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H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供应商,虽不具备造车资质,但近年来通过技术合作方式进军汽车产业,为S公司提供汽车生产与营销的智能化解决方案。H公司在全国各大商场设有智能生活馆,在销售电子产品的基础上,增加销售S公司生产的智能化汽车。完成下面小题。1. H公司进军汽车产业,依靠的是( )A. 技术 B. 资金 C. 原材料 D. 市场2. 通过与H公司合作,S公司( )①提高了消费者对品牌认可度②更加专注于市场营销环节③将缩短智能化汽车研发周期④产品制造基地发生了迁移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3. 若H公司在全球推广汽车智能化解决方案,布局地及优势区位匹配合理是( )A. 印度——研发水平较高 B. 日本——汽车保有量大C. 美国——劳动力成本低 D. 欧洲——汽车企业众多经济韧性指城市应对经济冲击,从阵痛期恢复和更新的能力,是城市经济发展的“质检仪”和“导向标”,可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的综合性衡量标准。下图为某资源型城市经济韧性演变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 该资源型城市( )A. 经济发展一直持良好的态势 B. 经济韧性在a阶段总体下降C. 在a阶段处于衰退期 D. 没有出现过资源枯竭的现象5. 下列措施有利于实现城市经济韧性快速增长的是( )A. 扩大辐射范围 B. 降低消费水平 C. 加强矿产开采 D. 促进产业多样化我国东北多年冻土区是欧亚大陆多年冻土带南缘。近年来,东北多年冻土区气温呈现波动上升趋势,降水波动变化不大,多年冻土发生了显著退化,80.6%的区域生长季植被覆盖度呈显著增加趋势,7.7%的区域呈显著减少趋势(主要分布在西部温带草原地区)。如图示意东北多年冻土区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 东北多年冻土区冻土退化的主要表现有( )A. 多年冻土南界南移 B. 冻土活动层变浅 C. 多年冻土厚度减薄 D. 冻土破碎化减轻7. 西部温带草原地区植被生长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 气温 B. 地形 C. 土壤 D. 降水8. 根据目前东北多年冻土区气候变化趋势,推测未来多年冻土消失将导致( )A. 森林面积扩张 B. 土壤水分供应不足 C. 水土流失加剧 D. 植被生长状况好转如图示意我国台湾省嘉义市(120.4°E,23.5°N)的观察者绘制的当地夏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天顶(Z)是观察者正上方的天空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 该日观察者观测到日出日落方位分别是( )A. 东北,西北 B. 东南,西南 C. 正东,正西 D. 正北,正北10. 该日观察者观测到的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为( )A. 0° B. 28.5° C. 66.5° D. 90°11. 观察者观测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时,英国伦敦当地时间约为( )A. 0时 B. 4时 C. 12时 D. 20时我国东北多年冻土区是欧亚大陆多年冻土带南缘。近年来,东北多年冻土区气温呈现波动上升趋势,降水波动变化不大,多年冻土发生了显著退化,80.6%的区域生长季植被覆盖度呈显著增加趋势,7.7%的区域呈显著减少趋势(主要分布在西部温带草原地区)。如图示意东北多年冻土区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 东北多年冻土区冻土退化主要表现有( )A. 多年冻土南界南移 B. 冻土活动层变浅 C. 多年冻土厚度减薄 D. 冻土破碎化减轻13. 西部温带草原地区植被生长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 气温 B. 地形 C. 土壤 D. 降水14. 根据目前东北多年冻土区气候变化趋势,推测未来多年冻土消失将导致( )A. 森林面积扩张 B. 土壤水分供应不足 C. 水土流失加剧 D. 植被生长状况好转我国西北地区多为干旱半干旱区,土地广阔,但水资源相对贫乏,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恢复自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下图是西北某地地下水埋藏深度等值线(单位:米)及该地部分植物与地下水深度关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得出( )A. 地下水埋藏深度越浅柽柳植被覆盖率越高B. 胡杨的植被覆盖率和地下水埋藏深度呈正相关C. 