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78张PPT)第二单元 革命岁月 考点梳理第 5 课 七律·长征作家 作品 毛泽东,字润之,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代表作品有《沁园春·雪》《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采桑子·重阳》等。会认字 wēi yí npáɡ bó wán mín逶迤 磅礴 泥丸 岷山 会写字续表多音字páng(磅礴)bàng(磅秤)磅gèng(更加)gēng(更新)更续表形近字续表律(lǜ):规律津(jīn):津贴崖(yá):云崖岸(àn):岸边渡(dù):渡河度(dù):度假词语 积累 万水千山 逶迤 磅礴 云崖 铁索 岷山 尽开颜续表佳句品味 1.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解读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磅礴”形容(气势)盛大,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续表佳句品味 “逶迤”和“磅礴”表现了山势之雄险,写出了红军远征的艰难。“细浪”和“泥丸”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五岭和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很渺小,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红军在长征途中翻山越岭时的大无畏精神。2.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解读 “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只剩下十三根铁索。续表佳句品味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金沙江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暖”字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寒”字表现了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诗人以两种感受互相对比,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续表佳句品味 3.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解读 “尽开颜”指全都喜笑颜开。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翻越“千里雪”的岷山,其困难程度超过“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山。“更喜”“开颜”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的最后胜利。续表背诵 段落 背诵课文:本诗描写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漫漫长征路上既有敌人的围堵又有天险的阻隔,红军战士们不怕艰难困苦,夺取了长征的胜利。文章 结构 首联总领全诗,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军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颔联和颈联分述,描写了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万水千山”。尾联写了长征的最后阶段,写出了红军胜利大会师的喜悦之态。续表中心 主旨 本诗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述,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续表重点 难点 《七律·长征》这首诗是围绕哪两句来写的? 为我们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的“征难图”? 表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这首诗是围绕“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来写的。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分别是“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这五幅图高度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字里行间表现出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续表写作 手法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 如本诗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势险峻难以攀越、水势湍急难以跋涉的重重困难,但红军战士却“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其敢于藐视一切困难、勇敢高大的形象跃然纸上。续表第 6 课 狼牙山五壮士作家 作品 沈重,中共党员,抗战时期曾为《晋察冀日报》特派记者,解放战争期间曾任张家口日报社社长,1982 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代表作品有《狼牙山五壮士》等。