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 04 讲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01 了解元素与物质的关系。02 了解物质分类的方法及单质、氧化物、酸、碱的概念及相互联系。03 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04 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及其与溶液的区别。考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重点·夯基易错1.物质的组成(1)(2)同素异形体①定义: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 。②性质: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有差异。同素异形体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是化学变化。③常见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氧元素: ;碳元素: ;磷元素: 。【易错】①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 O2和 O3组成的混合气体,金刚石和石墨等。②由不同同位素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是纯净物,如 H2和 D2、H2O 和 D2O,由 12C 和 13C 组成的石墨也是纯净物。2.物质的分类分类应依据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标准”不同,分类方法也不相同。在化学上常用的分类方法有分类法和 分类法。(1)树状分类法每次用一个标准对物质进行再分类。{混合物物质 {单质{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纯净物 {无机化合物化合物有机化合物(2)交叉分类法同时用多个标准对同一物质进行分类,如:【易错】(1)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不同的分类,因此没有固定的分类标准,就不会有正确的分类。如:把物质分为混合物、纯净物、化合物,就是分类标准不统一导致的错误。混合物和纯净物是并列关系,而纯净物包含化合物。(2)概念间的关系——“并列”“包含”与“交叉”。树状分类法 交叉分类法1.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只用同一化学式表示的物质也一定是纯净物。( )2.Cu、NaCl、SiO2、H2SO4都称为分子式( )3.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4.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是两性氧化物或是两性氢氧化物。( )5.酸溶于水一定能电离出 H+,但能电离出 H+的不一定是酸( )6.已知 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 NaOH 反应只生成一种盐 NaH2PO2,则 H3PO2为一元酸( )7.纯净物一定有固定的熔、沸点,有固定熔、沸点的物质也一定是纯净物( )8.盐一定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 )点拨·能力培养1.对下列物质分类,并完善表格内容①HCl ②HNO3 ③H2SO4 ④H2S ⑤H3PO4 ⑥HF ⑦BaSO4 ⑧NaHCO3 ⑨Cu2(OH)2CO3 ⑩FeSO4物质 分类依据 物质类别 实例根据酸根离子是否含有 含氧酸氧元素 无氧酸一元酸根据一定条件下能电离二元酸出 H+的数目酸 三元酸强酸根据电离程度弱酸高沸点酸根据沸点高低低沸点酸正盐根据生成盐时酸、碱中和盐 酸式盐反应进行的程度碱式盐2.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化学家常根据需要将众多物质进行分类,从而更好地探索各类物质的性质及其相互转化的规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Na2CO3既属于钠盐又属于碳酸盐 B.甲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树状分类法C.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D.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3.按照物质的不同分类方法,H2SO4属于①酸②氢化物③氧化物④含氧酸⑤混合物⑥一元酸⑦化合物⑧强酸A.①④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⑥ D.①④⑤⑥⑦方法·规律总结1.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纯净物 混合物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有一定的熔、沸点 无一定的熔、沸点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 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性质2.常见混合物①分散系(如溶液、胶体、浊液等);②高分子(如蛋白质、纤维素、聚合物、淀粉等);③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煤、漂白粉、碱石灰、福尔马林、油脂、天然气、水煤气、铝热剂、氨水、氯水、王水等。真题·明考向1.(2024·浙江·高考真题)按物质组成分类,KAl SO4 × 12H2 2O属于A.酸 B.碱 C.盐 D.混合物2.(2024·甘肃·高考真题)下列成语涉及金属材料的是A.洛阳纸贵 B.聚沙成塔 C.金戈铁马 D.甘之若饴3.(2023·浙江·高考真题)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下列材料主要成分属于有机物的是A.石墨烯 B.不锈钢 C.石英光导纤维 D.聚酯纤维4.(2023·全国·高考真题)化学在文物的研究和修复中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竹简的成分之一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 B.龟甲的成分之一羟基磷灰石属于无机物C.古陶瓷修复所用的熟石膏,其成分为 Ca(OH)2 D.古壁画颜料中所用的铁红,其成分为 Fe2O3【答案】C5.(2022·福建·高考真题)福建多个科研机构经过长期联合研究发现,使用C60 和改性的Cu 基催化剂,可打通从合成气经草酸二甲酯常压催化加氢制备乙二醇的技术难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草酸属于无机物 B.C60 与石墨互为同分异构体C.Cu 属于过渡元素 D.催化剂通过降低焓变加快反应速率6.(2022·浙江·高考真题)下列消毒剂的有效成分属于盐的是A.高锰酸钾溶液 B.过氧乙酸溶液 C.双氧水 D.医用酒精考点二:物质的性质与变化重点·夯基易错1.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宏观 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反之是物理变化微观 有旧化学键断裂,同时有新化学键形成的是化学变化,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易错】物质变化的辨析(1)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为化学变化,如 O3与 O2间的转化。(2)不同原子间的转化不属于化学变化,其对应的反应也不属于化学反应,如 29232U―→92308Th+42He。(3)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但存在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金属熔化、HCl 溶于水、NaCl 熔化均属于物理变化。(4)化学变化不仅有物质的变化,同时还伴随有能量的变化。(5)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一定没有化学变化。(6) 有新元素生成}非化学变化有新原子生成(7)煤的气体、液化属于化学变化。煤的气化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主要反应是碳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水煤气等。煤的液化是将其直接或间接转化为甲醇等液体燃料。2.不同类别的无机物之间转化的一般规律(1)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O―2 → ―H―2O 酸金属单质 碱性氧化物 →碱 ― ― → 盐― O―2 → H O H SO如:Na Na O ― ―22 → NaOH ―2―4 →Na2SO4符合上述转化关系的常见金属有 Na、K、Ca、Ba 等,但 Mg、Fe、Al、Cu 等不符合上述转化关系。(2)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非金属单质 ―O―2 → H2O 碱酸性氧化物― ― →酸 ― ― → 盐― O―2 → ―H如:S SO2 ―2O → NaOHH2SO3 ― ― → Na2SO3符合上述转化关系的常见非金属有 C、S、P 等,但 N、Si 等不符合上述转化关系。【易错】①S 燃烧不能直接生成 SO3而是生成 SO2。 ②Al2O3、SiO2、Fe2O3与 H2O 不反应,不能直接转化为 Al(OH)3、H2SiO3、Fe(OH)3。 ③NH3催化氧化不能直接生成 NO2。 ④Fe 与 Cl2反应不能直接生成 FeCl2。 ⑤Fe 与 H+、Cu2+、S、I2反应不能直接生成 Fe3+。3.