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飞天”凌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明确新闻特写的特点,提高新闻阅读的能力。2. 品味文章优美而生动的语言,分析新闻特写中的“特写”方法及作用。3. 通过感受中国健儿在运动场上的精彩瞬间,增强民族自豪感。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新闻特写的特点,掌握新闻特写的阅读方法。 赏析文章的语言,体会其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学习作者通过动作描写、修辞手法等展现人物形象和精神品质的写作手法。2. 教学难点理解新闻特写中“特写”的内涵,分析其在文章中的具体体现及作用。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健儿奋勇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三、教学过程第一课 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体育赛场上,运动员们的精彩表现总是能让人热血沸腾。1982年11月24 日 , 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上,中国跳水运动员吕伟的精彩表现就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 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飞天”凌空》这篇新闻特写,一起领略吕伟的风采。(二)了解文体知识1. 新闻特写的定义:新闻特写是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 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 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2. 新闻特写的特点:集中笔力,展示新闻事件的某一面。 着重描写精彩瞬间。更强调时效性和现场感,让读者身临其境。(三)检查预习1. 请同学们读出下列词语,并注意加点字的读音。凌(líng) 空翘 (qiáo) 首屏 (bǐng) 息敛 (liǎn) 声悄 (qiǎo) 然眼花缭 (liáo) 乱 慷慨 (kāng kǎi) 翔 (xiáng) 舞2. 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翘首:抬起头来。屏息敛声:暂时抑止呼吸和语声。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屏,抑止。敛,收起,收住。 从容不迫: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悄然:形容寂静无声。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新闻特写的主要内容。明确:文章记叙了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第九届亚运会女子十米跳台跳水比赛中夺冠的精彩瞬间。 2.本文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 请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明确: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第一部分(1- 4):跳水过程。第1段:准备。 第2段:起跳。 第3段:腾空。 第4段:入水。第二部分(5-8):比赛结果。(五)研读课文,分析“特写”1. 吕伟跳水全程只有1.7秒,但作者却解说得十分清楚,这是怎么做到的 明确:作者采用了动作分解的方法,把完整连贯的跳水动作分解为准备、起跳、腾空、入水四个部分,犹如慢镜头回放,精彩地再现了跳水的全过程,让读者仿佛亲眼看见一般。2. 分析第1段:准备。这段从哪几个方面展开描写 明确:从运动员吕伟和观众两个方面展开描写。先写了吕伟起跳前的镇定从容和优雅风度,以 白云和飞鸟之动来反衬她的沉静。之后写了现场观众的翘首而望,体现报道的现场感,也为下 文做铺垫。这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写吕伟起跳前的优雅与沉静,营造出紧张而期待的气氛,吸引读者,为下文吕伟的精彩 跳水做铺垫。3.分析第2段:起跳。这一段是如何描写起跳的 明确:先具体描写她的起跳动作——“舒”“举”“蹬”“飞”四个动作,一气呵成,轻盈 优美,说明她技艺高超。然后,发挥想象,把她比作“飞天”,生动地写出她身姿与动作的 优美。4. 分析第3段:腾空。腾空动作是一瞬间的,作者如何具体细致展示 明确:作者连续描写腾空的动作,“一周半”“三周”让读者在脑中生成细节动作,同时以 “疾如流星”夸张地表现其动作之快,最后用“潇洒自如”“从容不迫”等形容词写出她 动作的连贯、优美。5. 分析第4段:入水。请从用词的角度,分析这一段的描写之妙。明确:①拟声词“哧”,突出水花之小和压水技巧之高超;动词“插” 的运用,写出吕伟 入水时的笔直身姿。②“拥抱”“悄然不惊”,运用拟人,写出其入水轻盈。③“仙女”,运 用比喻,表达对其赞美之情。(六)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新闻特写的相关知识,了解了《“飞天”凌空》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 构,通过对吕伟跳水过程的分析,感受到了她跳水动作的优美和精湛技艺。下节课我们将继续 深入探讨文章的语言和主题。第二课 时(一)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吕伟跳水夺冠的精彩瞬间。本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品味文章的语 言,感受其魅力。(二)品味语言1. 文章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 舞的“飞天”。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吕伟的美妙身姿比作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生动 形象地写出了她身姿的轻盈、潇洒。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 自如。明确: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把她在空中转体的速度比作旋风,把她翻腾的动作之快比 作流星,夸张地写出了她跳水动作的迅捷与娴熟,满怀赞美之情。