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感受文章体现出来的严正立场 和充沛气势。2. 让学生掌握新闻评论的特点,了解其写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3. 培养学生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观点,把握文章的思路。(2)体会文章中运用的事实论据的作用,感受文章的说服力。2. 教学难点(1)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语言风格,理解其在表达观点中的作用。(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铭记历史、维护和平的理念。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展示南京大屠杀的相关图片,如屠杀场景、遇难者照片等。2. 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些图片,你们有什么感受 关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你们 知道多少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分享自己所了解的南京大屠杀的相关知识。4. 教师总结: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段惨痛记忆,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历史。 今天,我们将学习《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这篇文章,进一步了解南京大屠杀以及国家公 祭的意义。(二)检查预习1. 教师出示以下词语,让学生朗读:宝鼎国殇初衷杀戮 篡改呓语遁形矢志 铭记缅怀彰显磅礴 惨绝人寰振聋发聩2. 提问: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的意思比较难以理解 3. 明确:“国殇”指为国牺牲的人,文中泛指死难的军民;“惨绝人寰”形容悲惨到了 极点;“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4. 让学生用这些词语造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三)背景介绍1.介绍“国家公祭日”的由来: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 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 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介绍“钟声”:“钟声”是《人民日报》创办的国际新闻评论专栏,既是“中国之 声”简称的谐音,又暗含“警世钟声” 的寓意。(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2. 提问: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明确:文章围绕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展开,阐明了国家公祭的意义和必要性,通过列举事实,批判了日本右翼势力否认历史的行为,表达了中国捍卫世界和平的决 心 。(五)理清课文写作思路1. 自主学习(一)明确新闻事件和所说之理 提问:本课是就什么新闻事件进行说理的 明确:2017年12月13 日第四个国家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 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提问:这则新闻评论说的什么理 明确:牢记历史,维护和平。2. 自主学习(二)概括段落大意 学生默读课文,概括每段大意。提问:第1段主要写了什么 明确:从第四次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引出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历史,维护和平。 提问:第2段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全世界正义之士以不同方式纪念死难者。提问:第3段讲述了什么 明确:日本右翼否认历史。提问:第4段的要点是什么 明确:正义力量反击日本右翼分子。 提问:第5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南京由“恐怖之城”变为“和平之城”。 提问:第6段说明了什么 明确:南京命运变迁足见中国是强力促使世界和平的国家。 3.小组合作学习理清本课的说理层次小组合作讨论:课文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并说出这样划分的理由。 提问:你们认为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提出观点:铭记历史,维护和平(第1段) 正义之士 —— 纪念死难者阐述观点:日本右翼分子 — — 否认历史(第2-4段) 历史不会改变,事实不会消失强化观点:南京的命运变迁足见中国人民铭记历史,为佑世界和平(第5- 6 段 )(六)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背景,学习了生字词,理清了文章的 写作思路。文章通过对国家公祭日的阐述,表达了牢记历史、维护和平的重要观点。2. 布置作业:朗读课文,体会新闻评论的特点。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这篇文章,谁能说说文章的主 要内容和写作思路 2. 明确:文章围绕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展开,阐明了国家公祭的意义和 必要性,批判了日本右翼势力否认历史的行为,表达了中国捍卫世界和平的决心。文章分为提 出观点、阐述观点、强化观点三个部分。(二)深入分析文章1. 分析文章的观点提问:文章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明确:国行公祭的初衷是悼念死难同胞,让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 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提问:作者是如何阐述这一观点的 明确:作者通过列举全世界正义之士纪念死难者的方式,以及日本右翼否认历史的行为, 进行对比,突出了牢记历史、维护和平的重要性。同时,通过讲述南京从“恐怖之城”变为 “和平之城”的命运变迁,证明了中国人民铭记历史、为佑世界和平所做出的努力。2.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提问: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来增强说服力 明确:文章运用了事实论证的方法,列举了大量的新闻事实,如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 日本右翼否认历史的行为、全世界正义之士的纪念活动等,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同时, 文章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日本右翼的否认历史与正义之士的纪念活动进行对比,突出了主 题。提问: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明确:文章的语言简洁明了,庄重严肃,同时又富有感染力。例如,“国行公祭,为佑世 界和平”这句话,简洁地表达了文章的主题,同时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3. 分析文章的结构提问:文章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明确:文章结构严谨,首尾呼应。开头引用宝鼎铭文,点明了标题的来历,同时引出了文 章的主题;结尾强调了国行公祭的必要性以及中国捍卫世界和平的决心,与开头相呼应。(三)拓展延伸1. 提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铭记历史、维护和平 明确:我们应该珍惜和平,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做出贡献。同 时,我们应该积极宣传和平的理念,反对战争和暴力,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 展示一些关于和平的名言警句,如“和平是人类最崇高的目标”“战争是死神的盛宴” 等,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3. 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看待日本右翼势力否认历史的行为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明确:日本右翼势力否认历史的行为是对历史的不尊重,也是对人类良知的挑战。我们应该坚决反对这种行为,通过各种方式揭露其真相,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的真相。同时,我们也 应该加强对历史的教育,让年轻一代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四)课堂总结1. 教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这篇文章的内涵。我们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2.布置作业: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铭记历史、维护和平的理解和感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