常见化学反应的分类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按反应物、生成物种类及数目多少{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离子反应按反应中有无离子参与 非离子反应化学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按反应中有无电子转移{非氧化还原反应可逆反应按反应进行的程度和方向{不可逆反应{吸热反应按反应的能量变化放热反应(1)发生了颜色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反应( )(2)有化学键破坏的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3)用铂丝蘸取 Na2SO4、Na2CO3、NaCl 溶液进行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 )(4)232Th 转化成 233U 是化学变化( )(5)Na2CO3·10H2O 的风化属化学变化,NaOH 的潮解属物理变化( )(6)从海水中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7)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不涉及化学变化( )(8)NaCl 晶体溶于水是物理变化,过程中没有化学键的改变( )(9)碳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 CO2,故硫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 SO3( )(10)判断下列转化能否实现,能实现的打“√”,不能实现的打“×”。H O①SiO ― ―22 → H2SiO3( )H O②SO 23 ― ― → H2SO4( )H O③Fe O 22 3 ― ― → Fe(OH)3( )H2O④Na2O ― ― → NaOH( )点拨·能力培养1.通过对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不同,回答下列问题:①石油的分馏 ②煤的干馏 ③钠的焰色试验 ④碘的升华 ⑤氯化铵分解 ⑥蛋白质的变性 ⑦蛋白质的显色反应 ⑧电解食盐水 ⑨CaCl2的潮解 ⑩冰的融化 FeCl3的水解 石油的裂化、裂解 蛋白质的盐析 食物的缓慢氧化 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2.有关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 X 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B.反应②一定有盐参加反应C.CaCO3与 NaOH 反应可生成 Ca(OH)2D.图中的所有反应均不属于置换反应方法·规律总结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2.常见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质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三馏 蒸馏、 干馏四色 焰色反应 显色反应、颜色反应、 变色反应五解 潮解 分解、电解、水解、 氢化、氧化、水化、风化、炭化、钝化、熔化、汽化、十八化 催化、皂化、歧化、卤化、硝化、酯化、液化、酸化裂化、油脂的硬化真题·明考向1.(2024·安徽·高考真题)下列选项中的物质能按图示路径在自然界中转化,且甲和水可以直接生成乙的是选项 甲 乙 丙A Cl2 NaClO NaClB SO2 H2SO4 CaSO4C Fe2O3 Fe(OH)3 FeCl3D CO2 H2CO3 Ca HCO3 2A.A B.B C.C D.D2.(2024·山东·高考真题)物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两者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石灰乳除去废气中二氧化硫,体现了Ca(OH)2 的碱性B.氯化铁溶液腐蚀铜电路板,体现了Fe3+的氧化性C.制作豆腐时添加石膏,体现了CaSO4的难溶性D.用氨水配制银氨溶液,体现了NH3的配位性3.(2023·广东·高考真题)部分含Na 或含Cu 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A.可存在 c→d→e 的转化 B.能与H2O 反应生成 c 的物质只有 bC.新制的 d 可用于检验葡萄糖中的醛基 D.若 b 能与H2O 反应生成O2,则 b 中含共价键4.(2023·天津·高考真题)利用 18O 示踪技术研究 H2O2与 Cl2的反应历程,结果如下:① Cl2 +H18 +2 O2 =H +Cl- +H18O18OCl② H18O18OCl=H+ +Cl- +18O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①是置换反应B.18O 的核电荷数是 18C.18O 与 16O 互为同素异形体D.反应历程中H2O2 中的 O-O 键未发生断裂6.(2023·湖南·高考真题)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化学与文化传承密不可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青铜器“四羊方尊”的主要材质为合金B.长沙走马楼出土的竹木简牍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蔡伦采用碱液蒸煮制浆法造纸,该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D.铜官窑彩瓷是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经高温烧结而成考点三:分散系 胶体重点·夯基易错1.分散系(1)概念: 所得到的体系。(2)分类:根据 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可用如图直观地表示。2.胶体的分类依据分散剂的状态将胶体分为 、 、 。3.胶体的性质及应用【易错】(1)丁达尔效应是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2)胶体不带电,胶体中的胶粒能够吸附体系中的带电粒子而使胶粒带电荷,但整个分散系仍呈电中性。4.Fe(OH)3胶体的制备向沸水中逐滴加入饱和 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制得 Fe(OH)3胶体。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 === == Fe(OH)3(胶体)+3HCl。【易错】(1)不能用自来水制备 Fe(OH)3胶体,因为自来水中有电解质会使胶体发生聚沉,应用蒸馏水。(2)不能过度加热,否则 Fe(OH)3胶体会聚沉生成 Fe(OH)3沉淀。(3)书写制备胶体的化学方程式时,生成的胶体不加沉淀符号“↓”,应注明“胶体”二字。(4)Fe(OH)3胶体粒子是多个“Fe(OH)3”的集合体,因此,1 mol Fe3+完全水解得到 Fe(OH)3胶体粒子数小于NA。1.碳纳米管属于胶体分散系,该材料具有超强的吸附能力( )2.明矾净水时发生了化学及物理变化,能起到杀菌、消毒作用( )3.胶体不带电荷,胶体粒子因吸附离子往往带有电荷( )4.向浓氨水中滴加 FeCl3饱和溶液可制得 Fe(OH)3胶体( )5.将 1 mL 1 mol·L-1的 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备 Fe(OH)3胶体,若 FeCl3完全水解,则可制得 Fe(OH)3胶体粒子少于 0.001NA 个( )6.利用丁达尔效应可区分蛋白质溶液和食盐水( )7.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可分为 9 种分散系。( )8.为除去淀粉溶液中混有的 NaCl,可以采取渗析的方法。( )点拨·能力培养1.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A.利用过滤的方法,无法将 Z 中固体与液体分离B.X、Z 烧杯中分散系的分散质不相同C.Y 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CaCO +2Fe3+3 +3H2O===2Fe(OH)3(胶体)+3CO2↑+3Ca2+D.Z 中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2.下列有关胶体制备及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有 (填序号)。①将 NaOH 浓溶液滴加到饱和 FeCl3溶液中制备 Fe(OH)3胶体②在某 FeCl3饱和溶液中含有 1 mol FeCl3,制得的胶体中 Fe(OH)3胶粒数目小于 NA③Fe2(SO4)3可用作净水剂的原因是由于 Fe2(SO4)3易溶于水④明矾水解时产生具有吸附性的胶体粒子,可作漂白剂⑤在实验中不慎被玻璃划破手指,可用 FeCl3溶液应急止血⑥由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⑦水泥厂和冶金厂常用高压直流电除去大量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方法·规律总结胶体知识“6”提醒(1)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直径在 1~100 nm(即 10-9~10-7m)之间,而不是丁达尔效应。(2)胶体微粒一般是离子、分子或难溶物的聚集体,但有些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蛋白质,因其分子非常大,其相对分子质量通常为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千万,因此一个分子就是一个胶体微粒,它们的溶液是胶体。(3)胶体具有介稳性的主要原因是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而带有电荷,且同种胶体粒子的电性相同。(4)在 Fe(OH)3胶体中,Fe(OH)3胶体粒子的数目要远远小于原 FeCl 溶液中 Fe3+3 的数目。(5)胶体粒子的直径决定了胶体的性质,因胶体粒子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可用渗析法提纯胶体。(6)掌握净水剂及其作用原理胶体粒子的直径一般在 1~100 nm 之间,它决定了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吸附力很强,能在水中吸附悬浮固体或毒素形成沉淀,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这就是胶体净水的原理。能在水中自然形成胶体,并且对水质无明显副作用的物质有 KAl(SO4)2·12H2O、FeCl3·6H2O 等,这样的物质被称为净水剂,其形成胶体的化学原理是 Al3+、Fe3+发生水解反应分别生成 Al(OH)3胶体、Fe(OH)3胶体。