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淅川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淅川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淅川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及考试科目在相应位置填涂。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公路建设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交通部制定的《公路自然区划标准》,将中国大陆的自然区划分为七个一级自然区。下图为中国大陆自然区的一级自然区划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在图示各自然区修建公路,对主要考虑的自然障碍匹配最可能的是( )
A. a—干旱 B. c—扬尘 C. e—地形 D. f—梅雨
2. 小茗同学外出写生,绘制一幅当地民居景观的素描图(下图)。该写生地最可能位于上图中的( )
A. b B. e C. f D. g
根据国务院2014年发布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苏州城区常住人口为512.51万人,苏州跻身特大城市行列,与此同时我国特大、超大城市也将由此扩容至22个。下表为我国部分超大城市人口结构特点。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 城区常住人口(万) 性别比(%) 15~59岁人口占比(%) 60岁以上人口占比(%)
上海市 1987 107.33 66.82 22.38
北京市 1775 104.65 68.53 19.63
深圳市 1744 122.3 79.59 5.33
重庆市 1634 102.2 62.22 21.87
3. 下列有关深圳市人口特点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自然增长率高,青少年占比大 B. 重工业发达,劳动力占比高
C. 迁入的男性人口多,性别比失调 D. 环境污染严重,老龄化水平低
4. 不属于苏州成为特大城市带来的影响的是( )
A. 加快城市化进程 B. 增强了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
C. 政策与资源配置优化 D. 苏州成为长三角龙头城市
成昆铁路建成于1970年,速度约70km/h,为客货共线铁路。2022年12月26日成昆铁路复线建成,速度约为160km/h。成昆铁路复线经过横断山脉地区,该线进一步完善了我国西南地区路网结构,便于沿线群众出行。下图示意成昆铁路及其复线路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成昆铁路复线规划走向与老成昆线基本一致,主要目的可能是( )
A. 避开高山峡谷 B. 提高列车速度 C. 不需新征土地 D. 利于勘探施工
6. 下列关于成昆铁路复线通车后有利于成都( )
①增强对周边城市辐射带动作用 ②加快城市化进程
③强化服务功能,壮大第三产业 ④吸引人口迁入,提高城市等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产业结构高级化是指由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低级结构,向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的高级结构转变的过程。人工智能可通过辅助或替代劳动力生产而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下表是我国不同地区人工智能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促进作用,影响系数越大,促进作用越明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地区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
影响系数 0.9148 0.7757 0.6624 0.0328
7. 在产业结构高级化过程中,人工智能可提高( )
①生产效率与智能化水平 ②信息交流程度 ③企业技术占比 ④生成流程优化水平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8. 导致东北地区人工智能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促进作用远低于其他地区的主要因素是( )
A. 人才技术 B. 产业结构 C. 交通通信 D. 市场需求
9. 经济韧性指城市应对经济冲击,从阵痛期恢复和更新的能力,是城市经济发展的“质检仪”和“导向标”,可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的综合性衡量标准。下图为某资源型城市经济韧性演变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该资源型城市( )
A. 经济韧性在a阶段总体下降 B. 经济发展一直保持良好的态势
C. 没有出现过资源枯竭的现象 D. 在a阶段处于衰退期
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左图)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右图为该区自沟壑底部到丘陵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当地水土流失严重,1999年以来,该地区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①地形起伏大 ②降水强度大且集中 ③全年风力大 ④土质疏松 ⑤冻融作用强
A. ③④⑤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1. 右图中最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部位是( )
A. 丘陵顶部 B. 坡面 C. 沟壑底部 D. 各部位相差不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制造业转移出现几次较明显的调整,对转出地区和转入地区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在此期间,我国成为世界中、高、低端制造业强国,并且还出现了大量企业向南亚、东南亚地区转移的现象。下图示意二战后(包括部分预测时段)制造业转移路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全球四次产业转移
时间 产业转出经济体 产业承接经济体
第一轮 20世纪50年代 美国 日本、联邦德国
第二轮 1960年—1970年 美国、日本、德国 亚洲“四小龙”
第三轮 1980年—2000年 美、日、德、四小龙 中国大陆
第四轮 2008年 美、日、德、四小龙、中国大陆 南亚、东南亚
12. 我国成为世界中、高、低端制造业强国,主要是因为承接了发达国家和地区( )
A. 少部分生产环节 B. 主要的高端环节
C. 几乎全部的环节 D. 大部分低端环节
13. 大量企业向南亚、东南亚地区转移,对我国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①国内经济增速降低 ②产业结构优化 ③国际市场明显萎缩 ④就业压力增加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丹江口水库是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和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区。“丹水北运”是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从丹江口水库取水,利用“北煤南运”浩吉铁路(下图)的返程空列,将储水的集装箱液袋(储存和运输各种非危险液体货物的软体包装容器)运往陕西、山西、内蒙古等沿线缺水城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丹水北运运送的水可能主要用于( )
