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 19 讲 元素周期律01 自学导引 02 知识精讲 03 对点精练 04 易错辨析05 基础测评 06 能力提升自学导引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以原子序数为 1~18 的元素为例,探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图示如下: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由 1 到 8 的周期性变化(第一周期除外)。2.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以第二、三周期元素为例,探究元素的原子半径的变化,图示如下: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呈现由大到小的周期性变化。[提醒] 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指同一周期第ⅠA 族~第ⅦA 族之间的变化规律,不包括稀有气体的原子半径。3.元素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以原子序数为 1~18 的元素为例,探究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图示如下: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即每周期:最高正价为+1→+7(O 无最高正价、F 无正价),负价为-4→-1。正误判断 (对的打“ ”,错的打1 “碱x金属”元) 素 由 L i到Cs,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单质密度逐渐增大,熔、沸点逐渐降低。(_______)2 因为热稳定性:CH4 > SiH4,所以非金属性:C > Si。(____)3 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其水溶液的酸性越强,还原性越弱。(____)4 同周期非金属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_______)5 HF、HCl、HBr、HI 的热稳定性和还原性依次增强。(_____)6 元素金属性越强,对应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对应单质的氧化性越强。( )7 同周期金属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_____)8 元素的原子得电子越多,非金属性越强;失电子越多,金属性越强。(_____)9 同周期第ⅡA 族和第ⅢA 族的原子序数相差 1。(_____)10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_____)【答案】1.错误 2.正确 3.错误 4.错误 5.错误 6.错误 7.错误 8.错误 9.错误 10.错误知识精讲1.探究 Na、Mg、Al 金属性强弱(1)Na、Mg 与水的反应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与冷水发生剧烈反 与钠和水的反应相比,镁将绿豆大小的钠投入水中,滴Na 应,有气泡产生,溶 和水的反应更难,镁在冷加 2 滴酚酞溶液液变红 水中反应很缓慢,与沸水取一小段镁条,用砂纸除去表 反应加快,反应生成了碱面的氧化膜,放入水中,滴加 与冷水反应缓慢 性物质和 H2;Mg 与水反Mg 2 滴酚酞溶液 应的化学方程式:Mg+△在之前的基础上加热至液体 反应加快,有气泡产 2H2O == === Mg(OH)2 +沸腾 生,溶液变红 H2↑(2)探究 NaOH、Mg(OH)2、Al(OH)3碱性强弱Al Mg实验操作沉淀溶解沉淀逐渐溶解 沉淀逐渐溶解 沉淀逐渐溶解 沉淀不溶解情况相关反应 Al(OH)3+ Al(OH)3+ Mg(OH)2+的化学 3HCl===AlCl3+ NaOH===NaAlO2 2HCl===MgCl2+方程式 3H2O +2H2O 2H2ONaOH 是强碱,Mg(OH)2是中强碱,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三者的碱实验结论性依次减弱(3)结论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同周期的 Na、Mg、Al 失去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减弱。2.Si、P、S、Cl 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Si P S Cl磷蒸气与判断 高温 加热 光照或点燃与氢气化合 氢气反应依据由易到难的顺序是 Cl、S、P、SiHClO4最高价氧化 H2SiO3 H3PO4 H2SO4强酸(酸性比判断 物对应水化 弱酸 中强酸 强酸H2SO4强)依据 物的酸性强酸性:HClO4>H2SO4>H3PO4弱>H2SiO3― ―Si―、P、―S、―Cl ―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同周期的 Si、P、S、Cl 得电子的能力结论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增强3.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4.相关问题(1)Mg、Al 分别与盐酸反应,Mg 与盐酸反应更剧烈,因为 Mg 的金属性比 Al 的强。(2)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同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如非金属性强弱的顺序为 Si(3)因同周期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但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故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对点精练1.卤族元素是最活泼的一族非金属元素,下列关于卤族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从上到下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增强B.从上到下,卤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减小C.从 F 到 I,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依次减弱,原子得电子能力依次减弱D.卤素单质与 H2化合的难易程度为 F2【答案】C【解析】A.从上到下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所以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故 A 错;B.