错误;
D.胶体粒子能透过滤纸而不能透过半透膜,D 错误;
故选 B。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渗析法可以分离 Fe(OH)3胶体和 FeCl3溶液
B.将饱和 FeCl3溶液直接加热至沸腾可制得 Fe(OH)3胶体
C.用Fe OH 胶体作电泳实验,阴极附近颜色变深,说明Fe3 OH 3胶体带正电荷
D.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为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
【答案】A
【解析】A.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可以透过,可用渗析的方法分离 Fe(OH)3胶体和 FeCl3溶液,A 正
确;
B.将饱和 FeCl3溶液加热至沸腾促进水解平衡正向进行得到氢氧化铁沉淀,B 错误;
C.用 Fe(OH)3胶体作电泳实验,阴极附近颜色变深,说明 Fe(OH)3胶粒带正电,胶体不带电,C 错误;
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为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而不是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D 错误;
故答案为:A。
3.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胶体一定是混合物
B.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是有丁达尔效应
C.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稀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可得氢氧化铁胶体
D.胶体中的胶粒能透过半透膜
【答案】A
【解析】A.胶体是一种分散系,由分散剂和分散质组成,一定是混合物,A 正确;
B.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是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不是有丁达尔效应,B 错误;
C.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稀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得到的是氢氧化铁沉淀,C 错误;
D.胶体粒子直径较大,不能通过半透膜,D 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 A。
三、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浊液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悬浊液 乳浊液
分散质粒
<1 nm 1~100 nm >100 nm
子的直径
许多分子的
大量分子聚成 大量分子聚成
分散质粒子 分子或离子 集合体或单
的固体颗粒 的液滴
个高分子
不均一、不透 不均一、不透
外部特点 均一、透明 均一、透明
明,久置沉淀 明,久置分层
稳定性 稳定 介稳定 不稳定
能否透过滤
能 能 不能


能否透过半
质 能 不能 不能
透膜
是否具有丁
无 有 无
达尔效应
泥浆水、石灰
实例 食盐水、蔗糖溶液 豆浆、牛奶 油水混合物

对点精练
1.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丁达尔现象
B.用渗析法可以除去 Al(OH)3胶体中的 NaCl
C.往 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时,开始时会出现沉淀,再继续滴加时,沉淀又会溶解直至消失
D.用盐卤点豆腐、河海交汇处可沉积成沙洲、血液透析等都与胶体性质有关
【答案】A
【解析】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不同,故 A 错误;
B.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用渗析法可以除去 Al(OH)3胶体中的 NaCl,故 B 正确;
C.往 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时,开始时发生聚沉出现氢氧化铁沉淀,再继续滴加时,氢氧化铁和
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所以沉淀又会溶解直至消失,故 C 正确;
D.用盐卤点豆腐、河海交汇处可沉积成沙洲与胶体聚沉有关,血液透析利用胶体渗析原理,故 D 正确;
选 A。
2.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有关的是
①水泥厂和冶金厂常用高压直流电除去大量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②黄河入海口处三角洲的形成
