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小说内容,体会标题的含义。2. 梳理故事情节,分析杜小康的人物形象,把握课文主题。3. 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学习鉴赏小说的方法。4. 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梳理主人公杜小康的成长历程,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分析杜小康的人物形象,体会小说的主题。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孤独之旅”的含义,领悟小说的深层意蕴。引导学生将小说中的启示与自身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成长是人生永恒的主题。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有时 甚至会感到孤独和无助。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看看主人公杜小 康是如何在孤独中成长的。(二)作者简介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农村。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国 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等。 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等。小说《草房子》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三)字音教学1. 教师板书下列词语,学生朗读并注意字音:轩 (xuān) 昂嬉(xī) 闹 凹 ( āo)陷掺(chān) 杂胆怯(qiè) 撅 (juē) 断 给予(jǐyǔ) 撩 (liáo) 逗觅 (mì) 食 乖 (guāi) 巧杂 (zá) 乱掺 (chān) 和空 (kōng) 旷撩 (liāo) 起觅 (mì) 路 乖 (guāi) 顺杂(zá) 沓掺 (càn) 裰空 (kòng) 白撩 (liáo) 拨寻 (xún) 觅 乖 (guāi) 觉2. 教师强调重点字音和多音字的用法。(四)整体感知1.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明确:小说讲述了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被迫跟随父亲到芦苇荡放鸭,在孤独中逐渐成长的故事。2. 请学生按照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梳理故事情节。 明确:开端(1):家道中落,杜小康失学,跟随父亲放鸭。发展(2-27):放鸭芦荡,杜小康孤独难熬。 高潮(28-49):遭遇暴雨,杜小康雨夜找鸭。 结局(50-52):鸭子下蛋,杜小康长大。(五)深入研读1. 杜小康为什么要离家放鸭 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的无奈 明确:杜小康家道中落,他失学了,只好跟着父亲去放鸭。从“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 家,就是杜小康家,但它竟在一天早上,忽然一落千丈,跌落到了另一番境地里,杜家的独生 子杜小康失学了,只好跟着父亲去放鸭”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他的无奈。2. 放鸭之前的杜小康是怎样的 明确:放鸭之前的杜小康生活优越,他有皮带、四季的衣服,成绩好,一直当班长,还有一辆 自行车,是与众不同的。3.杜小康在放鸭途中经历了哪些心理变化 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分析。 明确:开端时,他不愿意去放鸭,说“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表现出后悔、无 助、茫然、恐慌的心理。途中,他感到孤独,说“我要回家……”,体现出绝望、不安、迫切的心情。 后来,在暴风雨中,他逐渐变得平静、坦然、坚强,说“还是分头去找吧”。(六)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小说的内容和故事情节,感受到了杜小康在放鸭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下 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小说的主题和艺术特色。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杜小康在放鸭途中经历了哪些心理变化 明确:从开始的后悔、无助、茫然、恐慌,到途中的孤独、绝望、不安、迫切,再到后来的平 静、坦然、坚强。(二)环境描写分析1. 小说中对芦荡、风雨等自然环境的描写非常出色,这些描写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有什么作用 明确:有关鸭群的描写,烘托出杜小康的寂寞心情。如“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 写出了鸭群的动态,也反衬出杜小康的孤独。有关芦荡的描写,给杜小康带来心理压力,也见证了他的心理变化。如“芦荡如绿色的 浪潮直涌到天边”,表现出芦荡的广阔,让杜小康感到害怕和胆怯;当他习惯了孤独的生活后, 再面对芦荡就不再恐慌了。有关风雨的描写,给杜小康提供了成长的机会和舞台。如“雷声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 过来”“暴风雨歇斯底里”等,写出了暴风雨的狂暴,杜小康在暴风雨中表现出了成人般的 勇气和坚强。2. 找出文中其他环境描写的语句,分析其作用。明确:“他们能一连十多天遇不到一个人”“除了必要的对话,他们几乎不知道再说些其他什 么话”,这些描写突出了杜小康所处环境的孤独,为他的成长提供了背景。(三)人物形象分析1. 杜小康是一个怎样的人 结合文中具体事例进行分析。明确:杜小康是一个勇敢、坚强、有责任感的人。在放鸭过程中,他经历了孤独和磨难,但最 终克服了困难,成长为一个坚强的少年。例如,在暴风雨中,他主动提出分头去找鸭子,表现 出了勇敢和责任感。2. 小说主人公是杜小康,但作者为什么要写他父亲和鸭子 明确:写父亲和鸭子对完成杜小康这个形象的塑造有不可或缺的衬托作用。父亲的慌张和镇静反衬出杜小康的成长;鸭子的恐惧感也衬托出杜小康的恐慌,使他的孤独感受更加真切。(四)标题含义探讨1. 结合全文,说说小说标题“孤独之旅”的含义。 明确:表层含义:杜小康跟父亲背井离乡来到空旷浩渺的芦苇荡放鸭的孤独经历。深层含义:杜小康从孤独、寂寞、恐慌到镇定、坚强、勇敢的人生成长历程。2. 你认为杜小康的孤独之旅对他的成长有什么意义 明确:杜小康的孤独之旅让他学会了面对困难,克服恐惧,变得坚强和成熟。在孤独中,他不 断地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实现了人生的成长。(五)主题拓展1.成长过程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你能从杜小康的成长经历中得到 什么启示 明确:我们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不逃避,不退缩,在磨难中成长,变得坚强和成 熟。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孤独和困难,以及你是如何克服的。 明确: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进行发言,教师引导学生从杜小康的故事中汲取力量,积极面对生活 中的挑战。(六)课堂总结通过学习《孤独之旅》,我们见证了杜小康的成长历程,感受到了他在孤独中逐渐变得坚强的 精神。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也能像杜小康一样,勇敢面对困难,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 前行。(七)布置作业1. 课外阅读曹文轩的其他作品,如《草房子》,并写一篇读书笔记。2. 以“成长”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对成长的感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