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A卷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读人类大陆位置分布简图,完成第1~2题。1.在人类大陆图上,世界人口的分布情况是( )A.高纬度比低纬度多 B.欧洲比亚洲多C.西半球比东半球多 D.平原比山区多2.关于图中①~④人口密集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人口增长率高,迁入人口比重大B.②城镇化水平高,逆城镇化表现明显C.③第二、三产业比重大,水陆交通便利D.④制造业发达,是产业转移的承接区下图甲示意某城市不同阶段城市用地面积与耕地面积的变化,图乙示意该城市中心区和郊区的径流量对比。读图,完成第3~4题。3.根据图甲判断,该城市从阶段Ⅰ到阶段Ⅱ城镇化的主要特点是( )A.非农业人口增加B.中心商务区服务范围扩大C.城市规模增大D.城市等级扩大4.据图乙推断,该城市容易出现的问题是( )A.温室效应 B.城市内涝C.交通拥挤 D.住房紧张位于南岭山地的某县90%以上的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集镇主要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集镇住宅多为三层,其二层和三层也开有外门(如下图所示)。尽管水淹频率很高,但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据此完成第5~6题。5.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因素是( )A.风俗习惯 B.河流水量C.林木产量 D.谷地面积6.这些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有外门,主要是为了( )A.通风 B.避灾C.采光 D.美观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7~9题。7.若此图表示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面,则该图可能表示( )A.从北美迁往拉美 B.从亚洲迁往拉美C.从非洲迁往西亚 D.从欧洲迁往亚洲8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A.从湖南流往广东 B.从河北流往山东C.从广东流往北京 D.从湖北流往重庆9.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至乙地的是( )A.乙地较低的工资待遇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C.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 D.甲地优美的环境读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10~12各题。10.图中属于古生代地层地是( )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11.地层①~④动物经历地演化过程是( )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12.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为( )A.干燥、冷热多变 B.全球气候分带明显C.湿润、森林茂密 D.寒冷,冰雪广布城市天际线是指站在城市某处环顾时,看到的一条天地相交处的分界线,又称城市轮廓。下图为北京主城区的天际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13~14小题。13.北京的城市天际线在市中心附近下凹,其主导因素是( )A.自然地理条件 B.历史文化因素 C.经济发展水平 D.交通运输状况14.北京城市天际线如碗状下凹,其附近( )A.交通压力较小 B.逆城市化现象显著C.土地价格较低 D.污染物不容易扩散二、非选择题(共58分)15.(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英国、美国成长起大批工业城市,城镇化进程十分迅速。20世纪下半叶,英国伦敦城市中心人口出现减少的趋势,人口主要迁往周边村镇。材料二 下表示意不同年份英国和美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单位:%)。国家 1800年 1850年 1890年 1920年英国 21 39 62 65美国 4 12 35 51(1)对比说明英国、美国城镇化进程的差异 ;(2)推测英国伦敦城市中心人口大量迁往周边村镇的主要原因 ;(3)简述英国政府为应对城市中心人口减少而采取的措施。16.(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如图示意某市土地利用情况,且该城市功能区布局比较合理,①②③④代表城市常见用地和仓储用地。(1)判断①②③所代表的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并说明该城市的主导风向 ;(2)列举图示水厂区位选择的理由 ;(3)说明①土地利用类型在M位置选择的有利条件。17.(10分)读我国部分农产品优势产区布局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气候条件分析东北粮食优势产区粮食品质高的主要原因 ;(2)试比较东北牛奶优势产区和京津沪牛奶优势产区的形成条件。18.(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广东省户籍人口迁移统计(单位:人)图。(1)据材料一分析广东省人口迁移的特点。(2)简述广东省大量人口流入带来的有利影响。(3)为广东省山区劳动力流失提出应对策略。19.(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山谷风包括沿山谷走向的上谷风、下谷风和垂直于山谷走向的上坡风、下坡风。我国华北山区某气象站位于该山区中段的山谷谷口处,山谷风环流较为强盛。下图示意2019年1月23日该气象站记录的上、下谷风风向变化与小时变温分布。[注:风向可用风向方位角表示,风向方位角指以正北方向为起,点(0°),顺时针方向转动过的角度。]指出该气象站所处山谷的大致走向,并说明判断理由 ;指出该气象站17一18时气温的变化特点并从局地环流的角度说明原因 ;(3)研究发现,该气象站一日内下坡风转上坡风的时间1月比7月晚。试分析主要原因。20.(10分)分析芬兰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回答问题。 阅读图a,描述芬兰人口分布特点 ;阅读图b,并与图a对照,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说明气候对芬兰人口分布的影响 ;阅读图c,并与a对照,说明地形对芬兰人口分布的影响 ;(4)探讨芬兰超过1/4的人口集中在赫尔辛基和周边城镇的人文因素。参考答案1.D2.C3.C4.B5.D6.B7.B8.A9.C10.D11.B12.C13.B14.D15.【答案】(1)英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高于美国;美国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比英国快。(2)城镇中心环境恶化,地价升高;周边村镇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3)改善城镇中心区生活环境;制定相应政策,鼓励人员返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16.【答案】(1)①商业区 ②仓储用地 ;③工业用地;主导风向应为东南风。(2)水厂位于河流上游,能够获得洁净水源。(3)位于城市外围,地价较为便宜,面向市内、市外两个市场;靠近火车站,交通便捷,客货流量大,能够扩大服务范围。17.【答案】(1)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2)东北地区草原广阔,饲料是影响奶牛养殖的主要条件;京津沪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乳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市场是影响奶牛养殖的主要条件。18.【答案】(1)人口由省外迁入省内,为人口净迁入区;省内人口主要由东翼、西翼和山区迁入珠三角地区。(2)带来大量劳动力;促进城市化和城市经济发展;有利于加强与外界的交流,提升科技水平等;缓解老龄化。(3)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缩小区域经济差异;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回乡创业;完善社会福利等。19.【答案】(1)东西走向。理由:上、下谷风风向沿山谷走向发生日变化;白天上谷风从出口吹向山谷深处,为偏西风,夜间下谷风从山谷深处吹向出口处,为偏东风。(2)特点:骤降(或大幅度降温)。原因:由上谷风转为下谷风;下谷风来自海拔高处,温度低。(3)与7月相比,1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当地昼短夜长,日出时间较晚;山坡升温时间推迟,升温速度较慢。20.【答案】(1) 人口分布极不均匀,主要分布在南部及沿海地区,北部地区人口少。(2) ●气温影响:芬兰位于北欧高纬度地区,冬季严寒漫长,夏季温和短暂,北部气候寒冷,人口大部分居住在气候比较温和的南部。●降水影响:芬兰降水呈南多北少,人口集中分布在南部湿润地区(3) 芬兰地形北高南低,南部多为平原地区,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人口密度大。芬兰北部地势较高,人口密度较小。(4)历史悠久,经济发达,赫尔辛基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经济因素、政治因素、交通因素、文化因素、历史因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