③通过溶解、过滤,可以除去食盐中的少量泥沙
④明矾[KAl(SO4)2·12H2O]净水
⑤向 FeCl3溶液中加入 NaOH 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⑥同一支钢笔先后吸入不同牌子的墨水易造成钢笔堵塞
A.②⑤⑥ B.①②④⑥ C.②④⑤⑥ D.①④⑤
【答案】B
【解析】①水泥厂和冶金厂中产生的烟尘扩散到空气中形成气溶胶,胶粒带电荷,工厂常利用胶体电泳的
性质用高压直流电除去大量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故符合题意;
②黄河入海口处,海水中的电解质会使河水中的胶体产生聚沉而形成三角洲,故符合题意;
③通过溶解、过滤,可以除去食盐中的少量泥沙是固液分离,与胶体性质无关,故不符合题意;
④明矾溶于水电离出的铝离子在溶液中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胶体吸附水中悬浮杂质而产生沉淀达到净
水的作用,故符合题意;
⑤氯化铁溶液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是复分解反应,与胶体性质无关,故不
符合题意;
⑥墨水是胶体,不同墨水中胶粒所带电荷不同,同一支钢笔先后吸入不同牌子的墨水时,带不同电荷的胶
粒会发生聚沉而造成钢笔堵塞,故符合题意;
①②④⑥符合题意,故选 B。
四、【拓展延伸】
1.胶体的电泳
胶体的分散质微粒细小,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单位质量具有的表面积),能吸附某种电荷的离子,从而形成
带电微粒(胶粒)。这些微粒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会发生定向移动,如氢氧化铁胶体的分散质微粒带正电荷,在
通电的情况下胶体的分散质微粒向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的一极移动,这种现象称为电泳。
注意:胶体不带电,胶体中的胶体粒子能够吸附体系中的带电粒子而使胶体粒子带电荷,但整个分散系仍
是电中性的。淀粉胶体的胶体粒子不带电荷。
2.胶体的聚沉
胶体粒子聚集成为较大的颗粒而形成沉淀,从分散剂中析出的过程叫聚沉。可使胶体聚沉的方法有:①加
酸、碱、盐的溶液;②加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③加热或搅拌。
3.胶体的分离方法
渗析法——将含有胶体的混合液放入半透膜袋内,然后浸入蒸馏水中,半透膜袋内的离子进入蒸馏水中,
而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对点精练
1.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既能透过半透膜又能透过滤纸的是
A.Cu(OH)2悬浊液 B.油醋乳浊液 C.氯化铁溶液 D.氢氧化铁胶体
【答案】C
【解析】溶液中的粒子既能透过半透膜又能透过滤纸,胶体中的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浊液中的粒子既不
能透过半透膜又不能透过滤纸。
A.Cu(OH)2悬浊液,属于浊液,既不能透过半透膜又不能透过滤纸,故不选 A;
B.油醋乳浊液,属于浊液,既不能透过半透膜又不能透过滤纸,故不选 B;
C.氯化铁溶液,属于溶液,既能透过半透膜又能透过滤纸,故选 C;
D.氢氧化铁胶体,属于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故不选 D;
选 C。
五、胶体的应用
1 土壤胶体中离子的吸附和交换过程,保肥作用。土壤里许多物质如粘土、腐殖质等常以胶体农业生产
形式存在。
2 医疗卫生 血液透析、血清纸上电泳、FeCl3溶液用于伤口止血、利用电泳分离各种氨基酸和蛋白质。
3 日常生活 制豆腐原理和豆浆、牛奶、粥、明矾净水等。
夏天到来的时候,河水夹杂着大量的泥沙下流,大部分泥沙流入大海。但是,这些泥沙并非
4 入海口沙 都能汇入海洋,有些在河水与海水汇合处就会马上发生聚结作用,聚沉在河口海边,于是,
洲 便形成了辽阔而肥沃的冲积土。江河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其形成原理是海水中的电解质使
江河泥沙所形成的胶体发生聚沉。
5 有色玻璃的制备,冶金工业利用电泳原理选矿、冶金厂大量烟尘用高压电除去,原油脱水;工业生产
有些火药、炸药的制备等都用到胶体的知识。
对点精练
6.在实验中因装配仪器不慎划破手指,可立即在出血处滴加三氯化铁溶液应急止血,其原因是
A.三氯化铁溶液具有杀菌消毒作用
B.三氯化铁溶液能使血液凝聚
C.三氯化铁溶液能产生氢氧化铁沉淀堵住伤口
D.三氯化铁溶液能使血液产生化学变化
【答案】B
【解析】血液属于胶体,加入电解质溶液(FeCl3溶液)可使胶粒聚沉,血液凝聚达到止血效果;
故选:B。
易错辨析
1.有关丁达尔效应的易错点:
①丁达尔效应是物理变化;
②液溶胶和气溶胶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③丁达尔效应能说明胶粒的大小范围;
④不是只有胶体才发生丁达尔效应,除胶体以外,其他分散体系也会产生这种现象,但是远不如胶体明显,
因此丁达尔效应实际上就成为判别胶体与溶液的最简便的方法.
