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 体会本文质朴平实的语言中蕴含的深情。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分析文本,理解母亲的形象和品质。学习文中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体会其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朱德对母亲的敬爱之情,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心。 学习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德。二 、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梳理文章内容,概括母亲的形象和品质。 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方法。2.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议论、抒情语句的含义及作用。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情,以及将对母亲的爱与对民族、人民的爱相结合的情感。三、教学过程第一课 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母亲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她们用无私的爱呵护我们成长,为我们 付出了无数的心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同志为纪念母亲逝世 而创作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感受朱德母亲的伟大形象。2.展示朱德的相关图片和介绍,让学生对朱德有初步的了解。(二)检查预习1. 请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教师出示以下词语,让学生认读:佃农 (diàn) 妯娌 (zhóu li) 勉强 (qiǎng)迁徙 (xǐ) 溺死 (nì) 衙门(yá)私塾 (shú) 不辍 (chuò) 东挪西借 (nuó)强调多音字的读音,如“强”“好”“横”“溅”等。(强)(qiǎng) 勉强 (jiàng) 倔强 (qiáng) 强大 (好)(hào) 爱好 (hǎo) 友好(横)(hèng) 蛮横 (héng) 横七竖八 (溅)(jiàn) 飞溅 (jiān) 溅溅2. 请学生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妯娌:哥哥妻子和弟弟妻子的合称。周济: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上的帮助。 和平:温和。悲惨:处境或遭遇极其痛苦,令人伤心。为富不仁:靠不正当手段发财致富的人没有好心肠。 慰勉:安慰勉励。任劳任怨: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三)整体感知1. 提问:初读课文,说说朱德母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明确:朱德母亲勤劳朴素,为儿女付出全部。2. 提问:请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给文章划分结构,并说说你的理由。 明确:全文可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对母亲的回忆。第二部分(第2—13段),叙述母亲及家庭情况,是对“很多事情”的具体回忆,这部 分又可分为两层:第一层(第2—7段),概述家庭情况,叙写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 高贵品质,母亲承担着做母亲和农妇的双重负担。第二层(第8—13段),突破家庭范围,写 母亲理解儿子,鼓励与支持儿子投身革命,表现出母亲的平凡与伟大。第三部分(第14—17段),在前文叙述的基础上,转而以抒情、议论的笔触来表达自己 对母亲的怀念。(四)文本探究1. 提问:阅读第一自然段,作者在开头写了哪些内容 它与全文是怎样一种关系 明确:作者在开头交代了写作缘由,高度概括了母亲勤劳一生的特点。“勤劳”二字正是 总领全文的核心,后文诸多回忆事例,都紧紧围绕着“勤劳”二字展开。2.提问: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请做简要分析。明确: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运用了“悲痛”“爱”“勤劳”“回忆”等内涵丰富的词, 表现了对母亲的深爱之情。正是由于作者对母亲有深沉的爱,才会有对母亲的回忆,对母亲逝 去的悲痛,对母亲高贵品格的追赞。3. 提问:作者在第二部分回忆了母亲的哪些事件 这些事件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形象 请 做简要概括,并说说哪个事件最让你感动。明确:作者回忆的事件及母亲的形象如下:家境贫寒,儿女多,不得已只得留下八个孩子,表现了母亲的悲苦。终日忙碌,煮饭、种田、种菜、喂猪等,是个好劳动,体现了母亲的勤劳、辛苦。 给孩子做有“滋味”的饭食,亲手为孩子纺线织衣,展现了母亲的聪明能干。在家务农任劳任怨,协调一家和谐相处,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体现了母亲性格 和蔼,并有朴素的阶级意识。母亲朴素的阶级意识启发作者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表现了母亲的朴素善 良,同情穷苦人民。生活困苦,却节衣缩食送作者读书,体现了母亲要求摆脱压迫的勇气。 母亲给远走云南,参加新军的作者许多劝慰,表明母亲深明大义。作者将母亲接出来,但母亲劳动惯了,回家继续劳动,体现了母亲的劳动者本质。母亲支持儿子的革命事业,不论联系与否,都在家过着辛勤劳作的生活,体现了母亲深明 大义与辛勤劳作。最感动的事件因人而异,例如有的学生可能会觉得母亲在不知道什么是共产主义,也不懂 高深的革命理论的情况下,却知道儿子是在做伟大的事业,在做有利于人民的事业,因此即便 对儿子思念再深,也不去打扰儿子的事业,并予以鼓励与支持,而自己甘于做着那个平凡的劳 动大众,过完一生,这个事件最让人感动。(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的内容,感受到了朱德母亲的勤劳朴素和伟 大形象。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文章的内涵和写作手法。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朱德母亲勤劳善良的形象,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感受母亲对朱德的教育和影 响,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情感。