会认字 běnɡ qíqū ɡuā sōu绷着脸 崎岖 叽里呱啦 嗖的一声 会写字续表多音字续表dàn(炮弹)tán(弹琴)弹nǐng(拧开)nìng(脾气拧)níng(拧毛巾)拧běng(绷脸)bēng(绷带)绷形近字续表副(fù):副班长幅(fú):篇幅榴(liú):手榴弹溜(liū):溜走抡(lūn):抡圈轮(lún):车轮沸(fèi):沸腾佛(fú):仿佛词语 积累 日寇 奋战 险要 手榴弹 全神贯注 悬崖 斩钉截铁 热血沸腾 攀登 居高临下 山涧 粉身碎骨 雹子屹立 眺望 喜悦 壮烈 豪迈 不屈词语 辨析 近义词:掩护———保护 沉着———从容依托———依靠 豪迈———豪放反义词:沉着———惊慌 崎岖———平坦胜利———失败 激动———冷静续表词语 积累 相似词释义:全神贯注———侧重于全部精神集中在某一点上。例句 他全神贯注地做着这项科学实验。聚精会神———侧重于精神专注,注意力不分散。例句 同学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听周老师讲课。续表词语 积累 词语归类:含动词的四字词语:斩钉截铁 翻山越岭 摇头晃脑 指手画脚含人体部位名称的四字词语:昂首挺胸 胸有成竹 贼眉鼠眼 虎头虎脑描写英雄人物的四字词语:坚强不屈 奋不顾身一往无前 百折不挠词语搭配:(险要)的地形 (沉着)地指挥(崎岖)的山路 (壮烈豪迈)的口号声(坚强不屈)的声音续表佳句品味 1.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解读 “斩钉截铁”说明班长说这句话时坚定果断,毫不犹豫。“走”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出班长态度之坚定、决定之果断。续表佳句品味 2.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解读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去非常密集,非常迅猛,非常有力,充分地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续表佳句品味 3.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解读 生句子中的“眺望”与“望望”这两个词语不能对调。有两方面原因:①“眺望”指从高处向远处看,此时部队主力已经远去,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望望”指看向不远处,此时敌人与五壮士之间的距离很近。续表佳句品味 ②“眺望”表现出五壮士对主力部队成功转移的喜悦之情,对祖国和人民群众的不舍之意以及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心,而“望望”则充满着五壮士对敌人的憎恨和蔑视之情。续表文章 结构 第一部分(1):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第二部分(2):写六班五位战士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第三部分(3):写五位战士决定把敌人引上顶峰绝路。第四部分(4~5):写五位战士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歼敌。续表文章 结构 第五部分(6~9):写五位壮士完成任务后英勇地跳下悬崖。续表中心 主旨 本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杀敌后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位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续表重点 难点 “狼牙山五壮士”的“壮”表现在哪些方面?“狼牙山五壮士”的“壮”表现在以下方面:(1)“壮士”的“壮志”———敌众我寡,勇于受命。(2)“壮士”的“壮行”———诱敌上山,痛击敌人;毅然把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3)“壮士”的“壮举”———完成任务,舍身跳崖,壮烈牺牲。(4)“壮士”的“壮语”———高呼口号,视死如归。(5)“壮士”的“壮气”———为国捐躯,浩气长存。续表写作 手法 详略得当即最能直接地、具体生动地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地方要详写;而与中心思想有些联系,但是完全不写又会对主要方面有影响的部分,就要略写。如本文作者详写了五壮士痛击敌人时的神态、语言、动作等,反映了他们的悲壮与顽强;对五壮士英勇跳崖的场面也进行了详细描写,表现了他们对党的无限忠诚和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续表写作 手法 而接受任务、引敌上山等则写得比较简略,做到了详略得当,中心突出。续表第 7 课 开国大典会认字 qínɡ niǔ zhān zhì niè zhēn擎着 电钮 瞻仰 旗帜 聂荣臻续表会写字续表多音字bèn(直奔)bēn(奔跑)奔续表shuài(率领)lǜ(效率)率形近字续表栏(lán):石栏拦(lán):阻拦坦(tǎn):坦克担(dān):担心距(jù):距离拒(jù):拒绝词语 积累 政府 外宾 汇集 预定 爆发 排山倒海 就位 宣告 雄伟 肃静 语调 完毕 检阅 制服 坦克 一致 距离 高潮 次序词语 辨析 近义词:挺立———耸立 汇集———聚集庄严———庄重 飘拂———飘扬反义词:汇集———分散 庄严———轻浮雄壮———微弱 肃静———喧闹续表词语 辨析 相似词释义:宣布———多用于一些强制性或约束性强的事情,可大可小,适用范围广。例句 在班会上,老师宣布了这次竞赛的获奖名单。宣告———多用于重大事情,带有庄重严肃的色彩。 