2.有关电泳现象的易错点:
①电泳现象是物理变化;
②形成原因:是由胶体中分散质粒子吸附离子而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等原因引起的;带电荷情况(一般规
律):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如 Al(OH)3、Fe(OH)3胶体;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
化物、硅酸、土壤的胶体粒子带负电荷,如 H2SiO3、As2S3胶体;淀粉胶粒不带电。另外,带电荷也要看具
体情况,如用硝酸银和碘化钾制备的碘化银胶体,硝酸银过量,胶体带正电;碘化钾过量,胶粒带负电.又
如介质的 pH 较低时,蛋白质胶体带正电;pH 较高时,则带负电;当蛋白质分子所带的净电荷为零时,则
不带电。淀粉大分子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带电荷。所以,不是所有胶体都能发生电泳现象。
③利用电泳可以分离带不同电荷的溶胶。
④影响电泳的因素有:主要有带电粒子的大小、形状、粒子表面的电荷数目、溶剂中电解质的种类、离子
强度以及 pH、温度和所加的电压等。(此知识点在高中不做要求)
3.有关胶体的介稳性和聚沉的易错点:
(1)胶体比较稳定,主要是由于同一胶体微粒带有同种电荷,同性相斥,不易聚沉,中和胶粒所带的电荷或
者增加胶粒互相碰撞的机会均能使胶体聚沉。该过程是不可逆的。
(2)胶体聚沉的方法有三种:
①加入电解质溶液,加入电解质能中和胶粒所带的电荷而使胶体聚沉。
②加入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另一种胶体;
③加热。
基础测评
1.多糖基复合纳米材料(粒径 10-9-10-7 m)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将多糖基复合纳米颗粒分
散到水中,下列关于该分散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分散系不属于胶体 B.该分散系非常稳定
C.多糖基复合纳米颗粒不能透过滤纸 D.丁达尔效应能区分氯化钡溶液和该分散系
【答案】D
【解析】A.根据该多糖基复合纳米颗粒的粒径可知,其形成的分散系为胶体,A 错误;
B.胶体是介稳体系,较为稳定,B 错误;
C.根据该多糖基复合纳米颗粒的粒径可知,其形成的分散系为胶体,胶体可以透过滤纸,C 错误;
D.该物质形成的分散系为胶体,氯化钡溶于水形成的分散系为溶液,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两者,D 正确;
故选 D。
2.当光束通过下列物质时,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是
①水 ②蔗糖溶液 ③云、雾 ④硫酸铜溶液 ⑤氢氧化铁胶体 ⑥有色玻璃
A.③⑤⑥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②③④
【答案】A
【分析】胶体分散系具有丁达尔现象,只要判断出分散系是胶体即可。
【解析】①水不是胶体,水是纯净物,胶体是混合物,水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故①不选;
②蔗糖溶液是溶液、不是胶体,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故②不选;
③云、雾是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故③选;
④硫酸铜溶液是溶液、不是胶体,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故④不选;
⑤氢氧化铁胶体是胶体,会出现丁达尔效应,故⑤选;
⑥有色玻璃是胶体,会出现丁达尔效应,故⑥选;
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是③⑤⑥;故选 A。
3.下列操作或现象与粒子直径大小无关的是
A.熬药后箅渣 B.戴口罩防雾霾 C.NaCl 溶液蒸发结晶 D.森林中的丁达尔效应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A.熬药后箅渣是过滤操作,利用的是不溶于水的物质被过滤,得到滤液,与分散质粒子直径有关,
A 不符合题意;
B.防雾霾戴口罩能防止细小颗粒物被吸入,和微粒直径大小有关,B 不符合题意;
C.NaCl 溶液蒸发结晶是因为 NaCl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和微粒直径大小无关,C 符合题意;
D.森林中的丁达尔效应是胶体微粒对光的散射作用,属于胶体的特征性质,和胶体微粒直径有关,D 不符
合题意;
故选 C。
4.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是
A.胶体粒子能通过滤纸空隙