真题·明考向1.(2023·广东·高考真题)化学处处呈现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舞台上干冰升华时,共价键断裂B.饱和CuSO4 溶液可析出无水蓝色晶体C.苯分子的正六边形结构,单双键交替呈现完美对称D.晨雾中的光束如梦如幻,是丁达尔效应带来的美景2.(2023·浙江·高考真题)氯化铁是一种重要的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氯化铁属于弱电解质 B.氯化铁溶液可腐蚀覆铜板C.氯化铁可由铁与氯气反应制得 D.氯化铁溶液可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演练·提能力1.(2024·北京丰台·二模)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有深远影响。下列涉及到的物质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A.纸中的纤维素 B.磁针中的四氧化三铁C.泥活字中的硅酸盐 D.黑火药中的木炭A.A B.B C.C D.D2.(2024·安徽滁州·一模)分类法是认识物质世界、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A.金属材料:生铁、不锈钢、玻璃钢 B.可加热的容器:试管、烧杯、集气瓶C.混合物:空气、石油、冰水共存物 D.可回收物:旧报纸、旧纸箱、易拉罐3.(2024·湖北·一模)量子点(Quantum Dot)是一种纳米级别的半导体晶体,量子点的独特性质使其受到电或光的刺激后能够发出特定颜色的单色光,CuInS2 是一种常见量子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量子点是一种胶体B.铜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 ds 区C.量子点可以导电D.特定颜色的单色光与原子核外电子跃迁有关4.(2024·河北·三模)古诗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诗句同时体现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是A.刘长卿的《酬张夏》中,“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B.李白的《秋浦歌》中,“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C.刘禹锡的《浪淘沙》中,“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D.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5.(2024·北京大兴·三模)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常常涉及化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向食盐浓溶液中加入鸡蛋清溶液,有白色沉淀析出,因为食盐能使蛋白质变性B.咀嚼馒头时,越嚼越甜,因为淀粉水解生成了麦芽糖C.石油的分馏、海水晒盐、煤的气化都是物理变化D.纯碱溶液可去油污,是由于 NaHCO3水解使溶液显碱性6.(23-24 高三下·黑龙江大庆·阶段练习)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许多文献记载中蕴含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茶疏》中对泡茶过程有如下记载:“治壶、投茶、出浴、淋壶、烫杯、酾茶、品茶……”,泡茶过程涉及的操作有溶解、过滤等。B.《天工开物》记载“人贱者短褐、梟裳,冬以御寒,夏以蔽体,其质造物之所具也。属草木者,为梟、麻、苘、葛……”文中的“臬、麻、苘、葛”属于纤维素。C.《千里江山图》中的颜料来自于矿物质,并经研磨、溶解、过滤这三道工序获得,这三道工序涉及的均是物理变化。D.《傅鹑觚集·太子少傅箴》中写道:“夫金木无常,方园应行,亦有隐括,习与性形。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里的“朱”指的是 Fe2O3。7.(2024·天津·二模)五颜六色皆化学。下列化学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不是化学变化的是A.在无水硫酸铜粉末中滴加几滴水,白色变为蓝色B.裂化石油气通入酸性 KMnO4溶液中,溶液褪色C.Na2O2与水的反应液中滴入酚酞试剂,先变红后褪色D.在无色火焰上灼烧 BaCl2,火焰为黄绿色8.(2024·江苏徐州·模拟预测)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能实现的是石灰乳 煅烧A.MgCl2 aq Mg OH MgO2ClB 2过量SO2.Ca OH Ca ClO HClO2 2盐酸 蒸发C.Fe2O3 FeCl3 aq FeCl3 s NaOH aq ΔD.CuSO4 aq Cu OH 悬浊液 Cu O2 2蔗糖9.(2024·安徽滁州·一模)课外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探究过程如下,其中不正确的是(已知:白醋的水溶液显酸性,与稀盐酸的化学性质相似)A.实验一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B.实验二的现象是铜丝不断减少,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无色溶液变为黄色C.实验一烧杯②中发生的是置换反应D.实验过程中存在不规范操作10.(2024·重庆万州·模拟预测)一定条件下,下列各项中的物质按如图所示的箭头不能实现一步转化的是甲 + 乙 +丁丙 乙选项 甲 乙 丙 丁A NaOH 溶液 CO2 Na2CO3溶液 NaHSO4溶液B SiO2 C CO2 FeC H2S SO2 S O2D 氨水 AlCl3 Al(OH)3 盐酸A.A B.B C.C D.D11.(23-24 高三上·河南南阳·阶段练习)有以下物质:①熔融的 NaCl;②氯化氢气体;③酒精;④稀硝酸;⑤二氧化碳;⑥碳酸氢钠固体;⑦氢氧化钙溶液;⑧铁;⑨氧化钠固体;⑩纯醋酸; 石墨; 硫酸氢钠固体。(1)其中能导电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 ;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属于混合物的是 。(2)⑤为 (填“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或“两性氧化物”);⑨为 (填“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或“两性氧化物”)。(3)写出物质⑥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 。写出物质⑩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 。写出物质 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 。(4)写出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稀盐酸的离子方程式: 。写出石灰乳与 Na2C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写出用 MnO2与浓盐酸共热制 Cl2的离子方程式: 。(5)写出过量的⑥形成的溶液与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写出过量的⑦与⑥形成的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2.(23-24 高三上·天津宁河·开学考试)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为用氯化铁固体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相关实验,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___。A B C D配制 FeCl3 溶液制备 Fe(OH)3 胶体 观察胶体的丁达尔效应 分离 Fe(OH)3 胶体与溶液A.A B.B C.C D.D(2)磷的一种化合物叫亚磷酸(H3PO3)。已知:Ⅰ.0.1mol/LH3PO3溶液的 pH=1.7;Ⅱ.H3PO3与 NaOH 反应只生成 Na2HPO3和 NaH2PO3两种盐;Ⅲ.H3PO3和碘水反应,碘水棕黄色褪去,再加 AgNO3有黄色沉淀生成。①关于 H3PO3的说法:①强酸;②弱酸;③二元酸;④三元酸;⑤氧化性酸;⑥还原性酸,其中正确的是 。A.②④⑥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②③⑤②写出 H3PO3与过量 NaOH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H3PO2(次磷酸)是一元中强酸,H3PO2及 NaH2PO2均可将溶液中的Ag+ 还原为银,从而可用于化学镀银。①NaH2PO2属于 (填“正盐”“酸式盐”或“碱式盐”)。②利用 H3PO2化学镀银,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1,则氧化产物为 (写化学式)。第 04 讲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01 了解元素与物质的关系。02 了解物质分类的方法及单质、氧化物、酸、碱的概念及相互联系。03 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04 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及其与溶液的区别。考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重点·夯基易错1.物质的组成(1)(2)同素异形体①定义: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②性质: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有差异。同素异形体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是化学变化。