从上到下,卤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增大,故 B 错;C.从 F 到 I,原子的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依次减弱,原子得电子能力依次减弱,故 C 正确;D.从 F 到 I,非金属性逐渐减弱,与氢气化合易程度为 F2>Cl2>Br2>I2,故 D 错;答案选 C。2.下列有关碱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A.从锂到铯,密度依次降低B.从锂到铯,熔点依次升高C.钠与水反应不如钾与水反应剧烈D.锂与过量氧气加热反应,生成过氧化锂【答案】C【解析】A. 从锂到铯,密度逐渐增大,钾反常,故 A 错误;B. 从锂到铯,金属键逐渐减弱,熔点依次降低,故 B 错误;C. 金属性钠弱于钾,钠与水反应不如钾与水反应剧烈,故 C 正确;D. 锂与过量氧气加热反应,生成氧化锂,故 D 错误;故选 C。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热稳定性:HCl>HIB.原子半径:Na>MgC.酸性:H2SO3>H2SO4D.非金属性:S<Cl【答案】C【解析】A.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HCl>HI,故 A 正确;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r(Na)>r(Mg),故 B 正确;C.H2SO3属于中强酸,H2SO4属于强酸,酸性:H2SO4>H2SO3,故 C 错误;D.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故 D 正确;答案选 C。4.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正确的是A.HF、HCl、HBr、HI 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酸性依次减弱B.锂(Li)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物是Li2O2C.硫酸锶(SrSO4 )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D.氯单质与水的反应比氟单质与水的反应更剧烈【答案】C【解析】A.在周期表中,F、Cl、Br 、 I 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但酸性依次增强,A 错误;B.锂的金属性比钠弱,在氧气中燃烧,产物是Li2O,B 错误;C.元素锶与钡同族,性质相似,BaSO4是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SrSO4也是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C 正确;D.F的非金属性强于Cl,所以氟单质与水的反应比氯单质与水的反应更剧烈,D 错误;故选 C。5.X、Y、Z 三种短周期元素,X 的原子半径小于周期表中任何其他元素原子的半径,Y 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两倍,Z 的单质是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 的气体单质可以在 Z 的气体单质中燃烧B.Y 原子的半径大于 Z 原子的半径C.Y 与 Z 形成的化合物中,Z 元素显正价D.Z 与 X 形成的简单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答案】B【分析】X 的原子半径小于周期表中任何其他元素原子的半径,所以 X 为 H 元素,Y 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两倍,所以 Y 为 C 元素,Z 的单质是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所以 Z 为 N 元素。【解析】A.X 的气体单质不可以在 Z 的气体单质中燃烧,即 H2不可以在 N2中燃烧,A 错误;B.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元素原子的半径逐渐变小,所以 C 原子的半径大于 N 原子的半径,B 正确;C.N 的电负性大于 C 的电负性,所以 N 与 C 形成的化合物中 C 元素显正价,即 Y 元素显正价,C 错误;D.Z 与 X 形成的简单化合物为 NH3,为共价化合物,D 错误;答案选 B。6.下列叙述中能肯定说明金属 A 比金属 B 的活泼的是A.A 原子电子层数比 B 原子的电子层数多B.常温时,A 能从酸中置换出氢,而 B 不能C.A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 B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D.1molA 从酸中置换生成的 H2比 1mol B 从酸中置换生成的 H2多【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比较元素金属性强弱的一般依据是:1.在一定条件下金属单质与水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一般情况下,与水反应越容易、越剧烈,其金属性越强;2.常温下与同浓度酸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一般情况下,与酸反应越容易、越剧烈,其金属性越强;3.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碱性越强,其元素的金属性越强;4.依据金属单质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6.依据元素周期表。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主族中,由上而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逐渐增强。一般是活泼金属置换不活泼金属,据此可知,选项 B 正确。易错辨析元素推断突破口(1)元素的典型特征推断①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形成的某种单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中氢的质量分数最高的元素为 C。②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为 N。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氢化物在通常情况下呈液态的元素为 O。④单质最轻的元素为 H;最轻的金属单质为 Li。⑤单质在常温下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为 Br;金属元素为 Hg。