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音版六年级上册第5课《赞美的心》第4课时《黄河颂》【教材分析】《黄河颂》是人音版六年级上册第5课《赞美的心》第4课时欣赏曲目,乐曲《黄河颂》钢琴协奏曲《黄河》是根据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改编创作的。它以抗日战争为历史背景,以黄河象征中华民族,表达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于斗争的精神。在创作中运用了西洋古典钢琴协奏曲的表现手法,在曲式结构上又体现了中国传统风格,以标题性组曲的形式写成。经改编后的钢琴协奏曲《黄河》共有四个乐章,分别为:1.前奏:黄河船夫曲;2黄河颂;3.黄河愤;4,保卫黄河。本课选听的是第二乐章《黄河颂》。第二乐章《黄河颂》以《黄河大合唱》中的同名独唱曲的旋律作基础发展,描绘出黄河与中原大地的河山美景。【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属于小学段的高段,高段的学生在音乐鉴赏能力、音乐感受能力、音乐表现能力等方面相对而言有了很大的变化和提高,并且能用自己的思想感情去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同时也能把这个年龄段的个人思想融入到歌曲中,通过表现唱来表现出来,因此,在歌曲学唱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学目标】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一)审美感知通过欣赏歌曲分析歌曲不同的音乐风格,感受体验其丰富的音乐情绪(二)艺术表现用听、唱、议等方法欣赏作品,能比较准确的把握歌曲的演唱风格特点。能鉴赏作品,并能用抒情、豪迈的声音哼唱主题音乐(三)创意实践能用肢体语言和乐器创新性的表现歌曲。(四)文化理解通过学唱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理解作品的审美音乐价值和社会价值。【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用听、唱、议等方法欣赏作品,能比较准确的把握歌曲的演唱风格特点。能鉴赏作品,并能用抒情、豪迈的声音哼唱主题音乐(二)教学难点:1.能用肢体语言和乐器创新性的表现歌曲。【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教学过程】激趣导入教师:同学们,先看看这几幅图片,是否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展示黄河图片)预设:回答问题教师:黄河的全长多少,流经几个省份?预设:回答问题教师:黄河为中国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自古以来,就有不少文人墨客对黄河有过文学绘画艺术的写真,你知道吗?预设:回答问题教师:李白的一句千古绝叹——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而我们近代现代的艺术家则用音符的形式来抒发对黄河的敬畏之情。今天我们欣赏的这首作品它的名字叫《黄河颂》。(书写板书《黄河颂》)【设计意图:以问题为切入点,调动学习兴趣,渲染课堂气氛。激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自然巧妙的导入新课】二、师生互动,学唱歌曲(一)初步聆听,感受情绪教师:聆听音乐,感受作品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播放音乐)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教师:歌词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预设:回答问题教师:乐曲它以抗日战争为历史背景,以黄河象征中华民族,表达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于斗争的精神。下面边听音乐,判断作品用什么乐器演奏的?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教师:《黄河颂》钢琴协奏曲《黄河》是根据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改编创作的。第二乐章《黄河颂》以《黄河大合唱》中的同名独唱曲的旋律作基础发展,描绘出黄河与中原大地的河山美景。乐曲由大提琴奏出庄严缓慢的引子,引出钢琴独奏,追溯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一一千百年米勤劳的人民在黄河两岸劳动、斗争、生活。之后,在层次和力度上逐渐加以展开,把乐曲推向歌颂性的高潮,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的光荣革命传统。钢琴铿锵有力的和弦奏出雄伟的结束部分,象征符觉醒的中国人民犹如巍巍昆仑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你们会弹奏钢琴吗?预设:回答问题教师:钢琴的音色有什么特点?预设:回答问题教师:钢琴的音色洪亮富有情感,声音清晰,再次聆听音乐,听听钢琴再次演奏这一主题时给你怎样的感觉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教师:乐曲由大提琴奏出庄严缓慢的引子,引出钢琴独奏,追溯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一一千百年米勤劳的人民在黄河两岸劳动、斗争、生活。之后,在层次和力度上逐渐加以展开,把乐曲推向歌颂性的高潮,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的光荣革命传统。钢琴铿锵有力的和弦奏出雄伟的结束部分,象征符觉醒的中国人民犹如巍巍昆仑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你听到黄河奔流的声音了吗 钢琴是如何表现“黄河的奔流”的?预设:聆听音乐回答问题教师:再次完整聆听全曲哪一段旋律使你最为激动 有几个主题音乐?