③常见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氧元素:O2和 O3;碳元素:金刚石、石墨、C60;磷元素:白磷、红磷。【易错】①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 O2和 O3组成的混合气体,金刚石和石墨等。②由不同同位素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是纯净物,如 H 和 D 、H O 和 D O,由 12C 和 132 2 2 2 C 组成的石墨也是纯净物。2.物质的分类分类应依据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标准”不同,分类方法也不相同。在化学上常用的分类方法有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1)树状分类法每次用一个标准对物质进行再分类。{混合物物质 { {金属单质单质 非金属单质纯净物 {无机化合物 化合物有机化合物(2)交叉分类法同时用多个标准对同一物质进行分类,如:【易错】(1)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不同的分类,因此没有固定的分类标准,就不会有正确的分类。如:把物质分为混合物、纯净物、化合物,就是分类标准不统一导致的错误。混合物和纯净物是并列关系,而纯净物包含化合物。(2)概念间的关系——“并列”“包含”与“交叉”。树状分类法 交叉分类法1.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只用同一化学式表示的物质也一定是纯净物。( )2.Cu、NaCl、SiO2、H2SO4都称为分子式( )3.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4.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是两性氧化物或是两性氢氧化物。( )5.酸溶于水一定能电离出 H+,但能电离出 H+的不一定是酸( )6.已知 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 NaOH 反应只生成一种盐 NaH2PO2,则 H3PO2为一元酸( )7.纯净物一定有固定的熔、沸点,有固定熔、沸点的物质也一定是纯净物( )8.盐一定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 )答案 1.× 2.× 3.× 4.× 5.√ 6.√ 7.×8.×点拨·能力培养1.对下列物质分类,并完善表格内容①HCl ②HNO3 ③H2SO4 ④H2S ⑤H3PO4 ⑥HF ⑦BaSO4 ⑧NaHCO3 ⑨Cu2(OH)2CO3 ⑩FeSO4物质 分类依据 物质类别 实例根据酸根离子是否含有 含氧酸 ②③⑤氧元素 无氧酸 ①④⑥一元酸 ①②⑥根据一定条件下能电离二元酸 ③④出 H+的数目酸 三元酸 ⑤强酸 ①②③根据电离程度弱酸 ④⑤⑥高沸点酸 ③⑤根据沸点高低低沸点酸 ①②④⑥正盐 ⑦⑩根据生成盐时酸、碱中和盐 酸式盐 ⑧反应进行的程度碱式盐 ⑨2.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化学家常根据需要将众多物质进行分类,从而更好地探索各类物质的性质及其相互转化的规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Na2CO3既属于钠盐又属于碳酸盐 B.甲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树状分类法C.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D.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答案】C【解析】A.从所含金属元素分类,Na2CO3属于钠盐,从所含酸根分类,Na2CO3属于碳酸盐,A 正确;B.甲图所示的分类方法是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将物质所属类别逐步细化,属于树状分类法,B 正确;C.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 HMnO4对应的酸性氧化物为 Mn2O7,是金属氧化物,C 不正确;D.除去一水合氨外,碱都含有金属元素,所以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一水合氨没有对应的碱性氧化物),D 正确;故选 C。3.按照物质的不同分类方法,H2SO4属于①酸②氢化物③氧化物④含氧酸⑤混合物⑥一元酸⑦化合物⑧强酸A.①④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⑥ D.①④⑤⑥⑦【答案】A【解析】硫酸是在溶液中完全电离的二元强酸,是属于酸的化合物,则①④⑦⑧符合题意,故选 A。方法·规律总结1.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纯净物 混合物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有一定的熔、沸点 无一定的熔、沸点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 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性质2.常见混合物①分散系(如溶液、胶体、浊液等);②高分子(如蛋白质、纤维素、聚合物、淀粉等);③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煤、漂白粉、碱石灰、福尔马林、油脂、天然气、水煤气、铝热剂、氨水、氯水、王水等。真题·明考向1.(2024·浙江·高考真题)按物质组成分类,KAl SO4 × 12H2O2 属于A.酸 B.碱 C.盐 D.混合物【答案】C【解析】KAl(SO4)2 12H2-2O 是结晶水合物,属于纯净物;是由金属阳离子 K+、Al3+和酸根阴离子SO4 组成的复盐;答案选 C。2.(2024·甘肃·高考真题)下列成语涉及金属材料的是A.洛阳纸贵 B.聚沙成塔 C.金戈铁马 D.甘之若饴【答案】C【解析】A.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不是金属材料,A 错误;B.沙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不是金属材料,B 错误;C.金和铁都是金属,C 正确;D.甘之若饴意思是把它看成像糖那样甜,糖类是有机物,不是金属材料,D 错误;故选 C。3.(2023·浙江·高考真题)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下列材料主要成分属于有机物的是A.石墨烯 B.不锈钢 C.石英光导纤维 D.聚酯纤维【答案】D【解析】A.石墨烯是一种由单层碳原子构成的平面结构新型碳材料,为碳的单质,属于无机物,A 不符合题意;B.不锈钢是 Fe、Cr、Ni 等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B 不符合题意;C.石英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为 SiO2,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C 不符合题意;D.聚酯纤维俗称“涤纶”,是由有机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聚酯经纺丝所得的合成纤维,属于有机物,D 符合题意;故选 D。4.(2023·全国·高考真题)化学在文物的研究和修复中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竹简的成分之一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 B.龟甲的成分之一羟基磷灰石属于无机物C.古陶瓷修复所用的熟石膏,其成分为 Ca(OH)2 D.古壁画颜料中所用的铁红,其成分为 Fe2O3【答案】C【解析】A.纤维素是一种天然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6H10O5)n,其相对分子质量较高,是一种天然高分子,A 正确;B.羟基磷灰石又称又称羟磷灰石、碱式磷酸钙,其化学式为[Ca10(PO4)6(OH)2],属于无机物,B 正确;C.熟石膏是主要成分为 2CaSO4·H2O,Ca(OH)2为熟石灰的主要成分,C 错误;D.Fe2O3为红色,常被用于油漆、涂料、油墨和橡胶的红色颜料,俗称铁红,D 正确;故答案选 C。5.(2022·福建·高考真题)福建多个科研机构经过长期联合研究发现,使用C60 和改性的Cu 基催化剂,可打通从合成气经草酸二甲酯常压催化加氢制备乙二醇的技术难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草酸属于无机物 B.C60 与石墨互为同分异构体C.Cu 属于过渡元素 D.催化剂通过降低焓变加快反应速率【答案】C【解析】A.草酸属于二元弱酸,即乙二酸,属于有机物,A 错误;B.C60与石墨是碳元素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B 错误;C.Cu 为ⅠB 族,属于过渡元素,C 正确;D.催化剂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反应焓变不变,D 错误;故选 C。6.(2022·浙江·高考真题)下列消毒剂的有效成分属于盐的是A.高锰酸钾溶液 B.过氧乙酸溶液 C.双氧水 D.医用酒精【答案】AA KMnO K+ MnO-【解析】 .高锰酸钾溶液的有效成分为 4,其在水溶液中电离出 和 4 ,故 KMnO4属于盐,A符合题意;B.过氧乙酸溶液的有效成分是 CH3COOOH,在水溶液中电离出 CH3COOO-和 H+,即水溶液中的阳离子全部为 H+,故其属于酸,不合题意;C.双氧水是由 H 和 O 组成的化合物,故其属于氧化物,C 不合题意;D.医用酒精的有效成分为 CH3CH2OH,其属于有机物,不属于盐,D 不合题意;故答案为:A。考点二:物质的性质与变化重点·夯基易错1.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宏观 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反之是物理变化微观 有旧化学键断裂,同时有新化学键形成的是化学变化,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易错】物质变化的辨析(1)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为化学变化,如 O3与 O2间的转化。