当地下水埋藏深度为3~4米时,梭梭树的成活率高于柽柳D. 当地下水埋藏深度大于9米时,梭梭树的成活率高于沙拐枣16. 甲、乙两地适合种植的固沙植物分别是( )A. 柽柳、胡杨 B. 胡杨、梭梭树C. 梭梭树、沙拐枣 D. 柽柳、沙拐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52分)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高山冰川或冻土的边缘地带是泥石流灾害的易发区,这一环境形成的泥石流称之为“冰川泥石流”、“冰川融雪泥石流”或“冰雪-降雨耦合泥石流”。我国西藏东南部地区属于该类泥石流高发区,全球气候变暖使冰川冻土整体上处于快速消融退缩状态,从而孕育了更适宜泥石流发育的地形和物源条件,下图为我国西藏东南部某山地该类泥石流的形成发展过程示意图。(1)描述冰碛物的一般特点。(2)推测西藏东南部泥石流发生频率较高的季节,并说明原因。(3)分析全球变暖对冰川泥石流形成过程的影响。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越南地形狭长,四分之三为山地和高原。大量出口热带经济作物的同时大量进口小麦、玉米、大豆等温带农产品。2024年3月4日,首批来自岘港的装载越南木薯粉的集装箱船舶抵达广西北部湾港,随后由汽车集卡运往广西崇左,实现了“一箱到底”海公联运(原本需从岘港通过散船海运至东莞等港口,然后换装小船通过西江转运至崇左港)。材料二 近年来中越合作不断深入,深(深圳)越(越南)合作区位于越南北部城市海防市。合作区产业以轻工制造为主,重点引进深圳有品牌知名度、竞争力强的绿色科技企业,采用“中国总部+越南工厂”的合作模式。材料三 图1为东南亚局部图,图2为合作经济区示意图,图3为越南岘港月平均降水统计图。(1)岘港的降水特征为 、 ,说明其雨季的成因 。(2)简析越南大量进口温带农产品的自然原因。(3)对比原本“散船江海公”发运,简述“一箱到底”海公联运热带经济作物的好处。(4)简述海防市在“中国总部+越南工厂”合作模式中所获的利益。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长白山西坡为半阳坡,苔原带分布在海拔2050~2550m之间,以多年生的矮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花期集中,叶面窄小,灌木多呈矮曲状匍匐生长,根系发达。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2050~2250m西坡苔原带出现了以小叶章为代表的草本植物入侵现象,植被种类逐渐增多。(l)依据材料说明苔原带植被特点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4分)(2)据图说明长白山西坡苔原带土壤有机质与海拔的关系,并推测原因。(8分)1. A 2. B 3. D 4. B 5. D 6. C 7. D 8. B 9. A 10. D 11. B 12. C 13. D 14. B 15. C 16. D17(1)磨圆度差;分选性差;松散堆积(2)夏季①夏季气温高,冰川冻土退化多,形成较多高含水率松散堆积物;②夏季降水多且强度大,地表径流增加;③夏季崩塌、滑坡、冰碛湖易溃决等诱发泥石流;④夏季气温高冻土消融,岩体不稳。(3)①气温升高,冰川冻土消退;②裸露的冰碛物增加,泥石流物源增加;③冰川冻土融化,山体结构稳定性变差;④极端天气(降水、高温)事件增多,泥石流风险增加。18.(1) 年降水量丰富 降水季节变化大(9-12月降水集中) 位于东北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台风带来丰富降水(5分)(2)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耕地面积小;位于热带,适宜温带农作物种植的土地面积小;自然灾害多发。(5分)(3)缩短运输距离;节省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不受江河枯水期影响(5分)(4)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增加就业岗位;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生产技术水平。(5分)19.(1)多年生,花期集中,适应当地(中纬度较高海拔山地)气温低、暖季时间短的气候特征;(2分)植被矮小匍匐生长,根系发达,适应当地多大风的特征;(2分)叶面窄小,利于减少水分蒸腾。(2分)(任答2点,4分)(2)关系:2050~2250m,随海拔升高有机质含量升高;(2分)2250m以上,随海拔升高有机质含量降低(有机质在2250m处最为丰富)。(2分)原因:2250m以下由于草本植物的入侵,植被盖度、种类增加,凋落物(数量及种类)增多,土壤有机质增多(在海拔2250m处达到最高);(2分)2250m以上(随着海拔升高和土壤年均温下降),植被盖度、种类减少,凋落物(数量及种类)减少,土壤有机质逐渐下降。(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