A. 工业供水 B. 农业用水 C. 居民饮水 D. 生态用水
15. 与传统的南水北调相比,该项目采用火车运输的主要优势为( )
A. 单位运输成本低 B. 运量大
C. 水污染风险降低 D. 连续性更强
16. 推测该项目采用集装箱液袋运输,而非瓶装运输的主要原因是( )
A. 水质更优 B. 成本更低 C. 运速更快 D. 更加安全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综合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昆山地处江苏东南部,受上海大都市辐射带动影响显著,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承接了上海溢出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奠定了乡镇工业基础,随着京沪高速铁路开通,昆山到上海通勤时间最短仅需17分钟,加之上海地铁11号线延伸至昆山,以及上海、昆山两地公共交通卡通用,2019年有超过850万人次的上海游客到昆山休闲旅游。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凭借产业基础较好,拥有众多区位条件优越的城市,区域发展已上升到点轴开发模式(“点”指增长极,“轴”为交通干线),经济获得较快发展。下图为长三角城市及交通干线分布情况示意图。
(1)近年来上海与昆山产业协作增多,试分析其原因。
(2)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分析近年来昆山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原因。
(3)试分析具备点轴发展条件的区域常发展成经济活动密集区的原因。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轮作休耕制度是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手段,是探索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具体实现途径,对推动中国农业绿色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西南喀斯特生态脆弱区是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的重点区域之一。贵州大部及广西、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等省的部分地区,是全球三大岩溶集中连片区中面积最大、岩溶发育最强烈的典型生态脆弱区。石漠化是西南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同时该区也是我国绝对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之一。
(1)试分析喀斯特地区石漠化严重原因。
(2)为应对西南地区石漠化的威胁,该地耕作区实行休耕轮作制度,试分析其合理性。
19. 某校中学生赴陕西省汾川河流域进行野外研学。图左为该流域示意图,图右为某同学撰写的考察报告。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一:考察苹果产业
(1)考察发现,该地区苹果个头较小、含水量低、色泽更鲜艳、甜度更高,分析其自然原因。
任务二:调研生态治理
下图为洛川苹果园20年树龄苹果林地土壤水分剖面图。
(2)依据图中数据指出苹果的大规模种植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并对苹果种植提出合理建议。
20.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收缩即城市规模的缩小,反映城市相关要素(人口、经济、社会、投资等)的缩减情况,表现出用地低效、住房空置、公共基础性设施欠缺、经济下滑、财政税收减少、社会公共服务能力降低等发展问题。东北地区是我国城市收缩最为典型和显著的区域。2000—2017年东北三省收缩城镇的老年人口比例由10.21%增至21.93%,年均增长0.69%,人口结构快速老龄化。人口老龄化与城镇收缩互为因果,两者形成循环累积效应,不断加剧城镇收缩。下图为“东北地区城市收缩类型的空间分布图”。
(1)试分析东北地区是我国城市收缩最为典型和显著的区域的原因。
(2)请你为收缩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淅川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简要答案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题答案】
【答案】1. C 2. B
【3~4题答案】
【答案】3. C 4. C
【5~6题答案】
【答案】5. D 6. A
【7~8题答案】
【答案】7. D 8. B
【9题答案】
【答案】D
【10~11题答案】
【答案】10. D 11. B
【12~13题答案】
【答案】12. C 13. D
【14~16题答案】
【答案】14. C 15. C 16. 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综合题(共52分)
【17题答案】
【答案】(1)昆山承接上海疏解部分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推进工业化;上交通的便捷性使上海与昆山联系更加紧密,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
(2)劳动力价格大幅度提高,劳动力价格优势丧失;经济和科技水平提升,资金、技术优势逐渐形成;与周边城市分工协作,形成区域协作。
(3)增长极以其优势(投资环境良好,效益好,发展机会多等)吸引周边产业和人口向增长极集聚(产生规模效益);由于交通:干线沿线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区域的资源和生产要素继续向增长极集聚的同时,也开始向沿线地区集中,沿线便成为经济活动密集带。
【18题答案】
【答案】(1)地形崎岖,降雨集中,冲刷力强 ;岩石为石灰岩,易淋溶、成土慢 ;不合理的开垦活动破坏了原有植被,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加速了石漠化的进程。
(2)休耕可促进自然植被的恢复,减少水土流失;多年休耕,或退耕还草,农牧结合,可减少石漠化的发生;实行轮作和季节性休耕相结合,可促进地力的恢复,防止土壤进一步退化。
【19题答案】
【答案】(1)地处黄土高原,海拔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使苹果甜度高、色泽鲜艳;降水相对较少,水分不足,导致苹果含水量低、个头小。
(2)不利影响:导致深层土壤干燥化(湿度减小)(或影响地下水的补给和地下径流)。
建议:适当控制苹果树种植规模;降低苹果栽培密度;适当修剪,控制树冠生长,矮化栽培;间伐抚育,减少老龄果树比例。
【20题答案】
【答案】(1)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数量众多,产业结构单一,一旦出现资源的枯竭以及产量和价格的下降等问题,使城市经济发展下滑,出现人口大量外流,人口规模缩小,城市收缩。
(2)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是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发展地域特色产业,促进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