⑥最高价氧化物及其水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短周期元素为 Al。(2)由特定物质的特性推断①有颜色的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O3(淡蓝色)。②有毒的气体:F2、Cl2、NO2、SO2、CO、NO、H2S。③在空气中能产生白雾的气体:HCl、HBr、HI。④能使湿润的品红试纸褪色的气体:Cl2、O3等。⑤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呈蓝色或淡蓝色的气体:H2、CO、CH4。⑥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O2(常见的)。⑦铁的化合物的颜色:FeO(黑色)、Fe3O4(黑色)、Fe2O3(红棕色)、Fe(OH)2(白色)、Fe(OH)3(红褐色)、FeS(黑色)、FeCl3(棕黄色)、Fe2+(溶液中为浅绿色)、Fe3+(溶液中为黄色)。⑧铜的化合物的颜色:Cu2O(暗红色)、CuO(黑色)、Cu(OH)2(蓝色)、CuSO4(白色)、CuSO4·5H2O(蓝色)。⑨银的化合物的颜色:AgCl(白色)、AgBr(淡黄色)、AgI(黄色)、Ag2S(黑色)。⑩有漂白性的物质:O3、Na2O2、H2O2。(3)综合利用“位、构、性”的关系推断这类题目综合性强,难度较大,但若熟练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识,这一类问题便能顺利解决。(4)由典例转化关系推断O2 O2①Na ――→Na2O ――→Na 2O2O2 O2②C ――→CO ――→CO2OH- OH-③AlCl3 ――→Al(OH) ――→AlO-2 3H+ Cl④Fe ――→Fe22+ ――→Fe3+MnO2 H2O⑤HCl ――→Cl2 ――→HClO基础测评1.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的根本原因是A.核电荷数依次增大 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逐渐增大C.元素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答案】D【解析】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的根本原因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故选 D。2.下列关于元素周期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总是从 1 到 8 重复出现B.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最高正价从+1 到+7 重复出现C.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最低负价从-7 到-1 重复出现D.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最低负价从-4 到-1 重复出现【答案】D【解析】A.第一周期原子最外层电子从 1 到 2,则不符合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最外层电子不是从 1 到 8 重复出现,故 A 错误;B.第一周期、第二周期不符合元素最高正价从+1 到+7 重复出现,且 O、F 没有正价,故 B 错误;C.元素的最低负价没有-7 价,最低价为-4 价,故 C 错误;D.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 4,容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无负化合价,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最低负价从-4 到-1 重复出现,故 D 正确;答案选 D。3.根据元素周期律,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比较正确的是A.酸性:HClO4 > H3PO4 > H2SO4 B.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2S>HF>H2OC.氧化性:F2 > Cl2 > Br2 > I2 D.碱性:NaOH > KOH > Mg OH 2【答案】C【解析】A.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所以酸性,HClO4>H2SO4>H3PO4,故 A 错误;B.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 F>O,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所以非金属性 O>S,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所以稳定性 HF>H2O>H2S,故 B 错误;C.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其单质的氧化性也减弱,所以氧化性 F2>Cl2>Br2>I2,故 C 正确;D.金属性 K>Na>Mg,金属性越强,其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所以碱性 KOH>NaOH>Mg(OH)2,故 D 错误;故本题选 C。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最高正价:P>S>ClB.非金属性:F>O>NC.原子半径:N>P>AsD.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2O 强于 H2S 强于 HCl【答案】B【解析】A.磷最高正价为+5,硫最高正价为+6,氯最高正价为+7,故最高正价:P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B 正确;C.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半径 ND.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下到上非金属性增强,且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故稳定性:H2O>HCl>H2S,D 错误;故选 B。5.下列物质性质比较正确的是A.热稳定性:HF < HCl < H2SB.离子半径:K+ > Na+ > Cl- > F-C.酸性:HClO4 > H2SO4 > H3PO4D.沸点:H2S > H2O【答案】C【解析】A.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稳定性越强,热稳定性:HF > HCl > H2S,A 错误;B.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离子半径:Cl- >K+ >F- >Na+ ,B错误;C.