(2)不同原子间的转化不属于化学变化,其对应的反应也不属于化学反应,如 29232U―→29038Th+24He。(3)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但存在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金属熔化、HCl 溶于水、NaCl 熔化均属于物理变化。(4)化学变化不仅有物质的变化,同时还伴随有能量的变化。(5)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一定没有化学变化。(6) 有新元素生成}非化学变化有新原子生成(7)煤的气体、液化属于化学变化。煤的气化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主要反应是碳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水煤气等。煤的液化是将其直接或间接转化为甲醇等液体燃料。2.不同类别的无机物之间转化的一般规律(1)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O2 H2O 酸金属单质 ― ― → 碱性氧化物― ― →碱 ― ― → 盐― O―2 → ―H―2O → ―H SO如:Na Na2O NaOH2―4 →Na2SO4符合上述转化关系的常见金属有 Na、K、Ca、Ba 等,但 Mg、Fe、Al、Cu 等不符合上述转化关系。(2)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O2 H2O 碱非金属单质 ― ― →酸性氧化物 ― ― →酸 ― ― → 盐― O―2 → ―H―2O → ―Na―OH如:S SO2 H2SO3 → Na2SO3符合上述转化关系的常见非金属有 C、S、P 等,但 N、Si 等不符合上述转化关系。【易错】①S 燃烧不能直接生成 SO3而是生成 SO2。 ②Al2O3、SiO2、Fe2O3与 H2O 不反应,不能直接转化为 Al(OH)3、H2SiO3、Fe(OH)3。 ③NH3催化氧化不能直接生成 NO2。 ④Fe 与 Cl2反应不能直接生成 FeCl2。 ⑤Fe 与 H+、Cu2+、S、I2反应不能直接生成 Fe3+。3.常见化学反应的分类{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按反应物、生成物种类及数目多少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离子反应按反应中有无离子参与{ 非离子反应化学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按反应中有无电子转移{非氧化还原反应{可逆反应按反应进行的程度和方向不可逆反应吸热反应按反应的能量变化{放热反应(1)发生了颜色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反应( )(2)有化学键破坏的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3)用铂丝蘸取 Na2SO4、Na2CO3、NaCl 溶液进行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 )(4)232Th 转化成 233U 是化学变化( )(5)Na2CO3·10H2O 的风化属化学变化,NaOH 的潮解属物理变化( )(6)从海水中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7)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不涉及化学变化( )(8)NaCl 晶体溶于水是物理变化,过程中没有化学键的改变( )(9)碳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 CO2,故硫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 SO3( )(10)判断下列转化能否实现,能实现的打“√”,不能实现的打“×”。H O①SiO ― ―22 → H2SiO3( )―H②SO3 ―2O →H2SO4( )―H―2O③Fe2O3 → Fe(OH)3( )④Na2O ―H―2O →NaOH( )【答案】 (1)× (2)× (3)× (4)× (5)√ (6)× (7)√(8)× (9)× (10)①× ②√ ③× ④√点拨·能力培养1.通过对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不同,回答下列问题:①石油的分馏 ②煤的干馏 ③钠的焰色试验 ④碘的升华 ⑤氯化铵分解 ⑥蛋白质的变性 ⑦蛋白质的显色反应 ⑧电解食盐水 ⑨CaCl2的潮解 ⑩冰的融化 FeCl3的水解 石油的裂化、裂解 蛋白质的盐析 食物的缓慢氧化 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③④⑨⑩ ②⑤⑥⑦⑧ 2.有关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 X 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B.反应②一定有盐参加反应C.CaCO3与 NaOH 反应可生成 Ca(OH)2D.图中的所有反应均不属于置换反应【答案】D【解析】A.由于 CO2、CaCO3之间能相互转化,CO2与 Ca(OH)2能反应,X 可以为 CO2,故物质 X 不属于有机物,A 项错误;B.Ca(OH)2能与 CO2反应生成 CaCO3,但 CO2不属于盐,B 项错误;C.由于 CaCO3难溶,不能与 NaOH 反应,C 项错误;D.图中的所有反应均化合物之间的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没有单质,故图中的所有反应均不属于置换反应,D 项正确;答案选 D。方法·规律总结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2.常见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质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三馏 蒸馏、 分馏 干馏四色 焰色反应 显色反应、颜色反应、 指示剂 变色反应五解 潮解 分解、电解、水解、 裂解 氢化、氧化、水化、风化、炭化、钝化、熔化、汽化、十八化 催化、皂化、歧化、卤化、硝化、酯化、液化、酸化裂化、油脂的硬化真题·明考向1.(2024·安徽·高考真题)下列选项中的物质能按图示路径在自然界中转化,且甲和水可以直接生成乙的是选项 甲 乙 丙A Cl2 NaClO NaClB SO2 H2SO4 CaSO4C Fe2O3 Fe(OH)3 FeCl3D CO2 H2CO3 Ca HCO3 2A.A B.B C.C D.D【答案】D【解析】A.Cl2与水反应生成 HClO 和 HCl,无法直接生成 NaClO,A 错误;B.SO2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而不是硫酸,B 错误;C.氧化铁与水不反应,不能生成氢氧化铁沉淀,C 错误;D.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D 正确;故答案选 D。2.(2024·山东·高考真题)物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两者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石灰乳除去废气中二氧化硫,体现了Ca(OH)2 的碱性B.氯化铁溶液腐蚀铜电路板,体现了Fe3+的氧化性C.制作豆腐时添加石膏,体现了CaSO4的难溶性D.用氨水配制银氨溶液,体现了NH3的配位性【答案】C【解析】A.SO2是酸性氧化物,石灰乳为 Ca(OH)2,呈碱性,吸收 SO2体现了 Ca(OH)2的碱性,A 正确;B.氯化铁溶液腐蚀铜电路板,发生的反应为 2Fe3+ + Cu = 2Fe2+ + Cu2+ ,体现了 Fe3+的氧化性,B 正确;C.制作豆腐时添加石膏,利用的是在胶体中加入电解质发生聚沉这一性质,与 CaSO4难溶性无关,C 错误;D.银氨溶液的配制是在硝酸银中逐滴加入氨水,先生成白色沉淀 AgOH,最后生成易溶于水的Ag(NH3)2OH,Ag(NH3)2OH 中 Ag+和 NH3之间以配位键结合,体现了 NH3的配位性,D 正确;故选 C。3.(2023·广东·高考真题)部分含Na 或含Cu 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A.可存在 c→d→e 的转化 B.能与H2O 反应生成 c 的物质只有 bC.新制的 d 可用于检验葡萄糖中的醛基 D.若 b 能与H2O 反应生成O2,则 b 中含共价键【答案】B【分析】由图可知 a、b、c 对应物质分别为:钠、氧化钠(过氧化钠)、氢氧化钠或 a、b、e 、d 对应物质分别为:铜、氧化亚铜、氧化铜、氢氧化铜。【解析】A.由分析可知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所以存在c→d→e 的转化,A 合理;B.钠和氧化钠(过氧化钠)都能与H2O 反应都能生成氢氧化钠,B 不合理;C.新制氢氧化铜可用于检验葡萄糖中的醛基,C 合理;D.若 b 能与H2O 反应生成O2,则 b 为过氧化钠,结构中含共价键和离子键,D 合理;故选 B。4.(2023·天津·高考真题)利用 18O 示踪技术研究 H2O2与 Cl2的反应历程,结果如下:① Cl 182 +H2 O =H+2 +Cl- +H18O18OCl② H18O18OCl=H+ +Cl- +18O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①是置换反应B.18O 的核电荷数是 18C.18O 与 16O 互为同素异形体D.反应历程中H2O2 中的 O-O 键未发生断裂【答案】D【解析】A.反应①生成两种化合物,不是置换反应,故 A 错误;B.核电荷数等于核内质子数,所以 18O 的核电荷数是 8,故 B 错误;C.18O 与 16O 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故 C 错误;D.反应历程中H2O2 、H-O-O-Cl、O2都含 O-O 键,所以H2O2 中 O-O 键没有发生断裂,故 D 正确;选 D。5.(2023·福建·高考真题)唐代陆羽《茶经·三之造》中记载茶叶制作过程:“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以下操作中最不可能引起化学变化的是A.蒸 B.捣 C.焙 D.封【答案】D【分析】“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的含义是晴好的天气时采摘茶叶,经过蒸青、捣泥、拍压、烘焙、穿孔、装袋等工序后,才能制造出优质的茶叶。