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上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上海市上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上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试卷说明:本试卷的选择题均为单选题,有且只有一个答案。凡有选项的填空,均填选项号。
1. 近年来,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展示了中国科技实力的崛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3年9月21日15时48分,“天宫课堂”第四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新晋‘空教师”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课。为了解神和宇宙环境,读太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天体类型看,宇航员在空间站窗外看到的点点繁星大多是____(天体类型)。图中所示宇宙空间范围内共包括____级天体系统,其中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____。
(2)八颗行星中,D表示____。按结构特征,A与B都属于____行星。请在地球日公转的轨道上标注公转方向__________。八大行星公转的共同特征是____。
材料二:金星是地球的“姊妹星”,自身有稠密的大气层,其厚度是地球大气层的数十倍,其中CO2气体占比可达96%。下表为金星和地球的数据资料。
行星 质量 体积 密度 公转周期 自转周期 表面温度/℃ 大气压/hpa
金星 0.82 0.856 5.26 224.7天 243天 475 93
地球 1.00 1.000 5.52 1年 23小时56分 15 1
(3)下列关于金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金星位于地球和火星之间
B. 夜晚金星异常醒目是因为自身能发光
C. 金星是地球的“姊妹星”的主要原因是两者质量体积相似
D. 金星不利于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公转周期太短
(4)地球是太阳系中目前已知的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请简述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环境条件。
材料三:目前,我国正在开展“羲和二号”卫星的研究工作,计划于2026年左右发射,对太阳进行立体探测。读“太阳大气结构图”,完成下列问题。
(5)人类用肉眼可以直接观看到的太阳大气层是____。这一层中,____(填写太阳活动名称)的数量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6)B层为____,该层有时会出现突然增亮的部分,叫做____。该层出现的另一种太阳活动为____。
(7)据统计,上一个太阳活动高峰年出现在2014年,据此推测下一个高峰年是____年。简述太阳活动爆发对地球的影响__________。
2. 科学家们从不同视角研究地球。从时间上看,地层和化石如同书页,记录着地球发展的历史;从空间上看,地震波如同明灯,照亮了地球的内部结构。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2年11月21日14时21分,印尼爪哇岛发生5.5级震,造成人员伤亡。左图的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右图为某地震台接收到的地震波。
(1)左图B为____(填内部圈层),S为____波,P为____波。在E不连续面____(填名称)附近,S波和P波分别发生的变化是____。
(2)地壳组成物质的特点是( )
A. 地壳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硅镁层,下层是硅铝层
B. 地壳上层主要由密度较小的岩石组成,下层主要由密度较大的岩石组成
C. 硅镁层广泛分布于大陆地壳,在大洋地壳中很薄,甚至缺失
D. 硅铝层普遍存在于大陆与大洋之中
(3)爪哇岛地震和火山活动频发,岩浆在地球内部迁移的顺序是( )
A. 地核—下地幔—上地幔—地壳
B. 软流层—古登堡界面—莫霍界面—岩石圈
C. 软流层—莫霍界面—上地幔顶部—地壳
D. 软流层—上地幔顶部—莫霍界面—地壳
(4)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是大气圈,低层大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最大
B. b是水圈,是由各种水体组成的不连续圈层
C. c是地壳,大陆部分较薄、大洋部分较厚
D. d是生物圈,是地球圈层中最活跃的圈层
(5)地震发生当日,一所幼儿园收到20秒地震预警后,老师在2分钟内安全撤离了一百多名孩子。说明地震台能够提前进行地震预警的主要依据。
材料二:下图为某地的岩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6)下列关于岩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同一时代的岩层,化石一般相同或者相似 B. 不是所有岩石中都含有化石
C. 沉积岩层一般按时间顺序自下而上逐层排列 D. 越古老的岩层,化石越高级
(7)把寒武纪作为显生宙开始的主要原因的是( )
A. 硬体动物的出现 B. 软体动物的出现
C. 蓝藻的出现 D. 有机质的出现
(8)关于各地质年代的海陆演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我国的大陆轮廓在新生代时基本形成
B. 中生代的地壳运动统称为“喜马拉雅运动”
C. 古生代晚期南北方陆地合并,形成联合大陆
D. 元古代经过多次构造运动,形成一些高大山系
(9)A岩层中存在大量煤炭,化石证据表明生物开始大规模向陆地发展。则该时期成煤的主要原因是( )
①裸子植物极度兴盛②蕨类植物繁盛③第四纪全球气候出现冷暖交替变化④地壳运动活跃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0)B岩层中挖掘出了角龙科恐龙化石,据研究,该类恐龙体型较大,多以植物嫩叶和多汁根茎为食。据此推测,该岩层所处于____代,该地区此时的气候特征为____(温暖湿润/寒冷干燥),当时动植物繁盛,被称为“____动物时代”与“____植物时代”,末期出现____植物。
3. 大气层存在使地球成为了所有生命体得以生存和繁衍的家园。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高空跳伞是人类挑战极限的运动,迄今为止,人类热气球高空跳伞的记录为奥地利极限运动员鲍姆加特纳在39km高空的纵身一跳。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1)鲍姆加特纳纵身一跳时,所处的大气层是____(填写字母和名称),该层大气气温的变化规律是随高度增加气温____,主要原因是____。他在该层看到有飞机在飞行,请说明其适合飞机飞行的原因____。
(2)云、雨等天气现象主要出现在____(填写字母和名称)层,试分析该层大气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____。
