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博雅明德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德阳市博雅明德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德阳市博雅明德高级中学 2023—2024 学年秋学期
高 2023 级期中考试试题(地理)
满分:100 分 考试时间:75 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题 2 分,共 60 分)
世界最大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位于我国贵州省。该望远镜可能搜寻到更多的奇异天体,用来观测河外星系脉冲星,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星系与银河系的演化等,甚至可以搜索星际通信信号,开展对地外文明的探索。读图,完成 1-2 题。1.如果发现与地球类似的地外文明,其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可能是( )
A.有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 B.有厚厚的大气层保护 C.来自恒星的光照稳定 D.与其他天体各行其道,互不干扰2.下列物体中,属于天体的是( )
A.世界最大的陨石 B.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C.西昌基地上的人造卫星 D.天空中的云
美国“旅行者 2 号”探测器观测木星和土星后继续向太阳系边缘飞行,又观测了天王星和海王星。下图是太阳系模式图。
据此完成 3-4 题。
“旅行者 2 号”探测器观测的四个行星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⑤⑧
C. ④⑤⑥⑦ D. ⑤⑥⑦⑧
“旅行者 2 号”探测器如果飞出太阳系,其观测到的天体位于( )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河外星系
轨道倾角是指地球公转轨道面与其它行星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偏心率是椭圆焦点到中心的 距离与椭圆半长轴之比,它决定椭圆的形状。下图为“行星绕日轨道倾角与偏心率曲线图”, 读图完成 5-7 题。
轨道倾角和偏心率最大的是( )
A. 水 星 B. 土星 C. 天王星 D. 海王星
根据曲线 a、b 可知,行星绕日运动具有的特征是( )
A. 共面性,同向性 B. 近圆性,共面性
C. 同向性,近圆性 D. 共面性,近圆性
结合曲线 a、b 可以推断,地球具有的特征是( )
A. 普通性 B. 特殊性 C. 周期性 D. 生命性
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以其稳定的光热条件,给地球带来了勃勃生机。读世界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据此完成 8-9 题。
由图可知,世界年太阳总辐射量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从沿海向内陆递减
从北向南递减
大致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从南向北递减
太阳辐射对地球 影响主要有( )
①维持地球表面的温度;②推动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③促使地球上的火山爆发;
④地球生物生存所需能量的最主要来源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在交通的十字路口处,我们经常见到如下图所示的交通信号灯,据此完成 10-11 题。
有人注意到在一周的白天中,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A. 海 拔 B. 电 网 供 电 情 况
C. 阴晴状况 D. 交通流量
下列大量设置这种太阳能交通信号灯效果会
更好的城市是( )
A. 拉萨 B. 重庆 C. 大庆 D. 海口
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一些温度偏低的区域。下表记录的是太阳黑子在 2007—2019 年缺
席天数(截止到 2019 年 12 月 28 日)。完成下 12-13 题。
表 12007-2019 年太阳黑子缺席记录
年份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天数 150 268 260 51 2 0 0 1 0 32 104 221 288
黑子现象发生在太阳的( )
C.S 波、P 波速度均明显下降 D.S 波速度上升,P 波速度下降
当卫星、航天飞船等空间飞行器以很快的速度返回大气层时,在一定高度区域,与地面的通信联络会中断,这个中断联络的区域就是黑障区。黑障区一般出现在高层大气底部、平流层顶部的大气层间。图 5 示意宇宙飞船返回地面的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 18~19 题。 18.图 5 中最可能出现黑障的位置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9.飞船返回地面过程中 A.①处温度可达 1 000℃ B.②处有臭氧层存在
A. 日冕层 B. 色球层 C. 光球层 D. 最外层
预测 2019 年之后第一个太阳活动峰年最可能是( )
A. 2020 年 B. 2025 年 C. 2030 年 D. 2035 年
在地球 46 亿年的地质发展史中,距今最近的第四纪时期,全球气候出现数次冷暖交替
变化。据此完成 14-15 题。
第四纪大冰期(气候寒冷期),地球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 海面高度上升 B. 动物迁向高纬 C. 冰川面积缩小 D. 植物种类减少15. 在地球演化历程中,下列植物演化顺序正确的是( )
A. 低等植物-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B. 蕨类植物-低等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C. 蕨类植物-低等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D. 低等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下图为2017 年8 月8 日四川省九寨沟县地震信息图和地球内部结构局部示意图。读图,
据此完成下 16-17 题。
16.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右图中的( )
A.① 层 B.② 层 C.③层 D.④ 层 17.地震产生的横波(S 波)和纵波(P 波)经过莫霍面时,速度变化为( )
A.S 波速度下降,P 波速度上升 B.S 波、P 波速度均明显上升
C.③处能经历云雨现象 D.④处气温高于近地面
(
日期
白天最高气温
天气
10