【解析】A. 蒸青,这样做出的茶去掉了生腥的草味,加热引起颜色的变化,有新物质产生,故 A 不符;B. 捣泥压榨,去汁压饼,让茶叶的苦涩味大大降低,可能引起物质的变化,故 B 不符;C. 烘焙加热可能引起物质分解、氧化等,故 C 不符;D. 封装,保持干燥、防止氧化,最不可能引起化学变化,故 D 符合;故选 D。6.(2023·湖南·高考真题)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化学与文化传承密不可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青铜器“四羊方尊”的主要材质为合金B.长沙走马楼出土的竹木简牍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蔡伦采用碱液蒸煮制浆法造纸,该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D.铜官窑彩瓷是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经高温烧结而成【答案】C【解析】A.四羊方尊由青铜制成,在当时铜的冶炼方法还不成熟,铜中常含有一些杂质,因此青铜属合金范畴,A 正确;B.竹木简牍由竹子、木头等原料制成,竹子、木头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B 正确;C.蔡伦用碱液制浆法造纸,将原料放在碱液中蒸煮,原料在碱性环境下发生反应使原有的粗浆纤维变成细浆,该过程涉及化学变化,C 错误;D.陶瓷是利用黏土在高温下烧结定型生成硅酸铝,D 正确;故答案选 C。考点三:分散系 胶体重点·夯基易错1.分散系(1)概念:一种(或多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2)分类:根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可用如图直观地表示。2.胶体的分类依据分散剂的状态将胶体分为固溶胶、液溶胶、气溶胶。3.胶体的性质及应用【易错】(1)丁达尔效应是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2)胶体不带电,胶体中的胶粒能够吸附体系中的带电粒子而使胶粒带电荷,但整个分散系仍呈电中性。4.Fe(OH)3胶体的制备向沸水中逐滴加入饱和 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制得 Fe(OH)3胶体。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 === == Fe(OH)3(胶体)+3HCl。【易错】(1)不能用自来水制备 Fe(OH)3胶体,因为自来水中有电解质会使胶体发生聚沉,应用蒸馏水。(2)不能过度加热,否则 Fe(OH)3胶体会聚沉生成 Fe(OH)3沉淀。(3)书写制备胶体的化学方程式时,生成的胶体不加沉淀符号“↓”,应注明“胶体”二字。(4)Fe(OH)3胶体粒子是多个“Fe(OH)3”的集合体,因此,1 mol Fe3+完全水解得到 Fe(OH)3胶体粒子数小于NA。1.碳纳米管属于胶体分散系,该材料具有超强的吸附能力( )2.明矾净水时发生了化学及物理变化,能起到杀菌、消毒作用( )3.胶体不带电荷,胶体粒子因吸附离子往往带有电荷( )4.向浓氨水中滴加 FeCl3饱和溶液可制得 Fe(OH)3胶体( )5.将 1 mL 1 mol·L-1的 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备 Fe(OH)3胶体,若 FeCl3完全水解,则可制得 Fe(OH)3胶体粒子少于 0.001NA 个( )6.利用丁达尔效应可区分蛋白质溶液和食盐水( )7.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可分为 9 种分散系。( )8.为除去淀粉溶液中混有的 NaCl,可以采取渗析的方法。( )【答案】 1.× 2.× 3.√ 4.× 5.√ 6.√7.√8.√点拨·能力培养1.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A.利用过滤的方法,无法将 Z 中固体与液体分离B.X、Z 烧杯中分散系的分散质不相同C.Y 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CaCO 3+3+2Fe +3H2O===2Fe(OH)3(胶体)+3CO2↑+3Ca2+D.Z 中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解析】过滤法可分离固体和液体,故 A 错误;X 是 FeCl3溶液,分散质是 Cl-和 Fe3+,Z 是 Fe(OH)3胶体,分散质是 Fe(OH)3胶粒,故 B 正确;CaCO 能与 H+结合生成 H O 和 CO ,促进 Fe3+3 2 2 的水解,故 C 正确;Z是 Fe(OH)3胶体具有胶体的性质,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 D 正确。2.下列有关胶体制备及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有 ②⑤⑥⑦ (填序号)。①将 NaOH 浓溶液滴加到饱和 FeCl3溶液中制备 Fe(OH)3胶体②在某 FeCl3饱和溶液中含有 1 mol FeCl3,制得的胶体中 Fe(OH)3胶粒数目小于 NA③Fe2(SO4)3可用作净水剂的原因是由于 Fe2(SO4)3易溶于水④明矾水解时产生具有吸附性的胶体粒子,可作漂白剂⑤在实验中不慎被玻璃划破手指,可用 FeCl3溶液应急止血⑥由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⑦水泥厂和冶金厂常用高压直流电除去大量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解析】将 NaOH 浓溶液滴加到饱和 FeCl3 溶液中,生成红褐色的 Fe(OH)3 沉淀而不是胶体,故①错误。Fe(OH)3 胶体粒子是许多 Fe(OH)3 分子的集合体,因此在 Fe(OH)3 胶体中,Fe(OH)3 胶体粒子数要远小于原FeCl 3+3溶液中 Fe 的数目,故②正确。可溶性铝盐或铁盐,如 Fe2(SO4)3在水溶液中形成 Fe(OH)3胶体而起到净水作用,并不是因为 Fe (SO ) 易溶于水,故③错误。明矾溶于水电离出的 Al3+2 4 3 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性,因此明矾可以吸附水中的小颗粒悬浮杂质而起到净水作用,但不能用作漂白剂,故④错误。血液是胶体,FeCl3 溶液是电解质溶液,在胶体中加入电解质会使胶粒聚沉,因此 FeCl3 可以使血液中的胶粒聚沉而止血,故⑤正确。血液透析的原理类似于渗析原理,血液是胶体,透析膜相当于半透膜的作用,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故⑥正确。工厂烟尘属于气溶胶,用高压直流电除去工厂烟尘应用了胶体的电泳性质,故⑦正确。方法·规律总结胶体知识“6”提醒(1)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直径在 1~100 nm(即 10-9~10-7m)之间,而不是丁达尔效应。(2)胶体微粒一般是离子、分子或难溶物的聚集体,但有些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蛋白质,因其分子非常大,其相对分子质量通常为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千万,因此一个分子就是一个胶体微粒,它们的溶液是胶体。(3)胶体具有介稳性的主要原因是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而带有电荷,且同种胶体粒子的电性相同。(4)在 Fe(OH)3胶体中,Fe(OH)3胶体粒子的数目要远远小于原 FeCl3溶液中 Fe3+的数目。(5)胶体粒子的直径决定了胶体的性质,因胶体粒子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可用渗析法提纯胶体。(6)掌握净水剂及其作用原理胶体粒子的直径一般在 1~100 nm 之间,它决定了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吸附力很强,能在水中吸附悬浮固体或毒素形成沉淀,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这就是胶体净水的原理。能在水中自然形成胶体,并且对水质无明显副作用的物质有 KAl(SO4)2·12H2O、FeCl3·6H2O 等,这样的物质被称为净水剂,其形成胶体的化学原理是 Al3+、Fe3+发生水解反应分别生成 Al(OH)3胶体、Fe(OH)3胶体。真题·明考向1.(2023·广东·高考真题)化学处处呈现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舞台上干冰升华时,共价键断裂B.饱和CuSO4 溶液可析出无水蓝色晶体C.苯分子的正六边形结构,单双键交替呈现完美对称D.晨雾中的光束如梦如幻,是丁达尔效应带来的美景【答案】D【解析】A.舞台上干冰升华物理变化,共价键没有断裂,A 错误;B.饱和CuSO4 溶液可析出的蓝色晶体中存在结晶水为五水硫酸铜,B 错误;C.苯分子的正六边形结构,六个碳碳键完全相同呈现完美对称,C 错误;D.晨雾中由于光照射胶体粒子散射形成的光束如梦如幻,是丁达尔效应带来的美景,D 正确;故选 D。2.(2023·浙江·高考真题)氯化铁是一种重要的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氯化铁属于弱电解质 B.氯化铁溶液可腐蚀覆铜板C.氯化铁可由铁与氯气反应制得 D.氯化铁溶液可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答案】A【解析】A.氯化铁能完全电离出铁离子和氯离子,属于强电解质,A 错误;B.氯化铁溶液与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氯化亚铁,可用来蚀刻铜板,B 正确;C.氯气具有强氧化性,氯气与铁单质加热生成氯化铁,C 正确;D.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继续加热呈红褐色,铁离子发生水解反应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D 正确;故选:A。演练·提能力1.(2024·北京丰台·二模)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有深远影响。