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酸性:HClO4 > H2SO4 > H3PO4 ,C 正确;D.常温下水为由液态、硫化氢为气态,故沸点:H2S故选 C。6.下列关于碱金属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Li<Na<K<Rb<Cs<FrB.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K>Na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LiOH < KOHD.碱金属元素的单质在氧气中燃烧均生成过氧化物【答案】D【解析】A.同主族从上往下原子半径在增大,所以原子半径:Li<Na<K<Rb<Cs<Fr,A 正确;B.金属性越强,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所以 K>Na,B 正确;C.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所以 LiOH<KOH,C 正确;D.碱金属元素的单质在氧气中燃烧均生成过氧化物(Li)除外,D 错误;故选 D。7.下列事实不能说明 Cl 的非金属性比 S 强的是A.Cl2和 S 分别与铁反应,产物中铁的化合价不同B.Cl2 +H2S= 2HCl+S↓C.氯原子最外电子层上有 7 个电子,而硫最外电子层上有 6 个电子D.HCl 比 H2S 热稳定性更强【答案】C【解析】A.氯气和硫分别和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硫化亚铁,说明氯气的非金属性比硫强,A 项不符合题意;B.氯气能置换出硫,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B 项不符合题意;C.非金属性越强,则原子得电子能力越强,而与最外层电子多少无关,C 项符合题意;D.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故氯化氢比硫化氢稳定,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D 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C。8.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 原子的最外层有 2个电子,Z 的单质晶体是应用最广泛的半导体材料,W 与 X 位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 r W > r Z > r Y > r X B.Z 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3 周期ⅣA 族C.Z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 W 的强D.W 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 X 的强【答案】B【解析】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有 2 个电子,为镁元素,Z 的单质晶体是应用最广泛的半导体材料,为硅元素, W 与 X 位于同一主族,为硫元素。A.镁、硅、硫为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半径减小,氧原子为两个电子层,半径最小,A 错误;B.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3 周期ⅣA 族,B 正确;C.硅的非金属性比硫弱,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硅酸弱于硫酸,C 错误;D.氧的非金属性比硫强,故水的稳定性强于硫化氢,D 错误;故选 B。能力提升1.下图分别表示元素的某种性质与核电荷数的关系(X 为核电荷数,Y 为元素的有关结构或性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表示第ⅥA 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变化规律的是 bB.表示第三周期主族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变化规律的是 cC.表示 O2-、F-、Na+、Mg2+、Al3+的离子半径变化规律的是 aD.表示卤族元素单质熔点的变化规律的是 d【答案】D【解析】A.第ⅥA 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 6,不随核电荷数的变化而变化,图 b 符合,A 正确;B.第三周期,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等于其最外层电子数,所以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其最高正价逐渐升高,图像 c 符合,B 正确;C.O2-、F-、Na+、Mg2+、Al3+的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核外电子排布都是 2、8,对于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就越小,图 a 符合,C 正确;D.卤族元素单质熔点随核电荷数的递增逐渐升高,图像 d 不符合,D 错误;故选 D。2.元素Na 、Mg 、S 、Cl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 r(Na)C.碱性:NaOHHCl【答案】B【解析】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故原子半径 r(Na)>r(S),A 错误;B.一般情况,主族元素最高化合价等于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O、F 除外),Mg 元素最高化合价为+2 价,Cl元素最高化合价为+7 价,元素最高化合价为MgC.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减弱,碱性为NaOH>Mg(OH)2 ,C错误;D.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简单氢化物稳定性增强,热稳定性为H2S < HCl ,D 错误;答案选 B。3.化学中常用类推的方法预测物质的性质。以下类推的结论正确的是A.由“ Al(OH)3 能与NaOH 反应”推出“ Mg(OH)2 能与NaOH 反应”B.由“Si、S均能与H2 在受热时反应”推出“ P 与H2 在受热时能反应”D DC.由“ 2Na + O2 Na2O2 ”推出“ 2Li + O2 Li2O2 ”D.由“ Cl2 + H2O HCl + HClO ”推出“ F2 + H2O HF + HFO ”【答案】B【解析】A.镁不是两性金属,故 Mg(OH)2不能与 NaOH 反应,A 错误;B.