B.胶体粒子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C.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 1 nm~100nm 之间
D.胶体粒子带电荷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
【答案】C
【解析】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 1nm~100nm 之间,溶液中溶质直径小于 1nm,浊液中分散质粒子直径
大于 100nm,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同是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故选 C。
5.下列应用或事实与胶体聚沉无关的是
A.河流入海口处易形成三角洲
B.一支钢笔使用不同品牌的墨水易堵塞
C.化工厂利用静电除尘技术除废气中的固体悬浮物
D.将盐卤或石膏加入豆浆,制成豆腐
【答案】C
【解析】A.河水为胶体分散系,由于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电解质,河流入海口处易形成三角洲,属于胶体的
聚沉,A 项不符合题意;
B.一支钢笔使用不同品牌的墨水易堵塞,是因为墨水属于胶体,不同牌子的墨水带有不同的电荷,混合后
电荷相中和,产生沉淀,属于胶体的聚沉,B 项不符合题意;
C.化工厂利用静电除尘技术除废气中的固体悬浮物,是因为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发生电泳现象,与胶体聚
沉无关,C 项符合题意;
D.盐卤或石膏是电解质,豆浆属于胶体,将盐卤或石膏加入豆浆,制成豆腐,发生了胶体的聚沉,D 项不
符合题意;
答案选 C。
6.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制备胶体的一种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制备方法属于物理方法 B.烧杯中液体的颜色逐渐变浅
C.可用丁达尔效应判断是否制得胶体 D.加热能促使该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减小
【答案】C
【解析】A.该制备方法有氢氧化铁生成,属于化学方法,故 A 错误;
B.烧杯中液体逐渐变为红褐色胶体,故 B 错误;
C.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可用丁达尔效应判断是否制得胶体,故 C 正确;
D.加热可使胶体聚沉,加热能促使该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增大,故 D 错误;
选 C。
7.将饱和的氯化铁溶液分成三等份,将第一份溶液滴加到沸水中,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得到分散系Ⅰ;第二份溶液滴加到凉水中,得到分散系Ⅱ;第三份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得到分散系Ⅲ。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散系Ⅰ、Ⅱ和Ⅲ中的分散质相同 B.分散系Ⅰ和Ⅱ均能全部通过半透膜
C.稳定性:分散系Ⅱ>分散系Ⅰ>分散系Ⅲ D.分散系Ⅰ和Ⅱ均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答案】C
【解析】A.分散系Ⅰ是 Fe(OH)3胶体,分散质是 Fe(OH)3胶体粒子,分散系Ⅱ是 FeCl3溶液,分散质是
FeCl3,分散系Ⅲ是由 Fe(OH)3沉淀形成的浊液,分散质是 Fe(OH)3,A 错误;
B.分散系Ⅰ中的 Fe(OH)3胶体粒子不能通过半透膜,B 错误;
C.分散系的稳定性有以下特点:溶液稳定,胶体具有介稳性,浊液不稳定,因此稳定性比较结果如下:分
散系Ⅱ>分散系Ⅰ>分散系Ⅲ,C 正确;
D.分散系Ⅱ是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D 错误;
故选 C。
8.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是纯净物,丙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B.甲、乙、丙中液体均为胶体
C.可用过滤的方法将丙中液体进行提纯
D.乙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aCO3 + 2Fe
3+ + 3H2O = 2Fe(OH)3(胶体) + 3CO2 +3Ca
2+
【答案】D
【解析】A.氯化铁溶液是混合物,A 错误;
B.甲、乙、丙分别为溶液、浊液和氢氧化铁胶体,B 错误;
C.胶体的提纯需用渗析,胶粒会透过半透膜,C 错误;
