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
(考试时间:60分钟卷面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60分)
1. 北京时间2022年4月30日11时30分,长征十一号火箭在黄海南部海域,以“一箭五星”方式托举吉林一号卫星点火升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相比陆上发射基地,在黄海海上火箭发射的突出优势是( )
A. 天气条件好 B. 对居民影响小 C. 配套设施完善 D. 自转线速度大
2. 通过FAST、韦伯等一系列陆基、天基观测设备,人们在不断搜寻地外文明的足迹。如果发现与地球类似的地外文明,其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可能是( )
A. 有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 B. 有厚厚的大气层保护
C. 有来自恒星的稳定光照 D. 其他天体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3. 读图“地球内部结构图”,下列岩层组合表示岩石圈是 (   )
A. a+b+c B. a+c+d C. b+c+d D. c+d+e
4. 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地底储有石油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 古生代某一时期,地球陆地上遍布着大面积的“森林”。构成“森林”的植物大部分是( )
A. 海生藻类 B. 裸子植物 C. 被子植物 D. 蕨类植物
6. 大气中含量虽很少,却对天气变化影响很大的物质是( )
A. 水汽和臭氧 B. 氩和氖 C. 水汽和杂质 D. 二氧化碳和臭氧
7. 上海秋冬季因大气“逆温”现象容易形成雾霾。下图中最有利于雾霾扩散的情形是( )
A. B. C. D.
8.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正确的是( )
A. ①为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 B. ②为大气逆辐射
C. ③为云层吸收 D. ④为近地面大气直接热源
9. 某校地理研学小组暑期赴洞庭湖区考察,发现洞庭湖周围出现了与海陆风相似的现象。据此推断,下列气象记录可信的是( )
A. 13时,离湖泊越近,气温越高 B. 23时,离湖泊越近,水汽越少
C. 13时,风从湖泊吹向陆地 D. 23时,风从湖泊吹向陆地
10. 下图为某半球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单位:百帕),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质点的受力状况及风向。图中决定风速大小的力主要是( )
A. a、d B. a、c C. b、d D. c、d
11. 读大西洋年平均表层海水性质示意图,回答下题。
关于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的含义,组合正确的是( )
A. ①—密度,②—温度,③—盐度 B. ①—温度,②—密度,③—盐度
C. ①—密度,②—盐度,③—温度 D. ①—温度,②—盐度,③—密度
12. 读下图,图中虚线为洋流,完成A洋流的流向、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
A. 向南暖流 B. 向南,寒流 C. 向北,寒流 D. 向北,暖流
13. 绿潮是世界沿海各国普遍发生的一种海洋生态异常现象,浒苔是形成绿潮现象的重要物种之一,其最适宜生长的温度是20-25℃。2021年山东青岛市近海海域再次遭受大规模浒苔侵袭。推测青岛市发布海洋绿潮橙色预警的时间最可能是( )
A. 3月 B. 6月 C. 10月 D. 12月
14. 石老人是青岛一处距海岸百米处,形如老人坐于碧波中的地标景观。2022年10月,这座久经风雨的景观突然坍塌。石老人景观的形成过程是( )
A. ①→②→④→③ B. ③→①→②→④ C. ④→③→①→② D. ②→④→③→①
15. 为研究广西某喀斯特溶洞的发育过程与特征,某地理研学小组的同学在行前设计了很多研学小主题,其中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切合实际的是( )
A. 研究溶洞生物多样性—采取洞内野生动植物标本
B. 研究石灰岩的溶蚀环境一采样测定洞内、外不同环境的水PH值
C. 研究石钟乳结构特征一用地质锤敲击采样钟乳石样本
D. 研究溶洞规模一下潜测量溶洞深度
16. 下图为金沙江某处河谷地质剖面图,据图分析,河流阶地的形成通常需要( )
①间歇性下沉②间歇性拾升
③流水下切侵蚀④流水溯源侵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7. 结合图示资料,分析下列地貌景观与其形成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A. 甲一流水搬运作用 B. 乙一风力侵蚀作用 C. 丙一冰川侵蚀作用 D. 丁一流水堆积作用
18. 下图所示为“我国局部地区泥石流多发区示意图”,图示泥石流高发区( )