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明确: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把时间拟人化了,赋予了人的情感,说“时间”特别慷慨,把“时 间”写得有情有意。从而展现了吕伟跳水动作既快又潇洒。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 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明确:一个比喻“像轻盈的、笔直的箭”,一个拟声词“哧” ,一个动词“插”,形象地 写出了吕伟入水时潇洒的身姿,突出的水花之小,表现了她压水花技术的精湛。2. 除了修辞手法,文章的语言还有哪些特点 请举例说明。明确:文章的语言还具有简洁明了、生动形象的特点。例如,“轻舒双臂,向上高举,只见吕 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短短几句话,就生动地描绘出了吕伟起跳的动作。(三)分析写作手法1.除了吕伟跳水的四个镜头,作者还描写了观众的反应、裁判评分等内容。从文中找出 相关语句,说说其作用。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明确:这里使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如梦初醒”写出了观众被吕伟优美的跳水动作所陶醉的 状态;“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写出观众被吕伟的表演征服,用鼓掌和欢呼表达由衷的赞赏。描写观众的反应,从侧面衬托了吕伟跳水动作的完美。她的这个动作“5136”,让几位裁判亮出了9.5分的高分。 明确:用裁判的评分来侧面烘托出吕伟跳水的完美表现。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他说: “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明确:借印度观众“惊讶”的神态和赞美的语言,侧面烘托出中国运动员跳水技术之高,赞 美了运动员为国争光的拼搏精神。2. 标题《“飞天”凌空》能换成《吕伟跳水夺冠》吗 为什么 明确:不能。飞天是壁画或石刻中在空中飞舞的神。以“‘飞天’凌空”比喻跳水运动员如 仙女般优雅的身姿,增添了文采,新颖动人,更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四)理解主题1.文章主旨是什么 明确:这篇新闻特写以特写镜头细致描绘了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1.7秒的时间跨度中做出的 优美的跳水动作,展现了其高超的跳水技艺,赞扬了她奋勇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洋溢着强 烈的民族自豪感。2. 如何理解文章中体现的爱国精神 明确:通过一个印度观众的评价点出了吕伟等运动员实际上是代表着国家,是国家荣誉。他们 经过刻苦训练获得好成绩,是爱国的实际行动,体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3. 作为一名中国运动员,吕伟的成功有什么意义 明确:她的成功,就是中国人的成功,也是祖国的成功。她赢得了金牌,也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为祖国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五)总结写作特色1. 角度独特,中心突出。本文选材很独特。作者选取了跳水运动员由腾空到入水的那一瞬间,对其进行详细生动的描写, 突出了吕伟完美的跳水技术,表现了运动员为国争光的拼搏精神。2.善用修辞,生动形象。文中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对运动员的跳水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增强了作品的形象性、生动性。比如“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这里作者将运动员比作“箭”,形象地表现了她动作的敏捷与轻盈。3. 特写镜头,动静相衬。文章以特写的方法,按“准备一起跳一腾空一入水”的顺序具体描绘了吕伟精彩的跳 水动作,极具镜头感。描写时,动中有静、动静相衬,如准备阶段写静中之动,起跳阶段写动 中之静等。(六)拓展延伸1. 请仔细阅读下面这则1982年吕伟亚运会夺冠的消息,说说这则消息与本篇新闻特写 的异同。新华社新德里11月24日电11月24 日,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10米跳台跳水比赛中,技 压群芳,一举夺魁。新德里跳水运动馆,10米跳台跳水比赛进入白热化状态。八名各国选手 按照次序登台比赛。4轮比赛过后,中国姑娘吕伟以微弱优势排在第一。第五轮比赛,选手们纷纷上了难度。吕伟 这最后一轮选择的动作是“5136”,这是跳水比赛中难度系数最高的动作。只见她登上高台, 静静站立。起跳,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身体打开,笔直地入水,压住了水花。完 美的表现,裁判给了9.5分的高分。凭借着这一跳,吕伟获得第9届亚运会10米跳台跳水 赛金牌。明确:相同点:简要、迅速地报道新闻史实。 不同点:消息报道新闻事件全过程,突出最重要的事实。新闻特写则主要描绘新闻事件中的片段。新闻特写形象生动,细致入微,现场感强,能赋予新闻事实温度,使读者深受感染。 消息多用叙述,穿插一些议论。新闻特写多用描写,穿插议论、抒情。2. 怎样写好现场短新闻 明确:用“五官”采写是写作现场短新闻的基础,作者进入现场后,不能像个木偶,必须充 分运用“五官”去观察现场。眼:要像一部摄像机。要把事件主要人物的肖像、行动、细节乃至现场的景物摄下来。 耳:要像一部录音机。要把主要人物的话原汁原味录下来,其他人物有意义的话录下来。 鼻:要成为“新闻鼻”。要嗅一嗅现场空气的气味是否正常,尽可能感受是什么气味。 口:要成为“新闻嘴”。要张开嘴伸出舌头舔一舔,看是什么味道。身:要勤,莫偷懒。要注意感受现场的冷暖,对有关东西要掂一掂,感受轻重;对有关路 程,迈开腿去量一量,看看有多远。五官感受的东西越多,写出来的稿子就越主动,否则就是一杯白开水。(七)课堂小结通过对《“飞天”凌空》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不仅领略了吕伟的风采,感受到了她的精湛 技艺和拼搏精神,还学习了新闻特写的相关知识和写作手法。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中,能够关注身边的精彩瞬间,用文字记录下来,同时也要学习吕伟等运动员的精神,为祖国 的荣誉而努力奋斗。(八)布置作业1. 仿照课文,运用动作分解和修辞手法,描写一个体育比赛或活动的精彩瞬间。2. 阅读其他新闻特写作品,进一步感受新闻特写的特点和魅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