下列涉及到的物质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A.纸中的纤维素 B.磁针中的四氧化三铁C.泥活字中的硅酸盐 D.黑火药中的木炭A.A B.B C.C D.D【答案】A【解析】A.纤维素是多糖,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涉及到的物质属于有机化合物,故 A 正确;B.磁针中的四氧化三铁是铁的一种氧化物,属于无机物,没有涉及有机化合物,故 B 错误;C.泥活字中的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没有涉及有机化合物,故 C 错误;D.黑火药中的木炭,是非金属单只,属于无机物,没有涉及有机化合物,故 D 错误;故答案为:A。2.(2024·安徽滁州·一模)分类法是认识物质世界、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A.金属材料:生铁、不锈钢、玻璃钢 B.可加热的容器:试管、烧杯、集气瓶C.混合物:空气、石油、冰水共存物 D.可回收物:旧报纸、旧纸箱、易拉罐【答案】D【解析】A.玻璃钢属于复合材料,不属于金属材料,故 A 错误;B.集气瓶用来收集气体,不能被加热,故 B 错误;C.冰水共存物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 C 错误;D.旧报纸、旧纸箱、易拉罐均能够重新加工后再次利用,属于可回收物,故 D 正确;答案选 D。3.(2024·湖北·一模)量子点(Quantum Dot)是一种纳米级别的半导体晶体,量子点的独特性质使其受到电或光的刺激后能够发出特定颜色的单色光,CuInS2 是一种常见量子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量子点是一种胶体B.铜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 ds 区C.量子点可以导电D.特定颜色的单色光与原子核外电子跃迁有关【答案】A【解析】A.量子点是纯净物,并未形成分散系,A 错误;B.铜属于周期表中 ds 区的元素,B 正确;C.量子点为半导体晶体,具有导电性,可以导电,C 正确;D.特定颜色的单色光与原子核外电子跃迁有关,D 正确;故选 A。4.(2024·河北·三模)古诗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诗句同时体现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是A.刘长卿的《酬张夏》中,“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B.李白的《秋浦歌》中,“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C.刘禹锡的《浪淘沙》中,“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D.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答案】B【解析】A.“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利用诗和景很自然地引入物质的三态变化的知识,物质并未变化,A 不符合题意;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描述的是红星四溅,紫烟蒸腾的冶炼场景,是燃烧反应,包括了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B 符合题意;C.“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说明金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存在,不需要冶炼还原,“沙里淘金”就是利用金与沙密度的差异,用水反复淘洗得到,物质并未变化,属于物理变化,C 不符合题意;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梨花喻雪,为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 B。5.(2024·北京大兴·三模)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常常涉及化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向食盐浓溶液中加入鸡蛋清溶液,有白色沉淀析出,因为食盐能使蛋白质变性B.咀嚼馒头时,越嚼越甜,因为淀粉水解生成了麦芽糖C.石油的分馏、海水晒盐、煤的气化都是物理变化D.纯碱溶液可去油污,是由于 NaHCO3水解使溶液显碱性【答案】B【解析】A.食盐溶液是非重金属盐溶液,能使蛋白质盐析,而非变性,A 错误;B.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能水解为麦芽糖,则咀嚼馒头时,越嚼越甜,B 正确;C.石油的分馏、海水晒盐都是物理变化,但煤的气化为将 C 转化为 CO、H2等,由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 错误;D.纯碱的主要成分为 Na2CO3 而不是 NaHCO3,故纯碱溶液可去油污,是由于 Na2CO3 水解使溶液显碱性,D 错误;故答案为:B。6.(23-24 高三下·黑龙江大庆·阶段练习)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许多文献记载中蕴含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茶疏》中对泡茶过程有如下记载:“治壶、投茶、出浴、淋壶、烫杯、酾茶、品茶……”,泡茶过程涉及的操作有溶解、过滤等。B.《天工开物》记载“人贱者短褐、梟裳,冬以御寒,夏以蔽体,其质造物之所具也。属草木者,为梟、麻、苘、葛……”文中的“臬、麻、苘、葛”属于纤维素。C.《千里江山图》中的颜料来自于矿物质,并经研磨、溶解、过滤这三道工序获得,这三道工序涉及的均是物理变化。D.《傅鹑觚集·太子少傅箴》中写道:“夫金木无常,方园应行,亦有隐括,习与性形。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里的“朱”指的是 Fe2O3。【答案】D【解析】A.由“治壶、投茶、出浴、淋壶、烫杯、酾茶、品茶”可知,茶需要溶解、过滤后饮用,该过程中涉及的操作有溶解、过滤等,A 正确;B.文中的“梟、麻、苘、葛”是植物纤维,属于纤维素,B 正确;C.研磨、溶解、过滤过程中均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 正确;D.“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中的“朱”为朱砂,朱砂硫化汞,其化学式为:HgS,硫化汞的天然矿石为大红色,有金属光泽至金属光泽,D 错误;故答案为:D。7.(2024·天津·二模)五颜六色皆化学。下列化学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不是化学变化的是A.在无水硫酸铜粉末中滴加几滴水,白色变为蓝色B.裂化石油气通入酸性 KMnO4溶液中,溶液褪色C.Na2O2与水的反应液中滴入酚酞试剂,先变红后褪色D.在无色火焰上灼烧 BaCl2,火焰为黄绿色【答案】D【解析】A.在无水硫酸铜粉末中滴加几滴水,生成了CuSO4 ×5H2O ,白色变为蓝色,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A 不符合题意;B.裂化石油气中存在不饱和烃,通入酸性KMnO4 溶液中,溶液褪色,是化学变化,B 不符合题意;C. Na2O2与水的反应生成 NaOH,滴入酚酞试剂溶液变红,中间产物有 H2O2,具有漂白性,溶液又褪色,是化学变化,C 不符合题意;D.焰色试验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D 符合题意;故答案选 D。8.(2024·江苏徐州·模拟预测)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能实现的是石灰乳 煅烧A.MgCl2 aq Mg OH MgO2Cl2 过量SOB 2.Ca OH Ca ClO HClO2 2盐酸 蒸发C.Fe2O3 FeCl3 aq FeCl3 s NaOH aq ΔD.CuSO4 aq Cu OH 悬浊液 Cu2O2 蔗糖【答案】A【解析】A.氯化镁溶液可以与石灰乳反应得到氢氧化镁沉淀,煅烧氢氧化镁可以分解生成氧化镁,故 A符合题意;B.氯气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次氯酸钙,次氯酸钙与过量 S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根和氯离子,故 B 不符合题意;C.铁与稀盐酸反应只能生成氯化亚铁,且氯化铁溶液蒸发过程中彻底水解得不到氯化铁固体,故 C 不符合题意;D.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新制氢氧化铜,但是蔗糖中不含醛基是非还原糖,无法用新制氢氧化铜检验,故 D 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 A。9.(2024·安徽滁州·一模)课外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探究过程如下,其中不正确的是(已知:白醋的水溶液显酸性,与稀盐酸的化学性质相似)A.实验一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B.实验二的现象是铜丝不断减少,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无色溶液变为黄色C.实验一烧杯②中发生的是置换反应D.实验过程中存在不规范操作【答案】B【解析】A.实验一根据放铜片的烧杯内无现象,而放铁片的烧杯内有气体冒出且溶液变为浅绿色,说明铜不能与醋中的醋酸反应,而铁与醋酸反应,则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故 A 正确;B.实验二铜与硝酸银能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故现象是铜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无色溶液变为蓝色,故 B 错误;C.实验一烧杯②中铁与醋酸反应后会生成亚铁盐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故 C 正确;D.实验一向放铜片的烧杯中加入白醋时,胶头滴管应正立于烧杯口的正上方,不能伸到烧杯内与内壁接触,操作不规范,故 D 正确;故选 B。