①降水量大且集中②地形平坦开阔③固体碎屑物丰富④气候干旱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9. 学校各处,最适合作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是( )
A. 宿舍 B. 食堂 C. 教室 D. 操场
20. 造成我国西北地区人口稀少的根本因素是( )
A. 水源 B. 地形 C. 光照 D. 土壤
21. 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内陆腹地,分为陕北、陕南和关中三大板块,地势呈南北高、中间低,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区内地理环境差异大。下图为陕西省人口分布图,图中表现出陕西省人口数量( )
A. 南多北少 B. 北多南少
C. 中间多南北少 D. 分布均匀
22. 近年来,由于战乱不断,中东很多国民逃往欧洲,引起这种人口迁移的因素是( )
A. 政治 B. 经济 C. 社会文化 D. 生态环境
23. 国际人口迁移,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由人口迁入地区,转为人口迁出地区的是( )
A. 北美地区 B. 拉丁美洲 C. 欧洲 D. 非洲
24. 下图表示人口迁移“推拉模型”示意图。下列因素中,通常属于人口迁移中间阻力的是( )
A. 两地距离 B. 环境污染
C. 房价水平 D. 教育资源
25. 下图所示为2020年我国某乡村人口金字塔图。从图中反映出的该地人口问题主要是( )
A. 新生儿数量多 B. 迁入人口多
C. 就业压力大 D. 劳动力不足
26. 新加坡国土面积仅为714.3平方千米,人口540多万,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其居民收入位居世界前列。从单位面积看,新加坡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远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主要得益于( )
A. 气候条件优越 B. 矿产资源丰富 C. 科技水平高 D. 生活消费水平低
27. 2021年7月我国出台了新的人口政策,发布了实施三孩生育政策等相关文件,本次人口政策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
①减缓人口老龄化进程
②大幅提高人口出生率
③保持适度劳动力规模
④平缓生育率下降趋势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8. 城市各功能分区体现了城市空间不同区域功能特色。下图反应功能区最可能是
A. 商业区 B. 居住区
C. 工业区 D. 文教区
29. 河流较少的平原地区,村落的形态多呈( )
A. 散点状 B. 团聚状 C. 条带状 D. 扇状
30. 我国传统拱桥在形态上有明显地域差异,受社会经济因素影响较大。北方地区多桥面平坦的直拱桥,南方地区多坡度大、桥洞高的陡拱桥。影响两者形态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资金 B. 交通方式 C. 人口密度 D. 科技水平
二、综合分析题(40分)
31.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俄罗斯人口分布图(单位:人/km )。
材料二:“圣图线”是俄罗斯人口分界线。受自然环境、开发历史、社会经济等因素影响,俄罗斯“西欧洲密、东亚洲疏”的人口分布格局长期存在。研究2010~2017人口数据发现,俄罗斯人口呈现缓慢增长趋势,莫斯科州外围区域却成为俄罗斯人口减少最快的区域之一。
(1)在材料一图中,绘制俄罗斯人口分界线。
(2)俄罗斯西南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大,其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社会经济原因有______。
(3)有学者认为,俄罗斯应该进一步优化人口空间布局,引导人口在东、西均衡分布。试为此提供一些有效建议______。
俄罗斯西北部的摩尔曼斯克(69°N,33°E)被称为“世界上看极光最有性价比的地方”,虽然地处北极圈内,气温超低,但海水全年都不结冰。
(4)以下因素中,与极光形成不相关的是( )(单选)
A. 高纬地区 B. 夜晚 C. 太阳风 D. 对流层
(5)摩尔曼斯克港口终年不结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单选)
A. 地形 B. 人类活动 C. 洋流 D. 纬度位置
(6)为增强俄罗斯北部的社会经济活力,俄罗斯一直致力于研究并开发通过俄罗斯北部海域的“北极东北航道”。为监测和分析北冰洋冰盖面积及其对航道通行能力的影响,主要应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不定项选择)。
A. GNSS B. GIS C. RS D. GPRS
材料三:下图为俄罗斯境内主要河流与黑土分布区示意图。其中,伏尔加河位于俄罗斯西南部的高加索地区,全长3692km,是欧洲最长的河流。该河发源于莫斯科西北的瓦尔代丘陵,受周围地势的影响,自北向南流入里海。