21

25℃

10

22

25℃

10

23

23℃

10

24

18℃
阴雨
10

25

19℃
阴雨
)下表是今年博雅明德高级中学运动会期间及之后几天广汉市的天气状况数据。下图为“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 20-21 题。
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③—④—② D. ④—②—③
与表中前三天相比,10 月 24—25 日白天最高气温较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辐射①减弱 B. 辐射④增强 C. 作用⑤增强 D. 作用③减弱
2018 年 11 月 26 日凌晨,成都市出现雾霾天气, 能见度普遍低于 200 米, 这给道路交通和市民出
行带来不便。左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
图”,右下图为城区某处建筑在浓雾中若隐若现。据此完成 22-23 题。
雾霾对近地面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 ①减弱 B. ③不变 C. ②减弱 D. ④减弱
深秋时节,农民有时会在农田里燃烧秸秆制造烟雾,这是为了( )
增加空气中的水汽,满足植物对水的需求
增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以利光合作用
增加地面辐射,减少地面热量的损失
增强大气逆辐射,避免农作物受到冻害
下图为北半球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海洋,非阴影部分为陆地)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图(单位:hPa)。图示时刻沿海地区出现大雾天气,读图,完成 24-25 题。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风力最小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图中所示时刻,A 地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2021 年夏季多地遭遇暴雨突袭,成都市利用留存盆等科学设计减轻了暴雨危害,凸显了海绵城市建设效果。下图为留存盆景观图。完成 26-27 题。
留存盆能帮助城市减轻暴雨危害是因为( )
A.增加了水汽输送 B.增加了水汽蒸发 C.增加了地表径流 D.增加了雨水下渗
能减轻成都市雨涝灾害的科学措施还有( )
A.增加蓄水设施 B.减少城市水域面积 C.加强污水治理 D.增加地面硬质铺砖
海水性质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图为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完成 28-30 题。
图示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表示的是( )
A.盐度密度温度 B.温度盐度密度 C.密度温度盐度 D.密度盐度温度29.海水的密度( )
A.赤道附近北侧海区达最小值 B.副热带海区达到最大值 C.中纬度海区随纬度一直增大 D.同纬度两海区一定相等30.图中②曲线的数值 60°N 低于 60°S 的原因是( ) A.60°S 海 区 温 度 高 B.60°S 海 区 降 水 较 多 C.60°N 河 流 注 入 多 D.60°N 海 区 面 积 宽 广
二、综合题(共 4 题,共 40 分)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2021 年 4 月 22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入气候峰会”时强调,中国力争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要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图中①③④代表的大气受热过程环节的名称:① ,③ ,④ 。(3 分)
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主要是 作用(填名称)增强;晴朗的夜晚多霜冻主要是由于图中 (填序号)减弱;烟雾防冻是由于 (填序号)和 (填序号) 增强。(4 分)
拉萨素有“日光城的美誉,主要原因是
(单项选择题)。(1 分)
A. 纬度较低,气温较高 B. 晴天较多,大气逆辐射作用强
C. 海拔高、距离太阳近 D. 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
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简要说明大量排放二氧化碳会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
(2 分)
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与物质转移过程之一,读下面“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10 分)
(1)图示水循环的最主要动力是 。(1 分)
(2)每到雨季,下游的城市常发生内涝,主要是因为城市建设形成大量水泥路面,减小了水循环的 (环节),增加了 (环节)。(2 分)
(3)上游山区大量植树造林,会增加水循环的 (环节),减小 (环节),从而避免下游遭受洪涝灾害。(2 分)
(4)当地表径流季节变率大时,我们常通过 (兴建水库或跨流域调水)来加以调节; 当地表径流地区分布不均时,我们常通过 (兴建水库或跨流域调水)来加以调节。(2 分)
(5)我国三峡大坝建成后,其库区形成一个总面积 1084Km2'的人工湖泊,说出该人工湖泊的形成对库区周围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3 分)
甲图为我国某滨海地区海洋和陆地表面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该滨海地区图示时间海陆风明显。乙图为该日某时刻海陆间近地面等压面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1)在乙图中虚线上用箭头标示出该日海陆风环流的方向。(1 分) (2)乙图中 ABCD 四点气压最高的是 、最低的是 。(2 分) (3)乙图中的风向出现的时间最可能是(1 分)
A.0 时 B.6 时 C.12 时 D.18 时 (4)指出甲图中属于海洋表面气温日变化的曲线,并说出判断理由。(4 分)
(5)说明海陆风对滨海地区白天气温和空气湿度的调节作用。(4 分)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8 分)
(1)从全球范围看,对流层所达高度最高的是 地区。(低纬、中纬、高纬)(1 分)
(2)利于飞机飞行的是 层,其原因:空气以 运动为主,
天气 (晴朗/阴雨天气)(3 分)
(3)说出对流层大气气温垂直分布特点,并简单分析其成因(2 分)
分布特点: 原因 。
(4)臭氧层位于大气垂直分层的 层,说出臭氧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原因: 。(2 分)德阳市博雅明德高级中学 2023—2024 学年秋学期
高 2023 级期中考试试题(地理)
满分:100 分 考试时间:75 分钟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题 2分,共 7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A B D C A D A C B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C B D D A B C A A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C D D C D A D A C
31(1)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3分)
(2)削弱 ④ ③ ④ (4分)
(3)D (1分)
(4)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长波辐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会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得保温作用增强,从而导致全球变暖。(2分)
32
1
{#{QQABLYKQogCIAJBAABgCAwVgCAEQkAECAAoOABAIMAAASQNABAA=}#}
34.(8分)
(1)低纬度 (1分)
(2)平流层 平流运动 晴朗(3分)
(3)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下降;(1分)
成因:地面是近地表大气的直接热源;地面辐射从下往上向大气传递热量。(1分)
(4)平流层 (1分)
原因:该层中的臭氧能够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球生物免受强烈太阳紫外线的
伤害。(1分)
2
{#{QQABLYKQogCIAJBAABgCAwVgCAEQkAECAAoOABAIMAAASQNABA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