由“Si、S 与 P 同周期相邻元素,Si、S 能与 H2在受热时反应”推出“P 与 H2在受热时能反应”,反应生成PH3,B 正确;C.锂与氧气反应只能生成 Li2O,C 错误;D.F 元素无正价,F2与水反应生成 HF 和 O2,D 错误;故答案为:B。4.下列关于卤族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描述不正确的是( )①颜色深浅: I2 >Br2 >Cl2 >F2②氧化性: I2 ③还原性:HI④稳定性:HI>HBr>HCl>HF⑤酸性:HIO4 A.③⑤ B.③④ C.①③ D.②⑤【答案】B【解析】①从 F2到 I2,卤素单质的颜色逐渐变深,故①正确;②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其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故②正确;③从 F 到 I 非金属性减弱,氢化物的还原性逐渐增强,故③错误;④从 F到 I 非金属性减弱,对应单质与H2化合的能力逐渐减弱,生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故④错误;⑤从 F 到 I 非金属性减弱,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故⑤正确;因此③④错误,故 B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 B。5.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 在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Z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X 和W 同主族,W 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 < W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Y < ZC.X 与Z形成的化合物可用于制造耐高温容器D.单质Y 可将Z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答案】C【分析】Y 在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故 Y 为 Na,Z 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故 Z 为 Al,W 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4,结合最高正化合价和负化合价的绝对值之和为 8 以及最高正化合价一般等于其族序数可知,W 为 S,X 和 W 同主族,故 X 为 O;【解析】A.同主族从上至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 O>S,简单氢化物稳定性:H2O>H2S,A 错误;B.因金属性:Na>Al,因此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NaOH>Al(OH)3,B 错误;C.X 与Z形成的化合物可形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可用于制造耐高温容器,C 正确;D.钠太活泼,和水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不会将铝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D 错误;故选 C。6.应用元素周期律可预测我们不知道的一些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下列预测不正确的是①铍Be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②铊 Tl 能与盐酸和NaOH 溶液反应均产生氢气③砹 At 单质为有色固体,AgAt 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④ Li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得到的产物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其溶液是一种强碱⑤硫酸锶 SrSO4可能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⑥硒化氢 H2Se 无色,有毒,比 H2S 稳定A.①②③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⑤【答案】B【解析】①根据对角线规则,Be 与 Al 具有相似的性质,因此铍Be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故①正确;②Tl 是第 IIIA 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因此铊 Tl 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但不与NaOH反应,故②错误;③单质碘是紫黑色固体,AgI 是难溶于水、难溶于硝酸的黄色沉淀,根据同主族性质递变性,砹 At 单质为有色固体,AgAt 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故③正确;④ Li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得到的产物只有氧化锂,产物只有离子键,其溶液是一种弱碱,故④错误;⑤根据是 CaSO4微溶于水、BaSO4难溶于水,则硫酸锶 SrSO4 可能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故⑤正确;⑥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其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因此硒化氢 H2Se 无色,有毒,比 H2S 不稳定,故⑥错误;根据前面分析,故 B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 B。7.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结论均正确的是选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项A 将 Na 粒投入MgCl2 溶液析出银白色固体 固体为 MgFeO 热稳定性良B 在空气中灼烧黑色的 FeO 粉末,无明显现象好将表面积相同且用砂纸打磨后的镁条、铝条分别放入沸水中,镁条与水反应产生 镁的失电子能力C气泡,溶液变浑浊;铝条与沸水无明显现象 比铝强D 向Na2S溶液中滴加盐酸,产生臭鸡蛋气味的气体 非金属性:Cl>SA.A B.B C.C D.D【答案】C【解析】A.