(7)伏尔加河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为缓解伏尔加河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问题,人们可以兴修_____来调节径流,满足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
(8)黑土外观呈黑色,是因为黑土中富含大量的_____,肥力较高。俄罗斯黑土分布区覆盖的植被类型主要是_____和温带草原,结合当地植被与气候条件,说明俄罗斯黑土形成与发育的自然条件_____。
3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城镇化的显著特征包括城镇用地空间扩张和城镇人口增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外来人口大量流入,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粤港澳地区城市不断发展,已经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重要的湾区城市群。
(1)相较于户籍人口,珠三角2000-2020年间常住人口的增长速度更_____(填快/慢),其中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增长速度均最快的时间段是_____,从整体而言,珠三角地区已进入城镇化发展的_____阶段(填起步发展/快速发展/稳定发展),城镇内部人口不断向第_____产业转移。
材料二:补充与占用比率差是补充比率减去被占用比率的差值,可用来表示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随着城镇化发展,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广州、深圳、东莞等城市雨涝情况非常严重。下图3为广东省各地市2000——2020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示意图。
(2)据图3,归纳广东省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整体特点。
(3)与东莞市相比,佛山市耕地和林地补充与占用比率差值更接近0的原因可能是( )(不定项选择)
A. 政府保护基塘农业等耕地、林业用地 B. 建设用地占用水域用地多
C. 水域补充耕地、林地多 D. 城镇、工业发展速度比较慢
(4)珠三角地区的城市内涝,在时间上主要应集中分布在_____(填1-5月/5-9月/9-12月),此时段_____(填某种气象灾害)易带来暴雨并引发城市内涝。如果该灾害性天气恰好发生在农历初一和十六前后,暴雨会与海水的_____运动叠加,给珠海、深圳等沿海城市带来严重的_____灾害(填某种海洋灾害)。
(5)从水循环角度,提出缓解城市内涝的措施_____。
广东省肇庆市地处广州市西部,其3个市辖区位于肇庆平原。肇庆平原背山面水,自古以来就有人在此建村定居,并呈散点布局。随着大旺综合经济开发区的设立,肇庆市城市空间格局不断演化。下图分别示意1985年和2015年肇庆市主城区的城市空间形态。
(6)影响肇庆市早期聚落空间呈散点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单选)
A. 河流 B. 地形 C. 气候 D. 资源
(7)与1985年相比,2015年肇庆市主城区城市空间格局演化方向及原因分别是( )(单选)
A. 向东,融入珠三角产业分工 B. 向南,建设临海新城
C. 向北,拓展工业发展空间 D. 沿湖,打造山水城市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60分)
1. B
2. A
3.A
4. A
5. D
6. C
7. A
8. D
9. C
10. A
11. A
12. A
13. B
14. D
15. B
16. C
17. D
18. B
19. D
20. A
21. C
22. A
23.B
24.A
25. D
26. C
27. C
28. A
29. B
30. B
二、综合分析题(40分)
31.
(1) (2) ①. 气候较为温暖,地形以平原为主 ②. 开发历史悠久,城镇体系和基础设施更为完善;工农业更发达
(3)加大对东部城市的政策扶持,打造人口增长极;发挥资源优势,加强与东北亚国家的合作;制定人口优惠政策,吸引国外劳务人口。
(4)D (5)C
(6)BC (7) ①. 陆上内循环 ②. 水库
(8) ①. 腐殖质 ②. 温带草甸 ③. 俄罗斯南部是森林草原带,草甸草原植物茂盛,为黑土提供丰富的有机质; 俄罗斯南部冬季寒冷,微生物活力较差,大量枯枝落叶难以分解。
32.
(1) ①. 快 ②. 2020年 ③. 稳定发展 ④. 三
(2)2000-2020年,广东省耕地林地补充与占用比率差为负值,表示面积减少;草地补充与占用比率差与0持平,表示草地面积变化不大;城乡工矿居民用地补充与占用比率差始终为正值,表示该土地利用面积增加;水域面积补充与占用比率差在0上下波动,表示水域面积有增有减。 (3)AD
(4) ①. 5-9月 ②. 台风 ③. 潮汐 ④. 风暴潮
(5) 增加城市绿地和植被覆盖 ;合理规划排水设施 ;建设雨水收集和存储系统; 利用透水材料和设计 (6)B (7)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