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课件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走进高中思想政治
1.高中政治课学什么?
2.为什么要去学政治?
3.怎么学好思想政治?
灵魂拷问:
走进高中思想政治
思想政治学习要求:
认真听课,理解到位,做好笔记(记在书上),落实听记;
抓核心,构建知识体系框架,做到胸有成竹;
注意解题方法与技巧,抓主体,抓重心,抓考点;
关注时事,了解社会,学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作业要高质量纠错,敢问勤问善问;
强化理解基础上的背诵(政治要多读多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未来可期: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强起来)
实践证明2:当代的成就证明(富起来)
实践证明1:历史、人民的选择(站起来)
第四课: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理论规律: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简称“中特”)
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与趋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中特选择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
第一框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原始社会为什么会解体?根本原因是什么?阶级社会是如何演进的?
活动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p66
名称 定义 内容
生产力 (人与自然) 它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是生产方式的一个方面。 ①劳动者(谁来改造自然)
②生产工具(用什么改造自然)
③劳动对象(改造什么)
生产关系 (人与社会)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生产方式的另一个方面。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归谁所有);
②产品分配(如何分配);
③人与人之间的地位与关系;
经济基础 生产关系的总和。 各种经济关系
上层建筑 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政治、法律制度与机构,各种思想意识形态等。
注意:1.政治、法律制度,不是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属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2.“设施”是统治阶级为维护生产关系/经济基础而建立的政权组织、暴力机关、国家机器等。
主体
标志
核心
A 浙江省坚持完善按生产要素分配,重视人才对经济的作用
B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于2024年1月1日实行。
C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 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E 临平区老板电器大规模使用机器人生产
F 杭州市贯彻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
G 建立新的监察机构
BCDG
下列属于生产关系的有( )
下列属于上层建筑的是( )
下列属于生产力的有( )
AF
E
活动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生产力 劳动者
生产工具
生产对象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如何
产品如何分配
上层建筑
主要矛盾 ——
原始人
石器
天然食物/原始畜牧业和农业
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平等互助的关系
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氏族制度、部落、部落联盟、平等观念
1.原始社会为什么要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结论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活动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生产力 劳动者
生产工具
生产对象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如何
产品如何分配
上层建筑
主要矛盾 ——
原始人
石器
天然食物/原始畜牧业和农业
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平等互助的关系
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氏族制度、部落、部落联盟、平等观念
人(奴隶、奴隶主)
金属(青铜)
城市、文字、脑体分工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剥削与被剥削;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
奴隶制国家、暴力机关、私有制观念
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2.为什么存在剥削的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3.简单描述一下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的过程?
为什么存在剥削的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石器,低下 金属工具(铜),(城市,文字,脑体分工)
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
氏族制度、部落、部落联盟、平等观念 产生了阶级和奴隶制国家机器、私有制观念、占有(劳动资料、人)
3.简单描述一下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的过程?
生产工具的改进
个体劳动盛行
私有制出现:最早私有的是生产工具与牲畜,土地私有(标志)
贫富分化,阶级产生,阶级社会建立
为了维护阶级利益,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
奴隶制国家产生(最早)
结论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生产关系反作用生产力。
3.关于生产力和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对其内在关系分析正确的选项是( )
A.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
B.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
C.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生产力发展
D.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生产力发展
B
(判断)1.只有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出现阶级。
2.只要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产生阶级。
T
T
活动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生产力 劳动者
生产工具
生产对象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如何
产品如何分配
上层建筑
主要矛盾 ——
原始人
石器
天然食物/原始畜牧业和农业
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平等互助的关系
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氏族制度、部落、部落联盟、平等观念
人(奴隶、奴隶主)
金属(青铜)
城市、文字、脑体分工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剥削与被剥削;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
奴隶制国家、暴力机关、私有制观念
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人(地主、农民)
铁质农具、耕作技术
水利、手工业、冶铁、商业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
剥削与被剥削;相对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通过收取地租占有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君主专制、君权神授、封建迷信与道德
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都是生产资料私有制;都没有真正的人身自由;尽管农民受剥削的程度比奴隶有所减轻,但他们仍然受着残酷的剥削
4.比较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异同?