D 3+ 2+.乙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aCO3 + 2Fe + 3H2O = 2Fe(OH)3(胶体) + 3CO2 +3Ca ,D 正确;
故选 D。
9.实验表明,在如图装置中,带负电荷的胶粒向 Pt(铂)极迁移,带正电荷的胶粒向石墨(C)极迁移,这种现
象叫“电泳现象”。某小组制备 AgI 胶体并探究其性质,有关信息如表所示(注明:AgI 胶体呈黄色)
操作 化学反应现象 电泳实验现象
产生黄色液体 石墨极附近颜色变深,铂极附近颜色变浅
产生黄色液体 铂极附近颜色变深,石墨极附近颜色变浅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用丁达尔效应可以确定①、②试管里的液体是否是胶体
B.①和②试管中都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C.①试管制备的碘化银胶体带正电荷
D.碘化银胶粒带电性与加入试剂顺序有关
【答案】A
【解析】A.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不能产生,A 项正确;
B.硝酸银和碘化钾混合发生复分解反应,B 项错误;
C.胶体是分散系,不显电性,胶粒带电荷,C 项错误;
D.碘化银胶粒可能带正电荷,也可能带负电荷,与反应物相对量有关。①试管中 AgNO3过量,胶粒带正
电荷;②试管中 KI 过量,胶粒带负电荷,D 项错误。
故选 A。
10.“当丁达尔效应出现时,光就有了形状”,美丽的丁达尔现象是胶体的特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甲实验说明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是丁达尔效应
B.图乙实验结果说明 Fe(OH)3胶体带正电荷
C.图丙实验完成后得到的分散系是 Fe(OH)3胶体
D.图丁实验可以除去 Fe(OH)3胶体中的 FeCl3
【答案】D
【解析】A.图甲实验说明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不具有丁达尔效应,可用于鉴别溶液和胶体,但不是
二者的本质区别,A 错误;
B.图乙实验接通直流电源后,阴极附近颜色变深,说明 Fe(OH)3胶粒带正电荷,胶体是电中性的,B 错误;
C.图丙实验向 NaOH 溶液中滴加饱和 FeCl3 溶液,反应生成 Fe(OH)3沉淀,C 错误;
D.图丁为渗析,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可以除去 Fe(OH)3胶体中的 FeCl3,D 正确;
故选 D。
能力提升
1.某种二氧化硅微囊是一种空心球壳材料,在科学及工业研究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用电子显微镜观测,
二氧化硅微囊在分散剂中的形貌如图,这种分散系属于
A.溶液 B.胶体 C.悬浊液 D.乳浊液
【答案】B
【解析】结合图像信息可知,二氧化硅微囊的粒径在 1-100nm 之间,分散到分散剂中形成的分散系为胶体,
故选 B。
2.下列关于分散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和胶体都是纯净物,浊液是混合物
B.胶体、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是能否产生丁达尔效应
C.分散系的分类: 分散质粒子的直径
D.溶液中溶质粒子能通过滤纸,胶体和浊液中的分散质粒子不能通过滤纸
【答案】C
【解析】A.溶液、胶体、浊液都是混合物,A 错误;
B.胶体、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B 错误;
C.根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对分散系进行分类,C 正确:
D.滤纸的孔径一般大于 100nm,所以胶体分散质粒子也是可以通过滤纸的,D 错误;
故答案为:C。
3.目前,科学家发现在负压和超低温条件下,可将水形成像棉花糖一样的气溶胶的冰,该冰称为“气态冰”。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常态冰”和“气态冰”结构不同,是同素异形体
B.该冰与普通冰化学性质相同
C.该冰可能具有丁达尔效应
D.“气态冰”的分散剂是空气
【答案】A
【解析】A. H2O 是化合物,“常态冰”和“气态冰”不是同素异形体,故 A 错误;
B.该冰与普通冰都由 H2O 分子构成,化学性质相同,故 B 正确;
C.该冰属于气溶胶,可能具有丁达尔效应,故 C 正确;
D.“气态冰”是气溶胶,分散剂是空气,故 D 正确;
选 A。
4.按溶液、浊液、胶体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苏打水、牛奶、豆浆 B.碘酒、泥水、血液
C.白糖水、食盐水、茶水 D.Ca OH 2 悬浊液、澄清石灰水、石灰浆
