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下册3.10《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1 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3.10《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1 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第三单元 百年追梦,复兴中华 10、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1 课时 勿忘国耻
学科 小学道德与法治 年级 五年级 时长 1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本单元以时间为脉络,以精神为核心,呈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歌颂了仁人志士的革命精神与爱国精神,本课着重引导学生了解时间轴上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奋勇抗争的事迹及体现在人民身上的革命精神,从而认识到抗战精神是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话题,第一个话题:勿忘国量。介绍抗日战争中侵略者的暴行,自在使学生感悟国上沦丧,生灵涂炭的悲痛。第二个话题:众志成城。引导学生理解全民族抗战的意义,学习中华民族奋勇抗争的精神。第三个话题:中流砥柱。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贡献,由此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以及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第四个话题:走向胜利。帮助学生了解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同时回测历史,引导学生缅怀英烈,树立建设国家的志向。五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搜索和处理能力,对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学生已经通过阅读书籍参与学校举行的历史纪念活动,观看相关题材影视资料等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但较多学生由于未进行过专题探究和钻研,对部分知识点的认识还处于模糊状态,甚至存在误区。学生因为对历史事件背后的含义不了解,以致不清楚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起到的中流砥柱的作用,不清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等,就无法激起学生对这段历史深刻强烈的情感认同。 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快速接收处理信息的能力,将历史资料进行有选择性的补充,通过音频、视频、图文等资料,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在生动有趣的史诗资料、情感熏陶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导学生自觉树立建设祖国的伟大志向。
教学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交流讨论等方式,了解我国历时14年抗日战争的有关资料。 2、了解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卢沟桥事变等事件,引导学生明白这些事件是民族的苦难,国家的灾难,我们要牢记这段历史,勿忘国耻,永葆和平。 3.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和忧患意识。 4.能用恰当的形式缅怀英烈,树立奋发图强建设国家的志向。
重难点 1、通过查阅资料、交流讨论等方式,了解我国历时14年抗日战争的有关资料。 2、了解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卢沟桥事变等事件,引导学生明白这些事件是民族的苦难,国家的灾难,我们要牢记这段历史,勿忘国耻,永葆和平。
教学方式与策略 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
导入(借助导学案或学习单) 新授 三、拓展资料 课堂总结 活动内容 活动意图 时间分配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图上的老兵为什么要下跪吗?日本在中国犯下滔天大罪,从1931年9月到1945年8月,这14年是一段令人难忘的历史,是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都不能忘记的历史,因为这段历史是抗日战争的历史。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走进这段历史,了解那段悲惨岁月,了解中国人民14年的抗日战争历史。 板书课题:10、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一课时 推荐的学习资源 整体导入新课初步了解14年抗日战争的时间段 10分钟
二、勿忘国耻 同学们,请看这一段文字资料。日本的毒气弹为什么会遗留在中国的土地上。 (一)九一八事变 1、1931年9月18日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在辽宁省沈阳市发生了一件让全国人民无比痛恨的事情。 2、出示课本66页“残历碑”这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残历碑”上的内容。 3、“残历碑”为什么把9月18日作为主要内容刻在上面? 学生自由读一读“残历碑”图片旁边的一段文字,初步了解九一八事变。 4、教师引导:同学们,这次事件就是著名的九一八事变,关于九一八事变,你们还收集到哪些资料?谁来说一说? 学生自由说一说自己收集的有关九一八事变的资料,教师出示课本66页阅读角“历时14年的抗日战争”这段文字,引导学生读一读,进一步了解九一八事变。 5、教师小结: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了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奋勇反抗。这是中国人民14年抗日战争的开端,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6、九一八事变之后,有一首歌曲《松花江上》广为传唱。教师相机播出歌曲《松花江上》,引导学生听一听,学习唱一唱,再说一说歌曲表达了松花江人民怎样的感情? 教师引导:当时中国是什么样的,人民怎样生活的,受到了怎样的压迫?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了中国大好河山,人民生灵涂炭,国土惨遭蹂躏。 (二)卢沟桥事变 1、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关于卢沟桥事变,大家了解哪些知识呢?谁来给大家介绍介绍? 2、出示卢沟桥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向大家介绍卢沟桥事变, 3、教师小结:1937年7月7日,日军通过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全面抗战。 (三)南京大屠杀 1、教师出示一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你们知道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 2、2014年2月1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3、出示课本67页的两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想一想:我国为什么要把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国家公祭日?是为了让人们牢记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牢记我们民族和国家遭遇的耻辱,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珍惜现在的和平幸福生活。 4、关于南京大屠杀,大家知道哪些资料呢?学生分小组活动,说一说自己收集的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资料。 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进一步了解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 5、教师小结: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陷,为了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达到迅速灭亡中国的目的,日本侵略者制造了长达6周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30万生灵惨遭杀戮。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页。 6、出示课本67页罗伯特 威尔逊日记节选的内容,学生自由读一读,进一步体会日本侵略者的残忍手段,激发学生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恨之情,进一步引导学生牢记这段历史,不要忘记民族的耻辱。 7、教师小结:在每个中国人心中,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都是最屈辱的记忆,这些是民族的苦难,国家的灾难,我们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永葆和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明白这些事件是民族的苦难,国家的灾难,我们要牢记这段历史,勿忘国耻,永葆和平 20分钟
同学们,听了先烈们的革命故事,听了爱国民众的抗日故事,你想说些什么呢?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教师小结:同学们,这些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这些爱国民众为了我们的国家,为了我们的民族不怕牺牲、英勇顽强,他们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我们要牢记这段历史,牢记这些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以及那些为抗日战争作出贡献的爱国民众。 [设计意图]:了解抗日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及其感人故事,教育学生牢记这段历史,勿忘国耻。 10分钟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你知道哪些爱国民众抗日的故事,把它讲给同学们听一听。学生讲一讲自己知道的爱国民众抗日的故事。 5分钟
板书设计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 1 课时 勿忘国耻 九一八事变 国土沦丧 南京大屠杀 生灵涂炭 振兴中华 永保和平 吾辈自强
教学特色与反思 整节课以“记忆”为线索,从学生生活切入,从学生的幸福记忆过渡到国家的幸福记忆,再转折到国家的耻辱记忆,感悟屈辱历史,最终再以如何一直拥有这种幸福记忆为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国家公祭日设立的意义。课堂中我们学习了九一八事变和南京大屠杀这两段历史,了解了它们给我们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走进九一八事变,我们通过鸣笛声引出这段历!下一篇透过对残历碑的微探索走进历史,歌推荐《松花江上》呈现了东北同胞遇难同胞纪念馆,攫取其中的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让他们感受到日本法西斯的灭绝人性;聆听幸存老人讲述自己的遭遇,感受这段历史的耻辱,岁月的苦难。可以说整节课就是对孩子们心灵上的一次洗礼。最后,我们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勿忘国耻,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激发了学生为保护和平而奋发图强的爱国理想。让爱国不再只是一个空口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