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黄河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黄河的磅礴气势。 2.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中蕴含的爱国情感。3.学习诗歌的朗诵技巧,提高朗诵能力。4.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黄河的磅礴气势。(2)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中蕴含的爱国情感。 2.难点学习诗歌的朗诵技巧,提高朗诵能力。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黄河大合唱》的片段,让学生感受黄河的气势。(2)提问学生对黄河的了解,如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的省份、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等。(3)引出课题《黄河颂》,介绍这首诗歌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 2.作者及背景介绍(1)介绍作者光未然的生平,他是一位著名的诗人、文学评论家,他的作品充满了爱国情 怀。(2)讲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这首歌曲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旨在激发人民 的爱国热情,鼓舞人民的斗志。(3)介绍《黄河大合唱》的组成部分,包括八个乐章,每个乐章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风格。 3.朗读诗歌(1)教师范读诗歌,学生注意听字音、节奏和语调。(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感情。(3)指名学生朗读诗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从字音、节奏、语调等方面进行指导。(4)全班齐读诗歌,注意读出黄河的磅礴气势和爱国情感。 4.理解诗歌内容(1)诗歌从哪几个方面歌颂了黄河 明确:从黄河的历史、地理、气势等方面歌颂了黄河。(2)诗歌中哪些句子体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 明确:“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等 句子体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3)诗歌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赞美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中华民族的伟大 精神的歌颂。(4)师生互动:教师提问:诗歌中是如何描写黄河的历史的 学生思考并回答:诗歌中提到“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说明黄河是中华民族 的摇篮,孕育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教师引导:那么,黄河在地理上有什么重要地位呢 学生回答: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流经多个省份,是中国的重要河流之一。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得很好,黄河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还在地理上具有重要地位,它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5.品味诗歌语言(1)诗歌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明确:诗歌中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如“黄河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 上”“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等,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诗歌的语 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2)诗歌中的词语“摇篮”“屏障”“臂膀”分别比喻什么 有什么含义 明确:“摇篮”比喻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表达了黄河对中华民族的哺育之情;“屏障” 比喻黄河是中华民族的保卫者,表达了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护作用;“臂膀”比喻黄河是中 华民族的力量源泉,表达了黄河对中华民族的支持和鼓舞。(3)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诗歌中的语言,如“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中的“望”字和“奔”字, 让学生体会这些字的妙处。学生积极发言:“望”字写出了诗人对黄河的远望,表现出黄河的辽阔;“奔”字写出了黄 河的奔腾之势,体现了黄河的活力。教师点评:同学们分析得很到位,这些词语的运用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教师再提问:诗歌中还有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黄河的气势 学生回答:“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等词语都表现了黄河的气势。教师总结:同学们对诗歌语言的品味很深入,这些词语都生动地展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 6.朗诵诗歌(1)教师指导学生朗诵诗歌的技巧,如重音、停顿、语速、语调等。(2)学生分组朗诵诗歌,互相评价,提高朗诵水平。(3)指名学生进行朗诵展示,教师进行点评,表扬优点,指出不足之处。(4)师生互动:教师和学生一起朗诵诗歌,感受诗歌的情感和气势。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朗诵时的表情和动作,增强朗诵的感染力。学生再次分组朗诵,尝试加入表情和动作,提高朗诵的效果。 7.课堂小结(1)总结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强调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要热爱黄河,保卫黄河。(2)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如诗歌的朗诵技巧、修辞手法的运用等。 8.布置作业(1)背诵诗歌。(2)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写一篇关于黄河的短文,表达自己对黄河的赞美和热爱之情。(3)欣赏《黄河大合唱》的其他乐章,感受其音乐魅力和情感表达。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师生互动,让学生充分感受了诗歌的情感和气势,品 味了诗歌的语言之美。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 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是,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诗歌的背景介绍不够深入, 对学生的朗诵指导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 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的魅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