活动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生产力 劳动者
生产工具
生产对象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如何
产品如何分配
上层建筑
主要矛盾 ——
原始人
石器
天然食物/原始畜牧业和农业
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平等互助的关系
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氏族制度、部落、部落联盟、平等观念
人(奴隶、奴隶主)
金属(青铜)
城市、文字、脑体分工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剥削与被剥削;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
奴隶制国家、暴力机关、私有制观念
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人(地主、农民)
铁质农具、耕作技术
手工业、冶铁、商业、城市发展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
剥削与被剥削;相对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通过收取地租占有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君主专制、君权神授、封建迷信与道德
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
人(资本家、劳动者)
机器
生产社会化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剥削与被剥削;劳动者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用工人
资本家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资产阶级政权,“自由、平等、博爱”天赋人权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在商品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出现了手工工场和劳动力市场。
思考书本p6-7探究与分享:谈谈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表现?(找关键词)
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两个基本条件
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
+
通过殖民扩张、掠夺等实现
通过“圈地运动”等实现
在商品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出现了手工工场和劳动力市场。
圈地运动是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地主使用暴力大规模侵占农民土地的活动。其目的是使农民与土地分离,土地与资本结合,用暴力消灭小农经济,建立资本主义农场,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马克思:“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背诵):
什么是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
①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②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③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产品的分配)
剩余价值:
含义:资本主义社会里由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完全被资本家所占有的那部分价值。
剥削的秘密:资本家在商品市场上购买的只是工人的劳动力,而劳动力的使用即雇佣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所付给工人的工资,超过的部分就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它被资本家无偿占有,成为资本家各种利润的来源。
隐蔽性:资本家无偿占有了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但这种占有隐藏在生产过程中,是隐蔽的。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思考:“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积极
消极
VS
3.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影响(双重性)
①积极方面
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人类社会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得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生产无限扩大
假设美哥生产1件产品利润是1美元,年产量是1亿件,而现在世界首富马斯克财产是2903亿美元,问要多久能超越马斯克?
1.如果年产量是10亿件,1000亿件......
2.如何才能年产1000亿件?
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
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
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矛盾
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
生产过剩——相对过剩
① 经济危机基本特征
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② 主要表现:
消极方面
A. 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B. 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③ 原因:
发生经济危机
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实际需要相比的绝对过剩。(无法克服)
4.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1)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并雇佣工人进行生产,为了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不断加大对工人的剥削;广大工人没有生产资料,在经济上受剥削、政治上受压迫,成为受苦最深的阶级。
(2)表现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p11
(3)实质
生产社会化:随着机器的大规模使用与社会分工的细化,资本主义生产越来越具有社会性,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归资本家私人所有,产品也归资本家私人所有;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完全服从资本家个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的。
为什么资本主义还没有灭亡?
如提高工人工资、修正主义和改良主义,但这些措施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
缓和矛盾≠解决矛盾
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的关系
不可调和的矛盾
矛 盾
人类社会基本矛盾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生产社会化
生产资料私有制
矛 盾
表现
表现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阶级关系上的表现
阶级对立
1、(2024高考辽宁卷)1.下列对“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
“两个必然”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就是现在所说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两个必然”。 “两个决不会”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①两者都依据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阐释社会形态的更替问题
②两者都论证了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但过程是漫长的
③前者揭示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后者揭示其实现的条件性
④前者反映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方式,后者反映社会形态更替的实现方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2.(2023·浙江)《共产党宣言》指出:“从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出来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它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由此可见( )
①人类社会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
③社会形态的更替不一定是历史的进步
④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不可避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链接高考
3.(2023·浙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至少证明两点: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没有能力继续驾驭它的生产力。另一方面,这种生产力要求摆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适应它的生产关系。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调整可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生尖锐冲突
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定会适合生产力状况
④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链接高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