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镁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A 错误;B.在空气中灼烧黑色的 FeO 粉末,黑色氧化亚铁被空气中氧气氧化为四氧化三铁,B 错误;C.镁条与水反应产生气泡,溶液变浑浊;铝条与沸水无明显现象,说明镁失去电子形成镁离子、而铝不反应,则镁的失电子能力比铝强,C 正确;D.向Na2S溶液中滴加盐酸,产生臭鸡蛋气味的气体为硫化氢气体,但是 HCl、H2S 均不是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合物,不能体现其非金属性强弱,D 错误;故选 C。8.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O>NH3>SiH4B.Na 与 O2在不同条件下反应得到的产物不同C.如图所示实验可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Cl>C>SiD.用中文“奥”(ào)命名的第 118 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七周期 0 族【答案】C【解析】A.根据元素周期律,非金属性 O>N>Si,所以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排序正确,A 正确;B.Na 与 O2常温下接触生成 Na2O,点燃或加热生成 Na2O2,B 正确;C.最高价含氧酸酸性强弱对应元素非金属性强弱,HCl 不是 Cl 元素最高价含氧酸,C 错误;D.根据元素周期表结构 118 号元素所在位置是第七周期 0 族,D 正确;本题选 C。第 19 讲 元素周期律01 自学导引 02 知识精讲 03 对点精练 04 易错辨析05 基础测评 06 能力提升自学导引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以原子序数为 1~18 的元素为例,探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图示如下: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 的周期性变化(第一周期除外)。2.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以第二、三周期元素为例,探究元素的原子半径的变化,图示如下: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呈现 的周期性变化。[提醒] 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指同一周期第ⅠA 族~第ⅦA 族之间的变化规律,不包括稀有气体的原子半径。3.元素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以原子序数为 1~18 的元素为例,探究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图示如下: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化合价呈 变化,即每周期:最高正价为 (O 无最高正价、F 无正价),负价为 。正误判断 (对的打“ ”,错的打1 “碱x金属”元) 素 由 L i到Cs,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单质密度逐渐增大,熔、沸点逐渐降低。(_______)2 因为热稳定性:CH4 > SiH4,所以非金属性:C > Si。(____)3 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其水溶液的酸性越强,还原性越弱。(____)4 同周期非金属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_______)5 HF、HCl、HBr、HI 的热稳定性和还原性依次增强。(_____)6 元素金属性越强,对应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对应单质的氧化性越强。( )7 同周期金属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_____)8 元素的原子得电子越多,非金属性越强;失电子越多,金属性越强。(_____)9 同周期第ⅡA 族和第ⅢA 族的原子序数相差 1。(_____)10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_____)知识精讲1.探究 Na、Mg、Al 金属性强弱(1)Na、Mg 与水的反应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与冷水发生剧烈反将绿豆大小的钠投入水中,滴Na 应,有 产生,溶液 与钠和水的反应相比,镁加 2 滴酚酞溶液变 和水的反应 ,镁在冷取一小段镁条,用砂纸除去表 水中反应很缓慢,与沸水面的氧化膜,放入水中,滴加 与冷水反应缓慢 反 应 加 快 , 反 应 生 成Mg 2 滴酚酞溶液 了 ;Mg 与水反应的在之前的基础上加热至液体 反应加快,有气泡产 化学方程式:沸腾 生,溶液变红(2)探究 NaOH、Mg(OH)2、Al(OH)3碱性强弱Al Mg实验操作沉淀溶解沉淀 沉淀 沉淀 沉淀情况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结论 NaOH 是 ,Mg(OH)2是 ,Al(OH)3是 ,三者的碱性(3)结论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同周期的 Na、Mg、Al 失去电子的能力 ,金属性 。2.Si、P、S、Cl 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Si P S Cl磷蒸气与判断 高温 加热 光照或点燃与氢气化合 氢气反应依据由易到难的顺序是HClO4最高价氧化 H2SiO3 H3PO4 H2SO4强酸(酸性比判断 物对应水化 弱酸 中强酸 强酸H2SO4强)依据 物的酸性强酸性:HClO4>H2SO4>H3PO4弱>H2SiO3― ―Si―、P、―S、―Cl ―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同周期的 Si、P、S、Cl 得电子的能结论力 ,非金属性3.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4.相关问题(1)Mg、Al 分别与盐酸反应,Mg 与盐酸反应更剧烈,因为 Mg 的金属性比 Al 的强。(2)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同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如非金属性强弱的顺序为 Si(3)因同周期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但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故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对点精练1.