10.(2024·重庆万州·模拟预测)一定条件下,下列各项中的物质按如图所示的箭头不能实现一步转化的是甲 + 乙 丙 + 丁 乙选项 甲 乙 丙 丁A NaOH 溶液 CO2 Na2CO3溶液 NaHSO4溶液B SiO2 C CO2 FeC H2S SO2 S O2D 氨水 AlCl3 Al(OH)3 盐酸A.A B.B C.C D.D【答案】B【解析】A.氢氧化钠与少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硫酸氢钠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均能一步实现,故 A 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硅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硅和 CO,且 CO2和铁也不反应,不能实现一步转化,故 B 符合题意;C.氢硫酸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和水,S 与 O2反应生成 SO2,均能实现一步转化,故 C 不符合题意;D.氨水与氯化铝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氯化铵,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均能实现一步转化,故 D 不符合题意。答案选 B。11.(23-24 高三上·河南南阳·阶段练习)有以下物质:①熔融的 NaCl;②氯化氢气体;③酒精;④稀硝酸;⑤二氧化碳;⑥碳酸氢钠固体;⑦氢氧化钙溶液;⑧铁;⑨氧化钠固体;⑩纯醋酸; 石墨; 硫酸氢钠固体。(1)其中能导电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 ;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属于混合物的是 。(2)⑤为 (填“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或“两性氧化物”);⑨为 (填“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或“两性氧化物”)。(3)写出物质⑥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 。写出物质⑩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 。写出物质 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 。(4)写出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稀盐酸的离子方程式: 。写出石灰乳与 Na2C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写出用 MnO2与浓盐酸共热制 Cl2的离子方程式: 。(5)写出过量的⑥形成的溶液与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写出过量的⑦与⑥形成的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答案】(1) ①④⑦⑧ ③⑤ ①②⑥ ⑩ ④⑦(2)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3) NaHCO +3=Na +HCO -3 CH3COOH CH3COO-+H+ NaHSO + +4=Na +H +SO2-4D(4) OH-+H+= H2O Ca(OH) +CO2-2 3 =CaCO3↓+H2O MnO2+4H++2Cl- Mn2++Cl2↑+2H2O(5) Ca2++2OH-+2HCO - 2- 2+ - -3 =CaCO3↓+CO 3 +2H2O Ca +OH +HCO 3 =CaCO3↓+H2O【解析】(1)①熔融的 NaCl 完全电离,存在自由移动离子能够导电,NaCl 属于盐,为强电解质;②氯化氢气体未电离不能导电,为强电解质;③酒精不能发生电离,属于非电解质;④稀硝酸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存在自由移动离子能导电;⑤二氧化碳不能发生电离,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⑥碳酸氢钠固体属于盐,为强电解质,但未发生发生电离,不能导电;⑦氢氧化钙溶液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存在自由移动离子能导电;⑧铁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是良导体,能导电;⑨氧化钠固体未电离不能导电,为强电解质;⑩纯醋酸未电离不能导电,为弱酸,属于弱电解质; 石墨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是良导体,能导电; 硫酸氢钠固体未电离不能导电,为强电解质。综上所述,能导电的是①④⑦⑧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③⑤;属于强电解质的是①②⑥ ;属于弱电解质的是⑩;属于混合物的是④⑦。(2)⑤二氧化碳为酸性氧化物;⑨氧化钠固体为碱性氧化物;(3)⑥ -碳酸氢钠固体溶于水的电离成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电离方程式:NaHCO =Na+3 +HCO 3 ;⑩纯醋酸为弱酸,部分电离,电离方程式:CH3COOH CH3COO-+H+; 硫酸氢钠固体为强电解质,溶于2-水完全电离为钠离子、氢离子、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NaHSO4=Na++H++SO 4 。(4)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稀盐酸的离子方程式:OH-+H+= H2O;石灰乳与 Na2CO3溶液反应时,石灰乳应写Ca(OH) +CO 2-化学式,离子方程式为: 2 3 =CaCO3↓+H2O;MnO2与浓盐酸共热制 Cl2的离子方程式:DMnO2+4H++2Cl- Mn2++Cl2↑+2H2O。5 - 2-( )过量的碳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a2++2OH-+2HCO 3 =CaCO3↓+CO 3 +2H2O;-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a2++OH-+HCO 3 =CaCO3↓+H2O。12.(23-24 高三上·天津宁河·开学考试)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为用氯化铁固体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相关实验,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___。A B C D配制 FeCl3 溶液制备 Fe(OH)3 胶体 观察胶体的丁达尔效应 分离 Fe(OH)3 胶体与溶液A.A B.B C.C D.D(2)磷的一种化合物叫亚磷酸(H3PO3)。已知:Ⅰ.0.1mol/LH3PO3溶液的 pH=1.7;Ⅱ.H3PO3与 NaOH 反应只生成 Na2HPO3和 NaH2PO3两种盐;Ⅲ.H3PO3和碘水反应,碘水棕黄色褪去,再加 AgNO3有黄色沉淀生成。①关于 H3PO3的说法:①强酸;②弱酸;③二元酸;④三元酸;⑤氧化性酸;⑥还原性酸,其中正确的是 。A.②④⑥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②③⑤②写出 H3PO3与过量 NaOH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H3PO2(次磷酸)是一元中强酸,H3PO2及 NaH2PO2均可将溶液中的Ag+ 还原为银,从而可用于化学镀银。①NaH2PO2属于 (填“正盐”“酸式盐”或“碱式盐”)。②利用 H3PO2化学镀银,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1,则氧化产物为 (写化学式)。【答案】(1)C(2) B H3PO3+2OH-═HPO2-3 +2H2O(3) 正盐 H3PO4【解析】(1)A.FeCl3在水中会发生水解生成 Fe(OH)3,故 A 错误;B.制备 Fe(OH)3胶体应往沸水中逐滴加入 FeCl3溶液,故 B 错误;C.用激光笔照射,若是胶体,会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即丁达尔效应,故 C 正确;D.溶液和胶体均能透过滤纸,故过滤无法分离 Fe(OH)3胶体与溶液,故 D 错误;故答案为:C。(2)①由 0.1mol/L H3PO3溶液的 pH=1.7,说明亚磷酸部分电离,则亚磷酸是弱酸;由 H3PO3与 NaOH 反应只生成 Na2HPO3 和 NaH2PO3 两种盐,则说明亚磷酸是二元酸;由 H3PO3 和碘水反应,碘水棕黄色褪去,再加 AgNO3 有黄色沉淀生成,说明该反应中亚磷酸失电子作还原剂,所以亚磷酸有还原性,②③⑥正确,故选 B;②H3PO3与过量 NaOH 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3PO -3+2OH ═HPO 3 +2H2O,故答案为:B;H3PO3+2OH-═HPO2-3 +2H2O。(3)①H3PO2是一元弱酸,则 NaH2PO2为正盐,故答案为:正盐;②该反应中银离子是氧化剂、H3PO2是还原剂,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1,根据转移电子相等知,1molH3PO2失去 4mol 电子,所以 P 元素为+5 价,则氧化产物是 H3PO4,故答案为:H3PO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04讲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2025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卓越讲义(学生版).pdf 第04讲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2025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卓越讲义(教师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