例句 这位伟大领袖的去世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词语归类:含有数字的四字词语:四面八方 五颜六色 三言两语 千军万马描写场面的四字词语:排山倒海 人山人海 人声鼎沸 热闹非凡续表佳句品味 1. 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解读 这两句话中的“老远”“清早”“直奔”“五更天”“摸着黑”“步行”“赶来”等词语写出了参加典礼的人们急切、激动与兴奋的心情。续表佳句品味 2.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解读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述了天安门广场人如海、旗如潮的热烈场面,表现了参加典礼的人们激动和兴奋的心情。续表佳句品味 3. 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解读 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人民子弟兵的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也说明人们的心情欢喜、激动到了极点。续表佳句品味 4. 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解读 此处的环境描写体现了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之中,衬托出中国人民当家做主后无比幸福的心情。续表文章 结构 第一部分(1~4):写举行开国大典之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第二部分(5~10):写典礼开始,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第三部分(11~13):写阅兵式的盛况。第四部分(14~15):写群众游行。续表中心 主旨 本文记叙了 1949 年 10 月 1 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成立的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续表重点 难点 本文是怎样展现毛泽东的领袖风采的?(1)直接描写毛泽东的言行虽然不多,但很典型。 如,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按动旗杆的电钮,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不断地向群众挥手,高呼“人民万岁! ”“同志们万岁! ”续表重点 难点 (2)描写庄严的会场环境以及人们激动的欢庆场面,以表现人民爱戴伟大领袖毛泽东,从侧面烘托出毛泽东的伟大形象,如,“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跟群众见面了”。续表写作 手法 场面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它往往是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表现。 本文向我们展现了开国大典的盛大场面,文章描写得有顺序,有气势,主题鲜明。续表第 8 课 灯 光作家 作品 王愿坚,当代作家,山东诸城人。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足迹》《路标》以及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与陆柱国合写)。会认字 ō wǎn jiān hǎo噢,对了 豫皖苏 围歼战 郝副营长chōnɡ jǐnɡ xū jūn cuǐ càn憧憬 黑魆魆 千钧一发 璀璨 多音字huá(划船)huà(计划)划续表xì(联系)jì(系鞋带)系词语 积累 光明 漫步 茂密 聚精会神 注视 沉思 自言自语憧憬 震天动地 焦急 黑魆魆 千钧一发 璀璨 华灯词语 辨析 近义词:宏伟———雄伟 沉思———深思憧憬———向往 焦急———焦躁反义词:茂密———稀疏 破旧———崭新漆黑———雪白 璀璨———暗淡续表词语 积累 相似词释义:微弱————小而弱。形容对象多是力量、声音、气息等小而弱。形容对象多是力量、声音、气息等。例句 这声音那么微弱低沉,就像从地底下发出来的。薄弱———容易破坏或动摇;不雄厚;不坚强。形容对象多是环节、基础、能力、责任心等。例句 写作文是很多学生在学习中的薄弱环节,需要加以重视。续表词语 积累 词语归类:表示颜色的 ABB 式词语:黑魆魆 黑漆漆 白茫茫 黄灿灿形容情况危急的四字词语:千钧一发 迫在眉睫危在旦夕 岌岌可危词语搭配:(激烈)的围歼战 (茂密)的沙柳林 (微弱)的亮光 (漆黑)的夜空(震天动地)的爆炸声 (猛烈)的阻击(璀璨)的华灯续表佳句品味 1.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解读 这是对郝副营长在激战前,向往光明和幸福前景时的描写。从这些描写中,我们理解了他英勇战斗的伟大动力,也感受到了他那颗为解放中国人民、为造福人民而跳动的心。“漆黑的夜空”是实在的景象,在这里正好衬托郝副营长对光明的向往。续表佳句品味 1.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解读 这是对郝副营长在激战前,向往光明和幸福前景时的描写。从这些描写中,我们理解了他英勇战斗的伟大动力,也感受到了他那颗为解放中国人民、为造福人民而跳动的心。“漆黑的夜空”是实在的景象,在这里正好衬托郝副营长对光明的向往。续表佳句品味 2.这位年轻的战友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解读 “年轻的战友”是对年仅二十二岁就在战斗中牺牲的郝副营长的痛惜。“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成了幸福与安乐生活的一种象征,强调了郝副营长是为了理想而英勇献身的。