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9.2 法律保障生活 表格式教学设计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9.2 法律保障生活 表格式教学设计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
课题 法律保障生活 教学时间
核心 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通过了解法律的特征及作用,认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 本原则,认同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法治观念:1.了解法律的含义,明确法律的特征,懂得法律是生活的保障。 2.知道公民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 3.初步树立尊重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学会依法维权。 责任意识: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养成 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建设法治中国作出 自己的贡献。
重点 法律的特征、作用。
难点 理解法律与其他规范的区别。
教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情境探究法。
学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 手段 多媒体
课时 1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 课堂活动:请尝试一手画方一手画圆。 教师提问:结合本课内容,我们有何启示 教师引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道德等都 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 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法律保障我们的生活, 为我们提供安全、有序的生活环境。什么是法律 法 律有哪些主要特征 法律有什么作用 这是我们这节 课所要探讨的问题。 学生小组交流后回答: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问题导入和教 师引课,激发学 生探索新知的 兴趣。
讲授 新课 议 题 一 法 律 的 特 征 子议题1. 白板展示材料: 在我国,制定法律的权力属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 会。法律的制定过程包括法律案的提出、审议、表决 和公布四个环节。法律案经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 后,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实施。 思 考 :(1)从法律的来源上看,法律有什么特征 学生小组合作探讨 后回答:(1)法律是由 让学生小组讨
(2)法律与道德的来源一样吗 有什么不同 教师总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体 现了国家的意志,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而道 德等其他行为规范不具有这一特征。 子议题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9o“探究与分 享”。 填写表格,归纳法律、道德和校纪校规的区别。 产生方式 实施手段 调整对象 和范围 法律 国家制定 或认可 国家的强 制力 全体社会 成员 道德 约定俗成舆论、习惯、 信念 普遍适用 校纪校 规学校或有 关部门制 定 教育行政 力量 学生团体
教师总结:①法律、道德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 为规范,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 维护社会秩序。②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经过 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 基本形式。道德等其他行为规范不是由国家制定的。 子议题3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 1“探究与分 享”。 思 考 :你认为我国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强立法 子议题4. 白板展示图片: 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2)法律由国家制定或 认可。不同:道德规范、 风俗习惯是人们长期共 同生活而约定俗成、自 发形成的,道德等其他 行为规范不是由国家制 定的。 学生讨论后回答并标 记。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 探讨后选代表回答:个 人信息保护、电子商务 安全、“霸王”条款等 方面需要加强立法。 学生看图后回答(1)酒 后驾车会受到法律处 罚。在公交车上拒绝给 老幼病残等特殊人群让 座会受到道德谴责。 (2)酒驾者必须接受法 律处罚。没有让座的人 论合作交流有 利于提高学生 分析解决问题 的能力。 让学生真正成 为 学 习 的 主 体,理解重难点, 并能运用知识 点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提高能 力,达到核心素 养目标要求
(1)酒后驾车会受到什么处罚 在公交车上没有给 老幼病残等特殊人群让座的结果会怎样 (2)酒驾者不接受处罚行不行 没有让座的人是 不是要接受法律处罚
教师讲述: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规 定 ,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 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所以酒驾行为是违 法行为,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公民凭票乘车, 我国法律并没有规定公民必须为他人让座。所以这不 是法定义务,但尊老爱幼是社会普遍认同的美德,因 此我们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为年老体弱或孕妇 等需要帮助的人让座,这是道德义务。 教师总结: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 律的实施以强大的国家力量作后盾,而其他行为规范 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俗、教育和行政等力量 保证实施。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 特征。 子议题.5.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92“探究与分享”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反腐力度,“老虎” “苍蝇”一起打。近年来,我国开展“天网行动”, 抓捕外逃贪官。 思考:以上举措给我们哪些启示 教师总结: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 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议 题 二 法 律 的 作 用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92—93下面的“探究与分 享”。 思考:有人认为,对上述行为可以说服教育, 没必要进行法律处罚。你的看法是什么 教师总结: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 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 有序的社会环境。 子议题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 3下面的“探究与 分享”。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角色分析:①小云的受教育权 被侵犯了,她很无奈。②小云的父亲为了节省开支, 让小云辍学,很固执。③同学、老师同情和帮助小云, 但没好的办法解决。④镇政府工作人员多次做小云父 亲的思想工作,没效果。⑤律师出面,问题解决了。 引导学生思考:律师出面用的是什么办法 靠的 是什么解决了问题 教师强调: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 履行的义务。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 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 不需要接受法律处罚, 因为他也购票了,有权 利享有座位。 学生交流讨论回 答。 学生回答:我觉得应该 进行法律处罚。材料中 的行为违反了法律的规 定,就应受到法律处罚。 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 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 的生活,只有人人都遵 守法律,才能创造安全、 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学生活动:学生按照学 习小组,由组长分配角 色:小云、小云的爸爸、 小云的同学、老师、镇 政府工作人员、律师等, 在组内排练小品,自行 编剧设计,先组内预演, 再上台为全班同学表 演,先自评再互评。 学生回答:法律。 小组合作有助 于加深学生对 知识的理解和 运用,提高学生 认知能力,有利 于建设美好的 集体。
该怎样做。 子议题3. 白板出示下表: 法律名称主要目的(或作用)食品安全法保障食品安全建筑法保障居住安全产品质量法保障生产、生活用品安全道路交通安全法保护安全出行治安管理处罚法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劳动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义务教育法为义务教育提供保障
思 考 :从表格中,你读出法律对我们的生活有什 么作用 教师总结: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为我们生活的 方方面面提供了周全的保障,使我们能够在一个安全 舒适的环境中健康成长。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推 进,法律将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后回答:法律保障生活。
课堂 小结 法律的 特征 法律保 障生活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 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1至3名学生在教师的 启发下总结本课知识点 提高认知水 平,提高学生核 心素养。
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
法律的
作用
) 法律具有保护作用
巩固 练习 练习册同步训练 教师指导,重点的题精讲。 学生独立完成 深入理解知识 点,提高学生分 析运用能力。
板书 设计 法律保障生活 法律是由国家指定或认可的
(
法律
)法律的特征 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保障生活 法律的作用 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法律具有保护作用
教学
后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