【答案】B
【解析】A.苏打水是碳酸氢钠的水溶液,牛奶、豆浆都是胶体,故 A 错误;
B.碘酒是碘的乙醇溶液,泥水是浊液,血液为胶体,故 B 正确;
C.白糖水是蔗糖水溶液,食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茶水是溶液,故 C 错误;
D.Ca OH 2 悬浊液为浊液,澄清石灰水为溶液,石灰浆为浊液,故 D 错误。
答案选 B。
5..含有 0.01 mol FeCl3的 FeCl3饱和溶液因久置变得浑浊,将所得分散系从如图所示装置的 A 区流向 B 区,
其中 C 区是不断更换中的蒸馏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备 Fe(OH)3胶体的反应为:FeCl3+3H2O = Fe(OH)3(胶体)+3HCl
D
B.滤纸上残留的红褐色物质为 Fe(OH)3固体颗粒
C.B 区的深红褐色分散系为 Fe(OH)3胶体
D.实验室制备 Fe(OH)3胶体时,为了加快速率,可以用玻璃棒搅拌
【答案】D
【解析】A.向沸水中滴入几滴饱和氯化铁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可制得氢氧化铁
D
胶体,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A 正确;
B.浊液中分散质微粒不能通过滤纸,因此滤纸上残留的红褐色物质为 Fe(OH)3固体颗粒,B 正确;
C.溶液和胶体能通过滤纸,胶体不能通过半透膜,在 B 区的深红褐色分散系为 Fe(OH)3胶体,C 正确;
D.用玻璃棒搅拌易使 Fe(OH)3胶体发生聚沉,最终得不到胶体,D 错误;
答案选 D。
6.向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碘化钾后制得的一种碘化银溶胶的微观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正确的是
A.碘化银胶体粒子能吸附阳离子,从而使碘化银胶体带正电荷
B.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碘化银胶体中的硝酸钾溶液
C.向有污染的水中加入胶体,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D.将碘化银胶体放置一段时间后,不会出现浑浊
【答案】D
【解析】A.碘化银胶体粒子能吸附阳离子,从而使碘化银胶粒带正电荷,碘化银胶体不带电荷,A 错误;
B.胶体粒子能透过滤纸,不能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碘化银胶体中的硝酸钾溶液,应该用渗析的方法除去碘化
银胶体中的硝酸钾溶液,B 错误;
C.胶体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水体中的悬浮杂质,但向有污染的水中加入胶体,不具有杀菌消毒
的作用,C 错误;
D.胶体具有介稳性,故将碘化银胶体放置一段时间后,不会出现浑浊,D 正确;
故答案为:D。
7.将蛋白质溶液放在半透膜上静置,溶液的成分通过半透膜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用丁达尔效应鉴别Fe OH 3胶体和蛋白质溶液水分子
B.该半透膜的孔径大小可能为 200nm
C.该半透膜可用来分离NaCl溶液和淀粉溶液
D.NaCl溶液和淀粉溶液的本质区别是能否产生丁达尔效应
【答案】C
【解析】A.蛋白质溶液是胶体,因此 Fe(OH)3 胶体和蛋白质溶液都具有丁达尔效应,不能用丁达尔效应鉴
别 Fe(OH)3 胶体和蛋白质溶液,故 A 错误;
B.胶体微粒的直径在 1 nm~100 nm 之间,蛋白质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因此该半透膜的孔径大小不可能
为 200 nm,故 B 错误;
C.淀粉溶液属于胶体,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溶液中的微粒可以透过半透膜,因此该半透膜可用来
分离 NaCl 溶液和淀粉溶液,故 C 正确;
D.NaCl溶液和淀粉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不同,故 D 错误;
故选 C。
8.用图 1 所示装置制备 Fe(OH)3胶体,用图 2 所示装置进行提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加快 Fe(OH)3胶体的生成,可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B.用含 1molFeCl3的饱和溶液制得的胶体中,含有的 Fe(OH)3胶粒数为 NA
C.图 1 中用激光笔照射液体,根据有无“光亮的通路”判断 Fe(OH)3胶体是否生成
D.取图 2 中半透膜内的液体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逐滴滴加稀硫酸,可观察到液体由红褐色直接变为黄色