续表佳句品味 “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既是对前面情节的呼应,也是作者在由衷地赞叹革命先烈为理想而献身的无私和伟大。续表文章 结构 第一部分(1~2):写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漫步在天安门广场上,一声“多好啊”的赞叹引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第二部分(3~11):叙述了关于灯光的往事。第三部分(12):写华灯下追忆战友。中心 主旨 本文通过对有关灯光的往事的回忆,塑造了战斗英雄郝副营长的伟大形象,热情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好好珍惜。续表重点 难点 课文为什么用“灯光”作题目?“灯光”是课文的线索,贯穿了全文。看到灯光,人们往往想到光明、温暖,进而联想到幸福的生活。它是一种幸福生活的象征,是郝副营长的理想,是他浴血杀敌、英勇献身的动力。 灯光是留在作者灵魂深处的永远的记忆,寄托了作者的哀思和怀念。 所以课文用“灯光”作题目。续表写作 手法 倒叙本文运用倒叙的手法,开头先写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漫步在天安门广场,一声“多好啊”的赞叹引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然后记叙事情发生的经过,这种手法很容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续表第 9 课 我的战友邱少云会认字 qiū ào hé quán wěi邱少云 山坳 干涸 蜷腿 伪装 多音字màn(蔓延)wàn(瓜蔓)蔓续表bō(毕毕剥剥)bāo(剥皮)剥词语 积累 山坳 隐蔽 潜伏 干涸 一动不动 伪装 痛痛快快狡猾 蔓延 毕毕剥剥 热辣辣 纹丝不动 勇猛激动人心词语 辨析 近义词:隐蔽———隐藏 枯黄———干枯盼望———期望 狡猾———奸诈反义词:隐蔽———暴露 狡猾———憨厚落空———实现 勇猛———胆怯续表词语 积累 相似词释义:纹丝不动————丝毫也不动,程度更强。例句 为了不让敌人发觉,我们必须趴在地上纹丝不动。一动不动———一点儿也不动,程度稍弱。例句 她一动不动地盯着手里的书,连有人进门也没发觉。词语搭配:(温暖)的阳光 (激烈)的战斗 (干涸)的小山沟 (枯黄)的茅草(厚厚)的茅草 (狡猾)的敌人续表佳句品味 1.我们不但可以看见敌人设置的铁丝网和胸墙,而且可以看见敌人主阵地上的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的谈话声都听得见。解读 这句话中的“不但”“而且”“甚至”形象地写出了“我们”的处境之险,还写出了隐蔽地点与敌军的距离之近,更表现出了我军潜伏困难大、要求高,稍有不慎就会被敌人发现。续表佳句品味 2.我几次回过头来,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烧死,但是我又忍不住不看。我心里像刀绞一般,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解读 这两句话写出了“我”紧张、担心、矛盾、痛苦的心理。“不敢朝他那儿看”,但“又忍不住不看”表明了“我”心中的矛盾。“我心里像刀绞一般”表明了“我”的痛苦,“我”的内心也在忍受着痛苦的煎熬。续表佳句品味 “我”此时的内心活动既饱含着对战友的一片真情,也反映出此时此刻严守潜伏纪律的邱少云要经受更大的痛苦与煎熬,突出表现了邱少云的钢铁意志。续表文章 结构 第一部分(1~6):写邱少云和战友们潜伏隐藏的情况。第二部分(7~13):写邱少云严守纪律,在烈火中壮烈牺牲。第三部分(14~15):写在邱少云精神的鼓舞下,战斗胜利结束。第四部分(16):“我”永远忘不了邱少云牺牲的那一天。续表中心 主旨 本文记叙了在抗美援朝的一次战斗中,邱少云同志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战斗的胜利,在烈火烧身的情况下,纹丝不动,最后壮烈牺牲的事迹,赞颂了邱少云严格遵守纪律的崇高品质和勇于自我牺牲的革命精神。续表重点 难点 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叙述的?表示这种顺序的短语有什么?时间顺序。表示这种顺序的短语有“天亮以前”“太阳渐渐爬上山头”“约莫 11 点钟的时候”“黄昏时”。续表写作 手法 侧面描写课文第 12 自然段:“我的心紧缩着,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实在忍耐不住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出声来。我几次回过头来,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烧死,但是我又忍不住不看。我心里像刀绞一般,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续表写作 手法 这是对邱少云被火烧着时“我”的心理活动的描写。 看到邱少云经受痛苦,“我”也饱受煎熬,为之紧张、担心,这从侧面刻画了邱少云严守纪律、不怕牺牲的英雄形象。续表语文园地二第二单元语文要素[要素] 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点拨] 体会文章在写场面时,既注意整体面貌的勾勒,也注意局部细节的刻画,感受二者是如何有机结合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李纲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日积月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