预设:聆听音乐回答问题教师:全曲有四个主题,下面整体欣赏预设:欣赏教师:下面利用乐器伴奏预设:伴奏三、精彩演绎,自由畅想教师:下面我们找几位同学上台边做声势动作+哼唱+乐器伴奏表现音乐预设:表现音乐【设计意图:通过上台表演,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同学们体会舞台的乐趣,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歌声、语言、动作充分融入到歌曲当中,让音乐教学面对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当中来。】四、拓展思路,开阔视野教师:下面我们了解一下作曲家:冼星海广东番禺人,人民音乐家。1905年出身于贫苦的船工家庭,在中学时开始学习音乐。1926年进入“北京艺术专门学校”学习小提琴及作曲理论。1928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第二年1929年赴法国巴黎深造。1935年结业于巴黎音乐戏剧学院由著名作曲家杜卡领导的高级作曲班,并于同年回国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年仅40岁。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视频预设:欣赏视频教师:看了视频说说你的感受预设:回答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学唱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感。】五、结语教师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总结。【板书设计】《黄河颂》选自钢琴协奏曲《黄河》冼星海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5张PPT)第5课赞美的心目录本课目标新知导入新知讲解课堂展示课堂拓展课堂总结目 录(四)文化理解通过学唱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理解作品的审美音乐价值和社会价值。(一)审美感知通过欣赏歌曲分析歌曲不同的音乐风格,感受体验其丰富的音乐情绪(二)艺术表现用听、唱、议等方法欣赏作品,能比较准确的把握歌曲的演唱风格特点。能鉴赏作品,并能用抒情、豪迈的声音哼唱主题音乐(三)创意实践能用肢体语言和乐器创新性的表现歌曲。新知导入同学们,先看看这几幅图片,是否知道这是什么地方?新知导入黄河的全长多少,流经几个省份?新知导入黄河为中国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自古以来,就有不少文人墨客对黄河有过文学绘画艺术的写真,你知道吗?作品《黄河颂》新知导入新知讲解聆听音乐,感受作品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新知讲解歌词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新知讲解乐曲它以抗日战争为历史背景,以黄河象征中华民族,表达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于斗争的精神。下面边听音乐,判断作品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新知讲解《黄河颂》钢琴协奏曲《黄河》是根据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改编创作的。第二乐章《黄河颂》以《黄河大合唱》中的同名独唱曲的旋律作基础发展,描绘出黄河与中原大地的河山美景。乐曲由大提琴奏出庄严缓慢的引子,引出钢琴独奏,追溯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一一千百年米勤劳的人民在黄河两岸劳动、斗争、生活。之后,在层次和力度上逐渐加以展开,把乐曲推向歌颂性的高潮,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的光荣革命传统。钢琴铿锵有力的和弦奏出雄伟的结束部分,象征符觉醒的中国人民犹如巍巍昆仑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你们会弹奏钢琴吗?新知讲解钢琴的音色有什么特点?新知讲解钢琴的音色洪亮富有情感,声音清晰,再次聆听音乐,听听钢琴再次演奏这一主题时给你怎样的感觉 新知讲解乐曲由大提琴奏出庄严缓慢的引子,引出钢琴独奏,追溯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一一千百年米勤劳的人民在黄河两岸劳动、斗争、生活。之后,在层次和力度上逐渐加以展开,把乐曲推向歌颂性的高潮,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的光荣革命传统。钢琴铿锵有力的和弦奏出雄伟的结束部分,象征符觉醒的中国人民犹如巍巍昆仑屹立在世界的东方。1.你听到黄河奔流的声音了吗 2.钢琴是如何表现“黄河的奔流”的?新知讲解再次完整聆听全曲哪一段旋律使你最为激动 有几个主题音乐?新知讲解全曲有四个主题,下面整体欣赏新知讲解下面利用乐器伴奏课堂展示下面我们找几位同学上台边做声势动作+哼唱+乐器伴奏表现音乐课堂拓展冼星海广东番禺人,人民音乐家。1905年出身于贫苦的船工家庭,在中学时开始学习音乐。1926年进入“北京艺术专门学校”学习小提琴及作曲理论。1928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第二年1929年赴法国巴黎深造。1935年结业于巴黎音乐戏剧学院由著名作曲家杜卡领导的高级作曲班,并于同年回国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年仅40岁。 课堂拓展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视频课堂拓展看了视频说说你的感受课堂总结 《黄河颂》 选自钢琴协奏曲《黄河》冼星海 感谢您的观赏感谢您观看与支持攻坚克难赢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黄河颂》.mp4 【新课标】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黄河颂》-课件.pptx 【新课标】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黄河颂》-课堂教学设计.docx 独唱:黄河颂 .mp3 黄河颂-选自钢琴协奏曲《黄河》(1970年录音 ).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