卤族元素是最活泼的一族非金属元素,下列关于卤族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从上到下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增强B.从上到下,卤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减小C.从 F 到 I,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依次减弱,原子得电子能力依次减弱D.卤素单质与 H2化合的难易程度为 F22.下列有关碱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A.从锂到铯,密度依次降低B.从锂到铯,熔点依次升高C.钠与水反应不如钾与水反应剧烈D.锂与过量氧气加热反应,生成过氧化锂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热稳定性:HCl>HIB.原子半径:Na>MgC.酸性:H2SO3>H2SO4D.非金属性:S<Cl4.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正确的是A.HF、HCl、HBr、HI 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酸性依次减弱B.锂(Li)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物是Li2O2C.硫酸锶(SrSO4 )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D.氯单质与水的反应比氟单质与水的反应更剧烈5.X、Y、Z 三种短周期元素,X 的原子半径小于周期表中任何其他元素原子的半径,Y 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两倍,Z 的单质是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 的气体单质可以在 Z 的气体单质中燃烧B.Y 原子的半径大于 Z 原子的半径C.Y 与 Z 形成的化合物中,Z 元素显正价D.Z 与 X 形成的简单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6.下列叙述中能肯定说明金属 A 比金属 B 的活泼的是A.A 原子电子层数比 B 原子的电子层数多B.常温时,A 能从酸中置换出氢,而 B 不能C.A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 B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D.1molA 从酸中置换生成的 H2比 1mol B 从酸中置换生成的 H2多易错辨析元素推断突破口(1)元素的典型特征推断①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形成的某种单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中氢的质量分数最高的元素为 C。②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为 N。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氢化物在通常情况下呈液态的元素为 O。④单质最轻的元素为 H;最轻的金属单质为 Li。⑤单质在常温下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为 Br;金属元素为 Hg。⑥最高价氧化物及其水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短周期元素为 Al。(2)由特定物质的特性推断①有颜色的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O3(淡蓝色)。②有毒的气体:F2、Cl2、NO2、SO2、CO、NO、H2S。③在空气中能产生白雾的气体:HCl、HBr、HI。④能使湿润的品红试纸褪色的气体:Cl2、O3等。⑤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呈蓝色或淡蓝色的气体:H2、CO、CH4。⑥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O2(常见的)。⑦铁的化合物的颜色:FeO(黑色)、Fe3O4(黑色)、Fe2O3(红棕色)、Fe(OH)2(白色)、Fe(OH)3(红褐色)、FeS(黑色)、FeCl3(棕黄色)、Fe2+(溶液中为浅绿色)、Fe3+(溶液中为黄色)。⑧铜的化合物的颜色:Cu2O(暗红色)、CuO(黑色)、Cu(OH)2(蓝色)、CuSO4(白色)、CuSO4·5H2O(蓝色)。⑨银的化合物的颜色:AgCl(白色)、AgBr(淡黄色)、AgI(黄色)、Ag2S(黑色)。⑩有漂白性的物质:O3、Na2O2、H2O2。(3)综合利用“位、构、性”的关系推断这类题目综合性强,难度较大,但若熟练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识,这一类问题便能顺利解决。(4)由典例转化关系推断O2 O2①Na ――→Na2O ――→Na2O 2O2 O2②C ――→CO ――→CO2OH- OH-③AlCl3 ――→Al(OH) ――→AlO-2 3H+ Cl2④Fe ――→Fe2+ ――→Fe3+MnO2 H2O⑤HCl ――→Cl2 ――→HClO基础测评1.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的根本原因是A.核电荷数依次增大 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逐渐增大C.元素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2.下列关于元素周期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总是从 1 到 8 重复出现B.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最高正价从+1 到+7 重复出现C.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最低负价从-7 到-1 重复出现D.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最低负价从-4 到-1 重复出现3.根据元素周期律,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比较正确的是A.酸性:HClO4 > H3PO4 > H2SO4 B.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2S>HF>H2OC.氧化性:F2 > Cl2 > Br2 > I2 D.