(3)下列关于地球各层大气热量来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高层大气热量主要来自平流层顶部 B. 平流层热量主要来自对流层顶部
C. 对流层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 D. 对流层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材料二:一定条件下,对流层某一高度范围内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被称为“逆温”。某城市工业高度集中,下图为该城市“清晨低层大气剖面图”。
(4)图中气温分布异常的是①、②、③中的____,这个清晨,该城市近地面大气同时刻气温随高度变化过程如下图所示,逆温发生至结束的一般顺序为( )
A.t1-t2-t4-t3-t5 B.t4-t3-t2-t1-t5 C.t1-t2-t3-t4-t5 D.t2-t3-t4-t1-t5
(5)该城市当天发生了重大大气污染事件,结合材料,说明造成这一环境问题的原因。
材料三:霜冻通常出现在秋、冬、春三季,指空气温度突然下降,地表温度骤降到0℃下,使农作物受到损害。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6)图中③表示____,④表示____。辐射量①大于⑤表明,大气对太阳辐有____作用。图中属于长波辐射的是____(填数字代号)。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的大部分能量被大气吸收 B. ②在阴天比晴天弱
C. ③的大部分能量被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 D. ④只出现在夜晚,起保温作用
(8)下列现象与大气散射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
①晴天天空多呈蔚蓝色②朝霞和晚霞往往呈红色
③多云的白天,气温不太高④雪后天晴阳光特别耀眼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9)深秋至次年早春季节,晴朗的夜间更容易形成出现霜冻,请说明原因。
4. 孔明灯是在竹架四周糊上纸,底盘上放置燃烧着的松脂而制成的大灯,靠热空气飞上天空。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孔明灯的原理是热力环流,下图为北半球某地热力环流示意图。
(1)图中①②③④点中,气压最高的是____,气压最低的是____,气压相等的____。
(2)图中形成的热力环流呈____(顺或逆)时针方向。图中AB两地气温高的是____地,该地空气做____(填“上升”或“下沉”)运动。
(3)根据图上信息,绘制近地面的等压面。
(4)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区与郊区之间,则代表城区的是A还是B 把大气污染较重的工厂设在A、B两地之间是不合理的,请说明原因。
材料二:在下图中,甲图表示的是某滨海地区陆地和海洋表面气温日变化的曲线,乙图表示是该地区海陆之间空气的运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关于甲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曲线①表示海洋气温曲线 B. 曲线②表示陆地气温曲线
C. 曲线①气温日较差更大 D. 曲线②气温日较差更大
(6)甲图中能够形成乙图风向的时段最可能是( )
A 0时至6时 B. 8时至14时 C. 18时至22时 D. 20时至次日6时
材料三:古诗云: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巴山夜雨”泛指我国西南山区多的天气现象。
(7)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巴山多夜雨”的原因。
上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简要答案
【1题答案】
【答案】(1) ①. 恒星 ②. 两 ③. 太阳系
(2) ①. 火星 ②. 类地 ③. ④. 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3)C
(4)稳定的太阳光照提供了光和热;安全的行星际空间,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适中;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适于生命生存的大气层;有液态水的存在。
(5) ①. 光球层 ②. 太阳黑子
(6) ①. 色球层 ②. 太阳耀斑 ③. 日珥
(7) ①. 2025 ②. 太阳活动发出的电磁波会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造成不同程度的干扰和破坏;扰乱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现象;高能带电粒子流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产生极光现象;许多自然灾害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2题答案】
【答案】(1) ①. 地幔 ②. 横 ③. 纵 ④. 古登堡界面 ⑤. 横波完全消失,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2)B (3)C (4)A
(5)地震发生时横波和纵波在地球内部圈层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传播速度较快的纵波先到达地震台,传播速度较慢的横波后到达地震台;对地面的破坏主要是横波造成的,地震台就是根据纵波与横波之间的时间差进行预警的。 (6)D (7)A (8)C (9)D
(10) ①. 中生 ②. 温暖湿润 ③. 爬行 ④. 裸子 ⑤. 被子
【3题答案】
【答案】(1) ①. b平流层 ②. 升高 ③. 臭氧吸收大量紫外线,使大气增温 ④. 该层大气上部热,下部冷,不易形成对流,以平流运动为主;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
(2) ①. a对流 ②. 对流运动旺盛;水汽、杂质较多 (3)C
(4) ①. ② ②. C
(5)工业排放大量污染物,空气污浊,凝结核增多,大气中出现了逆温,抑制了气流的上升,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城市位于谷地,污染物不易扩散。
(6) ①. 地面辐射 ②. 大气逆辐射 ③. 削弱 ④. ③④ (7)C (8)A
(9)晴朗天气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温度低。
【4题答案】
【答案】(1) ①. ② ②. ③ ③. ①④
(2) ①. 顺 ②. A ③. 上升
(3) (4)A。原因:工厂排出大气污染物会经近地面风从郊区流向城区,加剧城市污染。 (5)C (6)B
(7)夜晚山坡降温快,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暖湿空气上升冷却,易成云致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