(二)文本研读1. 提问:请结合全文思考,“我”在写母亲勤劳善良一生的同时,抒写了母亲对“我” 的哪些教育与影响。明确:母亲勤劳吃苦,“我”从小耳濡目染,帮她劳作,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母亲任劳 任怨,直到生命终结,依然热爱劳作,教“我”养成勤劳的习惯,也教“我”生产的知识; 母亲聪明能干,教会“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母亲对地主劣绅的抵抗,对“我”走上 革命道路的坚定支持,让“我”拥有了革命的意志。2. 提问:母亲对“我”影响颇多,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母亲怎样的感情呢 明确: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无比热爱的感情。3. 提问: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结合起来 的 请结合第16段,谈谈你在这方面的理解。明确:作者深知母亲逝世的哀痛是“无法补救的”,因此就要寻找补救之法,以报答母 亲深恩。于是,从母亲的平凡,想到劳动人民的平凡,想到“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 的一员”;再进一步想到“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再通过一个设问 句,使报答母亲深恩的感情上升为更博大的感情:“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 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作者有宽广的胸怀、崇高的精神。 作者把爱母亲的感情与爱党、爱人民、爱民族的感情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大大地深化了文章的 主题。(三)写作特色探究1. 提问:本文记事回忆,无处不渗透着作者对母亲深沉的爱。请分小组探究讨论,说说 本文具有如此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的原因。明确:文本善用朴素的语言,而将深情寄寓其中,十分具有感染力。例如:“母亲是个好 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总是”说明天天如此,没有例外的时候,表 现了母亲的勤劳能干。“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 味。”“看也不看”与“有滋味”相对比,既表现了作者对地主家奢华生活的蔑视,也突出 了母亲的善持家务、聪慧能干,表达对母亲的怀念。“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一分钟”写出母亲连如此短的休息时间也没有,突出了母亲的辛劳之巨,而“生我前”更表 现了母亲为人母之艰辛。两个限定词不仅将母亲的辛苦表露无遗,同时还表露了作者对“子 欲养而亲不待”的深刻遗憾。2. 提问:作者在记叙事件的同时,还穿插了精当的议论。请找出文中的议论性语句,深 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确:文中的议论性语句及作用如下:“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这句话饱含母亲的无限辛酸,更 有作者对母亲的理解和体谅。“母亲是个好劳动。”这句话总领第4段,强调母亲的勤劳能干,随后叙述了母亲日常 要做的许多事情。“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这是对母亲任劳任怨、宽厚仁慈的评价。“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这一句总括性的评价,呼应开头,也表明至 此结束了对往事的回忆。“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 的财产。”这一句议论,呼应前文的记叙——母亲教“我”生产的知识,同情革命、支持 革命,让“我”养成革命的意志。这些都是“我”感谢母亲的重要原因。“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 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母亲勤苦一生,任劳任怨,反抗地主豪绅的欺压,坚强不屈,母 亲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妇,她是“平凡的”,但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千百万劳动人民,融汇 成革命的洪流,推动着历史的发展,为我们的民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的现在、未来 都将是劳动人民的。这句议论将对母亲的深情与对民族、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深情融汇在一起。(四)课堂小结本文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优秀品质,叙述了 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热爱的感情,表达了以尽忠于民族 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五)拓展延伸1. 学后感悟:身教重于言传,朱德的母亲没有从言语上给予他深刻的教诲,却用实际行 动教会了他任劳任怨、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品行。母亲是一本永远都书写不完的大书,母亲也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母亲的恩德,感激不尽,永生不忘,母亲不仅给予我们生命,更给 予我们享用终生的宝贵财富。2. 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如邹志安的《黄土》,进一步感受母爱的伟 大和劳动人民的品质。(六)课堂练笔请同学们回忆有关母亲的往事,选取一两件令你印象深刻的事,具体叙述描写出来,并注意体 现你的感情。(七)板书设计 回忆我的母亲痛悼母亲,引出回忆 回忆母亲的一生● 勤劳的母亲:勤俭持家、任劳任怨● 革命的母亲:支持革命、深明大义 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 养成勤劳习惯● 学会生产知识● 拥有革命意志 忠于民族忠于人民 忠于党写作特色:1. 事例具体,人物鲜活。2. 语言朴实,感情强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