碱性:NaOH > KOH > Mg OH 2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最高正价:P>S>ClB.非金属性:F>O>NC.原子半径:N>P>AsD.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2O 强于 H2S 强于 HCl5.下列物质性质比较正确的是A.热稳定性:HF < HCl < H2SB.离子半径:K+ > Na+ > Cl- > F-C.酸性:HClO4 > H2SO4 > H3PO4D.沸点:H2S > H2O6.下列关于碱金属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Li<Na<K<Rb<Cs<FrB.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K>Na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LiOH < KOHD.碱金属元素的单质在氧气中燃烧均生成过氧化物7.下列事实不能说明 Cl 的非金属性比 S 强的是A.Cl2和 S 分别与铁反应,产物中铁的化合价不同B.Cl2 +H2S= 2HCl+S↓C.氯原子最外电子层上有 7 个电子,而硫最外电子层上有 6 个电子D.HCl 比 H2S 热稳定性更强8.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 原子的最外层有 2个电子,Z 的单质晶体是应用最广泛的半导体材料,W 与 X 位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 r W > r Z > r Y > r X B.Z 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3 周期ⅣA 族C.Z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 W 的强D.W 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 X 的强能力提升1.下图分别表示元素的某种性质与核电荷数的关系(X 为核电荷数,Y 为元素的有关结构或性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表示第ⅥA 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变化规律的是 bB.表示第三周期主族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变化规律的是 cC.表示 O2-、F-、Na+、Mg2+、Al3+的离子半径变化规律的是 aD.表示卤族元素单质熔点的变化规律的是 d2.元素Na 、Mg 、S 、Cl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 r(Na)C.碱性:NaOHHCl3.化学中常用类推的方法预测物质的性质。以下类推的结论正确的是A.由“ Al(OH)3 能与NaOH 反应”推出“ Mg(OH)2 能与NaOH 反应”B.由“Si、S均能与H2 在受热时反应”推出“ P 与H2 在受热时能反应”D DC.由“ 2Na + O2 Na2O2 ”推出“ 2Li + O2 Li2O2 ”D.由“ Cl2 + H2O HCl + HClO ”推出“ F2 + H2O HF + HFO ”4.下列关于卤族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描述不正确的是( )①颜色深浅: I2 >Br2 >Cl2 >F2②氧化性: I2 ③还原性:HI④稳定性:HI>HBr>HCl>HF⑤酸性:HIO4 A.③⑤ B.③④ C.①③ D.②⑤5.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 在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Z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X 和W 同主族,W 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 < W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Y < ZC.X 与Z形成的化合物可用于制造耐高温容器D.单质Y 可将Z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6.应用元素周期律可预测我们不知道的一些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下列预测不正确的是①铍Be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②铊 Tl 能与盐酸和NaOH 溶液反应均产生氢气③砹 At 单质为有色固体,AgAt 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④ Li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得到的产物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其溶液是一种强碱⑤硫酸锶 SrSO4可能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⑥硒化氢 H2Se 无色,有毒,比 H2S 稳定A.①②③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⑤7.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结论均正确的是选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项A 将 Na 粒投入MgCl2 溶液析出银白色固体 固体为 MgFeO 热稳定性良B 在空气中灼烧黑色的 FeO 粉末,无明显现象好将表面积相同且用砂纸打磨后的镁条、铝条分别放入沸水中,镁条与水反应产生 镁的失电子能力C气泡,溶液变浑浊;铝条与沸水无明显现象 比铝强D 向Na2S溶液中滴加盐酸,产生臭鸡蛋气味的气体 非金属性:Cl>SA.A B.B C.C D.D8.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O>NH3>SiH4B.Na 与 O2在不同条件下反应得到的产物不同C.如图所示实验可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Cl>C>SiD.用中文“奥”(ào)命名的第 118 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七周期 0 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9讲 元素周期律-2024年初升高化学衔接讲义(人教版2019)(学生版).pdf 第19讲 元素周期律-2024年初升高化学衔接讲义(人教版2019)(教师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