【答案】C
【解析】A.胶体是介稳体系,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会导致胶体发生聚沉,A 错误;
B.Fe(OH)3胶体中的胶体粒子是多个 Fe(OH)3形成的聚合体,含 1molFeCl3的饱和溶液制得的胶体中,含有
的 Fe(OH)3胶粒数少于 NA,B 错误;
C.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因此可根据有无“光亮的通路”判断 Fe(OH)3胶体是否生成,C 正确;
D.向 Fe(OH)3胶体中逐滴滴加稀硫酸,胶体先发生聚沉,生成红褐色沉淀,然后发生酸碱中和反应,沉淀
溶解,溶液变为黄色,D 错误;
故选 C。
9.下列关于Fe(OH)3 胶体的描述错误的是
① Fe(OH)3 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nm ~ 100nm
② Fe(OH)3 胶体带正电
③往Fe(OH)3 胶体中逐滴滴入硫酸溶液,现象是:先有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
④ Fe(OH)3 胶体能够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
⑤制备过程是往沸水中加入 5~6 滴稀FeCl3 溶液,煮沸搅拌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⑥ Fe(OH) 3+3 胶体制备原理的离子方程式为:Fe + 3H2O - Fe(OH)3 +3H
+
A.①②⑤ B.②⑥ C.②⑤⑥ D.⑤⑥
【答案】C
【解析】①胶体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度介于 1~100nm,Fe(OH)3 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
质的微粒直径在 1nm~100nm,故正确;
② Fe(OH)3 胶体不带正电,故错误;
③往Fe(OH)3 胶体中逐滴滴入硫酸溶液,先发生聚沉生成 Fe(OH)沉淀,后与硫酸反应而溶解,故正确;
④胶体具有较大表面积,能够吸附水中固体杂质颗粒,可以净水,所以Fe(OH)3 胶体具有净水作用,故正
确;
⑤ Fe(OH)3 胶体的制备过程是往沸水中加入 5~6 滴饱和的 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溶液停止加
热,故错误;
⑥ Fe(OH) 3+3 胶体制备原理的离子方程式为: Fe +3H2O=Fe(OH)3( ) +3H
+
胶体 ,故错误;
故选 C。
10.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1)静电除尘器除去空气或工厂废气中的飘尘是利用胶体粒子的带电性而加以除去
(2)将 NaOH 浓溶液滴加到饱和 FeCl3溶液中制备 Fe(OH)3胶体
(3)纳米材料粒子直径一般在 1~100nm 之间,因此纳米材料属于胶体
(4)用可见光束照射以区别溶液和胶体
(5)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6)丁达尔效应是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
(7)胶体与溶液都可以通过滤纸、半透膜和分子筛
(8) “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9)向浑浊的水中投入明矾,其净水原理是:Al3++3H2O Al(OH)3(胶体)+3H+
A.3 B.4 C.5 D.6
【答案】B
【解析】(1)静电除尘是利用电泳原理,让带电的胶体粒子定向移动后加以除去,正确;
(2)NaOH 浓溶液滴入饱和 FeCl3溶液中生成 Fe(OH)3沉淀,得不到胶体,错误;
(3)纳米材料不是分散系,不属于胶体,错误;
(4)用可见光束照射,通过是否产生丁达尔效应以区别溶液和胶体,正确;
(5)溶液是电中性的,胶粒是带电的,但胶体也是电中性的,错误;
(6)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差异,错误;
(7)胶体与溶液都可以通过滤纸,但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和分子筛,错误;
(8) “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的性质,正确;
(9)明矾净水,原理是:Al3++3H2O Al(OH)3(胶体)+3H+,生成的氢氧化铁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颗粒物并使
之沉降,正确;
综合以上分析,正确的说法共有 4 种,故选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